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电解质对肠外营养多腔袋中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焦蕾 张凡 +1 位作者 梅丹 赵彬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电解质对肠外营养多腔袋中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组成相同的高浓度电解质肠外营养多腔袋处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添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甘油磷酸钠和微量元素,对照... 目的探讨高浓度电解质对肠外营养多腔袋中脂肪乳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组成相同的高浓度电解质肠外营养多腔袋处方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添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甘油磷酸钠和微量元素,对照组不添加。放置于室温,分别于0、12、24、36、48、60、72、168 h时观察两组溶液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和平均粒径。结果两组溶液外观无絮凝或油水分离现象,试验组的pH值为5.73~5.83,对照组为5.52~5.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0 h和168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0 h和168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渗透压摩尔浓度为1076~1117 mOsmol/kg,对照组为1072~1104 mOsmol/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粒径为296.1~310.9 nm,对照组为296.6~334.9 n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电解质肠外营养液室温放置168 h,其脂肪乳的平均粒径基本稳定。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甘油磷酸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对脂肪乳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多腔袋 肠外营养液 电解质 平均粒径
原文传递
胰岛素在多腔袋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磊 刘鹏 +4 位作者 李明 赵婉妮 潘琦 朱明炜 韦军民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多腔袋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2018年1月至3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进行胰岛素体外对照实验研究,分为3组:多腔袋组、院内配置组、葡萄糖组。多腔袋组使用工业化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多腔袋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2018年1月至3月于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进行胰岛素体外对照实验研究,分为3组:多腔袋组、院内配置组、葡萄糖组。多腔袋组使用工业化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0%)注射液,每袋均含葡萄糖97 g,大豆油长链甘油三酯51 g,氨基酸34 g,液体总量1440 mL,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袋];院内配置组为自配型肠外营养液(总量1500 mL,含20%长链脂肪乳剂250 mL,8.6%复方18种氨基酸500 mL,50%葡萄糖溶液250 mL,0.9%氯化钠溶液500 mL等,EVA袋);葡萄糖组为10%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使用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EB)袋,加入15%氯化钾1.5 g;每组各10袋。分别加入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10、20、30、40、50 IU,混匀后静置30 min,模拟临床应用模式体外匀速输注12 h,分别测定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养液中胰岛素浓度;计算加入胰岛素10、50 IU 3组不同时相点胰岛素浓度变化值与变化幅度。结果标准操作规范下,添加胰岛素剂量10 IU,多腔袋组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混合液中胰岛素浓度分别为1375、1355、1290、1215、1260、1270、1310、1275μU/mL;添加胰岛素量50 IU,多腔袋组混匀后即刻,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肠外营养混合液中胰岛素浓度分别为4710、4675、4915、4525、4805、4575、4805、4570μU/mL。加入胰岛素1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值分别为-20、-85、-160、-115、-65、-100μU/mL;加入胰岛素5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值分别为-35、205、-185、95、-135、95、-140μU/mL。加入胰岛素1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5%、6.2%、11.6%、8.4%、7.6%、4.7%、7.3%;加入胰岛素50 IU,多腔袋组输注前,输注2、4、6、8、10、12 h对应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幅度分别为0.7%、4.4%、3.9%、2.0%、2.9%、2.0%、3.0%。多腔袋组不同时相点胰岛素浓度较为稳定,不受胰岛素加入剂量和使用时间的影响;院内配置组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与多腔袋组相似;葡萄糖组胰岛素浓度稳定性尚好,但相对浓度低于前2者水平。结论胰岛素在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中稳定性较好,不受浓度和时间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胃肠外营养 体外研究 多腔袋 稳定性研究
原文传递
肠外营养多腔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明炜 +16 位作者 杨桦 陈伟 江华 高纯 赵彬 王新颖 彭俊生 唐云 尤丕聪 周建平 靖昌庆 陈莲珍 陈志康 康维明 崔红元 贾震易 李子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1-328,共8页
肠外营养是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国内外指南中一致推荐规范应用“全合一”模式。肠外营养多腔袋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素分组封装于2个或3个腔组成的非聚氯乙烯软袋中,在使用时将内腔分隔带打开。多腔袋制剂有多种规格,具有处方... 肠外营养是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国内外指南中一致推荐规范应用“全合一”模式。肠外营养多腔袋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素分组封装于2个或3个腔组成的非聚氯乙烯软袋中,在使用时将内腔分隔带打开。多腔袋制剂有多种规格,具有处方合理、质量标准严格、即开即用等特点,可减少处方和配制差错,减少血流感染,满足多数患者的临床营养需求。针对肠外营养多腔袋在国内临床应用中的不规范现象,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消化科、老年医学、营养科、临床药学和循证医学等领域专家,遵循最新临床指南编撰国际标准,收集肠外营养多腔袋临床最新证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结合中国专家临床经验等,撰写本共识。遵循改良Delphi原则,首轮由40名专家对23条推荐意见进行逐条讨论及修改,二轮由219名专家进行投票并提出修改建议,每条推荐意见需获得≥90%的赞成率方为成立。希望本共识能够推动肠外营养多腔袋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全合一 多腔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多腔室药液袋专利技术分析
4
作者 翁永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12期43-43,共1页
文章通过对多腔室药液包装袋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国家/地区分布情况及申请人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多腔室药液包装袋领域的技术研究现状,并对多腔室药液包装袋领域不同技术类别进行分析,为我国多腔室药液包装袋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腔室药液 专利技术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个体化和标准化肠外营养配方及其实施形式 被引量:9
5
作者 曹伟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个体化配方 标准化配方 全营养混合液 即用型预混式多腔袋
下载PDF
河南省5家三甲医院脂肪乳类药物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岳向峰 阚琳玮 +5 位作者 李敏 郭丽萍 杜佩佩 聂会娟 杜书章 张晓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营养型脂肪乳类药物不同专业间的应用方式现状,为肠外营养制剂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5家三甲医院2019年4月至6月期间甘油三酯含量为50 g以上的药品临床应用数据,分析不同专业间脂肪乳类药物应用方...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营养型脂肪乳类药物不同专业间的应用方式现状,为肠外营养制剂的规范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南省5家三甲医院2019年4月至6月期间甘油三酯含量为50 g以上的药品临床应用数据,分析不同专业间脂肪乳类药物应用方式差别,按时间顺序抽取每家医院5%的工业化多腔袋营养处方进行评价。结果:调查期间5家三甲医院甘油三酯含量为50 g的药品应用总量为61 810例次,其中单瓶方式41 940例次(67.9%)、工业化多腔袋方式15 774例次(25.5%)、全营养混合液方式4 096例次(6.6%),三种方式应用比为10.2:3.9:1。ICU、内科、外科专业单瓶应用比例分别为67.1%、77.2%、64.2%,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全合一"方式应用中,ICU、内科、外科间工业化多腔袋应用比例分别为50.3%、55.0%、91.2%,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抽取的789份工业化多腔袋营养处方中,无药物添加的有158份(20.0%),至少添加1种营养药物的有631份(80.0%)。添加其他药物后处方的氮量范围3.4~13.4 g,热氮比范围67~219 kcal:1 g。结论:5家三甲医院营养型脂肪乳类药物仍以单瓶方式应用为主,工业化多腔袋应用比例偏低且添加营养药物的现象较为普遍,亟需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类药物 单瓶应用 工业化多腔袋 全营养混合液
下载PDF
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明炜 刘承宇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5期337-340,共4页
肠外营养是胃肠道功能严重障碍和(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能量需求的各类患者必需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可以体现在理念(补充性肠外营养)、配方(优化营养素组成)、制剂(工业化的多腔袋)等3个方面。补充性肠外营养的核心是... 肠外营养是胃肠道功能严重障碍和(或)肠内营养不能满足能量需求的各类患者必需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可以体现在理念(补充性肠外营养)、配方(优化营养素组成)、制剂(工业化的多腔袋)等3个方面。补充性肠外营养的核心是在肠内营养基础上的肠外营养,既维护肠屏障功能,又能较快达到目标喂养量,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优化营养素组成,充分发挥不同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进行代谢调理,维护器官功能。工业化生产的多腔袋肠外营养制剂,符合“全合一”的理念,使用方便,可减少处方和配置差错,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医疗费用,适合病情稳定和短期应用肠外营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性肠外营养 药理营养素 全合一 多腔袋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