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健脾补髓方防治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维持治疗卵巢癌所致血液毒性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戴波 姚昌菊 +2 位作者 郑磊 吴悦 张梅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补髓方防治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维持治疗卵巢癌所致血液毒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及医联体科室符合纳入标准的卵巢癌患者60例,按照...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补髓方防治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维持治疗卵巢癌所致血液毒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及医联体科室符合纳入标准的卵巢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PARPi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肝健脾补髓方同步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血液毒性发生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26.7%(8/30)比53.3%(16/30)、23.3%(7/30)比50.0%(15/30)、20.0%(6/30)比46.7%(14/30)]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56±1.33)d比(4.21±2.00)d、(7.33±0.38)d比(9.26±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发生情况轻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疏肝健脾补髓方可减轻血液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缩短发生时间,同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安全性尚可,维护了PARPi治疗的应答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疏肝健脾补髓方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血液毒性
下载PDF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颖 丁焕 +1 位作者 黎晓晴 黎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多西他赛(DTX)或卡铂(CBP)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探讨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是否有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PARP抑制剂AG014699与DTX、CBP单... 目的研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多西他赛(DTX)或卡铂(CBP)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探讨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是否有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PARP抑制剂AG014699与DTX、CBP单独或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并用联合用药公式分析合用效应(q值0.85—1.15为单纯相加,〉1.15为协同,〈0.85为拮抗);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PARP抑制剂AG014699、DTX、CBP单独作用于MDA—MB-231细胞,均可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引起细胞周期阻滞;PARP抑制剂AG014699(10μmol/L)与DTX(10^-8、10^-7、10^-6、10^-5mol/L)、CBP(10^-5、10^-4mol/L)联合作用时,q值在0.85—1.15,显示相加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与CBP(10^-3mol/L)联合作用时,q值〉1.15,显示协同效应。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DTX或CBP能进一步促进凋亡,并使G2/M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PARP抑制剂AG014699联合化疗药物DTX或CBP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发挥相加或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 多西他赛 卡铂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在中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彭晓燕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5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在中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梧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中晚期EO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维持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全身化疗... 目的:探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在中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梧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中晚期EO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维持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全身化疗治疗,维持组在化疗结束4~6周后应用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片或甲苯磺酸尼拉帕利胶囊)维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维持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和癌胚抗原水平降低,维持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维持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疾病无进展时间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进行化疗治疗的中晚期EOC患者给予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抑制剂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陶晓刚 刘佰运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3期13-16,共4页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在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对PARP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进行简要介绍,归纳近几年PARP抑制剂在创伤性脑损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临床策略中可能...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在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对PARP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进行简要介绍,归纳近几年PARP抑制剂在创伤性脑损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临床策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 炎症 创伤性脑损伤
下载PDF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抑制剂与炎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肖梦良 王晓奎 +2 位作者 郑志兵 李松 孟艳秋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85-89,共5页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近年发现的治疗炎性疾病的一个新靶点,其过度活化能在基因水平调节炎症相关因子,如核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激活蛋白-1、热休克蛋白1等的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引起炎症反应。因此PARP...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近年发现的治疗炎性疾病的一个新靶点,其过度活化能在基因水平调节炎症相关因子,如核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激活蛋白-1、热休克蛋白1等的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引起炎症反应。因此PARP被认为是炎性疾病发病的诱因之一,抑制PARP的活性将为治疗炎性疾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PARP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炎症中的作用机制,以及PARP抑制剂在炎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 抑制 炎症
下载PDF
癫大鼠海马凋亡诱导因子水平的改变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抑制剂对其的影响
6
作者 王胜军 迟兆富 +2 位作者 王树华 迟令懿 刘学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癫大鼠海马凋亡诱导因子(AIF)水平的改变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其的影响。方法 (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癫发作后3 h(Ep 3 h组)、8 h(Ep 8 h组)、24 h(Ep 24 h组)和72 h(Ep... 目的探讨癫大鼠海马凋亡诱导因子(AIF)水平的改变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其的影响。方法 (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癫发作后3 h(Ep 3 h组)、8 h(Ep 8 h组)、24 h(Ep 24 h组)和72 h(Ep 72 h组)组,每组6只。应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腹腔注射建立癫模型。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应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细胞核AIF的水平。(2)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匹鲁卡品致组、3-AB干预组,每组6只。3-AB干预组大鼠于致前30 min腹腔注射3-AB 40 mg/kg。于癫发作24 h后处死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细胞核AIF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p 24 h组和Ep 72 h组大鼠海马线粒体AIF水平明显减低,而细胞核AIF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Ep 3 h组、Ep 8 h组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及细胞核AI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匹鲁卡品致组比较,3-AB干预组大鼠海马线粒体AIF水平显著增高,而细胞核AIF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匹鲁卡品致组与对照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及细胞核AI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发作使海马线粒体AIF水平降低,细胞核AIF水平增高,3-AB能明显抑制这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二磷酸核糖多聚抑制 凋亡诱导因子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顺铂在肺癌治疗中增敏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戎建辉 应景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4-氨基-1,8-萘二胺(4-AN)对顺铂在肺腺癌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4-AN与顺铂联合作用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试验检测...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1)抑制剂4-氨基-1,8-萘二胺(4-AN)对顺铂在肺腺癌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4-AN与顺铂联合作用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试验检测4-AN与顺铂联合作用对A549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 4-AN可以增加顺铂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且杀伤作用随4-AN浓度增加而增强;4-AN可以增加顺铂导致的DNA单双链断裂和染色体损伤,而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损伤作用增强。结论抑制PARP-1可以有效的增加A549对顺铂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549细胞DNA单双链损伤修复,继而引起染色体损伤,导致细胞的生长和克隆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4-氨基-1 8-萘二胺 顺铂 DNA损伤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触心-1)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化合物筛选
8
作者 朱枝祥 金晶 陈晓光 《中国药理通讯》 2011年第2期40-40,共1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ARP-1作为一种重要的DNA损伤修复酶,在肿瘤细胞耐受化疗药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PARP-1活性能够明显增强抗肿瘤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 化合物筛选 抑制 DNA损伤修复 PARP-1 选方 抗肿瘤治疗 化疗药物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的功能及其抑制剂潜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慧源 孙宏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43-747,共5页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人体重要的酶之一,参与染色质松弛、信号转录、DNA修复和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PARP过度激活则引起细胞坏死,从而介导多种病理过程。因此,抑制PARP可能会起到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PARP的功能...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人体重要的酶之一,参与染色质松弛、信号转录、DNA修复和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PARP过度激活则引起细胞坏死,从而介导多种病理过程。因此,抑制PARP可能会起到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PARP的功能及PARP抑制剂的潜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 抑制 DNA损伤修复 细胞坏死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放疗增敏作用
10
作者 崔玉忠 赵莹莹 +1 位作者 房克霞 黄伟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8期1865-1868,1891,共5页
食管癌是目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国食管癌的发病和病死例数约占全球50%,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食管癌类型。放疗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尽管放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初始治疗效果较好,但多数患者最终会... 食管癌是目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国食管癌的发病和病死例数约占全球50%,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食管癌类型。放疗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尽管放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初始治疗效果较好,但多数患者最终会出现病情进展或复发。因此,如何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应用其他药物来提高放疗疗效、克服放疗抵抗,是目前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酶,可参与DNA损伤修复及体内细胞信号转导等过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DNA损伤修复,促进肿瘤细胞死亡,成为近年来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增敏的新方向。本文对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增敏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 放疗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管理指导意见 被引量:1
11
作者 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14 位作者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筹)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泌尿专业委员会 黄萍 郑小卫 沈源明 张英丽 周峰 吕卫国 朱笕青 张大宏 丁国庆 金百冶 王晓稼 张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5-774,共10页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疲劳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防治要点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在常规治疗无效时转至血液科就诊,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消...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疲劳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防治要点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在常规治疗无效时转至血液科就诊,警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防治重点包括服药时间正确、食物清淡、饮水适量,及时对症处理、预期性恶心呕吐预防等;疲劳的原因多样,在处理前应充分评估原因,并根据需要给予按摩疗法、心理社会干预等非药物治疗和哌甲酯、西洋参等药物治疗。此外,尼拉帕利和氟唑帕利会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及心悸,使用过程应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及时对症处理,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当患者用药期间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时,应行高分辨率CT、支气管镜等检查排查肺炎,必要时停止PARP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治疗。最后,还应重视PARP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和定期监测随访,以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PARP 不良反应 临床管理 专家意见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超 吴晓明 孙宏斌 《药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5-11,共7页
综述近年来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新发现的该酶抑制剂的结构类型、生物活性、构效关系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是人体重要的酶之一,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 抑制 构效关系
下载PDF
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洪悦 郭子寒 +4 位作者 杜琼 戴贤春 刘莹莹 余波 翟青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25-28,共4页
为系统评价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安全性,以neoplasm、ovarian cancer、PARP等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EMBASE、clinicltrials.gov、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中2017年3... 为系统评价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安全性,以neoplasm、ovarian cancer、PARP等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EMBASE、clinicltrials.gov、Cochrane Library和CNKI等数据库中2017年3月前发表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纳入5篇文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ARP抑制剂治疗组的所有不良事件、恶心、血小板减少、乏力、贫血、呕吐、头痛、头晕和食欲不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级不良事件中的所有不良事件、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但PARP抑制剂治疗的多数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较轻,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严重程度较重,应当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卵巢癌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Notch1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秀虹 张珍珍 +2 位作者 许海涛 张丽红 吴雅臻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44,共5页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Dll4、PARP-1、Akt、核因子-κB(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中的表达. 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Dll4、PARP-1、Akt、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RVECs的表达.结果 Notch1、Dll4、p-Akt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PARP-1、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8,P=0.530).RVECs中Notch1、p-Akt的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而剪切型PARP-1、caspase-3的表达量则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时上述变化最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但Notch1、p-Akt蛋白的表达量下调.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Notch1、p-Akt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血管内皮细胞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1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通过激活NF-κB途径导致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建民 张珍珍 +2 位作者 郑玥 马翔 秦秀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人RVEC复苏后24 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 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 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1 核因子-ΚB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的应用与耐药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阳芊 张一琼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753-756,F0003,共5页
卵巢癌是一类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且致死率高。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卵巢癌被首次治疗时多为晚期。手术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超过80%的患者会复发。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 卵巢癌是一类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且致死率高。由于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卵巢癌被首次治疗时多为晚期。手术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超过80%的患者会复发。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s,PARPs]是癌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相关抑制剂(PARPi)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关注和治疗的重点,目前已上市的PARPi有奥拉帕利、芦卡帕利等,还有多种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成为卵巢癌的维持治疗甚至一线治疗。但其耐药问题也逐渐显现,现概述PARPi的临床应用及其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卵巢癌 同源重组 耐药 机制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建丰 苏志强 +2 位作者 张丽 杨昆鹏 盛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不同时空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假手术+亚低温组、模型组及模型+亚...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不同时空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假手术+亚低温组、模型组及模型+亚低温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层PARP-1蛋白的表达与裂解。结果模型组PARP-1蛋白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再灌注24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少,再灌注72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的水平;模型组PARP-1蛋白出现裂解,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裂解逐渐增强。每一相同再灌注时间点,模型+亚低温组PARP-1蛋白表达量和裂解片段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PARP-1的过度表达和裂解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分子机制。亚低温可通过抑制PARP-1的过度表达及减少PARP-1的裂解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 脑缺血 再灌注
下载PDF
苯中毒与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假基因多态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爱初 李森华 +5 位作者 陈刚 梁丽燕 银巍 任泽舫 王致 刘移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与微核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假基因多态的关系,为寻找苯中毒的易感者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苯中毒病例与83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SCE、PARP假基因多态的测定,并对其分布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与微核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假基因多态的关系,为寻找苯中毒的易感者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苯中毒病例与83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SCE、PARP假基因多态的测定,并对其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6‰、中位数为2‰,对照组0‰~3‰,中位数为1‰;苯中毒病人SCE率为(6.31±1.26)次/细胞,对照组(5.59±0.18)次/细胞;苯中毒组与对照组微核率、SCE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苯中毒组和对照组的PARP假基因中B基因频率分别为0.104和0.116,苯中毒组与对照组PARP假基因多态分布一致(P>0.05).结论慢性苯中毒可引起微核率、SCE的增高,未发现PARP假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苯中毒 微核率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多聚二磷酸核糖聚合假基因多态
下载PDF
从价值医疗视角探讨晚期卵巢癌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维持治疗的用药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怡 杨国旺 杨雯靖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8期897-900,907,共5页
目前,国内批准了4种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药物可及性、可负担性得到极大改善。随着PARP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临床医师面临着根据指南建议指导个体化临床实践的新挑战。本文从价值医疗视角(有... 目前,国内批准了4种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药物可及性、可负担性得到极大改善。随着PARP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临床医师面临着根据指南建议指导个体化临床实践的新挑战。本文从价值医疗视角(有效性、安全性、可及性)探讨了晚期卵巢癌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的用药选择,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医疗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晚期卵巢癌 维持治疗
下载PDF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文婷 姜凤超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5-121,共7页
作者对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的结构亚型和生物学功能做了简要介绍。归纳了近几年PARP抑制剂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结构分类的角度探讨了部分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关键词 神经保护 二磷酸核糖聚合抑制 构效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