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 被引量:5
1
作者 关纪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2,共3页
当下,中原主流文学研究领域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相互隔膜,二者基本上不相往来,交流异常匮乏,主流文学研究界对民族文学研究的了解微乎其微。忽略了文化多样性的旧有观念,其危害有二:一是容易滑落于文化一元化的陷阱,在考察文化及文... 当下,中原主流文学研究领域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相互隔膜,二者基本上不相往来,交流异常匮乏,主流文学研究界对民族文学研究的了解微乎其微。忽略了文化多样性的旧有观念,其危害有二:一是容易滑落于文化一元化的陷阱,在考察文化及文学时偏离客观,偏离科学。二是可能把一己民族价值观当作唯一合理的诉求,无意间诱发不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国家利益的因素。有必要向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界发出呼吁,倡导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学术界与传统的主流文学研究界积极沟通,是普及这一史观的必要一环。人们有责任营造更多有利于沟通的桥梁涵洞,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成为学界的本能信条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研究 主流文学研究 沟通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研讨的局限及反思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研讨者对此史观的探讨多集中在民族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的范围内,没能从史学和文学史应承担的人文精神传递等层面加以审视,使此史观研讨走入了一个"误区"。事实上诸多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在民...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研讨者对此史观的探讨多集中在民族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的范围内,没能从史学和文学史应承担的人文精神传递等层面加以审视,使此史观研讨走入了一个"误区"。事实上诸多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在民族学的研究领域中并不能得到认同,因而"弱化"了此史观研讨的理论基础和深度。民族文学研究者的研究亟需走出自身的"圈子",参与到中国文学研究的言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下载PDF
多民族文学史观:怎样的“多民族”与如何“文学”? 被引量:3
3
作者 苟强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5-190,共6页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文学"与"怎样的多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是基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人文与社会因素中生长起来的族群差异性,在民族自身文学的书写与语演、形式...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文学"与"怎样的多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是基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人文与社会因素中生长起来的族群差异性,在民族自身文学的书写与语演、形式与表达、审美与体验等一系列较之"他群"的"异质性"呈现。其实质是文学的多种民族语言行为的表达与书写。"多民族性"又造就了中华文化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关注文字文学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各民族语演文学的挖掘、鉴赏与研究。抵达多民族文学的存在方式,领悟多民族文学的语言艺术并与之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有赖于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史 多民族 文学 语言 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语用逻辑辨正 被引量:2
4
作者 龚举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9,共6页
中华文学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学,中华文学史是中华各民族口传文学、书面文学和网络文学合构而成的历史。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发生,拥有社会情境、文学环境和系统建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现实吁求等多种伦理合法性。但是,中华民族文... 中华文学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学,中华文学史是中华各民族口传文学、书面文学和网络文学合构而成的历史。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现代发生,拥有社会情境、文学环境和系统建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现实吁求等多种伦理合法性。但是,中华民族文学史的述史形态不仅受制于相应的文学史观,而且与既有文学事实、相应时代语境以及述史者的观念—知识系统和文学史书写惯例等要素密切相关。鉴于现有主流文学史不言自明的"多民族文学史"的史实以及"多民族文学史观"不等于"各民族文学史观"的视域缺陷,以"中华民族文学史观"或"中华各民族文学史观"来替代"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表述逻辑可能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语用逻辑 辨正 历史情境 内应机制 全称诉求
下载PDF
论西部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中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海涛 赵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2-66,共5页
多民族文学史观在西部高校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关系到西部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面对西部地区高校独特的教学环境与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地域背景与民族心理进行有针对性... 多民族文学史观在西部高校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关系到西部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面对西部地区高校独特的教学环境与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地域背景与民族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学习态度和理论方法,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比较教学法,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方能将多民族文学史观在当前文学教育中的贯彻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校 古代文学课程 多民族文学史 实践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的公共性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检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长中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作为多民族一体国家内的文学创作,少数民族文学无疑具有公共性身份特质。这种公共性主要体现为:(1)民族文学表述着现代文化观念(意识),这些观念(意识)对构建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价值具有价值参与或引导功能;(2)民族文学具有现代性审美价值... 作为多民族一体国家内的文学创作,少数民族文学无疑具有公共性身份特质。这种公共性主要体现为:(1)民族文学表述着现代文化观念(意识),这些观念(意识)对构建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价值具有价值参与或引导功能;(2)民族文学具有现代性审美价值,这些艺术或审美价值对中国文学史书写具有充实或完善功能。出于"多民族文学""入史"的焦虑,"多民族文学史观"在一定程度上为争取民族文学自身的合法性叙述贡献良多。不过,学界多关注民族文学自身的独特性问题,对民族文学的公共性缺乏应有的重视,制约了民族文学批评及文学史书写现代性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多民族文学史 问题
下载PDF
有关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编撰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海涛 赵欣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学。然而,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均是以汉民族文学为本位书写,忽视了中华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基本特质,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编撰...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学。然而,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均是以汉民族文学为本位书写,忽视了中华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基本特质,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编撰中,要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编撰理念出发,并不断深化教材内容;适当突出少数民族文化,注重平衡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之间的关系;重视发掘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性,弱化"汉民族中心主义"的文学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学术资料的整理与搜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史 教材 编撰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理论的论证与践行的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翠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55,共4页
鉴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文本中的缺失,"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就命题的起源和内涵、诉求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论证。但真正有价值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需要创作界和批评界的... 鉴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文本中的缺失,"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就命题的起源和内涵、诉求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论证。但真正有价值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需要创作界和批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在不断地反思和探索之后,才能在书写者和被书写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之中,找到优化处理中国文学谱系和结构的有效方法,真正将少数民族文学纳入中国文学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理论论证 践行的途径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康鑫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文学史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忽视,使得某种"趋同"的文学史意识产生着潜在影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到这种影响,还在于在这一文学史观的观照下,学界可以对如何定位多民族文学互动融合的重要性... 文学史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忽视,使得某种"趋同"的文学史意识产生着潜在影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到这种影响,还在于在这一文学史观的观照下,学界可以对如何定位多民族文学互动融合的重要性、怎样评价不同时期文学史书写中少数民族文学的书写方式、如何发现和重新审视被遮蔽的各异的文学经验,从而整合出一种更真实、更清晰的文学史视野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有益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下载PDF
新史观·新开拓·新成果——《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推介
10
作者 王佑夫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69,共1页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多民族文学史观》),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新的收获,对我国多民族文学史研究具有开...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多民族文学史观》),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新的收获,对我国多民族文学史研究具有开拓意义及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推介 文学理论研究 文学史研究 少数民族 学术价值
下载PDF
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陶立璠学术研究谫论
11
作者 毛巧晖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第6期107-113,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民俗学学科亟待恢复与重建,陶立璠以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为基础,展开多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并逐步转向民俗学研究。他以教学经验为基础编纂了《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民俗学概论》等教材,凸显了不同地域、不同民... 20世纪80年代,民俗学学科亟待恢复与重建,陶立璠以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为基础,展开多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并逐步转向民俗学研究。他以教学经验为基础编纂了《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民俗学概论》等教材,凸显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俗的"多样性"与"本地性",对完善民俗学学科体系有一定助益。在1989—1991年中日联合民俗考察活动中,陶立璠吸纳福田亚细男的村落研究理论,并在后续研究中延续了"在具体村落中理解民俗"的理念,总结出"一步三回头"的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田野范式转向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民俗学概论》 中日联合民俗考察 田野作业
下载PDF
边缘的思考——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女性文学的共建
12
作者 徐寅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5-68,共4页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与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再度复兴几乎处在了一个共时的状态,二者曾一度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如今又共同成为了文学讨论的热门话题。思考在"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设中如何关注女作家...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提出与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再度复兴几乎处在了一个共时的状态,二者曾一度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如今又共同成为了文学讨论的热门话题。思考在"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设中如何关注女作家创作、女性主义理论完善等维度,同时促进女性文学和多民族文学发展的有力结合,将会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视域,将会推动二者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史 女性文学 边缘
下载PDF
为了中国文学史的整体性——《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前言
13
作者 夏冠洲 阿扎提.苏里坦 《新疆社科论坛》 2006年第6期84-89,共6页
新疆是一个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大省(区),它的文学具有全国不多见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语种的典型意义。编写出一部新疆当代多民族的文学史,为新疆这片辽阔的疆域填上鲜明的文学色彩,也就为弥补以往中国当代文学史整体性的缺... 新疆是一个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大省(区),它的文学具有全国不多见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语种的典型意义。编写出一部新疆当代多民族的文学史,为新疆这片辽阔的疆域填上鲜明的文学色彩,也就为弥补以往中国当代文学史整体性的缺失、为最后描绘完整的一幅中国文学大地图作出贡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整体性
下载PDF
文学史的内在逻辑与空间形态写作——评夏冠洲《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
14
作者 欧阳可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25-129,共5页
联系地域性文化特征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把新疆文学看作一个多重关系构建的构成部分,是新疆多民族文学史的写作基点。《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的写作表明,当代新疆社会文化现实由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内在逻辑的发展所决定。典型意义的&q... 联系地域性文化特征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把新疆文学看作一个多重关系构建的构成部分,是新疆多民族文学史的写作基点。《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的写作表明,当代新疆社会文化现实由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内在逻辑的发展所决定。典型意义的"文化空间形态"需要以过程研究为主,《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因此而具有再现和还原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事实真实的写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 逻辑基点 文化空间形态 真实还原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复合响应逻辑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小雨 龚举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77-183,共7页
基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情境,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助"重写文学史"的文化契机,建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其制导下的多民族文学史的话题走进当下学术视野。尽管"多民族文学"和"多民族文... 基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情境,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助"重写文学史"的文化契机,建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其制导下的多民族文学史的话题走进当下学术视野。尽管"多民族文学"和"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内涵与外延还存在一定歧义和某些不确定性,但作为学术倡导,它适应国族文化战略设计的总体要求,切合文学历史的整体性筹谋原则,在非一元论思维的基础上体现了历史感与现代性相统合的吁求,并特别凸显了"民族"维度在文学史重述工程中的空间正义能量,因而拥有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复合响应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响应逻辑 文化战略 整体性 非一元论 现代性 民族维度
下载PDF
建构多民族文学史的有效性及有限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针对倡导建构多民族文学史和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在考察多民族文学实情、反思中国式整合思维基础上,对理论的有效性作出质疑,提出"共同合作、分道而治",尝试为多民族文学史编写提供可供探讨的途径。
关键词 文学史 民族文学 多民族文学史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写作中的问题与思考
17
作者 王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4-40,共7页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存在民族文学的划分标准不明确,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民族特质被遮蔽,文学史著作很容易成为一个各族文学的大拼盘,以线性历史时序来编写多民族文学史存在局限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有相应的对策:第一,划分民族...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存在民族文学的划分标准不明确,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民族特质被遮蔽,文学史著作很容易成为一个各族文学的大拼盘,以线性历史时序来编写多民族文学史存在局限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有相应的对策:第一,划分民族文学只能以作者的民族成分为唯一标准;第二,应结合作家的民族身份来评价其人其作;第三,应理清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第四,可以结合地域文学发展演变、各种文学题材或体裁的发展演变等结构线索来书写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划分标准 民族特质 民族文学关系
下载PDF
“走出”与“融入”——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启示
18
作者 王敏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28-232,共5页
李晓峰和刘大先所著《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一书是学界对创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问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认为该著作不仅深化了以往对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探讨、理论建设,更关注到了之前... 李晓峰和刘大先所著《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一书是学界对创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问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认为该著作不仅深化了以往对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探讨、理论建设,更关注到了之前容易被学界忽视的很多前沿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如何"走出"狭窄视域、陈旧观念、空泛理论和单一民族文学研究,从而真正"融入"国家知识体系,汇入前沿文学批评潮流、关注具体文本和族际文学关系等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展望,同时亦对重写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走出 融入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变迁——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简略》谈起
19
作者 刘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6-97,共2页
从历时性分析发现,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从突出作品到有个人的观点,从按照地理分布编排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分类,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基本变迁线索;相应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也逐渐被关注,被重视,从过去的引起注意,到现在... 从历时性分析发现,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从突出作品到有个人的观点,从按照地理分布编排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分类,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基本变迁线索;相应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也逐渐被关注,被重视,从过去的引起注意,到现在的自成体系,不断成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多民族文学史观"书写者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史 书写 变迁 多民族文学史
下载PDF
论多民族文学史观构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20
作者 葛倩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3X期262-263,共2页
各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具有其鲜明的特性,但中国文学历史却忽视了少数民族文学这一重要的文学领域。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与发展离不开多民族文学的衬托和融合,他们之间是多元和一体的辩证关系,中国文学要想得到全面发展,多民族文学就要发挥... 各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具有其鲜明的特性,但中国文学历史却忽视了少数民族文学这一重要的文学领域。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与发展离不开多民族文学的衬托和融合,他们之间是多元和一体的辩证关系,中国文学要想得到全面发展,多民族文学就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利用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多彩而靓丽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