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岛屿、多汊道环境下大型深水港建设中的水沙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左书华 李蓓 +1 位作者 张征 杨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5,95,共7页
洋山港海域多岛屿、多汊道,是由大、小洋山两条岛链围成的喇叭口型的海域,潮汐水道以落潮流为主、高含沙量、强潮流,泥沙运动主要以悬沙为主。通道内潮流基本为东南-西北向往复流,潮流平均流速在1.0 m/s,最大流速都在2.0 m/s以上,含沙量... 洋山港海域多岛屿、多汊道,是由大、小洋山两条岛链围成的喇叭口型的海域,潮汐水道以落潮流为主、高含沙量、强潮流,泥沙运动主要以悬沙为主。通道内潮流基本为东南-西北向往复流,潮流平均流速在1.0 m/s,最大流速都在2.0 m/s以上,含沙量在1.0 kg/m3以上。根据其海域边界特点,利用任意三角形网格建立了能较好拟合洋山港海域边界的二维潮流泥沙及地形冲淤变化数学模型。应用2006年4月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冲淤资料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海域潮位及定点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洋山港海域通道内地形冲淤变化情况和实测值接近,较好地复演了洋山港一、二期工程建设后海域流场、含沙量场和地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岛屿 多汊道 洋山深水港 波浪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多岛屿、多汊道环境下大型深水港建设中的水沙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左书华 李蓓 +1 位作者 张征 杨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70,共7页
洋山港海域多岛屿、多汊道,是由大、小洋山两条岛链围成的喇叭口型的海域,潮汐水道以落潮流为主、高含沙量、强潮流,泥沙运动主要以悬沙为主。通道内潮流基本为东南-西北向往复流,潮流平均流速在1.0 m/s,最大流速都在2.0 m/s以上,含沙量... 洋山港海域多岛屿、多汊道,是由大、小洋山两条岛链围成的喇叭口型的海域,潮汐水道以落潮流为主、高含沙量、强潮流,泥沙运动主要以悬沙为主。通道内潮流基本为东南-西北向往复流,潮流平均流速在1.0 m/s,最大流速都在2.0 m/s以上,含沙量在1.0 kg/m3以上。根据其海域边界特点,利用任意三角形网格建立了能较好拟合洋山港海域边界的二维潮流泥沙及地形冲淤变化数学模型。应用2006年4月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冲淤资料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海域潮位及定点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洋山港海域通道内地形冲淤变化情况和实测值接近,较好地复演了洋山港一、二期工程建设后海域流场、含沙量场和地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岛屿 多汊道 洋山深水港 波浪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多汊道潮汐通道狮子洋的纳潮量计算及演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袁菲 何用 +1 位作者 卢陈 杨裕桂 《海岸工程》 2017年第4期59-66,共8页
以狮子洋为例探究了多汊道潮汐通道的纳潮量计算方法,验证了海湾纳潮量计算公式应用在多汊道潮汐通道系统中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基于直接观测的流量计算法和基于卫星遥感资料与实测潮位订正的公式法,计算狮子洋1999-07及2005-01的纳潮量,... 以狮子洋为例探究了多汊道潮汐通道的纳潮量计算方法,验证了海湾纳潮量计算公式应用在多汊道潮汐通道系统中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基于直接观测的流量计算法和基于卫星遥感资料与实测潮位订正的公式法,计算狮子洋1999-07及2005-01的纳潮量,2种方法计算结果误差在18%之内。为进一步研究近年来狮子洋纳潮量变化及其原因,采用公式法计算了2007—2016年每年7月狮子洋纳潮量,结合1999—2011年地形演变特征,说明地形对纳潮量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狮子洋纳潮量具有4a的周期变化规律,变化特征表现为1999—2007年因航道整治影响,纳潮量增大约10%;2007—2012年,河势较为稳定,纳潮量继续微幅增大;2013—2016年纳潮量小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洋 纳潮量 多汊道潮汐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