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5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名名 韩冰 +3 位作者 张珍珍 张金庆 何蔚 闫硕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入住我院脊柱外科行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后入院非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入住我院脊柱外科行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后入院非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观察组(2020年4-6月)40例,术后3周开始进行五点式腰背肌锻炼;对照组(2020年7-9月)35例,术后6周开始进行五点式腰背肌锻炼。(1)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值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比较2组患者术前1日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3)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2组患者出院前表面肌电信号RMS值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日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复查时,2组患者表面肌电信号RMS值、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及椎体不稳等不良事件。结论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后3周开始腰背肌锻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背肌锻炼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曾辉 吴刚强 +6 位作者 黄灿 韩晓军 刘波 陈诚 马龙 张博文 王宏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2,共7页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弯中的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每组62例。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腰椎;长节段融... 目的探讨责任节段减压联合矫形固定短节段融合手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弯中的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每组62例。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腰椎;长节段融合组经后路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融合节段为相邻多个腰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冠状面腰椎侧凸Cobb角、矢状面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椎管直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部及下肢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短节段融合组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的冠状面腰椎侧凸Cobb角较术前均减小,矢状面腰椎前凸Cobb角较术前均增大(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的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及椎管直径均增加,短节段融合组高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均升高,短节段融合组高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短节段融合组低于长节段融合组(P<0.05)。术后6个月,短节段和长节段融合组患者腰背部及下肢的疼痛程度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长节段融合组术中椎板硬脊膜黏连所致减压过程中硬脊膜撕裂2例,短节段融合组未监测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与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在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治疗上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短节段融合组经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腰椎功能恢复状态更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弯 减压 融合 融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3
作者 高利峰 刘雅普 +5 位作者 李鹏 郑笑臣 王松茂 徐永辉 候秀伟 吴广良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9年7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1~72岁,本次手术距离腰椎固定术后3...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9年7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1~72岁,本次手术距离腰椎固定术后3~15年。手术节段:L_(3-4)3例,L_(4-5)12例,L_(5-S1)11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即刻、1 d、1个月、3个月和2年进行VAS评分,术后2个月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2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患者术后较术前症状明显改善,腰痛及下肢疼痛减轻,术后即刻、1 d、1个月、3个月以及术后2年的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2年时ODI指数显著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21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柱稳定性结构破坏小,减压彻底,术后患者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腰椎固定 邻近退变 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前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龙 王小阵 +1 位作者 邓莉 鲁齐林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邻近节段退变是腰椎融合术后严重并发症,而术前责任节段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此类情况是否需要一期干预目前尚存争议。该文对术前责任节段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分型及防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 邻近节段退变是腰椎融合术后严重并发症,而术前责任节段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此类情况是否需要一期干预目前尚存争议。该文对术前责任节段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的诊断、分型及防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优化手术流程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退变 腰椎融合 前病变 后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Ⅰ、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伴椎管狭窄对比观察
5
作者 席健伟 马超 +4 位作者 刘磊 刘光普 韩猛 卜晋辉 王鑫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伴椎管狭窄(spinal stenosis,SS)的疗效。方法78例DS伴SS患者根据Berjano分型分为Ⅰ型组42例和Ⅱ型组36例,两组均行后路短节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伴椎管狭窄(spinal stenosis,SS)的疗效。方法78例DS伴SS患者根据Berjano分型分为Ⅰ型组42例和Ⅱ型组36例,两组均行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DS指标[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矢状面平衡(SVA)]、SS指标[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T、SVA均减小,LL均增大(P均<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LL、PT、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P均<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的DS伴SS效果均较好,且并发症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植骨融合内固定 脊柱融合 后路短减压固定融合 脊柱侧凸 退行性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下载PDF
多裂肌脂肪浸润的Goutallier分级与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尚琦松 向伟 +5 位作者 陆云 李哲 郑俊儒 王兴 王晓楠 宋兴华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多裂肌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168例L 4腰椎滑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轴向T1加权MRI图像,采用Gou... 目的探讨多裂肌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168例L 4腰椎滑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轴向T1加权MRI图像,采用Goutallier分级对L 3、L 4、L 5节段的多裂肌脂肪浸润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术后ASD发生率,观察是否ASD患者术前多裂肌的Goutallier分级,以及患者术前多裂肌的Goutallier分级与术后发生ASD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共有41例出现ASD,发生率24.40%。ASD组L 3、L 4、L 5节段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均显著高于非AS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患者年龄、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术前邻近节段退变的占比高于非ASD组,骶骨倾斜角(SS)低于非A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和非ASD患者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术前多裂肌的Goutallier分级是ASD的风险因素,L 3节段多裂肌的Goutallier分级与ASD的OR值最高。结论术前多裂肌Goutallier分级是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行TLIF术后发生ASD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 邻近退变 多裂肌 脂肪浸润 Goutallie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
7
作者 陆宣宇 袁硕 +3 位作者 藏磊 梅语奇 范宁 杜鹏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了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45例改良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了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45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ASDi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BP)和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LP)以及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12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的临床结果。根据改良MacNab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的VAS-BP、VAS-LP及OD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1),88.89%(40/45)的患者在最终随访时的改良MacNab评分为优或良。患者在术后即刻观察到临床症状改善,临床评分在术后随访期间保持稳定。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TED是治疗邻近节段病变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 邻近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术前骶管类固醇注射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行翻修手术的影响
8
作者 陈龙 王小阵 +5 位作者 席金涛 吕鹏 汪洋 邓莉 竺义亮 鲁齐林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28-434,共7页
目的评估术前1个月内骶管硬膜外类固醇注射(caudal 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CESI)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is)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 目的评估术前1个月内骶管硬膜外类固醇注射(caudal epidural steroid injection,CESI)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SDis)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因ASDis而行翻修手术(原有内固定取出+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的97例病人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CESI分为A组(未行CESI,51例)和B组(行CESI,46例),再根据末次注射距离翻修手术时间分为B1组(≤1个月,21例)、B2组(>1个月,25例)。分析3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硬膜囊撕裂、术后感染、其他并发症及融合情况等;比较术前和术后1、3、12、2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级)评估病人满意度。结果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1组和B2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期间,A组、B1组和B2组术中硬膜囊撕裂分别为4例(7.84%)、2例(9.52%)、2例(8.00%),术后感染行二次清创术者分别为2例(3.92%)、1例(4.76%)、1例(4.00%),予以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3组病人术后脑脊液漏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邻椎病及复发迹象,而且末次随访时椎间均已融合。A组、B1组和B2组术后2年随访时均收获了较高的满意率,分别为82.35%(42/51)、80.95%(17/21)、84.00%(2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个月内CESI不会增加术中硬膜囊撕裂、出血及术后感染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类固醇注射 腰椎融合 邻近退变 再手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微创经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明生 吴方前 曾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微创经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fusion,MIS-T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微创经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fusion,MIS-T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MIS-TLIF治疗,观察组行PEL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命质量、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旋转活动度、屈伸活动度及对照组侧屈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F-MPQ评分及腰椎旋转活动度、侧屈活动度、屈伸活动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单节段LDH患者时,PELD与MIS-TLIF术后均不会出现过多并发症,但PELD术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均比MIS-TLIF术更佳,能有效改善LDH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 微创经间孔入路腰椎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引起腰椎节段性前凸改变的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育泽 王德春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587-1594,共8页
目的:阐明影响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腰椎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tic angle, SLA)增大或减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OLIF手术的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 目的:阐明影响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腰椎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tic angle, SLA)增大或减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OLIF手术的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数据,通过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获得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盘角度(disc angle, DA)、SLA、腰椎前凸角、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后方间隙比(posterior gap ratio, PGR)等。根据术后SLA与术前SLA的差值 > 0和≤0分为前凸组(50例)和后凸组(35例),用统计学方法予以分析。结果:前凸组和后凸组的PGR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融合器放置在偏前位置时术后SLA增大更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GR (B = 0.326, p = 0.000)是术后节段性前凸变化的预测因素,与SLA的变化呈正相关;术前SLA (B = −0.162, p = 0.030)也是术后节段性前凸变化的预测因素,与SLA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OLIF术后导致节段前凸增大或减小与术前SLA和椎间融合器的位置有明确相关性。较小前凸的节段术后变得前凸增大,而较大前凸的节段术后前凸可能会减小。椎间融合器放置在靠前的位置上会导致节段前凸增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腰椎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前凸角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
11
作者 张汉清 邱婉 +6 位作者 吴继功 谭荣 高博 孙靖 王加旭 陶有平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7-504,共8页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353例,有1...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353例,有11例患者发生融合术后AVCF,均为女性,年龄70±7.2岁(61~83岁),其中T12椎体骨折1例,T12合并L1椎体骨折1例,L1椎体骨折4例,L2椎体骨折2例,L1合并L2椎体骨折1例,L3椎体骨折1例,L3合并T11椎体骨折1例。依据AVCF患者的骨折特点,予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3例发现骨折时已趋于愈合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采用抗骨质疏松等保守治疗;3例单纯骨折无严重神经损伤症状,采用局麻下后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5例骨折合并下肢神经压迫症状,采用后路翻修、椎管减压、向上延长固定术治疗。随访24.5±6.4个月(24~31个月)。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后定期复查,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椎融合术后AVCF的发生率为3.1%(11/353)。腰痛VAS评分术前5.2±2.3分,术后1周3.5±1.8分(P<0.05),末次随访时3.9±2.0分(P<0.05);下肢痛VAS评分术前7.1±2.2分,术后1周3.0±1.6分(P<0.05),末次随访时3.7±1.9分(P<0.05);腰椎JOA评分术前14.8±5.6分,术后1周21.5±4.2分(P<0.05),末次随访时18.7±3.9分(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JOA改善率(recovery rate,RR),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临床疗效满意率72%。共有4例(36%)患者出现5例次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深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切开清创灌洗引流,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双下肢无力加重,出现尿潴留,术后再次行椎管减压、骨水泥螺钉延长固定,翻修术后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功能不全,经限盐限水、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椎体压缩骨折,给予PKP骨水泥强化治疗;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AVCF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再次翻修延长固定。结论:腰椎融合术后AVCF多发生在胸腰段,以老年女性多见,单纯AVCF不伴神经症状采取PKP治疗,合并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AVCF采取腰椎翻修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VCF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骨折 脊柱内固定 邻近疾病
下载PDF
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术后并发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建立
12
作者 连振刚 刘鹏飞 李祎 《骨科》 CAS 2024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究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LDDD)术后并发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319例拟行腰椎融合术的LDDD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以7∶3比例分为建模组(223例)... 目的探究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LDDD)术后并发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319例拟行腰椎融合术的LDDD病人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以7∶3比例分为建模组(223例)与验证组(96例);建模组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SD分为ASD亚组和非ASD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DDD病人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建模组223例行腰椎融合术的LDDD病人中,有57例发生ASD(25.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4.146,95%CI(1.163,14.782),P=0.028]、身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OR=4.581,95%CI(1.409,14.891),P=0.011]、多节段融合[OR=7.825,95%CI(2.036,30.083),P=0.003]、融合程度不良[OR=4.077,95%CI(1.265,13.143),P=0.019]是病人术后发生ASD的危险因素,术前骨盆入射角[OR=0.831,95%CI(0.772,0.894),P<0.001]是病人术后发生ASD的保护因素。该模型在建模组中的AUC为0.965[95%CI(0.932,0.997)],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678);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971[95%CI(0.949,0.994)],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697)。结论年龄大、BMI高、融合节段多、融合程度不良是LDDD病人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危险因素,术前骨盆入射角为保护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与一致性良好,能直观预测LDDD病人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融合 邻近退变 影响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两节段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疗效分析
13
作者 杜谢琴 王凤涛 +2 位作者 冯晨 李静 夏杨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两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两节段PLIF治疗的74例L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骨科...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两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两节段PLIF治疗的74例L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恢复率判定临床恢复效果,≥50%定义为疗效良好,反之则为疗效欠佳,将患者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平衡参数(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T,pelvic til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节段性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观察两组患者SL变化率(ΔSL)和LL变化率(ΔLL)。结果74例患者发生术中并发症2例(2.70%),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13.51%)。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JOA评分和SVA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TK、LL、SL、SS、PT、PI、PI-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JOA恢复率均高于疗效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SVA、TK、LL、SL、SS、PT、PI和PI-LL等参数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ΔLL和ΔSL均高于疗效不良组(P<0.05)。ΔLL与ΔSL呈正相关(r=0.702,P<0.001)。结论两节段PLIF治疗L 3-4、L 4-5双节段LDS的临床效果满意,ΔSL与临床预后相关,ΔSL和ΔLL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腰椎退行性疾病 后路腰椎融合 性前凸
下载PDF
开放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史昆盛 方炜 黄伟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开放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黄石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4例。A组... 目的探讨开放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黄石市第五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椎体解剖学结构改变指标(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椎体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A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均高于术前,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大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3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术后1周,B组ODI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B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可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对比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术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腰椎功能及椎旁肌的影响
15
作者 石海龙 殷铁林 +1 位作者 张华 王祥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2389-2392,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术式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腰椎功能及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5例患者中接受MIS-TLIF治... 目的分析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术式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腰椎功能及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5例患者中接受MIS-TLIF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微创组,接受传统切口椎间固定融合术的43例患者纳入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腰椎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疼痛指数量表(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椎旁肌功能、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血一氧化氮(NO)、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M-JOA评分、VAS评分均相对术前降低,且微创组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多裂肌横截面积均下降,且微创组高于传统组,多裂肌脂肪沉淀等级均升高,且微创组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NO、SP、PGE 2指标均下降,且微创组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并发症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MIS-TLIF相比较传统开放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可提高手术效果,恢复腰椎功能,保护椎旁肌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 开放 腰椎功能 椎旁肌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16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短节段融合,观察组行长节段融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2.41±28.68)min,长于对照组的(164.85±14.83)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54.96±52.41)mL、(156.32±14.82)mL、(6.32±1.1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449.65±45.84)mL、(123.41±13.35)mL、(4.21±0.8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偏移量、冠状位平衡偏移量分别为(18.15±1.63)°、(17.79±1.45)mm、(13.51±1.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34±2.49)°、(23.53±2.57)mm、(16.78±1.4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42±0.24)分、(12.58±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27)分、(15.39±1.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7.25±5.24)分、(88.26±5.19)分、(88.93±5.25)分、(90.76±4.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2±5.21)分、(81.11±5.09)分、(82.04±5.18)分、(83.63±4.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各有价值,短节段融合手术创伤更小,长节段能更好恢复脊椎力线及功能,还需根据临床病情特点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融合 融合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戴彬 尤涛 丁欣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1-0024,共4页
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 tsegmentd egeneration,ASD)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脊柱外科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 探讨单节段和双节段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 tsegmentd egeneration,ASD)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脊柱外科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患者75例,根据最终随访时是否存在ASD,将患者分为ASD组和非ASD(NASD)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是否存在骨质疏松、职业、吸烟史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相关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包括术前及术后上端固定椎近端第1个椎间隙的高度、成角,及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等。分析其对术后发生ASD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BMI、随访时间、职业、吸烟史、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骨质疏松患者的比例高于NASD组(P<0.05),术中相关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参数中,固定椎近端头侧第1个椎间隙的高度,术前及术后上端固定椎近端第1个椎间隙的椎间成角,术后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在两组中的数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盆入射角(PI)在两组中数据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节段和双节段腰椎融合术中,术前存在邻近节段退变、骨质疏松、术前及术后邻近节段椎间成角较大、术后上端固定椎近端第1个椎间隙的高度较大是术后发生 ASD 的危险因素,腰椎融合术后LL、SS、PT与术后发生AS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 骨质疏松 邻近退变
下载PDF
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胸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华璋 田大胜 +2 位作者 陈磊 朱斌 荆珏华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186-188,19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固定单一运动节段并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A3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科应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胸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35例A3型胸腰椎爆裂性骨...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固定单一运动节段并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A3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科应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胸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35例A3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1~64岁,平均(43.9±9.5)岁;6例伴神经功能损伤,改良Frankel分级均为D级。统计手术情况,并随访观察术后疗效。结果35例患者手术时间75~165 min,平均(116.8±20.8)min;术中出血量180~410 mL,平均(276.3±57.2)mL;6例伴神经损伤患者,术后2周内均痊愈。2例因术中操作不当导致硬膜损伤,1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均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时间14~50个月,平均(32.7±8.7)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均显著改善(P<0.05);与术后相比,患者末次随访时的椎体矫正效果无明显丢失(P>0.05),但VAS评分则进一步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9个月,平均(6.0±1.2)个月。结论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胸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即刻重建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稳定,防止后凸畸形及伤椎再塌陷,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间融合 椎弓根钉 固定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后路经皮内固定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腰椎功能、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3.63±25.76)min,长于对照组的(95.52±2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为(19.52±3.0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5±3.64)分,椎间孔高度为(20.90±2.06)mm,高于对照组的(19.71±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采用P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利于恢复椎间孔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半椎板切除减压 腰椎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