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止多脂鱼类变质的方法
1
作者 朱震康 《水产科技情报》 1989年第5期149-149,共1页
沙丁鱼、鲐鱼等鱼类的含脂量高,并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因此非常容易氧化、变质。即使放在-20℃条件下冷藏,氧化也不会停止,还会产生过氧化物。此类鱼除有冷冻腥臭味外,另由于脂肪酶引起脂质分解,而生成游离脂肪酸。
关键词 多脂鱼类 变质 质氧化 防止措施 防氧剂 脱氧剂
全文增补中
多脂性鱼类的处理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堡 《渔业机械仪器》 1986年第1期10-10,共1页
要使多脂性鱼类的表层凝固需要一定的温度以及时间,通过对在压榨状态下的鱼进行加热、挤压,直到全部蛋白凝固。这样,鱼体中的水份至少可除去75%,脂肪可除去80%,从而获得脂肪低、味觉好的鱼制品。
关键词 多脂鱼类 处理方法 温度 水产品 加工技术 水份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 MiSeq技术比较二种多脂鱼在腌干过程中的菌相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蔡秋杏 吴燕燕 +4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赵永强 杨少玲 王悦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4-1244,共11页
通过比较研究多脂红肉鱼(蓝圆鲹)和白肉鱼(带鱼)腌干加工中菌相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加工过程对菌相的影响并寻找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优势菌。在腌干加工过程中采用Illumina平台的MiSeq技术比较分析了两种多脂鱼的菌相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 通过比较研究多脂红肉鱼(蓝圆鲹)和白肉鱼(带鱼)腌干加工中菌相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加工过程对菌相的影响并寻找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优势菌。在腌干加工过程中采用Illumina平台的MiSeq技术比较分析了两种多脂鱼的菌相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种鱼的菌相主要分布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在科水平上,初始原料的蓝圆鲹和带鱼分别含7个和15个科的细菌,带鱼包括了蓝圆鲹的所有菌群,肠杆菌科作为共同的优势菌,在蓝圆鲹和带鱼中分别占47%和26%。从腌制开始,两种鱼的菌群数都大量减少,弧菌和芽孢杆菌科作为共同优势菌,前者平均占蓝圆鲹和带鱼的40.3%和42.2%,后者则平均占16.7%和13.3%。原料中,蓝圆鲹和带鱼都包含了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弧菌科和希瓦氏菌科这4种腐败菌,加工阶段,两种鱼的优势腐败菌都为弧菌科。乳酸菌包括链球菌科和乳杆菌科,仅出现在带鱼中。研究表明,在腌干加工中,带鱼的细菌减少程度大于蓝圆鲹,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两种鱼含共同的菌群和优势菌,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腌干后两种鱼的腐败菌大大减少,说明腌干加工有利于降低鱼类腐败的可能性。可选择带鱼作乳酸菌的分离以进行后续的抗氧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脂鱼类 腌干加工 菌相分析 ILLUMINA MiSeq技术 优势菌
下载PDF
资讯
4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03年第3期20-48,共6页
2003年2月21日,福建省技术质量监督局长会议在福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县局局长,省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会议由王飞副局长主持,主席台上就座的有省委组织部领导、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刘长生副主任,省质监局副局长等。会上,福建省质量技术... 2003年2月21日,福建省技术质量监督局长会议在福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县局局长,省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会议由王飞副局长主持,主席台上就座的有省委组织部领导、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刘长生副主任,省质监局副局长等。会上,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孙海山局长做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新局面》工作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脂鱼类 准驾车型 签注 食品安全 大型货车 硫丹 真皮标志生态皮革 优等品 维修服务 标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