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小说多源共生 被引量:1
1
作者 庞金殿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3-90,共8页
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学术界长期争论,众说纷纭。中国小说多源共生说对此问题的解释更加科学合理,将会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并会成为今后最有影响的中国小说起源说。此说认为,中国小说起源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源头和母体共同孕... 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学术界长期争论,众说纷纭。中国小说多源共生说对此问题的解释更加科学合理,将会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并会成为今后最有影响的中国小说起源说。此说认为,中国小说起源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源头和母体共同孕育而生。其一、神话传说是中国小说的最早源头;其二、寓言故事是中国小说的重要源头;其三、史传散文是中国小说的主要源头和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说 多源共生
下载PDF
创意的“多源共生”与“创作共同体”的生成
2
作者 杨光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59-166,共8页
创意的"多源共生"指由于创意产业的"数字化"使得创意具有多个产生源头,且同一个创意具有多种表达方式。这使得其在生产组织方式上更加去中心化,且形成了文本形态上的"簇"状结构。围绕着一个共同基础的&qu... 创意的"多源共生"指由于创意产业的"数字化"使得创意具有多个产生源头,且同一个创意具有多种表达方式。这使得其在生产组织方式上更加去中心化,且形成了文本形态上的"簇"状结构。围绕着一个共同基础的"文本簇"有机会形成一个共有的"文本世界";同时,围绕这一基础形成的共通的文本知识与诸多作者、读者、粉丝会形成一个具共识性的"创作共同体"。各"文本世界"可能会产生融合,形成更大的世界;也可能会产生分裂,生成多种可能性。其评判标准为文本外创作者间的约定与文本内部的文本逻辑。最终的判断则依赖创作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 多源共生 文本簇 文本世界 创作共同体
下载PDF
文本意义的“多源共生”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6-155,共10页
在已有中西文论思想中,对"文本意义之源"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了几种基本看法,并可分为"实体论"和"生成论"两种类型。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将实体论的"来源之处"和生成论的"触发之因"结... 在已有中西文论思想中,对"文本意义之源"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了几种基本看法,并可分为"实体论"和"生成论"两种类型。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将实体论的"来源之处"和生成论的"触发之因"结合起来,并克服"多元共生"思想中包含的后现代文化多元主义的局限。文章采取文本意义的"多源共生"的观点,认为文本意义具有多个来源、共同生成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文本意义的"多源共生"不是强化"差异",而是寻求"共识"。文本意义来源的客观性与文本理解和意义阐释的规约性是文本意义的共识前提。文本意义的共生还有其触发机制,具体表现为阅读行为中文本意义的敞开、批评活动中文本意义的增殖和文学事件中文本意义的多源触发。"多源共生"呈现了文本意义的"杂语"状态,其目标指向文本意义的共通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意义 多源共生 杂语 共通体
原文传递
中国小说起源说概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庞金殿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4-47,共4页
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 ,自古至今众说纷纭 ,概而论之 ,有八种之多。主要的有 :东汉班固首次提出了“出于稗官”说 ,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唐代刘知几提出小说是“史氏流别” ,此后历代学者不断阐发 ,形成了“源于史传说... 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 ,自古至今众说纷纭 ,概而论之 ,有八种之多。主要的有 :东汉班固首次提出了“出于稗官”说 ,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唐代刘知几提出小说是“史氏流别” ,此后历代学者不断阐发 ,形成了“源于史传说” ,至今有较大影响。明代胡应麟等人提出的“源于诸子说” ,对后世影响也较大。 2 0世纪初 ,鲁迅提出的起源于“神话与传说”之说 ,在 80年代前最为盛行也最有影响力。 2 0世纪末学术界形成的“多源共生说” ,汲取了诸说之长 ,能够对中国小说的起源和萌生作出比较全面、科学与合理的阐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小说 发展演进 多源共生
下载PDF
论中国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格局
5
作者 陈建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4-68,共5页
近百年来 ,中国民间文艺学从资料采录到理论研究都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 ,但至今缺乏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学整体格局的归纳。从整体角度看 ,作为中华文明外显符号的各民族民间文学 ,具有发生学上的多源共生。
关键词 历史交流 发生学 中国 民间文学 多源共生 多元一体性
下载PDF
小资产阶级是怎样被改写的——从《波动》到《晚霞消失的时候》
6
作者 蔡翔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有关新时期文学的起源问题,历来聚讼纷纭,随着《七十年代》的出版,一段尘封的历史被重新打开,晚近亦有文学史学者循着这一思路,将起源问题深入20世纪70年代,而所举的例证,即有北岛(赵振开)的小说《波动》等。在我看来,新时期文学很难找... 有关新时期文学的起源问题,历来聚讼纷纭,随着《七十年代》的出版,一段尘封的历史被重新打开,晚近亦有文学史学者循着这一思路,将起源问题深入20世纪70年代,而所举的例证,即有北岛(赵振开)的小说《波动》等。在我看来,新时期文学很难找出单一的源头,勉强一点说,大概是某种“多源共生”的格局,而在这一格局中,北岛的《波动》的确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起源性位置。这一起源,包括人物、叙事态度,尤其是因此确立的情感结构,经由《今天》杂志,再到后来的所谓“纯文学”,逐渐成为80年代的主流叙事,并主导了而后30年的文学走向。究其核心,即是所谓“个人”的崛起,或者自我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情感结构 文学走向 叙事态度 《今天》 北岛 多源共生 主流叙事
原文传递
中国各族民间文学多元一体格局鸟瞰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建宪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4,共5页
近百年来 ,中国民间文艺学从资料采录到理论研究都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 ,但至今缺乏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学整体格局的归纳。本文认为 :从整体角度看 ,作为中华文明外显符号的各民族民间文学 ,具有发生学上的多源共生、历史交流中的互渗互补... 近百年来 ,中国民间文艺学从资料采录到理论研究都积累了大量学术成果 ,但至今缺乏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学整体格局的归纳。本文认为 :从整体角度看 ,作为中华文明外显符号的各民族民间文学 ,具有发生学上的多源共生、历史交流中的互渗互补和国家统一过程中的交融整合三大特点 ,并以一些典型的事例作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学 多源共生 交融整合 多元一体
原文传递
中国小说原初问题之事理、学理与文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桂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从古人的"事理"喻说,到今人的"学理"言说,人们对小说之原初形态和面貌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索。大致说,古人主要采取"事理"话语对逆势"考镜源流"的结果进行喻说:一则把倡导"姑妄言之,姑妄听... 从古人的"事理"喻说,到今人的"学理"言说,人们对小说之原初形态和面貌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索。大致说,古人主要采取"事理"话语对逆势"考镜源流"的结果进行喻说:一则把倡导"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列子、庄子及其"子书"喻说为小说之祖;一则沿承汉人将稗官或方士之作当作本源,或沿承唐人从"史乘"的维度探源论流。基于古人的两套"事理"喻说,今人主要借鉴"进化论""起源学"以及"发生学"等西方科学方法,进行"学理"言说,分别提出"史乘"说"、子书"说"、稗官"说"、方士"说"、神话"说、"寓言"说,以及"多源共生""多祖同衍"等诸说。然而,由于中国小说血脉错杂、源流错综,因而各种以"起源"为命题的"学理"言说引发了聚讼纷纭。而今,若从有迹可循的"文本"及"互文性"等"文理"视角着眼,我们便可发现,中国小说胎孕于子部、史部典籍,虽然从先秦至西汉已有个别早产儿,但经过"多源共生""杂体互通"的孕育,大约在东汉才出现大量"儿孙"降生、自成一家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 事理 学理 多源共生 杂体互通 文本之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