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 1
-
-
作者
李圣法
严利平
李长松
胡芬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92,共9页
-
基金
国家专项资助项目(底层生物资源总生物量评估)
-
文摘
利用1997-2000年东海北部(29°30′~33°00′N,122°30′~128°00′E)四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选取生物量占总生物量90%的前27种鱼类,运用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法,研究了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东海北部鱼类组成可分为三个群聚类型,即近海群聚、较深海域群聚和外海群聚。近海群聚的主要种类有凤鲚(Coilia myst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较深海域群聚的主要种类有鳀(Engraulis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鳄齿鱼(Champsodon capensis)、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等;而竹(竹夹)鱼(Trachurus japonicus)、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黄鲷(Taius tumifrons)、水珍鱼(Argentina kgoshimae)、日本海鲂(Zeus fober)、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remtrionalis)等为外海群聚的主要种类。同时分析了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等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聚的关系,表明影响鱼类群聚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深、底层盐度。不同群聚间的种类分布是重叠交错的,并没有明显的群聚边界,但密集分布海域各异,不同群聚的种类组成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种类组成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
关键词
东海北部地区
鱼类组成特征
空间格局
近海群聚
较深海域群聚
外海群聚
聚类分析
多维标度分析法
-
Keywords
fish composition pattern
fish assemblage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cluster analysis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
-
分类号
Q959.4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基于“时空图”的广州市社会空间分异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陈慧灵
石恩名
刘望保
-
机构
湖南工商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7,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8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7YJA840011)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8B331)。
-
文摘
传统社会空间分异指数的测算是建立在均质平面欧氏空间内,注重空间的结构与组成,而较少关注空间本身。文章在社会空间分异指数计算过程中将两点之间直线距离转变为空间作用成本,利用多维标度方法(MDS)构建时空图对传统社会空间分异指数进行修正,对比修正后指数与传统指数的差异,并以广州为例探讨反映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通达性分异指数(修正后的指数)能反映作为人的社会性分异而非物质形态的分异;由于"空间变量"在空间分异指数不同维度的权重的差异,这种空间修正方法对基于面积周长比的分异指数相对于基于距离函数的分异指数的影响要小得多。②对比修正前后的空间分异指数,由于相对拥堵的市中心的时间距离比城市郊区要大,市中心的实际隔离程度被低估了。而通行距离坐标系统中市中心通达性比城市郊区更高,受道路拥堵影响较弱的人群在市中心的隔离程度相对于市郊区又相对被高估。③通行距离坐标系统中空间分异测算的均匀性维度指标影响较小,而接触性维度指标受的影响非常显著。文章新构建的坐标系统将原来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转变为将个体移动路径作为空间作用成本,基于此坐标系统计算的通达性分异指数更能反映"人的空间"。
-
关键词
社会空间分异
时空图
多维标度分析法
通达性
-
Keywords
socio-spatial segregation
time-space map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
accessibility
-
分类号
C922
[社会学—人口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