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图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金翔 吕飞舟 +3 位作者 马晓生 夏新雷 郑超君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9-434,共6页
目的 :评估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342例,男174例,女168例;平均年龄69.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80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 目的 :评估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342例,男174例,女168例;平均年龄69.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80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症55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退行性侧凸12例。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定责任节段224例,行神经根阻滞术确定责任节段118例。行单节段减压手术95例,双节段减压手术212例,3节段减压手术35例。术前对患者下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对下肢肌肉和腰骶部椎旁肌进行针电极EMG检测,对比目鱼肌进行H反射检测。所检测肌肉的针电极EMG出现失神经电位即纤颤电位、正锐波及复合重复放电(complex repetitive discharge,CRD)时,提示有神经损害;神经传导检测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的异常标准:MCV<40m/s,SCV<39m/s;患侧H反射消失或双侧潜伏期差值>1.5ms,提示存在S1神经根病变损害可能。EMG检测的灵敏度=EMG检测结果阳性与手术减压吻合的节段数/EMG检测所有节段中手术减压的节段总数,特异性=EMG检测结果阴性与未手术减压吻合的节段数/EMG检测所有节段中未手术减压的节段总数。结果 :针电极EMG部分,正锐波和纤颤电位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72.5%,特异性为87.2%;CRD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8.7%,特异性为100%;宽大和多相的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判定责任节段的灵敏度为92.2%,特异性为18.2%。神经传导检测部分,342例患者中,89例患者胫神经、101例患者腓总神经的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幅值降低,其中45例患者(病程>3年)在趾短伸肌记录不到CMAP,但在胫前肌可记录到低幅值、速度正常的CMAP;所有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正常。217例患者H反射消失,54例患者H反射潜伏期较健侧延长1.5ms。结论:CRD、正锐波和纤颤电位对诊断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责任节段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而MUP对责任节段的诊断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责任 肌电图
下载PDF
聚醚醚酮棒椎弓根螺钉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黄伟敏 许小多 +2 位作者 韩志伟 宋若先 于秀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聚醚醚酮(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应用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11例,所有患者随访资料均完整。其中男5例,... 目的探讨聚醚醚酮(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应用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11例,所有患者随访资料均完整。其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60.4±8.7岁。其中9例患者固定4个节段,5例患者固定范围为L_3-S_1,4例患者固定范围为L_2-L_5,2例患者固定5个节段,均固定至L_2-S_1。根据病变的情况在固定节段内选择性行椎间融合,其中2例患者融合了2个节段,7例患者融合了1个节段,2例患者未行椎间融合。通过术前、术后3月、6月、1年及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functional Index)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通过腰椎侧位X线观察融合节段的椎间高度指数(DHI),腰椎过伸过屈X线观察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情况,术后2年CT二维重建观察椎间融合情况,术后2年CT三维重建观察有无PEEK棒断裂或变形。结果 11例患者平均随访24.6±1.7(22~28)月。平均手术时152±25(120~210)分钟,平均术中失血518±248(300~1000)mL。ODI评分术前49.6±12.2,末次随访15.5±3.7,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AS评分术前8.1±0.8,末次随访时1.7±0.6,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融合节段的DHI术前0.343±0.091,末次随访DHI 0.321±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在24个非融合节段中,ROM术前平均9.3°±1.5°,末次随访2.3°±0.5°,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行椎间融合的11个节段在术后2年随访时共8例患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72.7%。术后2年随访时无PEEK棒断裂,变形情况出现。结论 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K棒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疗效 多节
下载PDF
PTES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瑞平 蔡然泽 顾宇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48-951,954,共5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的数量不断增多。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脊柱侧弯、腰椎退行性滑脱等一系列因腰椎退变而引发的腰、腿疼痛的症候群[1,2]。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加剧,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的数量不断增多。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脊柱侧弯、腰椎退行性滑脱等一系列因腰椎退变而引发的腰、腿疼痛的症候群[1,2]。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是退行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指征明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如何选择合适、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退变 多节 退行性脊柱侧弯 疗效研究 手术指征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威 逯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究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与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分别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选... 目的:探究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与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分别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的腰痛评分标准(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活动度(ROM)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负重行走500 m、久坐1 h腰腿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神经损伤、神经根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联合腰椎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腰腿疼痛程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广泛性神经椎管减压术而言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 腰椎固定融合术 疼痛 椎间隙高度 并发症
下载PDF
EMG、MRI联合检查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辉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3期485-487,共3页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及滑脱等类型的腰椎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及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麻木、腰椎支撑功能下降以及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较为复杂、典型性较差...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及滑脱等类型的腰椎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及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麻木、腰椎支撑功能下降以及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较为复杂、典型性较差,临床上对其定位较为困难,目前多采取广泛减压及多节段融合对其进行治疗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管狭窄 多节 疾病诊断 EMG MRI 查对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管礼安 成业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133-137,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9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9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炎症介质水平及腰椎功能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且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刺激作用,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优于传统后路开放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 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术
下载PDF
肥胖因素对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孟海 倪嘉帅 +2 位作者 苏楠 费琦 杨雍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骨科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双节段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154例。按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成三组:BMI<2...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骨科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双节段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154例。按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成三组:BMI<25 kg/m^(2)纳入正常组,BMI在25.0~29.9 kg/m^(2)纳入超重组,BMI≥30 kg/m^(2)纳入肥胖组。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比较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和ODI指数、植骨融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肥胖组、超重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超重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的最终融合率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肥胖患者行双节段腰椎后路椎体融合术,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但对总体疗效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腰椎后路椎体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两种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俞宇 贾其余 +2 位作者 王林 郭万根 程晓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 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LIF组(采用OLIF治疗,20例)和MIS-TLIF组(采用MIS... 目的 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LIF组(采用OLIF治疗,20例)和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2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测量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采用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及ODI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OLIF组短(少)于MIS-TLIF组(P<0.05)。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OLIF组均优于MIS-TLIF组(P<0.001),术后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与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OLIF术中出血量更少,在恢复腰椎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非融合与融合固定比较
9
作者 刘涛 俞兴 +7 位作者 关健斌 杨永栋 杨济洲 赵赫 曲弋 王逢贤 赵子义 赵丁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64-1170,共7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椎弓钉非融合与融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62例三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椎管减压非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32例采用减压常规钉-棒融合... [目的]比较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椎弓钉非融合与融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62例三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椎管减压非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32例采用减压常规钉-棒融合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非融合组手术时间[(172.2±48.7)min vs(216.5±75.4)min,P<0.05]及术中出血量[(216.5±75.4)ml vs(268.8±94.5)ml,P<0.05]显著优于融合组。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8.1±3.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及LS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7.2±4.1)vs(9.7±3.9),P<0.05]及末次随访时[(6.8±3.7)vs(8.9±3.6),P<0.05]非融合组的LSDI评分显著优于融合组。影像方面,术前两组间上位椎间ROM、固定节段ROM、腰椎整体ROM、Pfirrmann分级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上位椎间活动度均显著小于融合组[(5.2±3.4)°vs(6.3±3.2)°,P<0.001;(5.3±3.7)°vs(6.7±3.8)°,P<0.001]。术后3、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固定节段ROM均显著大于融合组[(8.4±3.6)°vs(2.1±0.9)°,P<0.001;(9.7±2.3)°vs(1.4±0.5)°,P<0.001;(11.5±2.9)°vs(0.9±0.4)°,P<0.001]。末次随访时腰椎整体活动度显著大于融合组[(26.2±6.8)vs(23.4±3.5),P=0.012]。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上邻椎间隙Pfirrmann分级显著优于融合组[Ⅰ/Ⅱ/Ⅲ/Ⅳ/Ⅴ:(5/15/7/3/0)vs(4/12/11/4/2),P=0.014]。[结论]非融合术后能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患者腰背部僵硬感较轻,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聚醚醚酮棒 钛棒 非融合固定 邻近退变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10
作者 邓向爽 钱婧 +2 位作者 陆家勇 孙胜 王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0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给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给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34.82±20.37)min,平均出血量(164.38±50.38)ml。68例患者手术前的VAS评分为(6.28±1.37)分,ODI评分为(67.38±5.62)分,JOA评分为(11.28±1.74)分,椎间隙高度为(9.34±1.82)mm,椎间孔高度为(16.83±2.71)mm;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为(3.01±0.63)分,ODI评分为(32.18±5.49)分,JOA评分为(21.37±1.95)分,椎间隙高度为(11.63±2.13)mm,椎间孔高度为(19.63±2.38)mm。手术后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手术前,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手术前的躯体疼痛评分为(79.60±5.47)分,一般状况评分为(77.63±4.54)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9.61±5.49)分,物质功能评分为(80.64±5.34)分,精力评分为(78.51±5.49)分,情感功能评分为(77.51±5.8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75.53±5.3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6.34±5.46)分;患者手术后的躯体疼痛评分为(86.63±5.62)分,一般状况评分为(83.48±5.39)分,生理功能评分为(84.36±5.62)分,物质功能评分为(86.29±5.27)分,精力评分为(84.39±5.82)分,情感功能评分为(84.46±5.4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5.74±5.48)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3.36±5.29)分。手术后患者的躯体疼痛、一般状况、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精力、情感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手术前的SAS评分为(55.85±5.84)分、SDS评分为(58.62±5.23)分;患者手术后的SAS评分为(42.63±5.31)分、SDS评分为(44.39±5.76)分。手术后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明确,能使患者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 早期疗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邹士东 高亮亮 +2 位作者 胡克正 池玉磊 孙付杰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2期16-19,29,共5页
目的探讨针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微创通道... 目的探讨针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微创通道下腰椎融合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对比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腰椎功能评分、肢体障碍及疼痛评分以及腰椎融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长,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4、5.559、10.841、4.460,P<0.05)。研究组JOA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9、8.587、5.926、8.688,P<0.05)。研究组Oswestry评分(22.94±4.31)分、VAS评分(2.53±1.0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5、3.760,P<0.05)。两组腰椎融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05)。结论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中运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 腰椎功能 融合度
下载PDF
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12
作者 王展 李宗阳 +5 位作者 万顺 张新胜 来佳辉 简磊 史家兴 罗建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40,共9页
目的:探讨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5月我院采用... 目的:探讨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5月我院采用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手术和单纯TLIF手术治疗的双节段LDD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行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手术,n=36)和对照组(行TLIF手术,n=38)。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在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随次访时的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椎间隙高度,在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MRI上记录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并记录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VAS评分、JOA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术后的LL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对照组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的上位邻近节段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硬膜撕裂、断钉断棒和融合器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ntraSPINE非融合技术联合TLIF治疗双节段LDD能够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腰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TLIF手术,早期可以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IntraSPINE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邻近退变
下载PDF
Waveflex内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谭国庆 甘东浩 +3 位作者 陈德强 赵建全 李琰 徐展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评价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治疗的25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 目的评价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治疗的25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测量腰椎前凸角(LA)、动态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DSH)、椎间孔高度(HIF)。结果 25例获得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末次随访时LA、DSH、HIF优于术前,但末次随访与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维持脊柱稳定性,保留一定腰椎活动度,延缓融合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Waveflex内固定系统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动态固定
原文传递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引起腰椎节段性前凸改变的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育泽 王德春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587-1594,共8页
目的:阐明影响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腰椎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tic angle, SLA)增大或减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OLIF手术的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 目的:阐明影响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腰椎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tic angle, SLA)增大或减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OLIF手术的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数据,通过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获得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盘角度(disc angle, DA)、SLA、腰椎前凸角、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后方间隙比(posterior gap ratio, PGR)等。根据术后SLA与术前SLA的差值 > 0和≤0分为前凸组(50例)和后凸组(35例),用统计学方法予以分析。结果:前凸组和后凸组的PGR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融合器放置在偏前位置时术后SLA增大更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GR (B = 0.326, p = 0.000)是术后节段性前凸变化的预测因素,与SLA的变化呈正相关;术前SLA (B = −0.162, p = 0.030)也是术后节段性前凸变化的预测因素,与SLA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OLIF术后导致节段前凸增大或减小与术前SLA和椎间融合器的位置有明确相关性。较小前凸的节段术后变得前凸增大,而较大前凸的节段术后前凸可能会减小。椎间融合器放置在靠前的位置上会导致节段前凸增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前凸角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
15
作者 张汉清 邱婉 +6 位作者 吴继功 谭荣 高博 孙靖 王加旭 陶有平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7-504,共8页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353例,有1... 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353例,有11例患者发生融合术后AVCF,均为女性,年龄70±7.2岁(61~83岁),其中T12椎体骨折1例,T12合并L1椎体骨折1例,L1椎体骨折4例,L2椎体骨折2例,L1合并L2椎体骨折1例,L3椎体骨折1例,L3合并T11椎体骨折1例。依据AVCF患者的骨折特点,予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3例发现骨折时已趋于愈合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采用抗骨质疏松等保守治疗;3例单纯骨折无严重神经损伤症状,采用局麻下后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5例骨折合并下肢神经压迫症状,采用后路翻修、椎管减压、向上延长固定术治疗。随访24.5±6.4个月(24~31个月)。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后定期复查,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椎融合术后AVCF的发生率为3.1%(11/353)。腰痛VAS评分术前5.2±2.3分,术后1周3.5±1.8分(P<0.05),末次随访时3.9±2.0分(P<0.05);下肢痛VAS评分术前7.1±2.2分,术后1周3.0±1.6分(P<0.05),末次随访时3.7±1.9分(P<0.05);腰椎JOA评分术前14.8±5.6分,术后1周21.5±4.2分(P<0.05),末次随访时18.7±3.9分(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JOA改善率(recovery rate,RR),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临床疗效满意率72%。共有4例(36%)患者出现5例次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深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切开清创灌洗引流,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双下肢无力加重,出现尿潴留,术后再次行椎管减压、骨水泥螺钉延长固定,翻修术后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功能不全,经限盐限水、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椎体压缩骨折,给予PKP骨水泥强化治疗;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现AVCF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再次翻修延长固定。结论:腰椎融合术后AVCF多发生在胸腰段,以老年女性多见,单纯AVCF不伴神经症状采取PKP治疗,合并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AVCF采取腰椎翻修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VCF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骨折 脊柱内固定术 邻近疾病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两节段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疗效分析
16
作者 杜谢琴 王凤涛 +2 位作者 冯晨 李静 夏杨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两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两节段PLIF治疗的74例L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骨科...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两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两节段PLIF治疗的74例L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恢复率判定临床恢复效果,≥50%定义为疗效良好,反之则为疗效欠佳,将患者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平衡参数(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T,pelvic til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节段性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观察两组患者SL变化率(ΔSL)和LL变化率(ΔLL)。结果74例患者发生术中并发症2例(2.70%),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13.51%)。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JOA评分和SVA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TK、LL、SL、SS、PT、PI、PI-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JOA恢复率均高于疗效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SVA、TK、LL、SL、SS、PT、PI和PI-LL等参数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ΔLL和ΔSL均高于疗效不良组(P<0.05)。ΔLL与ΔSL呈正相关(r=0.702,P<0.001)。结论两节段PLIF治疗L 3-4、L 4-5双节段LDS的临床效果满意,ΔSL与临床预后相关,ΔSL和ΔLL之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腰椎退行性疾病 后路腰椎融合术 性前凸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用于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的2年随访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利元 张承旻 +6 位作者 罗磊 赵晨 侯天勇 罗飞 代飞 何清义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4例,融合组27例。应用腰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高度、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术式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6.2(23~31)个月。两组病例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较融合组保留了更多的腰椎整体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保留了部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融合组因融合而丢失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两组病例邻近上一椎间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邻近上一椎间高度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SD方面,融合组3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临床干预。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保留了更多的活动度,减缓ASD的发生,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多节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 腰椎融合术 邻椎病
下载PDF
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波 万盛钰 +3 位作者 曾勉东 吕玉明 方世兵 谢景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057-3064,共8页
背景:大多数文献报道Dynesys动态中和稳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能否防止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发生仍然存在争议。目的:观察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3月至... 背景:大多数文献报道Dynesys动态中和稳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能否防止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发生仍然存在争议。目的:观察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采用手术减压加Dynesys系统动态固定治疗。Dynesys动态系统由Zimmer公司提供,由钛合金椎弓根螺钉、聚氨基甲酸乙酯套管和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绳索组成。以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依照Woodend评分评估邻近椎间盘退变程度;治疗有效率按Macnab标准评价。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22-31个月。临床疗效按Macnab标准评价:优11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达85%。末次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2.25±1.67)分,(8.29±1.50)分,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也显著低于治疗前[(15.38±3.42)分,(65.46±10.33)分,P<0.01]。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Woodend评分治疗前平均为1.3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60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Dynesys系统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早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及其防止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作用尚需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Dynesys系统 动态固定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管狭窄 邻近 退变 Macnab标准 目测类比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Woodend评分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多节段内固定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阮狄克 王德利 何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07-51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节段内固定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适应证与优缺点。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连续收治老年退行性疾病患者38例。全部病例均实施全椎板、半椎板或节段椎板开窗减压并固定,其中固定2节段27例,3节段9...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节段内固定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其适应证与优缺点。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月连续收治老年退行性疾病患者38例。全部病例均实施全椎板、半椎板或节段椎板开窗减压并固定,其中固定2节段27例,3节段9例,4节段2例。临床疗效采用JOA评分,腰腿痛采用VAS评分,椎间融合分别采用X线平片与二维重组CT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并发症11例(28.9%)。平均随访31个月,临床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3.44±2.94分增加到术后23.39±3.88分(P<0.01),腰痛VAS评分由术前8.03±1.89分改善至术后3.08±3.33分(P<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9.28±2.39分降到术后1.65±2.69分(P<0.01)。X线平片评估示37例为不确切性骨融合,1例为假关节形成;12例二维重组CT评估示骨融合7例,不确切性骨融合5例。结论:在严格选择相对适应证的前提下,多节段节段内固定能够促进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减少术后慢性腰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退行性腰椎疾病 多节 内固定 融合
下载PDF
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文 赵继荣 +6 位作者 薛旭 郭培尧 赵宁 朱宝 马同 张天龙 蔡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224-3227,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47例行MIS-TLIF治疗,33例行PLIF治疗。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采用...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47例行MIS-TLIF治疗,33例行PLIF治疗。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ridwell方法评价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射时间比较,PLIF组优于MIS-T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MIS-TLIF组优于PLIF组(P<0.05)。MIS-TLIF组和PLIF组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年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LIF相比,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