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多民族语言接触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之关系
1
作者
马梦玲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青海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有形成多元一体文化的先决条件。青海地区各民族使用不同语言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交往、交流产生了语言系统的互相接触、互相渗透,作为文化的载体,此种语言接触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都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
青海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有形成多元一体文化的先决条件。青海地区各民族使用不同语言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交往、交流产生了语言系统的互相接触、互相渗透,作为文化的载体,此种语言接触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都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提供了基础条件。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青海多民族语言系统特征或成分会同时双向扩散或渗透,这种扩散或渗透既使彼此的语言得到丰富、发展,亦有可能由于从表层到深层的渗透而形成一种质变语言或语言融合体。通过语言的接触,语言交融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存在,进而影响着各民族文化形态的共生共存与重叠,其重叠部分即为文化认同的部分,进而成为富有凝聚力的共同体。这样的语言融合体是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有了共生互生的语言交融现实,文化的共生互生、重叠认同就自然而然产生。从基础条件、现实状况和现实意义等方面来看,在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共生互生的环境下,青海多民族语言接触现象集中体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多民族语言接触
中华
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多民族语言接触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之关系
1
作者
马梦玲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北地区汉语方言地图集”(项目编号:15ZDB016)、“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VXK90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青海藏汉聚居区贵德三屯话研究”(项目编号:20BYY052)
青海师范大学“迎接建党100周年”专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021ZX008)阶段性成果。
文摘
青海作为多民族聚居区,有形成多元一体文化的先决条件。青海地区各民族使用不同语言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交往、交流产生了语言系统的互相接触、互相渗透,作为文化的载体,此种语言接触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都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提供了基础条件。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青海多民族语言系统特征或成分会同时双向扩散或渗透,这种扩散或渗透既使彼此的语言得到丰富、发展,亦有可能由于从表层到深层的渗透而形成一种质变语言或语言融合体。通过语言的接触,语言交融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存在,进而影响着各民族文化形态的共生共存与重叠,其重叠部分即为文化认同的部分,进而成为富有凝聚力的共同体。这样的语言融合体是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有了共生互生的语言交融现实,文化的共生互生、重叠认同就自然而然产生。从基础条件、现实状况和现实意义等方面来看,在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共生互生的环境下,青海多民族语言接触现象集中体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
青海
多民族语言接触
中华
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Keywords
Qinghai Province
multinational language contact
Chinese nation
co-possession spirit homestead
分类号
H17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多民族语言接触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之关系
马梦玲
《高原文化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