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后日本文学的三重向度: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
1
作者 韩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 战后日本文学中民族主义、国家记忆与文化心理这三个重要向度成为反映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与心理困境的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如何体现对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反思,以及民族主义情感在文学叙事中的复杂表现,并探讨了国家记忆在战后日本文学中的重构,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解读,塑造和影响了国家的集体记忆。文章聚焦于文化心理层面,揭示了战后日本文学在描绘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时,如何深刻反映了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状态及其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民族主义 国家记忆 川端康成
下载PDF
风景的轨迹与“实践中”的民族文化——论80年代中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地方”与“国家”关系
2
作者 葛毓宸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自1985年《边疆文艺》更名《大西南文学》以来,云南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中,开始普遍出现带有文化和现代化意味的风景描写,并在文本内部以代际冲突的形式,展开纠缠与抗辩。但青睐现代化的少数民族青年,并未放弃父辈所看重的文化传统,而是在... 自1985年《边疆文艺》更名《大西南文学》以来,云南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中,开始普遍出现带有文化和现代化意味的风景描写,并在文本内部以代际冲突的形式,展开纠缠与抗辩。但青睐现代化的少数民族青年,并未放弃父辈所看重的文化传统,而是在“恋地”情感中,尝试寻找与父辈、与传统文化和解及弥合其中裂隙的方法。在此,云南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中的“地方”,不仅兼有文化传统和现代化憧憬的空间维度,亦在与时代语境的紧密关联中,具有立足“现在时刻”来思考民族文化更新、变易方向的时间性内涵。这种正在“实践中”的民族文化,既有别于民族文化的“寻根”,亦在中华民族的整体性视野中,阐明了一种“地方”与“国家”互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文学 风景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庄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1,共8页
民族地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承载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历史记忆。通过教育手段,可以达到形塑红色记忆、唤醒情感共鸣、发扬红色精神的目的。在理论层面,探讨红色文化教育推进国家认同的内在... 民族地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承载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历史记忆。通过教育手段,可以达到形塑红色记忆、唤醒情感共鸣、发扬红色精神的目的。在理论层面,探讨红色文化教育推进国家认同的内在逻辑。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知识、情感、意动”教育与“赞同性、归属性、参与式”国家认同,在不同层级上具有密切关联。在实践层面,构建红色文化符号库、打造三情并举文化产品、搭建实践教育共同体,可以为民族地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基础和路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红色文化教育 国家认同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国家叙事与地方表达——论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的文化主体性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乔杰 李晓峰 洪亮平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民族村寨建设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国家叙事和地方表达。通过考察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文化自觉、文化惯性和文化生产过程,从文化主体的适应性、因应性和回应性中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三重价值维度;面... 民族村寨建设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国家叙事和地方表达。通过考察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文化自觉、文化惯性和文化生产过程,从文化主体的适应性、因应性和回应性中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三重价值维度;面对国家政策设计和地方实践表达中的话语矛盾与冲突,从匠作技术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和地方性空间生产中分析民族村寨建设中的主体实践挑战;最后,从主体回归、实践赋权和空间活化三个层次提出我国民族村寨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价值面向。文化主体性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地区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民族村寨建设 国家叙事 地方表达 武陵山区
下载PDF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天梅 朱晓晨 《档案学刊》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少数民族档案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发展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参考来源。《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方向与思路。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基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 少数民族档案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发展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参考来源。《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方向与思路。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基于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塑的价值视角,将其划分为文化遗产与档案治理、数字记忆与社会效益两层融合角度,从战略政策、科技创新与资源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构的契机,并基于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三个模块构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少数民族档案文化资源重构的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数字化 少数民族档案 资源重构 档案文化资源
下载PDF
民族国家与个人身体的文学抉择——以中国新文学启蒙为考察中心
6
作者 田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主题是现代性民族国家启蒙,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主义者普遍认为达成该任务有赖于国民精神的解放,文学中的个人身体一度遭遇忽视和贬抑,启蒙也随之陷入困惑。当新文学再度选择解放个人身体时,现代民族国家的启蒙想象方才... 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主题是现代性民族国家启蒙,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主义者普遍认为达成该任务有赖于国民精神的解放,文学中的个人身体一度遭遇忽视和贬抑,启蒙也随之陷入困惑。当新文学再度选择解放个人身体时,现代民族国家的启蒙想象方才境界阔大、身心圆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启蒙 民族国家 个人身体
下载PDF
宣侠父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涉藏民族工作实践研究——以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为视域的考察
7
作者 刘铁程 谭淇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宣侠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工作实践的先驱之一。1925年,他随国民军进入甘肃,在协助处理拉卜楞事件、帮助藏族民众反抗地方军阀压迫的过程中,对涉藏地方精英黄正清等人给予重要影响,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使其... 宣侠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族工作实践的先驱之一。1925年,他随国民军进入甘肃,在协助处理拉卜楞事件、帮助藏族民众反抗地方军阀压迫的过程中,对涉藏地方精英黄正清等人给予重要影响,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使其认识到要着力推动内闭的藏文化与外界的交流,藏民族的命运必须与祖国和中华民族整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开启了甘南涉藏地区的社会转型。宣侠父在涉藏地区的民族工作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宝贵财富,新发现档案史料更为具体地揭示了相关实践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侠父 涉藏民族工作 文化 民族 国家
下载PDF
半殖民体验与晚清民族国家文学的主体性建构
8
作者 魏巍 黄英豪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54-62,共9页
现代文学研究的民族国家文学命题需要在半殖民体验中重审。晚清文本在殖民西方认知中,试图移植西欧范式的民族国家文学,实现反殖文本的建构。但在帝国内陆文化传统隐脉的影响下,晚清文本中的民族国家成为再次通往世界大同的途径,实则表... 现代文学研究的民族国家文学命题需要在半殖民体验中重审。晚清文本在殖民西方认知中,试图移植西欧范式的民族国家文学,实现反殖文本的建构。但在帝国内陆文化传统隐脉的影响下,晚清文本中的民族国家成为再次通往世界大同的途径,实则表明了西欧范式在中国本土的不适用性;因晚清文本生成于沿海都市社会,在缺少对内陆农村的主体认知前提下,晚清文人未完成“殖民西方”认知中民族国家文学的主体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殖民体验 民族国家文学 主体性建构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类课程建设探究——以《中国少数民族概况》课为例
9
作者 田艳 李易晋 江芝培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545-554,共10页
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深入开展,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的激增,多元化课程建设的开发与建设成为时代的需求。文章以M大学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的特色课程《中国少数民族概况》为例,运用课堂观察法、访谈... 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深入开展,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的激增,多元化课程建设的开发与建设成为时代的需求。文章以M大学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的特色课程《中国少数民族概况》为例,运用课堂观察法、访谈调查法、教师日志法等质性研究方法,从课程建设及研究状况、课程建设意义探究、课程具体实施情况等方面,对面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类课程建设进行探究。最后,从课程顶层设计、进行师资培养、开发教材建设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sharp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from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curricula have become a demand of the times. Taking the unique course “Overview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offered by M University for students from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studying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classroom observation, interview surveys, and teacher logs to explor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atus, the significanc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elucid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culture courses for students from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studying in China. Finally,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dapting to the updated changes in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serv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来华留学生 国际中文教育 少数民族文化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地域文化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 被引量:9
10
作者 邓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6-120,F0003,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僵化的决定论思维模式,以至很难对研究对象作出深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在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中,应重视地域文化在共时性话语结构中的建构与指向,应重视对地域文化与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僵化的决定论思维模式,以至很难对研究对象作出深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在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中,应重视地域文化在共时性话语结构中的建构与指向,应重视对地域文化与民族国家关系的探讨。具体说,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建构是基本指向民族国家的,地域文化存在的前提是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内容和自身表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地域文化 民族国家 现代性 共时性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叙事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6
11
作者 耿传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7,共5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基本主题就是“追求现代”,而达致“现代”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叙事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叙事主体。民族国家叙事的多元性和矛盾性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文化认同的复杂形态。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文学 民族国家叙事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国家开放政策视阈下云南边境民族武术文化的价值与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旭东 骆易香 施财多 《武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云南作为国家开放政策的前沿和窗口,在维护边疆安全中有其特殊意义,由于特殊的地缘和政治等条件的影响,推进边境地区民族武术文化的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不断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由此,探讨云南边境民族... 云南作为国家开放政策的前沿和窗口,在维护边疆安全中有其特殊意义,由于特殊的地缘和政治等条件的影响,推进边境地区民族武术文化的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不断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由此,探讨云南边境民族武术文化是为了更深层次地认识与理解它在国家开放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以及对国际化、同根同源边境民族武术文化、本国民族武术文化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武术文化,并由此探求云南边境民族武术文化在国家向西发展战略中的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边境 民族武术文化 国家开放政策
下载PDF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文化叙事及实践——基于文化形象学的论析
13
作者 令小雄 苗昕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文本基于多维度理论系统梳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文化意蕴、内涵质态与构建策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基础。一是运用文化符号学理论解析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意涵及其历史演变,探赜“和合共生,合谐共美”价值理想承载的多元... 文本基于多维度理论系统梳理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文化意蕴、内涵质态与构建策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基础。一是运用文化符号学理论解析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意涵及其历史演变,探赜“和合共生,合谐共美”价值理想承载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通过提炼核心符号,揭示视觉形象塑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考察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构建与传播路径,通过文化形象考古学和文献学剖析视觉形象文化功能转变与价值重塑过程,探讨其在凝聚民族力量、强化国家认同中的重要意义。三是引入文化哲学、文化心理学视角分析视觉形象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心理认同中的内在机制,探究视觉符号通过激活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共同体意识成为社会整合的重要媒介。四是基于文化形象学视角提出构建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策略:从中华文化形象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提炼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利用现代数智科技和新媒体创新视觉形象的表达与传播,注重文化形象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发掘整合各民族形象文化元素的共同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国家形象 文化形象认同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民族文化与生态美学的建构:论当代畲族文学创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素萍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近年来,当代畲族文学作家群体不断壮大,创作空间不断拓展,审美风格渐趋多样化。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以生态美学为维度,是当代畲族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当代畲族文学的生态审美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中和之道、生命关怀三个方面,在这种... 近年来,当代畲族文学作家群体不断壮大,创作空间不断拓展,审美风格渐趋多样化。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以生态美学为维度,是当代畲族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当代畲族文学的生态审美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中和之道、生命关怀三个方面,在这种美学思想的观照下,当代畲族文学在民族性消解和精神还乡的二元对立中实现了和而不同、多元共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生态美学 畲族文学 当代创作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
15
作者 聂章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填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视角,文学再现“我们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学书写,少数民族作家将“地方故事”融入“中国故事”,建构共享的国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中国故事
下载PDF
欲望生产与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构建——英国文艺复兴文学中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
16
作者 徐彬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2,共8页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创作将英国人的私欲同英国殖民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由英国社会问题引发的国家扩张欲是英国殖民生产力的核心。在埃德蒙·斯宾塞、沃尔特·罗利、威廉·莎士比亚和克里斯托弗·马...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创作将英国人的私欲同英国殖民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由英国社会问题引发的国家扩张欲是英国殖民生产力的核心。在埃德蒙·斯宾塞、沃尔特·罗利、威廉·莎士比亚和克里斯托弗·马洛等人的作品中,情欲是英国统治阶级共同体的黏合剂,暴力是英国殖民主义政治经济运作的必要手段。作家们将对情欲和暴力欲的描写从力比多本能层面提升至关乎个人和民族国家共同体发展的道德层面,使二者成为统一英国人思想的“社会资本”和构建早期大英帝国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文学 旅行冒险 殖民流散 欲望生产 民族国家共同体
下载PDF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守护民族文化之根——评《国家文化安全治理》
17
作者 黎月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8-248,共1页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也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潜在的文化威胁使得维护本国文化安全的需求在世界各国变得愈加迫切,学界对于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研究也愈加深入。在此背景下...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也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潜在的文化威胁使得维护本国文化安全的需求在世界各国变得愈加迫切,学界对于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研究也愈加深入。在此背景下,全面而有深度地研究国家文化安全,对维护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交流 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球化和信息化 矛盾与冲突 文化之根 全球化时代 民族
下载PDF
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文化特征分析
18
作者 刘浪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文学理论能够对文学思想、文学价值以及文学审美等进行全面诠释,为文学创作提供指引。在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特征变得越发清晰和明确,为各领域专家学者研究文化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质等提供了良好支撑,可以将文学... 文学理论能够对文学思想、文学价值以及文学审美等进行全面诠释,为文学创作提供指引。在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特征变得越发清晰和明确,为各领域专家学者研究文化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质等提供了良好支撑,可以将文学作品在人文学、社会学和行为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中国文学理论的根本任务是文学理论研究的切入点,以此出发,对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关联进行研究论述,可以分析出中国文学理论所含有的民族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民族文化 特征 文学思想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国古代戏曲繁荣(笔谈)——辽金文学: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全时期各民族文学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概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惠泉 孙黎 周晖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8-60,共3页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中国 古代戏曲 文学转型 辽朝文学 金朝文学 文化 北方民族文化
下载PDF
论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国家共同感”建构的三重路径
20
作者 张泽云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的英勇的抗战活动,借此确立边民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促成边民——国民身份的转型;三是对比土司治理空间内和“少数民族自治”空间内边民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存体验,指出民国时期不平等、封建、残酷的边疆政策才是导致西南边疆危机的根源,只有允许少数民族以自治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才能巩固边疆,建立统一的新国家。三重路径立足过去、现在与未来,既纵向独立又横向承接,“三位一体”式地建构了中华民族唇齿相依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 抗战文学 国家共同感 三重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