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成像表型的多组学分析识别膀胱癌TP53突变模式的价值
1
作者 陈潇豫 魏达友 +4 位作者 林艳 何敏诗 张朝浩 林攀 吴林永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7期33-36,共4页
目的:基于放射组学、深度学习、病理组学多组学分析成像表型特征与膀胱癌(BLCA)肿瘤蛋白53(TP53)突变模式的关系。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下载57例BLCA患者的多组学数据。以术前动脉期CT提取放射组学和深度学习特征,从术后苏木精-伊红染色... 目的:基于放射组学、深度学习、病理组学多组学分析成像表型特征与膀胱癌(BLCA)肿瘤蛋白53(TP53)突变模式的关系。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下载57例BLCA患者的多组学数据。以术前动脉期CT提取放射组学和深度学习特征,从术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图提取病理组学特征。主成分分析和Relief双重降维特征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开发TP53突变列线图。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的性能。结果:经过21个放射组学特征、9个深度学习特征和9个病理组学特征降维后确定24个特征开发列线图,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和0.87,准确率为0.88和0.88,灵敏度为0.87和0.90,特异度为0.88和0.86。结论:利用多组学成像表型信息互补作用阐明了成像表型特征与BLCA—TP53突变模式的关系,可作为TP53突变的非侵入性替代标记,为精准医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TP53突变 放射 深度 病理 多组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的多组学分析腐败希瓦氏菌冷适应的机制
2
作者 高鑫 李博 刘小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4-192,共9页
该文基于转录组(high-throughput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分析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ATCC8071在低温下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S.putrefaciens中214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对S.put... 该文基于转录组(high-throughput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分析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ATCC8071在低温下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S.putrefaciens中214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对S.putrefaciens低温冷适应机理起重要的作用基因大量集中于脂肪酸代谢、能量代谢相关通路中。进一步对S.putrefaciens差异基因联合低温条件下脂质组学与蛋白组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下S.putrefaciens基因的差异在不同基因表达层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表明脂肪酸代谢与能量代谢的改变对S.putrefaciens冷适应贡献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冷适应 转录 脂肪酸代谢 能量代谢 多组联合分析
下载PDF
多组学分析在解淀粉芽孢杆菌相关功能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世伟 王卿惠 +3 位作者 翟丽萍 刘军 于志丹 向文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0-418,共9页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多种有益生物学特性,可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如生物膜形成与定殖、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耐盐性等。综述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多组学分析方法在...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多种有益生物学特性,可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如生物膜形成与定殖、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耐盐性等。综述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多组学分析方法在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定殖、促生、植物耐盐性诱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多组学分析 鉴定 功能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基因的多组学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熙勐 张皓旻 +2 位作者 杨波 卢学春 贺培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1-338,共8页
目的:利用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的数据,通过多组学分析方法分析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符合要求的转录组数据,运用R语言Limma程序包进行差异表达基... 目的:利用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的数据,通过多组学分析方法分析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符合要求的转录组数据,运用R语言Limma程序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使用STRING数据库数据,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hub gene,结合TCGA数据库附带的临床信息对hub gene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筛选出620个差异基因,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162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458个。综合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筛选出CXCL4、CXCR4、CXCR1、CXCR2、CCL5、JUN为hub gene。生存分析显示,CXCL4、CXCR1、CCL5高表达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CXCL4、CXCR1、CCL5可以作为AML发生、发展的相关生物标志物,且与不良预后相关,这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多组学分析方法 生物信息
下载PDF
多组学分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立兴 王丽娜 +1 位作者 康广博 黄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7,共13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累及回肠、直肠和结肠的特发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临床表现、病程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关于IB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法相对有限。由遗传、环境、肠道微...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累及回肠、直肠和结肠的特发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在临床表现、病程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关于IB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法相对有限。由遗传、环境、肠道微生态以及宿主免疫失衡在内的多因素共同导致了过度活跃的炎症反应并最终引发患者的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和管腔菌群紊乱。单一组学的分析无法全面揭示IBD发病过程中复杂的相互协同作用机制,更无法挖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有效的干预策略。因此需要运用多组学关联分析技术以帮助研究者从多个维度解析IBD的发病机制。回顾和分析了多组学技术在IBD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且讨论了使用这些方法在IBD分型、早期诊断和个性化医疗等领域的潜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IBD发病机制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多组关联分析 基因 微生物 诊疗策略
下载PDF
大肠杆菌Nissle 1917的多组学分析及其产微菌素的功能验证
6
作者 汤佳冰 张颖 +3 位作者 叶佳微 张显 饶志明 徐美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38-3252,共15页
【目的】探究益生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与模式菌株的代谢及转录差异,为构建工程菌株EcN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菌株EcN的应用。【方法】软件分析比较EcN和模式菌株BL21(DE3)、W3110的基因组、转... 【目的】探究益生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EcN)与模式菌株的代谢及转录差异,为构建工程菌株EcN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菌株EcN的应用。【方法】软件分析比较EcN和模式菌株BL21(DE3)、W3110的基因组、转录组差异,并通过质粒构建表达验证;在BL21(DE3)中质粒表达EcN来源的微菌素(microcin)并进行抑菌效果验证。【结果】共挖掘出904个差异编码基因。同时以不同碳源为底物分析验证了不同菌株在碳源吸收利用方面的差异,以启动子Pflic在不同菌株中的表达情况验证了转录调控上的差异;最终构建的微菌素重组菌株在培养12 h时,抑菌率提高了30.3%。【结论】研究一定程度上阐明了EcN的代谢特性及其与模式菌株的转录差异,并为微菌素作为窄谱治疗药物来抑制肠道病原体和减少肠细菌水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Nissle 1917 多组学分析 微菌素
原文传递
脑胶质瘤相关铜死亡基因预后模型构建、多组学分析及潜在中药预测
7
作者 李越 董博 +2 位作者 袁普卫 刘德玉 康武林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992-2009,共18页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筛选出可能影响这些基因表达或功能的中药。方法:获取脑胶质瘤相关数据集;采用R、Perl语言评估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异;分别进行铜死亡基因分型、预后差异基...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筛选出可能影响这些基因表达或功能的中药。方法:获取脑胶质瘤相关数据集;采用R、Perl语言评估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异;分别进行铜死亡基因分型、预后差异基因分型、多组学分析;构建预后模型、风险评分。按照风险评分分组,亚组多组学分析,检验生存预测能力;以铜死亡相关基因为靶点,采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铜死亡靶点-成分-中药”网络,得出核心中药和核心成分。结果:大多数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脑胶质瘤中表达异常,并能发生拷贝数变异,突变基因有NLR家族焦糖样域含有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1%)、铜输送ATP酶1(ATPase copper transporting alpha,ATP7A)(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A,CDKN2A)(1%)、铜输送ATP酶2(ATPase copper transporting beta,ATP7B)(1%)、金属调节转录因子1(metal regulatory transcription factor 1,MTF1)(1%)、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ase,GLS)(1%);预后相关基因有ATP7A(P<0.001)、二肽基转移酶(dihydrolipoamide branched chain transacylase E2,DBT)(P=0.012)、甘油酸缩合酶(glycine cleavage system H protein,GCSH)(P<0.00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FE2L2)(P<0.001)、NLR家族焦糖样域含有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P<0.013),对铜死亡相关基因表达量数据经过聚类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铜死亡分型中,A亚型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该亚型在铜死亡及免疫相关通路中低表达,即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活化的CD8+T淋巴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呈低表达(P<0.001)。相反,铜死亡分型中的B亚型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与A亚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亚型与B亚型患者的差异性基因数量达到598个。通过将不同的铜死亡基因进行重新聚类分析,可以区分出3个不同的基因型(P<0.001)。在这些铜死亡预后差异基因分型中,3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均大于0.7,其中B亚型患者预后最佳,而C亚型患者预后最差。B亚型的特点主要是铜死亡基因的低表达,而C亚型则主要是铜死亡基因高表达(P<0.001)。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低风险组,低风险组铜死亡基因低表达、预后好,高风险组相反。通过列线图可对患者不同临床特征进行预后评估(女性、年龄49岁、低风险评分的患者预后得分为95.3分,其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0%、85.5%、74.7%);免疫细胞与风险评分相关性多呈负相关(P<0.05);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及总评分均为低风险组更低,肿瘤突变负荷则高风险组更高(P<0.001);干细胞与风险得分呈负相关(P<0.05)。“铜死亡靶点-成分-中药”网络得出核心成分主要包括鞣花酸、黄芩素、香叶木素、黄连碱、汉黄芩素、番茄红素等;核心中药主要包括牛膝、木蝴蝶、黄芩、银杏叶、赤芍、旋覆花等。归经主要在肝经(66次)、脾经(49次)、肺经(58次)、胃经(46次),四气以平(36次)、温(34次)、寒(33次)为主,五味主要以苦(86次)、甘(51次)、辛(45次)为主。结论:铜死亡相关基因影响脑胶质瘤患者免疫和预后,牛膝、木蝴蝶、黄芩、银杏叶等中药可调节该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铜死亡 基因 生物信息 多组学分析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多组学联合分析在绵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梦飞 种玉晴 +6 位作者 张锦标 黄代涛 陆颖 高振东 李雯 涂可禹 邓卫东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148,共10页
多组学联合分析是利用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种高通量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的方法。绵羊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高通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组学联合分析在绵羊遗传育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 多组学联合分析是利用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种高通量技术进行综合性分析的方法。绵羊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高通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组学联合分析在绵羊遗传育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不仅为深入解析绵羊遗传信息和改善育种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绵羊的生长、繁殖、抗病育种以及畜产品品质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重点综述了多组学在绵羊中的应用,包括多组学与绵羊肉用性状、毛用性状、繁殖性状等方面的关联研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联合分析 绵羊 遗传育种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综合分析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与不同类型肿瘤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顾雨玲 郑翠 王燕华 《大医生》 2024年第16期111-115,共5页
目的 基于多组学综合分析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CHEK1)与不同类型肿瘤的关系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临床多组学肿瘤(UALCAN)数据库评估CHEK1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 目的 基于多组学综合分析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CHEK1)与不同类型肿瘤的关系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临床多组学肿瘤(UALCAN)数据库评估CHEK1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利用GEPIA、基因表达公共(GEO)数据库评估CHEK1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相关性。利用cBioPortal、注释可视化及综合发现(DAVID)、蛋白质相互作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肺腺癌(LUAD)中CHEK1的共表达基因。采用转录调控网络(TRRUST)数据库分析转录因子(TF)与靶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结果 CHEK1在泛癌如乳腺癌、肝细胞癌、肺腺癌等中普遍高表达,与多种癌症的病理分期相关,CHEK1可能参与多种癌症的形成及进展。CHEK1的启动因子甲基化水平在LUAD中显著下调,提示CHEK1可影响染色体稳定性与基因组完整性。CHEK1主要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调控CHEK1的上游转录因子包括肿瘤蛋白(TP53)、B细胞淋巴瘤(BCL6)、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C)及细胞周期相关转录因子(E2F1)。结论 CHEK1在不同类型癌症中高表达,并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CHEK1可能是泛癌重要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癌症治疗以及生殖不孕中有前景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 肿瘤 多组综合分析
下载PDF
多组学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模型在乳腺癌生存及治疗响应预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章子怡 王棨临 +4 位作者 张俊有 段迎迎 刘家欣 刘赵硕 李春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20-832,共13页
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导致其治疗及预后评估较为复杂。治疗方案的选择受到肿瘤亚型、病变分级、基因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患者的预后效果因病情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机器学习能高... 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导致其治疗及预后评估较为复杂。治疗方案的选择受到肿瘤亚型、病变分级、基因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患者的预后效果因病情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机器学习能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并实现决策过程的自动化。机器学习方法的引入将为乳腺癌治疗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在癌症治疗领域,传统方法预测生存与治疗效果往往依赖于单一或少量的生物标志物,难以全面捕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机器学习通过分析患者的多组学数据以及它们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复杂的变化趋势,预测患者的生存和治疗响应效果,从而选择适合的治疗措施,实施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评估生存情况和预测治疗效果这两方面展开,详细分析了机器学习在乳腺癌患者生存预测及预后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乳腺癌患者提供精准医疗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机器 多组数据整合分析 生存预测 治疗响应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孝 李晓聪 +1 位作者 陈悦彤 丁海涛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布鲁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其诊断一直是个难题。随着组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布鲁菌病的组学研究。在基因组学方面,利用测序技术获得基因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和相似性,从而对菌株... 布鲁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其诊断一直是个难题。随着组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布鲁菌病的组学研究。在基因组学方面,利用测序技术获得基因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和相似性,从而对菌株进行分型,宏基因测序已经应用于布鲁菌病的诊断。在转录组学方面,通过测序技术获取病原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录组数据,寻找对诊断布鲁菌病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在蛋白质组学方面,通过质谱技术分析蛋白质在生物学过程中的表达、互作和调控,为开发布鲁菌病的新型诊断方法提供支持。在代谢组学方面,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获得代谢物的代谢谱,基于代谢组数据可以鉴定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更好地了解布鲁菌菌株之间的代谢差异,为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多组学联合可以构建出更加全面而准确的生物学信息,为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技术 分子诊断 多组联合分析
下载PDF
多组学技术融合电子感官的咖啡风味品质分析
12
作者 李钰莲 郑建祎 +3 位作者 黄旭辉 董秀萍 赵保民 秦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92-299,共8页
通过代谢组学、风味组学与快速检测的电子感官技术相融合,对6种不同咖啡的风味品质差异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6-二乙基吡嗪、2-乙基-1-己醇、丙酮、异戊酸、戊酸甲酯等可作为区分不同烘焙度咖啡的香气标志物;鸟嘌呤、色氨酸-丙氨酸... 通过代谢组学、风味组学与快速检测的电子感官技术相融合,对6种不同咖啡的风味品质差异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2,6-二乙基吡嗪、2-乙基-1-己醇、丙酮、异戊酸、戊酸甲酯等可作为区分不同烘焙度咖啡的香气标志物;鸟嘌呤、色氨酸-丙氨酸、巴豆酸、1-甲基腺苷等48种化合物是区分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咖啡粉及其混合样本的代谢差异标志物。浅度烘焙咖啡中有较高含量的1,4-D-木糖、丙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等呈滋味物质。中深度烘焙咖啡中的麦芽三糖含量较多,而肌苷含量较少。电子鼻、电子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可用于不同类型咖啡的快速筛分、品种判别。该结果为咖啡工厂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也为建立评价咖啡风味品质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多组融合分析技术 电子感官 滋味 香味
下载PDF
转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晨光 许文涛 +1 位作者 朱鹏宇 付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8-295,共8页
转基因技术备受世人关注,且转基因作物关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地位极其重要,各种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前进与发展。组学分析技术成为安全评价工作的新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转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必要性,组学分析... 转基因技术备受世人关注,且转基因作物关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地位极其重要,各种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前进与发展。组学分析技术成为安全评价工作的新思路。本文主要论述了转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必要性,组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世界主要转基因作物组学评价发展情况及未来转基因组学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对转基因安全评价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分析 策略 多组学分析技术
下载PDF
核基质附着区广泛参与基因组三维结构折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超 李平 +5 位作者 张彦 师明磊 张香媛 谢德建 沈文龙 赵志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8-644,共7页
在细胞分裂间期,每条染色质都占据着特定的染色质领域(chromosome territory,CT)。每个CT领域内进一步分成不同的拓扑学相关区域(topological associated domain,TAD),每个TAD又由若干子TAD(sub-TAD)构成。不同的TAD相互聚集,形成基因... 在细胞分裂间期,每条染色质都占据着特定的染色质领域(chromosome territory,CT)。每个CT领域内进一步分成不同的拓扑学相关区域(topological associated domain,TAD),每个TAD又由若干子TAD(sub-TAD)构成。不同的TAD相互聚集,形成基因活跃表达和不表达的A、B两种组份或区室(compartment)。然而,目前对于染色质折叠方式及维持机制的研究尚无定论。核基质附着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MARs)是在不同物种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富含AT序列的与核基质结合的DNA元件,能够通过与CTCF、SATB1等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远距离的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本研究以染色质三维结构为背景,通过整合染色质三维结构及组蛋白修饰等组学数据,对MARs元件与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对MARs元件参与形成的相互作用网络的结构及功能进行探索。结果发现,MARs元件与染色质三维结构高度相关,而且在高强度相互作用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提示MARs元件在染色质折叠方面发挥作用。此外,通过拓扑结构聚类分析还首次揭示,MARs元件分为不同类型,包括维持染色质领域及空间构象等的结构单元部分,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等的功能单元部分。这表明,MARs元件在基因组三维高级结构的建立、维持以及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基质附着区 染色质三维结构 生物信息 多组学分析 DNA元件
下载PDF
从多组学角度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免疫相关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少毅 雷艺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9-527,共9页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亚太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中国发病率高,尽管如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发病率仍较高。随着免疫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免疫治疗开始成为肿...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亚太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中国发病率高,尽管如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发病率仍较高。随着免疫治疗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如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免疫治疗开始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同样地,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临床研究中,免疫治疗也表现出良好的生存获益。然而,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组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而多组学分析能够将多个组学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肿瘤的研究能更全面和深入。然而,目前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免疫相关研究中,大多数仍集中于单一组学的研究,尤以基因组学为主,存在局限性及片面性。因此,本综述通过文献学习,拟从多组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和总结了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免疫相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免疫特征 免疫治疗 多组学分析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乳腺癌细胞焦亡相关基因多组学分析及相关中药筛选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毅 谢雁鸣 +2 位作者 黎元元 崔鑫 席俊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768-5785,共18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细胞焦亡相关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筛选可对细胞焦亡起调控作用的中药。方法 从TCGA、GEO数据库中获取乳腺癌相关数据集;使用R、Perl语言对细胞焦亡相关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异进行评估;...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细胞焦亡相关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筛选可对细胞焦亡起调控作用的中药。方法 从TCGA、GEO数据库中获取乳腺癌相关数据集;使用R、Perl语言对细胞焦亡相关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变异进行评估;对数据集分别进行细胞焦亡基因分型及预后差异基因分型,并对各分型进行多组学分析;构建预后模型、进行风险评分,按照风险评分分组进行亚组多组学分析并检验对生存的预测能力;以细胞焦亡基因为靶点,利用TCMSP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细胞焦亡靶点-成分-中药”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进而得出核心中药及其相关属性。结果 大多数细胞焦亡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异常并具有拷贝数变异,细胞肿瘤抗原(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等11个基因发生了体细胞突变;细胞焦亡分型中A亚型预后好、细胞焦亡基因及免疫相关通路高表达、免疫细胞含量高;B型与之相反,且A、B两亚型差异明显,其分型差异基因有1223个。将不同的焦亡基因重新聚类,得到3个基因型,乳腺癌细胞焦亡预后差异基因分型中Ⅰ组预后最好,Ⅱ组最差,Ⅰ组主要为基因及细胞焦亡基因高表达,Ⅱ组主要呈现低表达。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低风险组细胞焦亡基因高表达、预后好,高风险组相反,通过列线图可对患者不同临床特征进行预后评估;免疫细胞与风险评分相关性大多呈负相关;肿瘤微环境中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及总评分均为高风险组更低,肿瘤突变负荷则高风险组更高;干细胞与风险得分呈正相关。“细胞焦亡靶点-成分-中药”网络得出木蝴蝶、红花等17味中药为核心药物,其性味主要为苦寒,次以辛温,辅以甘平之品,主要调节肝、肺、脾、胃等脏腑。结论 细胞焦亡基因在乳腺癌的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调控细胞焦亡基因的中药主要有木蝴蝶、红花等17味药物,可为乳腺癌的诊疗及中药干预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生物信息 中药 乳腺癌 多组学分析 木蝴蝶 红花
原文传递
多组学差异表征与分子鉴定赋能中药的精准鉴别--以人参属中药为例
17
作者 徐晓艳 王宇 +4 位作者 姜美婷 张悦 王洪达 田晓轩 杨文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0期2234-2245,共12页
中药基原鉴定特别是对易混淆品种的区分,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难点。同属植物(或近缘品种)、同植物不同部位来源的中药往往化学组成十分相似,这为中药的真伪鉴别,特别是配方颗粒或中成药投料真实性的鉴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人参及其同属多... 中药基原鉴定特别是对易混淆品种的区分,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难点。同属植物(或近缘品种)、同植物不同部位来源的中药往往化学组成十分相似,这为中药的真伪鉴别,特别是配方颗粒或中成药投料真实性的鉴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人参及其同属多种植物来源的中药对机体具有补益作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人参属多个品种属于易混淆中药,特别是在饮片外观特征消失的成方制剂中易发生混用。近年来,多组学差异表征技术与分子鉴定技术在人参属中药的鉴别及区分中应用广泛,且具有互补性。以人参属多来源中药为例,综述了多组学差异分析技术及分子鉴定技术在品种区分中的应用,以期为易混淆中药的精准鉴别提供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属 中成药 精准鉴别 多组学分析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多组学关联分析作物耐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洁 姚晓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22-28,共7页
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离子组学等。随着测序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多组学的关联分析已成为研究作物抗逆应激反应常用的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进行研究。分别对转录组学与蛋白质... 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离子组学等。随着测序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多组学的关联分析已成为研究作物抗逆应激反应常用的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进行研究。分别对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等不同组学结合的关联分析在作物响应逆境胁迫(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以及基因功能研究、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多组学结合的关联分析充分利用综合分析的数据,对筛选到的核心数据的验证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多组学结合的研究方法可揭示作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理,为未来培育抗逆品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 蛋白质 代谢 多组关联分析 抗逆性 作物
下载PDF
多组学联合分析在植物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汤冰倩 刘峰 邹学校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24-127,132,共5页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往往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多组学联合分析可拓展分析广度,从而多方面论证假设。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研究中常见的几种组学技术,具体分析了多组学在植物各个器官发育中的应用,并讨论了组学分析对预测植...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往往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多组学联合分析可拓展分析广度,从而多方面论证假设。介绍了植物生长发育研究中常见的几种组学技术,具体分析了多组学在植物各个器官发育中的应用,并讨论了组学分析对预测植物表型精确度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分析 器官生长发育 激素信号调控 综述
下载PDF
胃癌药物基因组数据整合分析
20
作者 海艳茹 曹丽华 +1 位作者 于欢 吴健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9-617,共9页
目的:研究药物靶基因的分子特征在胃癌中对其靶向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整合了6个高通量数据集(GDSC1、GDSC2、CTRP v2、PRISM、CCLE和CCLE Proteomes)中胃癌细胞系的药物敏感性数据和多组学分子数据,系统分析了药物靶点的分... 目的:研究药物靶基因的分子特征在胃癌中对其靶向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我们整合了6个高通量数据集(GDSC1、GDSC2、CTRP v2、PRISM、CCLE和CCLE Proteomes)中胃癌细胞系的药物敏感性数据和多组学分子数据,系统分析了药物靶点的分子特征与对应靶向化合物的药物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了具有显著药物敏感性关联的靶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胃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最后通过siRNA敲低和药敏实验验证了分析所得关键靶基因作为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结果:通过多组学和药筛数据整合分析,我们发现了15个靶基因与靶向药物的药效反应和胃癌患者预后都显著相关,其中8个基因(PSMA3、XIAP、NUAK2、HDAC10、RRM2、MDM2、CHRNA2和RRM1)的高表达和6个基因(HIPK3、HDAC8、SRC、FGFR1、MAGT1和AR)的拷贝数扩增与对应靶向化合物的药物敏感性增高和患者较好预后显著相关,而HSP90AB1的突变与其靶向化合物HSP90小分子抑制剂NVP-AUY922的药物敏感性降低和患者较差预后显著相关。进一步通过生物学实验,我们验证了MDM2表达水平对其抑制剂nutlin-3a在胃癌中的疗效预测作用。结论:本研究筛选出HSP90AB1突变和MDM2表达等多个可预测患者预后和靶向化合物疗效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其中MDM2表达的疗效预测作用得到了生物学实验验证,为相应靶向药物未来在胃癌中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组学分析 药物敏感性 生物信息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