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育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以茶文化综合体验活动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佑辉 霍琳 《中国校外教育》 2023年第1期81-89,共9页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使命和紧迫任务。针对当前传统文化教学中内容单薄、形式简单、过程枯燥等问题,基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多育融合改进教学品质。研究表明,多育融合有助...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使命和紧迫任务。针对当前传统文化教学中内容单薄、形式简单、过程枯燥等问题,基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多育融合改进教学品质。研究表明,多育融合有助于提升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通过精心遴选内容、注重情境创设、丰富结构层次、突出实践体验,传统文化课程可以更好地彰显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眼未来,多育融合的传统文化课程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师素养、发挥校外教育机构优势、加强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育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茶文化 体验活动课程
下载PDF
生态因子对玉米多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欣 张宝石 +3 位作者 赵明 李连禄 王美云 张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128-132,共5页
利用在冀西北坝上高寒地区筛选出的不同多育性的玉米材料,研究了它们在坝上(春播)、河北香河(春播)、北京(夏播)和海南(秋播)等4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双穗性状以及其他性状的表现,并初步分析了影响双穗性状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4... 利用在冀西北坝上高寒地区筛选出的不同多育性的玉米材料,研究了它们在坝上(春播)、河北香河(春播)、北京(夏播)和海南(秋播)等4个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双穗性状以及其他性状的表现,并初步分析了影响双穗性状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生态环境中,坝上的高寒生态条件对双穗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使株高、穗位降低,茎粗增加,穗分化开始时的叶龄增加。因此推测坝上高寒地区温度低、太阳辐射强的生态条件延迟了生殖器官的发育,同时促进了营养器官的生长,使得孕穗阶段上部多个雌穗的分化进程比较接近,并最终导致双穗抽丝和成穗同步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多育 生态因子
下载PDF
改变授粉时间对半多育型玉米杂交种果穗性状及^(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连禄 王美云 +1 位作者 赵明 丁在松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研究以半多育型玉米杂交种农大高光效 1号为材料 ,以套袋方式控制上、下果穗的授粉时间 ,探讨其对不同库位果穗性状及 14 CO2 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变穗库间的授粉时间后 ,尤其是第 2果穗早于第 1果穗 3d的授粉处理 ,明显... 本研究以半多育型玉米杂交种农大高光效 1号为材料 ,以套袋方式控制上、下果穗的授粉时间 ,探讨其对不同库位果穗性状及 14 CO2 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变穗库间的授粉时间后 ,尤其是第 2果穗早于第 1果穗 3d的授粉处理 ,明显提高第 2果穗的库强 ,有利于双穗均衡、同步生长发育 ;改变穗库的授粉时间使双果穗在穗长、穗粒数、穗重以及 14 CO2 同化物的分配上都较自然授粉明显增加。由此认为 ,玉米在扩大单株库容、提高单株产量上还有很大潜力 ,关键是采取育种、化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果穗性状 同化物分配 授粉时间 多育型杂交种 双穗率
下载PDF
尖端赛多孢和多育赛多孢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澎 徐英春 +2 位作者 窦洪涛 谢秀丽 王辉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分别报道国内少见的由尖端赛多孢导致的化脓性关节感染伴骨髓炎和多育赛多孢的血行播散感染。方法取患者1的关节冲洗液和患者2的外周血标本直接涂片和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的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致病菌种,并对分离的致病菌进... 目的分别报道国内少见的由尖端赛多孢导致的化脓性关节感染伴骨髓炎和多育赛多孢的血行播散感染。方法取患者1的关节冲洗液和患者2的外周血标本直接涂片和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的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致病菌种,并对分离的致病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两个病例分别培养出尖端赛多孢和多育赛多孢。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两种菌对伏立康唑有较低的MIC值,而都对两性霉素B高耐。结论赛多孢菌的感染少见,且难治疗。应加深对少见真菌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赛多孢 多育赛多孢 深部真菌感染
下载PDF
玉米多育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明 石桂春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很多研究表明 :玉米的多育性对提高产量潜力和氮肥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玉米多育性的遗传与控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玉米的多育性主要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穗×双穗是玉米多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 很多研究表明 :玉米的多育性对提高产量潜力和氮肥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玉米多育性的遗传与控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玉米的多育性主要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单穗×双穗是玉米多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主要形式 ,但是育种家如果能创造出对环境胁迫不敏感的玉米多育性基因型材料 ,那么利用双穗×双穗的杂交模式 ,就有可能培育出稳定表达双穗特性的超级杂交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多育 隐性基因 产量潜力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利用“莱宾斯坦理论”浅析贫困农村地区的多育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杰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20期128-128,共1页
生育文化的形成有其历史继承性,受所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类生育行为的发展变化在社会的演变中渐渐形成一种文化。农村经济的贫困严重制约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而贫困农村的多育现象使农村的贫困愈加的严重,也... 生育文化的形成有其历史继承性,受所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类生育行为的发展变化在社会的演变中渐渐形成一种文化。农村经济的贫困严重制约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而贫困农村的多育现象使农村的贫困愈加的严重,也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本文利用"莱宾斯坦理论"分析贫困农村的多育问题,促使整个农村向着新型的生育文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效益 多育现象 新型生文化
下载PDF
贫困地区人口多育的原因分析
7
作者 王冰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4-48,共5页
贫困人口多育是古今中外的一种普遍现象,出现贫困人口多育行为,既有经济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口学方面的原因,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简要地分析探讨。
关键词 贫困人口 人口出生率 贫困地区 贫困多育 粗出生率 子女 生活条件 富裕 家庭人口
下载PDF
多育赛多孢菌性鼻窦炎1例——致病菌的鉴定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帕丽达.阿布利孜 Takashi Yaguchi +3 位作者 罗德梅 惠艳 Katsuhiro Kamei Kazuko Nishimura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报告国内首例多育赛多孢菌致鼻窦炎,并探讨致病菌的鉴定及其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方法取患者左侧上颌窦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鉴定,分离菌株β-球蛋白、rDNAITS序列分析确切鉴定,对分离菌进行7种抗真菌药体外药敏试验。结... 目的报告国内首例多育赛多孢菌致鼻窦炎,并探讨致病菌的鉴定及其对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方法取患者左侧上颌窦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鉴定,分离菌株β-球蛋白、rDNAITS序列分析确切鉴定,对分离菌进行7种抗真菌药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点和基因序列结果鉴定为多育赛多孢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结论多育赛多孢菌所致的真菌病较少见,其确切鉴定靠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分析。该菌株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育赛多孢菌 鼻窦炎 致病菌鉴定 体外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酱油曲霉多育现象的扫描电镜观察
9
作者 薛汉煌 张霭琳 +3 位作者 张云武 林彩婵 陈见璋 何能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09-313,共5页
本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酱油曲霉菌体。此菌分生孢子头上的一些瓶梗可以延长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梗,再从其上形成次生分生孢子头。
关键词 酱油曲霉 多育 电子显微镜 SEM
下载PDF
多育节荚孢霉感染的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和诊疗现状
10
作者 王星星 孟涵 +2 位作者 李曙光 王启 王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5-380,共6页
多育节荚孢霉(Lomentospora prolificans)隶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真子囊菌纲小囊菌目小囊菌科节荚孢霉属(Lomentospora),虽然按之前分类归类于赛多孢属,但其在形态学和临床特征上与赛多孢属其他菌种并不相同[1-3]。多育节荚孢霉作为一种... 多育节荚孢霉(Lomentospora prolificans)隶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真子囊菌纲小囊菌目小囊菌科节荚孢霉属(Lomentospora),虽然按之前分类归类于赛多孢属,但其在形态学和临床特征上与赛多孢属其他菌种并不相同[1-3]。多育节荚孢霉作为一种土壤腐生菌随处可见,常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的土壤中被分离出[4],也在污水、腐物等受污染的环境中存在。其所引起的感染呈世界范围内分布,主要存在于澳大利亚、美国西南部和西班牙等地区[5-7]。与其他国家相比,澳大利亚感染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澳大利亚有利于真菌生长的气候和环境,也有专家认为土壤pH值起了一定的作用[8]。研究显示西班牙、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土壤pH值范围与澳大利亚土壤相似[9],报告的病例主要来自这些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育节荚孢霉 感染 真菌培养 质谱
下载PDF
贫困与多育──对多育的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思考
11
作者 刘丽敏 原华荣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35,共4页
贫困与多育──对多育的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思考刘丽敏,原华荣"贫困多育"。对这一统计规律,从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到马克思都有表述。而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多",除一些学者从食物与生育的关系作过说明外,则少有专门的论... 贫困与多育──对多育的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思考刘丽敏,原华荣"贫困多育"。对这一统计规律,从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到马克思都有表述。而为什么"穷人的孩子多",除一些学者从食物与生育的关系作过说明外,则少有专门的论述。但对生育,却有不同学科的、大量而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多育 经济学
下载PDF
农村早婚早育多育是影响控制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
12
作者 王培树 陈丽华 +1 位作者 彭颖佳 廖文勇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3-26,54,共5页
江西省新余市为检查农村早婚早育密育多育情况,1988年进行了一次5%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88年人口出生率为14.19‰、自增率为8.89‰。一孩率为68.25%、多孩率为6.48%。女性早婚率为2.36%、晚婚率为28.8%。可以看出:当前农... 江西省新余市为检查农村早婚早育密育多育情况,1988年进行了一次5%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988年人口出生率为14.19‰、自增率为8.89‰。一孩率为68.25%、多孩率为6.48%。女性早婚率为2.36%、晚婚率为28.8%。可以看出: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早婚,早育、密育、多育还较多。这将严重影响着人口数量的控制,是完成年度人口计划的主要障碍。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控制人口数量的目的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量 计划生工作 妇女生 早婚 主要因素 农村 抽样调查 严重影响 多育
下载PDF
“多科一育——一科多育”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维宝 王兆跃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教学模式 素质教 多科一 一科多育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农村早生多育现象的原因透视
14
作者 刘晓菲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20期131-131,共1页
随着新型生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口激增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农村地区为此做出的贡献却远不如城市,早生多育现象依然很普遍。本文就农村的早生多育现象从经济发展水平、生育观念、社会制度等方... 随着新型生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口激增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农村地区为此做出的贡献却远不如城市,早生多育现象依然很普遍。本文就农村的早生多育现象从经济发展水平、生育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展开分析,从而帮助农村地区尽快建立新型生育文化,促进农村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早生多育 新生文化 观念
下载PDF
控制农村早育多育的对策研究
15
作者 梁中堂 翟胜明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9-52,共4页
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回升,农村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则是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如何控制农村早育多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实行计划生 计划生工作 农村妇女 水平 人口控制 人口出生率 率下降 妇女总和生 多育 文化程度
下载PDF
斯密“贫困多育,富裕少育”说考释
16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68-68,共1页
家鲁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撰文认为,亚当·斯密提出的“贫困多育,富裕少育”的生育理论反映了近代以来人口增殖的实际状况,其理由是,第一,人类愈贫困,生育的自然状态愈严重,必然导致多育;第二,人类愈贫困。
关键词 贫困多育 近代以来 理论 社会科学版 人口增殖 自然状态 富裕 大学学报 实际状况 人类
下载PDF
Golden Glow玉米群体的多育性和相关性状的遗传:Ⅰ.表型评价
17
作者 向平(摘译)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4期17-17,共1页
人们从墨西哥玉蜀黍中驯化玉米时就已经开始对多育性(主茎发育穗枝的潜力)进行选择。因为单穗玉米有利于手工收获,所以直到20世纪早期的机械化前,人类的选择都偏爱单穗玉米。然而,多育性具有增强集约管理条件下胁迫耐性的潜能。本... 人们从墨西哥玉蜀黍中驯化玉米时就已经开始对多育性(主茎发育穗枝的潜力)进行选择。因为单穗玉米有利于手工收获,所以直到20世纪早期的机械化前,人类的选择都偏爱单穗玉米。然而,多育性具有增强集约管理条件下胁迫耐性的潜能。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是:(1)评价194个F3家系群体的多育性和15个相关形态性状的变异。这些F3家系来源于自交系A679和一个多育性强的S1植株的杂交后代,而该S1植株又来源于Golden Glow品种的23轮多育性混合选择;(2)弄清这些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并推断哪一些性状是由相似遗传因子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EN 玉米群体 遗传因子 多育 相关性状 评价 表型 20世纪 形态性状 杂交后代
下载PDF
Golden Glow玉米群体的多育性和相关性状的遗传:Ⅱ.基因型分析
18
作者 向平(摘译)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4期17-17,共1页
异花授粉玉米群体Golden Glow(GG(MP)]为研究与多育性选择相关的形态和遗传变化提供了绝好的材料。在低密度下,GG(MP)的高代材料在形态结构方面极像玉米祖先——墨西哥玉蜀黍。本研究旨在:(1)筛选与控制多育性和相关形态性状... 异花授粉玉米群体Golden Glow(GG(MP)]为研究与多育性选择相关的形态和遗传变化提供了绝好的材料。在低密度下,GG(MP)的高代材料在形态结构方面极像玉米祖先——墨西哥玉蜀黍。本研究旨在:(1)筛选与控制多育性和相关形态性状染色体区域连锁的分子标记;(2)弄清哪些前人认为控制玉米分枝模式的基因与控制这些性状的QTL相关;(3)弄清推断QTL间的上位性互作是否影响多育性和相关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EN 基因型分析 玉米群体 相关性状 遗传变化 多育 形态结构 异花授粉 分子标记 形态性状
下载PDF
Golden Glow玉米群体中多育性的24轮混合选择
19
作者 N.deleonJ.G.Coors 谢国禄 《国外作物育种》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GoldenGlow群体 玉米 多育 混合选择
下载PDF
论生育需要和生育动机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向东 《人口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需要 动机 行为 计划生管理工作 愿望 社会需要 人的需要 抱负水平 价值观 多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