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熟制稻作区水田旋耕埋草机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7
1
作者 夏俊芳 张国忠 +2 位作者 许绮川 黄海东 周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1-334,共4页
针对我国南方油-稻、麦-稻、稻-稻、肥-稻等多种水稻种植制度长期并存,水稻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田间的秸秆愈留愈高,传统人畜力和常规机械耕整方式难以将其翻埋还田的突出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不良后果,阐述了最新研制成功的专利技术... 针对我国南方油-稻、麦-稻、稻-稻、肥-稻等多种水稻种植制度长期并存,水稻前茬作物收获后残留田间的秸秆愈留愈高,传统人畜力和常规机械耕整方式难以将其翻埋还田的突出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诸多不良后果,阐述了最新研制成功的专利技术及装备船式旋耕埋草机的基本结构、工作机理与试验结果。通过机船合一、结构组合、性能综合所构建的本作业机组,体现了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解决了水田现代耕作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埋草 水田 机耕船 多熟制
下载PDF
南方多熟制稻区水田耕作新技术新装备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勇 许绮川 +2 位作者 夏俊芳 张国忠 黄海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922-11923,11927,共3页
利用船式旋耕埋草机水田耕作新技术新装备,针对油茬、麦茬、稻茬田进行大规模生产试验与示范和生产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制度下实现水田适度耕整与秸秆埋覆还田,作业质量能达到播栽前的耕整地质量要求。
关键词 水田耕作 机耕船 旋耕 秸秆还田 多熟制
下载PDF
多熟制后季稻塑盘旱育抛植的生育特点及高产高效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4 位作者 沈锦根 王学军 王玉娟 季念慈 韩东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8-20,共3页
针对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后季稻生产中季节性强、常规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塑盘育苗和旱育秧技术有机嫁接,经1996~1998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沿江稻区塑盘旱育大苗抛植后季稻的生长发育特点,... 针对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后季稻生产中季节性强、常规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塑盘育苗和旱育秧技术有机嫁接,经1996~1998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沿江稻区塑盘旱育大苗抛植后季稻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发出高温多雨天气条件下后季稻塑盘旱育35~40d秧龄的壮秧培育技术,研究出亩产500kg以上的群体结构及其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并对此进行了示范应用,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熟制 后季稻 塑盘旱育 抛植 生育特点 水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多熟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朝苏 汤永禄 +1 位作者 黄钢 吴春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对成都平原典型县乡的多熟种植制度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成都平原多熟模式的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涉及的作物也呈多样化,但不同种植模式在不同县乡出现的频率不一致。主要种植模式都以水稻为核心,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全年的种植收益。... 对成都平原典型县乡的多熟种植制度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成都平原多熟模式的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涉及的作物也呈多样化,但不同种植模式在不同县乡出现的频率不一致。主要种植模式都以水稻为核心,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提高全年的种植收益。本文对成都平原几种主要多熟种植模式的产量、效益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推测多熟种植模式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多熟制 现状 调查与分析
下载PDF
沿江稻区多熟制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2 位作者 周根友 沈锦根 陆虎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3-18,共6页
根据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生产的自然生态特点 ,以春玉米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为对照 ,研究了营养钵育苗两段覆膜新型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具有增产与早熟的显著特征。春玉米的主要... 根据长江下游沿江稻区多熟制生产的自然生态特点 ,以春玉米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为对照 ,研究了营养钵育苗两段覆膜新型种植方式下春玉米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具有增产与早熟的显著特征。春玉米的主要生长发育特性为 :大田初期株高日增量大 ,叶片早生快发 ,生长旺盛 ;中期植株叶面积多且高峰稳定期长 ,叶面积系数大 ,光合势强 ;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多 ,贮藏物质向穗部运转效率高 ,穗大粒多粒重。通过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寻优 ,探明了春玉米两段覆膜方式的最大生产潜力和高产技术优化组合。玉米产量 82 5 0kg/hm2 以上的农艺措施为 :种植密度 1hm2 7 92× 10 4 株至 8 99× 10 4 株 ,纯N施用量 2 88 6~35 2 4kg/hm2 ,乙烯利化控浓度 30 4 6× 10 -6~ 498 0× 10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稻区 多熟制 春玉米 两段覆膜 生育特性 技术优化 增产效应
下载PDF
旱地多熟制春玉米+棉花间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顾宏辉 朱金庆 +1 位作者 陈润兴 徐玉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8-12,共5页
对棉地粮经三熟制中春玉米 +棉花的共生期、不同移栽密度、间作棉的施氮技术以及应用生长调节剂DPC等措施在杭州和衢州两地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间作会影响棉花的产量 ,但衢州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间作棉 ,共生期应控制在 50天以内... 对棉地粮经三熟制中春玉米 +棉花的共生期、不同移栽密度、间作棉的施氮技术以及应用生长调节剂DPC等措施在杭州和衢州两地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间作会影响棉花的产量 ,但衢州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间作棉 ,共生期应控制在 50天以内。衢州的间作棉种植密度以 3.0~4 .5万株·hm 2 为宜 ,杭州以 5.2 5万株·hm 2 为宜 ,而春玉米以 3.75万株·hm 2 较佳。间作棉的氮用量应在 90kg·hm 2 左右 ,且以基肥和春玉米采收后两次施用为好。应用DPC能显著增加间作棉的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春玉米 间作 共生期 旱地 多熟制
下载PDF
多熟制地区带距与套作玉米生长、产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永红 何文铸 +1 位作者 冯君成 柯国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8-43,共6页
1996~1998年不同带距与玉米产量、群体动态指标结果分析表明:4m带距是丘陵区套作春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带距,夏季套栽玉米4m比中带增产9 7%,比窄带平均增产12 0%,春季套栽玉米4m比1 67m增产5 9%,迟春套栽玉米4m比1 67m减产9 99%;并建立了... 1996~1998年不同带距与玉米产量、群体动态指标结果分析表明:4m带距是丘陵区套作春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带距,夏季套栽玉米4m比中带增产9 7%,比窄带平均增产12 0%,春季套栽玉米4m比1 67m增产5 9%,迟春套栽玉米4m比1 67m减产9 99%;并建立了带距与产量的回归方程。4m带距在发挥边行优势基础上,有利于春季套栽玉米建立中行优势,迟春、夏季套栽玉米中行劣势的显著下降;促进玉米苗期叶面积指数的提高,喇叭口期叶日积达高值期,穗叶供长期(七叶展)干物质积累增长,穗五叶的生长,吐丝前形成壮苗健株,吐丝后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百分率和生物产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熟制地区 套作 玉米 生长 产量 群体动态
下载PDF
多熟制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阜 梁志杰 陈述泉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8-20,共3页
多熟制的发展前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陈阜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梁志杰陈述泉多熟制是世界上分布很广的一种农作制度,其应用面积据统计在1亿hm2以上,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在南美、非洲及北美和欧洲也有一定分布。而中国是相对运用范... 多熟制的发展前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陈阜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梁志杰陈述泉多熟制是世界上分布很广的一种农作制度,其应用面积据统计在1亿hm2以上,大部分分布在亚洲,在南美、非洲及北美和欧洲也有一定分布。而中国是相对运用范围最广、水平最高的地区,目前采用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熟制 耕作 发展
下载PDF
湘南旱地作物立体间套多熟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贺喜全 安瑞春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针对湘南旱地复种指数低、土肥瘠薄的问题,以高产高效和培肥地力为目标,研究了5种旱地种植制度。结果表明:5种种植制度均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效益及培肥地力,其中以“玉米+大豆/红薯/油菜+绿肥”最好,可大面积推广,其它种... 针对湘南旱地复种指数低、土肥瘠薄的问题,以高产高效和培肥地力为目标,研究了5种旱地种植制度。结果表明:5种种植制度均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效益及培肥地力,其中以“玉米+大豆/红薯/油菜+绿肥”最好,可大面积推广,其它种植模式可在部分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作物 多熟制 立体间套 复种
下载PDF
江苏省发展多元多熟制的思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昭 朱一超 施佩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共3页
针对江苏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经济发展速度快的省情,本文阐述了发展多元多熟制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根据现有种植制度和主要农区的特点,提出了发展多元多熟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种植 多元多熟制 农业可持续发展 江苏
下载PDF
多熟制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的生产潜力及高产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1 位作者 周根友 陆虎华 《南京农专学报》 2000年第4期6-11,共6页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 ,运用采用 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长江下游沿江稻田生态条件下春玉米两段覆膜这一新型种植方式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问题 ,建立了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方式综合技术措施下的...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原理 ,运用采用 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方法 ,研究了长江下游沿江稻田生态条件下春玉米两段覆膜这一新型种植方式的生产潜力和技术优化问题 ,建立了产量函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春玉米两段覆膜种植方式综合技术措施下的最大生产潜力 ;Ymax=62 6.0 8kg/ 667m2 ;产量 5 5 0 kg/ 667m2 以上的农艺组合为 :每 667m2 的种植密度 5 2 78~ 5 991株 ,氮肥施用量 (纯 N) 2 88.6~ 3 5 2 .3 5 kg·hm- 2 ,乙烯利的化控浓度 (3 0 4.6~ 498.0 )× 1 0 - 6 ;对其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 >氮肥 >化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多熟制 两段惠膜 综合农艺措施 生产潜力 产量函数数学模型
下载PDF
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生态效应及其对植株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1 位作者 周根友 陆虎华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苏玉 9号”为试材 ,研究了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生态效应、植株生长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移栽可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提早成熟 ,增加产量。
关键词 多熟制 春玉米 覆膜移栽 生态效应 植株生长 产量
下载PDF
适合湖南稻田多熟制油菜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力超 李莓 +2 位作者 范连益 汤彬 喻名科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10-12,共3页
采用同期播种分期收获的方法,对丰油730、沣油737、沣油5103、湘杂优5号、沣油520等5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确定其最适收获期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种植制度。结果表明:丰油... 采用同期播种分期收获的方法,对丰油730、沣油737、沣油5103、湘杂优5号、沣油520等5个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确定其最适收获期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种植制度。结果表明:丰油730熟期早、单株产量高,于4月下旬收获,其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同期其他品种,适宜湖南省"稻—油"两熟或"稻—稻—油"三熟制直播栽培;而沣油737、沣油520等品种表现中熟特性,综合性状良好,可在湖南省"稻—油"两熟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筛选 收获期 多熟制 湖南
下载PDF
中国南方红黄壤旱地多熟制效益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国勤 钟树福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2年第1期19-21,24,共4页
我国南方有1.58亿亩的红黄壤旱地,目前生产力水平很低。为了开发红黄壤旱地,挖掘其生产潜力,我们于1986~1989年在江西南昌进行了多熟制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红黄壤旱地发展多熟制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培肥地力,达到生态效益、经... 我国南方有1.58亿亩的红黄壤旱地,目前生产力水平很低。为了开发红黄壤旱地,挖掘其生产潜力,我们于1986~1989年在江西南昌进行了多熟制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红黄壤旱地发展多熟制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培肥地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同时,为了全面、合理地评价耕作制度,文章采用了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本试验的6个多熟制的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其优劣作了较客观的评价,但这一分析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黄壤旱地 多熟制 效益 系统分析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旱地多熟制的效益研究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光明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9-12,共4页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光、热、水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熟种植。目前,三茬多熟种植已占丘陵旱地的57.6%,成为丘陵旱地的基本种植模式。但是,生产上还存在规格混乱,作物配置不合理,效益差等问题。为此,我们在大面积种植方式的基础上...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光、热、水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熟种植。目前,三茬多熟种植已占丘陵旱地的57.6%,成为丘陵旱地的基本种植模式。但是,生产上还存在规格混乱,作物配置不合理,效益差等问题。为此,我们在大面积种植方式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种植方式,于1986~1988年在重庆市作物所进行了正规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丘陵旱地 多熟制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宁镇一号品种的特点及在多熟制中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新 顾和平 +1 位作者 沈克琴 朱成松 《大豆通报》 1998年第3期19-19,共1页
宁镇一号品种的特点及在多熟制中的栽培技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孝陵卫,210014陈新顾和平沈克琴朱成松宁镇一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和镇江农科所协作,采用春夏大豆(1138-2×比松)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 宁镇一号品种的特点及在多熟制中的栽培技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孝陵卫,210014陈新顾和平沈克琴朱成松宁镇一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和镇江农科所协作,采用春夏大豆(1138-2×比松)杂交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是目前我国南方春豆区唯一表现早熟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新种 宁镇一号 品种特点 多熟制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沙土地区几种值得推广的多熟制立体种植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素文 《土壤肥料》 CSCD 2000年第4期30-32,共3页
多熟制立体种植可以改善高沙土地区土壤理化性状 ,减少杂草种类和数量 ,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 ,增加投资效益。
关键词 多熟制立体种植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两年期多熟制西瓜、花生主体栽培模式研究
18
作者 王永歧 寇长林 王秋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15-117,共3页
利用开封沙区光热水肥资源,通过不同作物间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简介了早熟西瓜、无籽西瓜、蔬菜、花生等主要作物栽培模式的布局、介入方式及栽培技术,并对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评估,该区传统的小麦花生轮作制2年生产投入... 利用开封沙区光热水肥资源,通过不同作物间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简介了早熟西瓜、无籽西瓜、蔬菜、花生等主要作物栽培模式的布局、介入方式及栽培技术,并对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评估,该区传统的小麦花生轮作制2年生产投入0.867万元/hm^2,收入1.926万元/hm^2,净赢利1.059万元/hm^2,而采用该模式栽培2年生产投入1.374万元/hm^2,收入5.31万元/hm^2,净赢利3.936万元/hm^2,比传统模式经济效益提高27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年期 多熟制 西瓜 花生 栽培模式 复种指数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繁昌县棉菜多熟制优化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19
作者 郑曙峰 唐胜 +2 位作者 刘才宇 吴祥 储甲松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棉花 蔬菜 多熟制 栽培模式 安徽
下载PDF
沿江地区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种植高产特性的研究
20
作者 刘建 徐少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1-305,共5页
以“苏玉 9号”为试材 ,研究了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产量特性。结果表明 :覆膜移栽具有比露地移栽及覆膜直播显著的增产效应 ;在密度 8.841 1× 1 0 4 株 /hm2 时获得最高产量 81 1 8.1 5 kg/hm2 ;密度每增加 1万株 /hm2 ,其单株... 以“苏玉 9号”为试材 ,研究了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产量特性。结果表明 :覆膜移栽具有比露地移栽及覆膜直播显著的增产效应 ;在密度 8.841 1× 1 0 4 株 /hm2 时获得最高产量 81 1 8.1 5 kg/hm2 ;密度每增加 1万株 /hm2 ,其单株花丝数降低 9.1 4条 ,每穗粒数减少 1 9.2 2个 ,每 hm2的花丝数增 4.82× 1 0 6万条、粒数增 2 .1 7× 1 0 6 万个 ;适宜的种植密度为 8.0 1 80× 1 0 4 ~ 9.6642× 1 0 4 株 /hm2 ,相应的适宜 LAI在吐丝期为 4.48~ 5 .0 5、成熟期为 2 .5 2~ 2 .5 5 ,适宜的潜在库容量 (花丝数 )为 44.62× 1 0 6~ 5 2 .5 5× 1 0 6条 /hm2、实际库容量(粒数 )为 3 0 .3 0× 1 0 6 ~ 3 3 .87× 1 0 6 粒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江地区 多熟制 春玉米 覆膜移栽 高产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