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佳 周星彤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2-641,共10页
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multifocal/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MMBC)在早期被发现。传统观念认为,MMBC比单灶性乳腺癌(unifocal breast cancer, UBC)预后更差,应积极升级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医疗水... 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multifocal/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MMBC)在早期被发现。传统观念认为,MMBC比单灶性乳腺癌(unifocal breast cancer, UBC)预后更差,应积极升级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MMBC患者的诊断、个体化治疗、接受保乳手术的安全性等焦点问题需重新被审视。本文将从MMBC流行病学特征、术前影像学评估、病理异质性与分子标志物、手术方式等多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加深临床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多中心乳腺癌 影像评估 保乳治疗 肿瘤整形术
下载PDF
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马艳飞 石铁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直径和、腺体外侵袭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单侧 多灶性 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
下载PDF
关于多灶性肝癌诊疗的思考
3
作者 张小晶 金亮 +1 位作者 陶开山 王琳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多灶性肝癌在肝癌中的发生率较高,具有高侵袭性及高增殖性的特点,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多灶性肝癌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多灶性肝癌亚分期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其治疗选择的局限性,在临床... 多灶性肝癌在肝癌中的发生率较高,具有高侵袭性及高增殖性的特点,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多灶性肝癌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多灶性肝癌亚分期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其治疗选择的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多灶性肝癌肝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长期预后和更低的复发率和死亡率,但选择适宜手术对患者至关重要,对于不能一期手术切除的多灶性肝癌患者,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形式选择最适宜的联合治疗方式。所以临床需要更加完善的评估模式来对多灶性肝癌患者进行分层研究,精准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多灶性 发生机制 临床分期 手术切除 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术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临床特点探讨
4
作者 张珂铭 陈明丽 +1 位作者 邓婧 郭梦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7期0084-0086,共3页
目的:分析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患者进行研究。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临床特点。结果:20例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患者,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0岁以下3例,40~65岁14例,65... 目的:分析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患者进行研究。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临床特点。结果:20例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患者,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0岁以下3例,40~65岁14例,65岁以上3例。症状包括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声音和言语障碍及平衡和协调障碍。所有患者颅神经检查结果异常,病理征均为阴性。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多处异常。20例患者均进行血清以及脑脊液GM1抗体检测,血清阳性11例,脑脊液均为阴性。15例患者脑脊液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值,17例血清肌酸激酶高于正常值。20例患者均接受了静脉注射IVIg0.4g/kg·d,治疗5天后,Rankin评分明显降低(P<0.05)。15例患者可以生活自理,2例死亡,3例随访失败,具体情况不明。结论: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患者多以男性居多,且年龄主要集中在40~65岁,主要症状包括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抗GM1抗体检测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IVIg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临床特点 神经电生理检查 抗GM1抗体检测 IVIG
下载PDF
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健 孙伟 +1 位作者 胡启鸿 刘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92-96,共5页
目的 探讨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多灶性PTC患者9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全甲状腺切除... 目的 探讨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多灶性PTC患者9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全甲状腺切除,观察组给予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甲状腺球蛋白(Tg)、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PTH、血钙、Tg、CEA、HIF-1α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喉返神经短暂性麻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无复发转移,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全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多灶性PTC有一定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低,但其存在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全甲状腺切除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治疗T1/2cN0M0单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燕世德 胡开兵 +2 位作者 胡钢 郭德胜 吴茂松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研究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治疗T1/2cN0M0单侧MPT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T1/2cN0M0单侧MPTC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51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预防性双侧... 目的:研究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治疗T1/2cN0M0单侧MPT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T1/2cN0M0单侧MPTC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51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预防性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T1/2cN0M0单侧MPTC患者作为对照组;按1∶1比例,以性别、年龄±5岁、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匹配原则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预防性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51例T1/2cN0M0单侧MPTC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引流量、拔出引流管天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较对照组短(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拔出引流管天数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02%)(P<0.05);两组随访期间未见死亡、失访病例;对照组随访期间出现2例颈外淋巴结转移,平均生存时间为11个月,无进展生存者占96.08%;观察组随访期间3例复发、2例颈外淋巴转移,平均生存时间为11个月,无进展生存者占90.20%,两组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9、P=0.244)。结论:单侧腺叶切除伴峡部切除术能有效治疗T1/2cN0M0单侧MPTC,安全性较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效防止癌症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2cN0M0单侧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单侧腺叶切除 峡部切除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确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7
作者 李奕 张真源 +5 位作者 刘若雪 陈雪 景慧兰 蔡爽 卜晖 邹月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分享1例就诊于我院并通过脑脊液高通量测序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患者为71岁女性,入院前半月出现反应迟钝并于1周内加重,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SLE。并通过脑脊液高通量测序(mNGS)检测出人类多瘤病毒2... 分享1例就诊于我院并通过脑脊液高通量测序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患者为71岁女性,入院前半月出现反应迟钝并于1周内加重,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SLE。并通过脑脊液高通量测序(mNGS)检测出人类多瘤病毒2型(JC病毒)。综合该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脑脊液的检测结果,该患者为SLE合并PML。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于PML的认识,尤其当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要考虑到PML的可能性。JC病毒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多瘤病毒,感染后它将处于潜伏状态,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重新激活,它具有明显的嗜神经性,可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本文报道1例经脑脊液高通量测序检测出JC病毒的病例,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多灶性白质脑病 系统红斑狼疮 高通量测序 JC病毒
下载PDF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敏 严冰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0-91,共2页
报道1例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复发多灶性骨髓炎 自身炎骨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小娟 张德言 刘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556-558,5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为MPT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1年6月在许昌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灶性甲状...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为MPTC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1年6月在许昌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SPTC)129例和MPTC 51例。结果:在性别、癌灶最大径及CLNM方面,MPTC组与SPT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TC易发生于年龄≥45周岁,合并有内分泌疾病、其他肿瘤或其他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出现包膜浸润可能性更大(P<0.05);与单侧组MPTC相比,双侧组MPTC的癌灶数目≥3个,癌灶最大径>1.0cm,出现包膜浸润和CLNM的可能性更大(P<0.05);癌灶最大径>1cm和包膜浸润与MPTC发生CLNM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均为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PTC易出现包膜浸润及CLNM,侵袭性强,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MRI表现
10
作者 任美吉 李莉 +2 位作者 赵晶 齐石 李宏军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的MRI特征,以期提升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27例艾滋病合并PML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其MRI表现。...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的MRI特征,以期提升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27例艾滋病合并PML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艾滋病合并PML患者共2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8±9)岁。27例患者MRI表现为皮质下多发病灶,其中26例(96.3%)为不对称分布,累及脑皮质者1例(3.7%)。幕上病灶23例(85.19%)、幕下病灶14例(51.85%)、同时受累10例(37.04%)。幕上病灶主要位于顶叶18例(66.67%)、额叶17例(62.96%)、颞叶12例(44.44%)、枕叶6例(22.22%)、胼胝体压部3例(11.11%),幕上受累病例均为多叶受累。幕下病灶,小脑受累8例(29.63%)、脑桥4例(14.81%)、延髓3例(11.11%)和桥臂2例(7.41%)。T2WI上显示为“银河征”或“扇贝征”18例(66.67%),DWI上病灶边缘高信号17例(62.96%);27例均无占位效应;脑萎缩2例(7.41%);MRI增强扫描19例,仅1例(5.26%)强化,呈点状、线样强化。结论艾滋病合并PML以双侧额叶、顶叶、枕叶皮质下多发及不对称的脱髓鞘病变多见,特征性的表现为T2WI上“银河征”,病变的分布范围与脑血管的分布区不一致,DWI上病灶边缘为高信号,无占位效应,增强多无强化。因此,MRI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显著提升其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进行多灶性白质脑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双侧腮腺多灶性腺瘤样嗜酸细胞增生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吴亚楠 于宁 +3 位作者 范志伟 王文龙 马向瑞 王晶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18-420,共3页
多灶性腺瘤样嗜酸细胞增生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病变。本文报告1例双侧腮腺多灶性腺瘤样嗜酸细胞增生病变,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腮腺 多灶性 腺瘤样 嗜酸细胞增生
下载PDF
超声对腮腺多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吕衡 谢海琴 +3 位作者 董理聪 张屿森 刘俐 孙德胜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腮腺多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行超声检查发现腮腺多灶性病变的患者,以病理为“金标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的数目、分布位置、腺体内淋巴结和最大病灶的大小、形状、物理性质、实性... 目的探讨超声对腮腺多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行超声检查发现腮腺多灶性病变的患者,以病理为“金标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的数目、分布位置、腺体内淋巴结和最大病灶的大小、形状、物理性质、实性部分“网格状”形态、纵横比、边界、后方回声改变、血流情况。结果59例病变中,良性50例,恶性9例。恶性病变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1岁,超声多表现不规则和“粗网格状”;良性病变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7岁,超声多表现为规则和“细网格状”。良恶性病变在年龄、形状及实性部分“网格状”形态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在良恶性鉴别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腮腺多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腮腺 多灶性
下载PDF
15例艾滋病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临床特点分析
13
作者 何香溪 甘霖 +11 位作者 符燕华 谢小馨 龙海 何金洪 刘霜 陈圆圆 朱宇珍 黎玲屹 张凯凯 罗星星 彭银霜 马淑静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15例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5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感染科收治的15例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诊断为艾滋病相关P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5例艾滋病相关PML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为(40.8±11.45)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59(36.5,131.0)个/μl,CD4^(+)T/CD8^(+)T中位数为0.14(0.06,0.29)。HIV RNA最低小于监测值下限,最高为1.21×10^(6)拷贝/ml。脑脊液JCV DNA序列数为1—12950,中位数为94;格拉斯评分:9~15分。15例患者从HIV感染确诊到PML确诊中位时间为30(29.5,65.0)d;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5(59.5,330.0)d;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19.0,46.0)d。使用基于多替拉韦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7.5(39.75,309.75)d,使用其他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9.0(120.0,387.0)d。表现为对侧肢体无力、运动障碍6例,共济失调3例,言语含混3例,视物模糊2例,记忆减退1例。磁共振表现: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异常信号影。15例患者中1例失访,5例死亡,其余9例均存活,存活的患者其中4例症状好转,4例进展恶化,1例未见好转。结论艾滋病相关PML较为少见,在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检测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的基础上,应用脑脊液mNGS技术有助于诊断PML,且强效、早期、规律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HIV 进行多灶性白质脑病 JC病毒 脑脊液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14
作者 刘霜 高瑞 +1 位作者 陈月 祁爱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9期123-127,133,共6页
目的 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患者发生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93例M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LNM分为CLNM组(n=42)和无CLNM组(n=51);根据是否发生L... 目的 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患者发生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93例M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LNM分为CLNM组(n=42)和无CLNM组(n=51);根据是否发生LLNM分为LLNM组(n=31)和无LLNM组(n=62)。分别分析MPTC患者发生CLNM和LLNM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93例MPTC患者CLNM的发生率为45.16%, LLNM的发生率为33.33%。男性、年龄≤45岁、最大肿瘤直径>10 mm、被膜侵犯是MPTC患者发生CLNM的危险因素(P<0.05);最大肿瘤直径>10 mm、被膜侵犯和有CLNM是MTPC发生LLNM的危险因素(P<0.05)。MPTC患者发生CLNM模型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49~0.947),灵敏度为78.21%,特异度为86.07%;MPTC患者发生LLNM模型的AUC为0.848(95%CI:0.749~0.947),灵敏度为76.38%,特异度为82.46%。结论 男性、年龄≤45岁、最大肿瘤直径>10 mm、被膜侵犯与CLNM和LLNM均有关,LLNM发生与有CLNM有关。构建的CLNM和LLNM预测模型,模型拟合度良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多灶性脉络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肖博文 曹维 +2 位作者 刘莉静 赵香 王昕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观察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降眼压药物对合并多灶性脉络膜炎(MFC)的病理性近视(PM)患者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合并MFC的PM患者56例(76眼),给予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口服治疗,平均疗程为13.5周;同时联合布林佐胺滴眼液滴眼2... 目的 观察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降眼压药物对合并多灶性脉络膜炎(MFC)的病理性近视(PM)患者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合并MFC的PM患者56例(76眼),给予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口服治疗,平均疗程为13.5周;同时联合布林佐胺滴眼液滴眼24个月。于治疗后3、6、12、18及24个月进行随访,记录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度(SE)、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视野平均敏感度(MS)。结果 治疗后患者眼底彩像可见病变区域面积较治疗前稍减小,FFA荧光素渗漏程度较治疗前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AL、SE、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个月AL、SE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比较,治疗后6、12及18个月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和18个月时,各时点BCVA和视野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24个月,AL与眼压、SE均无相关性;治疗后6、12及18个月,AL与眼压呈正相关,与SE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口服糖皮质激素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合并MFC的PM,可控制PM眼轴和近视屈光度的增长,有效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病理 糖皮质激素类 临床方案 多灶性脉络膜炎
下载PDF
肝脏多灶性结节脂肪浸润影像学表现1例
16
作者 张苏雅 吕镔 王双龙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肝脏多灶性结节脂肪浸润是比较罕见的一种脂肪性肝病的表现形式,影像学表现有时较难鉴别。本文报道1例无既往病史的青年男性出现肝内弥漫性多发性结节,完善多种影像学检查后,提示不除外脂肪肝,最终经超声引导下肝肿物穿刺活检术,用病理... 肝脏多灶性结节脂肪浸润是比较罕见的一种脂肪性肝病的表现形式,影像学表现有时较难鉴别。本文报道1例无既往病史的青年男性出现肝内弥漫性多发性结节,完善多种影像学检查后,提示不除外脂肪肝,最终经超声引导下肝肿物穿刺活检术,用病理金标准明确诊断,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例患者以此更加了解肝脏多灶性结节脂肪浸润的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结节脂肪浸润 影像学 病理
下载PDF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疾病编码探讨
17
作者 顾晓敏 《现代医院》 2023年第8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探讨罕见病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ICD-10及ICD-11疾病编码,在统计疾病时使其能够准确体现,为罕见病的统计及科研需求提供准确数据。方法查阅消化内科关于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相关资料和文献,根据国际疾病... 目的探讨罕见病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ICD-10及ICD-11疾病编码,在统计疾病时使其能够准确体现,为罕见病的统计及科研需求提供准确数据。方法查阅消化内科关于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相关资料和文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对诊断进行准确的ICD-10和ICD-11编码。结果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ICD-10编码归类到K63.304原发性小肠溃疡;其ICD-11编码归类到DA94.02。结论编码员应经过专业的编码基础知识学习,掌握ICD-10和ICD-11的分类原则与编码技能,学习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了解罕见病,建立编码双重审核质控机制,不断提升编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隐源多灶性溃疡狭窄小肠炎 CMUSE 疾病编码 ICD-11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多灶性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任红臻 张洁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比较桥本甲状腺炎伴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伴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恶性肿... 目的比较桥本甲状腺炎伴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伴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证实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根据肿瘤病灶数量将患者分为桥本甲状腺炎分别合并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两个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和病理等观察指标,并分析多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386例,其中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56例,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23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BRAF基因突变、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肿瘤最大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RAF基因突变、被膜侵犯是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的影响因素有BRAF基因突变、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肿瘤最大直径,其中BRAF基因突变、被膜侵犯是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多灶性 多因素
下载PDF
MRI误诊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吴桂秀 +1 位作者 黄宝生 魏铭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5-6,共2页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PML)是临床上罕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以神经系统症状、特征性MRI表现及脑脊液化验检出JC多瘤病毒为主要特点,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就1例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进行文献... 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PML)是临床上罕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以神经系统症状、特征性MRI表现及脑脊液化验检出JC多瘤病毒为主要特点,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就1例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多灶性脑白质病变 磁共振成像 乳头多瘤空泡病毒(JCV)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张玲 马富成 贾志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癌(MPTC)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164例M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采用χ^(2)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MPTC患者术前临床病理特征、超声表现与中央区淋...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癌(MPTC)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164例MPTC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采用χ^(2)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MPTC患者术前临床病理特征、超声表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男性、肿瘤数目≥3个、肿瘤最大直径>1cm、微钙化、被膜侵犯转移组MPTC患者比例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3个、肿瘤最大直径>1cm、微钙化、被膜侵犯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TC的超声征象对预测及评估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是否转移有一定的意义,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 乳头状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