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对创伤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荣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在众多创伤理论研究者中,多米尼克·拉卡普拉以其开阔的视域著称。他不仅对创伤的历史性与结构性进行了厘清,而且打破学科界限,剖析创伤当事人处理创伤过程所涉及的伦理与政治维度,使创伤不再局限于个人心理问题和精神分析的范畴,... 在众多创伤理论研究者中,多米尼克·拉卡普拉以其开阔的视域著称。他不仅对创伤的历史性与结构性进行了厘清,而且打破学科界限,剖析创伤当事人处理创伤过程所涉及的伦理与政治维度,使创伤不再局限于个人心理问题和精神分析的范畴,而是把创伤当事人的个人命运与其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米尼克·拉卡普拉 历史性创伤 结构性创伤 复现创伤 处理 创伤
下载PDF
多米尼克·拉卡普拉:马克思文本中的双重声音——历史、语言及其互动
2
作者 章朋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27-140,318,共15页
多米尼克·拉卡普拉以对话式阅读方法对马克思文本进行重读,旨在从文本中的语言入手解构传统历史学研究中各种僵化的研究方法和二元对立,论述了语言使用在历史书写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在尊重历史客观性基础上对历史理解和历史创造的影... 多米尼克·拉卡普拉以对话式阅读方法对马克思文本进行重读,旨在从文本中的语言入手解构传统历史学研究中各种僵化的研究方法和二元对立,论述了语言使用在历史书写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在尊重历史客观性基础上对历史理解和历史创造的影响;拉卡普拉对马克思文本——尤其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精彩重读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活性和创造力,他从语言对历史的'解构一再生'功能阐明了马克思对历史的能动创造的主观意愿,认为马克思充斥着情感的写作在语言的狂欢中建构了历史的认知和想象维度;语言使用与客观历史事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文本中的双重声音。拉卡普拉对马克思历史文本的重读,不仅体现了他挽救历史研究危机的努力,更以充满智性的创造力,为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米尼克·拉卡普拉 对话阅读 历史 语言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文本
原文传递
历史、创伤与文学——拉卡普拉的“书写创伤”理论及其伦理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章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20世纪中后期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历史表征危机,当代重要的创伤理论家拉卡普拉在批判传统史学方法的基础上,主张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历史与精神分析学、文学、哲学和伦理学等诸学科之间的对话互动,重建了历史书写的可能。他在跨学科视域下... 20世纪中后期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历史表征危机,当代重要的创伤理论家拉卡普拉在批判传统史学方法的基础上,主张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历史与精神分析学、文学、哲学和伦理学等诸学科之间的对话互动,重建了历史书写的可能。他在跨学科视域下探索了极端历史事件"否定的崇高"的美学特征与创伤类型,并诉诸言语行为理论和伦理学,提出了"书写创伤"说。作为历史创伤的一种行动化复现,"书写创伤"借助述行语言与被压抑的历史意识进行对话、协商,从而修通历史创伤,是一种富含诗性特质的"言语行为",它搁置了历史书写"真实再现"的客观标准,在伦理学层面融合了历史与文学要素,由此成为一种具有社会伦理意义的文化实践。拉卡普拉关于历史、创伤与文学的思考,对当下文学理论中相关论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米尼克·拉卡普拉 否定的崇高 “书写创伤” 言语行为 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