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脊柱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周学军 田晓舜 +2 位作者 胡江滔 李选民 史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4022-4024,共3页
目的:探究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我院90例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手术方式分为PLIF... 目的:探究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我院90例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手术方式分为PLIF组(n=45)和MIS-TLIF组(n=45)。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学会(JOA)、影像学评估指标(椎间隙高度、Cobb角)、融合情况、并发症。结果:MIS-TLIF组手术时间短于PLIF组(P<0.05)。MIS-TLIF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椎间隙高度、Cobb角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和PLIF治疗多节段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疗效相似,均可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椎间融合,但MIS-TLIF在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早期疼痛及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柱退变性疾病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 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单节段镜下融合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近期疗效
2
作者 刘仲宇 董健文 +3 位作者 陈子豪 杨阳 齐佳坤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4-842,共9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镜下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腰椎单节段镜下融合手术,且住院期间完善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检... 目的:探讨单节段镜下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腰椎单节段镜下融合手术,且住院期间完善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检测的病例24例,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44~80岁,平均66.0±9.9岁,术后随访时间21.6±12.6(3~47)个月。按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症分为2组,其中8例合并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组),16例不合并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病例及时予抗骨松治疗。镜下融合手术均采用工作内径7.1mm的同轴水介质大通道脊柱内镜。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术后3d复查腰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及腰椎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评价减压与内固定情况;末次随访时行腰椎DR者,评估螺钉松动及融合器沉降情况;术后随访超过6个月且复查腰椎CT者,判断融合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术前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术前VAS、JOA评分及ODI等均无统计学差异。骨质疏松组最低骨密度平均值T=-3.2±0.6,明显低于对照组T=-1.4±0.8(P=0.000)。骨质疏松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29.9±135.2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27.4±68.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术中影像辅助方式、出血量、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例数、术后椎间隙高度、住院天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3d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发症方面,骨质疏松组1例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T=-4.4)术中置入融合器时损伤终板,出现融合器沉降,但无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另有1例硬膜撕裂合并神经根损伤,经神经营养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18例复查腰椎DR,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者10例复查腰椎CT,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相比,融合器沉降率、螺钉松动率与融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1.000)。结论:单节段镜下融合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近期疗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下融合 骨质疏松症 脊柱退变性疾病 脊柱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3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5 位作者 陈振 梁思敏 王志强 马宗军 马荣 戈朝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6±9.9)岁;腰椎滑脱症(Ⅰ度)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7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测量并观察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21.3±5.2)个月;(2)手术时间50-92 min,平均(68.5±11.1)min;术中出血量50-170 mL,平均(71.6±25.3)mL;(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最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近50%;(4)术后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4),其中钢板移位1例、融合器下沉3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2例;(5)提示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供一定稳定支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侧方钢板 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4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短节段融合,观察组行长节段融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2.41±28.68)min,长于对照组的(164.85±14.83)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54.96±52.41)mL、(156.32±14.82)mL、(6.32±1.1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449.65±45.84)mL、(123.41±13.35)mL、(4.21±0.8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偏移量、冠状位平衡偏移量分别为(18.15±1.63)°、(17.79±1.45)mm、(13.51±1.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34±2.49)°、(23.53±2.57)mm、(16.78±1.4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42±0.24)分、(12.58±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27)分、(15.39±1.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7.25±5.24)分、(88.26±5.19)分、(88.93±5.25)分、(90.76±4.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2±5.21)分、(81.11±5.09)分、(82.04±5.18)分、(83.63±4.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各有价值,短节段融合手术创伤更小,长节段能更好恢复脊椎力线及功能,还需根据临床病情特点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 融合 融合
下载PDF
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胡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46-0049,共4页
在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中应用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45例确诊为颈椎间盘退变性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其治疗中展开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 在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中应用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分析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45例确诊为颈椎间盘退变性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入院就诊的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其治疗中展开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术,据此关注其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等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JOA、NDI、手臂VAS、颈部VAS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与颈椎整体曲度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F-36呈现的数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经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出现1例假体松动、1例假体脱落、无异位骨化及融合阶段的骨性融合的发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经有效处理后未对治疗造成明显负面影响。结论 临床在面对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时,可展开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该方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疾病带来的疼痛感觉,促进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术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庆明 那日苏 杨洪波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患者术前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PI与LL差值(ΔPI-LL)与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上述指标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患者术前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PI与LL差值(ΔPI-LL)与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上述指标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LDD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分为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组(n=81)、术后无邻近节段退变组(n=119)。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术前LL、PI、ΔPI-LL等资料。分析术前LL、PI、ΔPI-LL与病变程度、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ODI指数)、JOA评分的关系,以及术前LL、PI、ΔPI-LL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LL、PI、ΔPI-LL、腰椎骨质增生程度、腰椎小关节增生硬化程度、腰椎终板硬化程度、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程度,均为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P<0.05)。邻近节段退变患者术前LL与VAS、ODI评分呈负相关,与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PI、ΔPI-LL与VAS、ODI评分呈正相关,与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术前LL、PI、ΔPI-LL联合预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AUC最大、为0.923,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49%、88.24%。结论LDD患者术前LL、PI、ΔPI-LL与病变程度有关,且上述参数可为临床评估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提供客观、量化参考,对指导临床早期完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前凸角 骨盆入射角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邻近退
下载PDF
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效果评价
7
作者 曾辉 吴刚强 +6 位作者 黄灿 韩晓军 刘波 陈诚 马龙 张博文 王宏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2,共7页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弯中的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每组62例。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腰椎;长节段融...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弯中的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每组62例。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腰椎;长节段融合组经后路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多个腰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冠状面腰椎侧凸Cobb角、矢状面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椎管直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部及下肢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短节段融合组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的冠状面腰椎侧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小,矢状面腰椎前凸Cobb角较术前均增大(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的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及椎管直径均增加,短节段融合组高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均升高,短节段融合组高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短节段融合组低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腰背部及下肢的疼痛程度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长节段融合组术中椎板硬脊膜黏连所致减压过程中硬脊膜撕裂2例,短节段融合组未监测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与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在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治疗上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腰椎功能恢复状态更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弯 减压 融合 融合
下载PDF
脊柱退变性疾病及手术患者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学良 甄志龙 赵建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14-0018,共5页
2010年,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公布了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的定义: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衰弱状态,其特征是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进行性和广泛性丧失[1]。2016年,它被列为... 2010年,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公布了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的定义: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衰弱状态,其特征是骨骼肌质量和力量的进行性和广泛性丧失[1]。2016年,它被列为一种独立疾病;到目前为止关于肌少症与脊柱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10%[2]。随着亚洲、欧洲肌少症工作组等组织共识的不断更新以及世界各地对肌少症的发病率、诊断、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病情进展及手术预后与肌少症有关,是脊柱手术术前优化患者的潜在目标,也是术后结果的预测指标,脊柱退变性疾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预后有着的很大的研究潜力,部分文献已经在肌肉减少症和脊柱退变性疾病(如椎管狭窄、退变性脊柱畸形等)之间建立了联系。本文旨在通过回顾现有文献总结脊柱退变性疾病及手术患者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脊柱退变性疾病 椎管狭窄 退变性脊柱畸形 术后相关性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骶段MIS-TLIF术后L_(4-5)节段退变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赵春节 刘明昊 +1 位作者 党鹏 李海建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58-762,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骶段(L_(5)-S_(1))退行性疾病行MIS-TLIF术后L_(4-5)节段退变(AS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该科2017年1月~2020年1月MIS-TLIF手术的153例腰骶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年,根据L_(4-5)节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骶段(L_(5)-S_(1))退行性疾病行MIS-TLIF术后L_(4-5)节段退变(AS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该科2017年1月~2020年1月MIS-TLIF手术的153例腰骶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年,根据L_(4-5)节段的ASD发生情况,分为ASD组和非ASD组。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以及腰椎前凸角(LL)、远端腰椎前凸角(DLL)、椎间盘角(DA)和骨盆-腰椎匹配度(PI-LL)等]以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分组比较,观察两组间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剔除混杂因素后,观察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腰骶段MIS-TLIF术后ASD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3年内,有17例(11.1%)患者的L_(4-5)节段发生影像学ASD,其中7例(4.6%)出现L_(4-5)节段退变性疾病(ASDis)。与非ASD组相比,ASD组患者术后的PT显著升高,而DA、LL和PI-LL匹配的占比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各项影像学指标以及术后的DLL、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后LL角(OR=0.843)、DA角(OR=0.801)是术后L_(4-5)节段发生ASD的保护因素,而PI-LL不匹配(OR=3.371)则是其独立风险因素;术后DA角(OR=0.726)术后发生ASDis的保护因素,而PT角(OR=1.275)则是其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LL角、DA角和PI-LL不匹配,均是腰骶段(L_(5)-S_(1))行MIS-TLIF术后L_(4-5)节段ASD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DA角、PT角,均是L_(4-5)节段ASDis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邻近退 腰椎融合术 L_(5)-S_(1)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张超 杨子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02-0105,共4页
在治疗脊椎退变性疾病时采用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后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脊椎退变性疾病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均为46例。在治疗时,椎弓根螺栓治疗方... 在治疗脊椎退变性疾病时采用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后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脊椎退变性疾病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均为46例。在治疗时,椎弓根螺栓治疗方式主要应用到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栓钉治疗方式主要应用到治疗组患者治疗中。结果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两组患者手术使用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未进行手术时对两组患者脊椎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对比,整体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半年对比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治疗组患者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整体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至半年的椎间隙高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间隙丢失度小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进行脊椎退变性疾病治疗时采用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栓钉治疗方式,所得到的治疗效果较好,将患者病症进行改善的同时可以优化脊椎功能,有利于提升椎间融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可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 脊柱退变性疾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畸形长节段固定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相关争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加伟 蒋伟宇 +1 位作者 殷若恒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5,共7页
退变性脊柱畸形(degenerative spinal deformity,DSD)是指既往无脊柱畸形病史,骨骼发育成熟后,随着脊柱不对称性退变性改变,逐渐发展为冠状面/矢状面畸形的脊柱畸形[1],以腰椎畸形多见,其常伴有腰椎侧方滑移、腰椎椎管狭窄及冠状面/矢... 退变性脊柱畸形(degenerative spinal deformity,DSD)是指既往无脊柱畸形病史,骨骼发育成熟后,随着脊柱不对称性退变性改变,逐渐发展为冠状面/矢状面畸形的脊柱畸形[1],以腰椎畸形多见,其常伴有腰椎侧方滑移、腰椎椎管狭窄及冠状面/矢状面失平衡等.由于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变性脊柱畸形正逐渐成为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中最常见的类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退变性 冠状面 腰椎椎管狭窄 骨骼发育 矢状面 固定 不对称性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对JOA、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申雨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减小,腰椎前凸角度均增大,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各有优劣势,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提高脊柱功能,改善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度,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这就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 退变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桑龙 刘景新 +1 位作者 吴克第 蒋家正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328-332,381,共6页
目的:分析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为术前风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性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进行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ADS患者,收集病史和... 目的:分析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S)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为术前风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性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进行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ADS患者,收集病史和手术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效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2例患者,35例(21.60%)在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心脏病、合并贫血、手术史、术中神经减压、术中脊柱截骨、术前Cobb角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脊柱截骨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其中脊柱截骨同时是主要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1)。结论:ASA分级≥2级和术中实施脊柱截骨是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识别危险因素有助于术前风险分层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围手术期并发症 后路长固定 回顾性研究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鑫 吕超 +1 位作者 罗政 刘俊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0期12-20,共9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ndo-TLIF组(32例)和...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ndo-TLIF组(32例)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临床疗效。结果Endo-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T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出院时,Endo-TLIF组腰痛VAS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腿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Endo-TLIF组JOA评分高于TLIF组,ODI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TLIF和End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近期临床疗效相当,Endo-TLIF具有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 膨胀式椎间融合器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研究
15
作者 邬亚明 尹毅 +2 位作者 陈是煌 李忆杰 高鹏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变化及与颈椎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采用X线...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变化及与颈椎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进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采用X线测量及Surgimap软件计算患者的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包括C_(1)~C_(2)颈椎前凸角(UCL)、C_(3)~C_(7)颈椎前凸角(LCL)、颈椎前凸角(CL)、颌眉角(CVBA)、T1倾斜角(T1S)、颈倾角(NT)、胸廓入口角(TIA)、T_(1)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_(1)S-CL);并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2年,患者UCL、LCL、CL、T_(1)S、NT、TIA角大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UCL、LCL、CL、T_(1)S、NT、TIA角最大。术后3个月、2年,患者CVBA、T1S-CL角小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CVBA、T1S-CL角最小。术后3个月、2年,患者的NDI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2年,患者NDI评分最低。UCL、LCL、CL、T1S、NT、TIA角与NDI评分呈正相关(P<0.05),CVBA、T_(1)S-CL角与ND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减压固定治疗后颈椎矢状力线参数发生明显代偿性改变,且颈椎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患者远期从矫形手术中获益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减压固定术 颈椎 矢状力 参数 颈椎功能
下载PDF
颈椎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立 王勇 +7 位作者 陈安富 林华刚 陈聪 郭家斌 孙宇 刁垠泽 张凤山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6-784,共9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多节段脊髓受压的慢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2.3±8.1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慢性颈脊髓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减压节段:17例为C3~C7,1例为C3~T1,术中固定融合3.8±1.0个椎体.12例患者出院时(术后2周左右)复查颈椎MRI,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3.5年(10.5±2.8年).在术前、出院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在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及改良K线,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评估手术固定节段骨性融合及后凸矫形角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及颈痛VAS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后凸节段的局部Cobb角为6.6°±6.5°后凸,术后2周为3.8°±8.0°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C2~C7颈椎Cobb角为1.3°±9.4°前凸,术后2周为5.8°±7.0°前凸,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术前为11.1°±4.2°后凸,术后2周为1.3°±5.2°后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C2~C7节段脊髓前缘角术前为6.5°±4.4°后凸,术后2周为1.1°±6.3°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39%)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在术后1~4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11例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凸矫形角度无丢失;颈椎MRI显示脊髓无受压,正中矢状位片显示脊髓前缘角无丢失.11例患者JOA评分术前8.0±2.8分,末次随访时15.6±0.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JOA评分改善率(83±14)%;颈痛VAS评分术前为2.2±3.0分,末次随访时为1.11.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退变性颈椎后凸的多节段受压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采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良好的脊髓功能改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压迫性颈脊髓病 退变性后凸 椎弓根螺钉 脊髓前缘角 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17
作者 唐龙 郑佳状 +7 位作者 汪凡栋 刘元彬 宋昭君 张智 王淼 周永 刘会毅 陈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73-3878,共6页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加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加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5例,其中男59例、女76例,年龄47-79岁,均接受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部和下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疼痛总体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测评估腰椎生理曲度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135例患者术后获得(17.8±3.0)个月随访,发生终板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1例,椎间融合器下沉与移位各1例,慢性感染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②与术前比较,135例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部及下肢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135例患者末次随访的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③末次随访时,135例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椎间融合率为95.8%;④结果显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脊柱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脊柱内镜 椎间融合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椎间融合
下载PDF
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治疗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经关节突截骨术的效果研究
18
作者 田进财 海恒光 +2 位作者 杨再超 刘振 周建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34-37,共4页
探讨应用超音波骨刀行多节段截骨在脊柱退行性侧后凸畸形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间收治的75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畸形病人,按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高速磨削法,37例采用超音波骨刀进行多节... 探讨应用超音波骨刀行多节段截骨在脊柱退行性侧后凸畸形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间收治的75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畸形病人,按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高速磨削法,37例采用超音波骨刀进行多节段截骨。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等进行比较,并比较各项手术指标和康复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和手术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经关节突截骨术患者实施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经关节突截骨术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失血创伤,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脊柱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和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多节截骨 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 经关突截骨术 效果
下载PDF
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
19
作者 张树文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王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0,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26例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11例,经椎板间入路15例。单侧减压21例,双侧减压5例...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26例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11例,经椎板间入路15例。单侧减压21例,双侧减压5例。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85.4±21.7)min,手术出血量(19.8±5.9)ml,术中透视次数(7.7±2.4)次。术后即刻下肢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00)。术后随访10~24个月,(16.0±3.7)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F=105.444、852.714,均P=0.000),JOA评分显著增加(F=256.222,P=0.000)。末次随访疗效为优18例(69.2%),良5例(19.2%),可3例(11.5%),优良率88.5%(23/26)。结论经皮内镜减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技术 邻近退 邻近疾病
下载PDF
腰背部肌功能锻炼维持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效果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邱思 殷翔 +2 位作者 罗科宇 王腾羽 赵建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规律、有效的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弯并接受长节段固... 目的探讨规律、有效的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脊柱外科诊断为退行性脊柱侧弯并接受长节段固定和融合术的89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按照医师指导的腰背肌康复锻炼方式(飞燕动作)进行功能锻炼达到1年,将患者分为锻炼组(n=40例)、非锻炼组(n=49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 d和术后1年骨盆[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矢状面参数[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矢状位垂直偏距(SVA)、胸椎后凸角(TK)和近端交界区后凸角(PJA)]以及Oswestry残疾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前及术后2 d时,2组患者LL、SVA、TLK、TK、PJ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锻炼组患者SVA、TLK、TK、PJA小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2 d时,2组患者SS、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锻炼组患者SS大于非锻炼组,而PT小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锻炼组患者ODI指数和VAS评分均低于非锻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JOA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规律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维持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长节段固定和融合矫形术后矢状面的平衡效果。建议此类患者术后进行规律、有效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以降低脊柱侧弯矫形术后脊柱矢状面失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固定和融合术 脊柱平衡 腰背部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