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水源交替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潘春洋 杨树青 +3 位作者 娄帅 刘鹏 靳亚红 赵宏燕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为了节约地表淡水资源,以玉米为指示作物,通过大田试验对井水(地下微咸水)、渠水(地表淡水)2种水源联合灌溉模式进行研究,试验设置8个多水源交替灌溉模式:井井井(JJJ)、井井渠(JJQ)、井渠井(JQJ)、渠井井(QJJ)、井渠渠(JQQ)、渠渠井(QQJ... 为了节约地表淡水资源,以玉米为指示作物,通过大田试验对井水(地下微咸水)、渠水(地表淡水)2种水源联合灌溉模式进行研究,试验设置8个多水源交替灌溉模式:井井井(JJJ)、井井渠(JJQ)、井渠井(JQJ)、渠井井(QJJ)、井渠渠(JQQ)、渠渠井(QQJ)、渠井渠(QJQ)、渠渠渠(QQQ)及空白对照的处理。研究较适宜的多水源交替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井水次数的增加,对玉米的叶片生长及地上地下部生物量的积累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QJQ处理与QQQ处理在地上部生物量积累上无显著差异。拔节期灌溉井水对玉米穗的外观形态及产量影响最大且土壤积盐程度较高,其次为灌浆期,抽雄期最小。QJQ处理的水肥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灌溉模式,且与QQQ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考虑玉米叶片生长、生物量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等因素的基础上,QJQ处理为当地较适宜的多水源交替灌溉模式,既有利于玉米作物生长和保证玉米产量,还可节约地表淡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水源交替灌溉 玉米 生物量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