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鼻腔多结构异常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淑华 崔颖 孙海燕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多结构异常手术的并发症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36例鼻腔多结构异常病人术后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鼻出血7例;鼻腔黏连3例;眶周血肿1例,均早期发现,无一例出现严重后果。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多结...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多结构异常手术的并发症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36例鼻腔多结构异常病人术后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鼻出血7例;鼻腔黏连3例;眶周血肿1例,均早期发现,无一例出现严重后果。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多结构异常联合处理,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对中、下鼻甲、钩突、筛泡异常同时进行处理,来恢复鼻腔正常的通气生理功能,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加之细致周密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腔多结构异常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鼻腔重塑结合围手术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多结构异常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冯蓉 王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7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实施鼻腔重塑结合围手术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多结构异常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多结构异常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单纯鼻腔重塑)和结合组(n=40,鼻腔重塑结合围手术... 目的探讨实施鼻腔重塑结合围手术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多结构异常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多结构异常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单纯鼻腔重塑)和结合组(n=40,鼻腔重塑结合围手术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进程、治疗效果、炎症指标、鼻嗅觉恢复状况及术后复发状况。结果结合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术腔清理时间及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术后3个月CRP、TNF-α水平及鼻嗅觉评分,术后6个月复发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多结构异常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腔重塑结合围手术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结构异常 慢性鼻窦炎 鼻腔重塑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
下载PDF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林友军 王道永 +1 位作者 高菲 李慧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5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鼻甲成形术、下鼻甲成形术、前组筛窦开放术等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130例。结果随访3~6月,治愈10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5%。结论鼻内...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鼻甲成形术、下鼻甲成形术、前组筛窦开放术等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130例。结果随访3~6月,治愈10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腔多结构异常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腔多结构异常的联合手术治疗
4
作者 陈才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同期联合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同期对鼻腔多结构异常患者87例选择性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下鼻甲成形术、钩突、筛泡切除术等联合治疗。结果随访半年以上,无手术并发症,治愈76例(87.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同期联合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同期对鼻腔多结构异常患者87例选择性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下鼻甲成形术、钩突、筛泡切除术等联合治疗。结果随访半年以上,无手术并发症,治愈76例(87.4%),有效10例(11.5%),无效1例(1.1%),总有效率9 8.9%。结论发挥鼻内镜手术微创特点,对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和(或)筛泡的结构异常行同期联合手术治疗,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多结构异常 联合手术
下载PDF
鼻腔多结构异常的鼻内镜下手术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伟 刘海燕 +1 位作者 张程林 江晶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下鼻甲成形术及筛窦开放术等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患者304例。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无手术并发症,治愈278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下鼻甲成形术及筛窦开放术等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患者304例。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无手术并发症,治愈278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9.0%。结论: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采用鼻内镜下多结构联合处理,贯穿"微创"和"保留黏膜功能"原则,再结合术后鼻腔冲洗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多结构异常 鼻腔冲洗
原文传递
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综合治疗鼻源性头痛60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慧娟 《华西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综合治疗鼻源性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就诊的6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其中单纯性头痛不伴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者25例,头痛伴有鼻塞者25例,头痛伴鼻塞、有流脓涕者10例;头痛部位多位于前...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综合治疗鼻源性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就诊的6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其中单纯性头痛不伴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者25例,头痛伴有鼻塞者25例,头痛伴鼻塞、有流脓涕者10例;头痛部位多位于前额部、鼻根部、太阳穴处及眶部,多为钝痛或头部昏沉感。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位CT扫描检查诊断为鼻腔结构异常和(或)鼻腔、鼻窦炎性病变。根据不同病变,选择性采取相应的鼻腔扩容术,并进行术后综合治疗。术后定期随访3~12个月,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1997年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于术后随访3~12个月。治愈40例(66.7%),好转18例(30.0%),无效2例(3.3%),总有效率为96.7%。60例患者均未见鼻中隔穿孔、血肿、外鼻塌陷或畸形,未发生眶眼并发症、颅脑并发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对于鼻源性头痛患者疗效显著,在手术成功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治疗及加强术后随访是提高有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多结构异常 鼻腔扩容术 鼻源性头痛
原文传递
Multi-scale inversion of density structure from gravity anomalies in Tarim Basin 被引量:31
7
作者 HOU ZunZe YANG WenCa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Based on the power spectra of gravity anomalies in Tarim Basin, the anomalies can be decomposed to the following three components: a sub-anomaly formed mainly by the basin crystallized basement, a sub-anomaly formed m... Based on the power spectra of gravity anomalies in Tarim Basin, the anomalies can be decomposed to the following three components: a sub-anomaly formed mainly by the basin crystallized basement, a sub-anomaly formed mainly by deep sedimentary layers, and that by shallow sedimentary layers. A special 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scheme and a density inversion method are designed and applied to the decomposition and inversion of gravity sub-anomalies, which are correlated with regional geology and drilling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ep and the shallow sub-anomalies show some relations with ancient fluid active zones. The negative density disturbances inversed from the shallow sub-anomaly are mainly caused by Mesozoic fluid active zones, whereas the negative density disturbances form the deep sub-anomalies are mainly correlated with Paleozoic fluid active zones. As the ancient fluid movement was good for formation of oil/gas fields, the multi-scale inversion methods for locating the ancient fluid movement zones seem to be helpful and valuable to oil/gas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anomalies wavelet transform multi-scale analysis density inversion ancient fluid active zones Tarim Bas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