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刘枫 王露露 +1 位作者 杨忠利 汪银魁 《大医生》 2024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200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CC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ACD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和脊柱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特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NDI评分更低,JOA评分更高(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2~C7 Cobb'角和颈椎总活动度(ROM)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MCSM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融合 多节脊髓型椎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仓定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零切迹融合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量表评分较高,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D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颈椎Cobb角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零切迹融合器可获得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相当的治疗效果,并且应用零切迹融合器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以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多节脊髓型椎病
下载PDF
多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范佳俊 陈烽 +1 位作者 高威 陈哲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13例行多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分为退变组(40例)与非退变组(17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邻近节段退...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13例行多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分为退变组(40例)与非退变组(17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邻近节段退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0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术前终板损伤、融合节段数、T 1倾斜角及枕颈角(P<0.05)。结论多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与融合节段数、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程度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病 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邻近退变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比较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帅 朱震奇 +4 位作者 钱亚龙 王凯丰 刘辰君 段硕 刘海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6-304,共9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邻近节段病(ad...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ervical 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对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发生的影响。方法 :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通过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检索2002年1月~2016年6月之间关于TDR和ACDF术后出现ASDeg、ASDi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章。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偏倚风险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进行评价,提取数据包括ASDeg、ASDis以及再手术率的相关信息,研究结果以ASDeg和ASDis的发生作为直接结果,以邻近节段再手术率作为间接结果评估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并根据随访时间和研究地点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最终对整篇Meta分析通过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the 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进行质量评估。结果 :共纳入了11篇RCTs,包括2632名研究对象。对于整体的ASD(包括直接和间接结果),TD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OR=0.6;95%CI[0.38,0.7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Deg和再手术率方面,TDR相对于ACDF具有明显优势(分别为OR=0.58,95%CI[0.46,0.72],P<0.00001和OR=0.52,95%CI[0.30,0.87],P=0.01)。以随访时间5年为分界点,不论随访<5年还是≥5年,在ASDeg发生率上,TDR的优势都比ACDF显著(分别为OR=0.63,P=0.001;OR=0.49,P=0.0002),并且这种优势可能随时间延长有扩大趋势。以研究地点分层,不论在美国(7篇RCTs)还是中国(4篇RCTs),TDR在邻近节段退变(ASDeg)发生率上均有优势(P<0.0001,P=0.03)。根据GRADE评分,该Meta分析的质量级别为中等质量。结论:与ACDF相比,TDR在降低ASDeg和再手术率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邻近退变 邻近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椎间盘置换和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修复单节段颈椎病:随机对照中期随访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成 瞿霞 +2 位作者 陈波 彭忠毅 邹永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58-1364,共7页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是目前治疗退变性颈椎病手术方案中的"金标准"。但随着手术病例和临床长期随访资料的增加,相关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方面近期疗效已得到业界公认,但中远期疗效尚不...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是目前治疗退变性颈椎病手术方案中的"金标准"。但随着手术病例和临床长期随访资料的增加,相关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颈椎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病方面近期疗效已得到业界公认,但中远期疗效尚不明确。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与Discover颈椎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经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的单节段颈椎病71例患者,随机分为置换组34例和融合组37例,分别进行Discover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3,6,12,24,48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及再次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71例均获得平均33.5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修复后各随访时间点的颈痛目测类比评分、上肢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修复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在修复后3,6,12,24个月,置换组上述指标均优于融合组(P<0.05)。修复后各时间点置换组的修复节段活动度和颈椎整体活动度均较融合组大(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严重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在随访期间,置换组有3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假体有<3 mm前移;翻修2例,均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融合组有3例假关节形成融合失败,1例螺钉断裂,3例因头侧邻近间隙退变存在神经症状,2例因尾侧邻近间隙退变压迫脊髓,9例均行再次修复治疗。结果提示,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中期疗效方面,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优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人工椎间盘 椎间盘 置换 椎间盘切除 植骨 融合 椎病 退变 活动范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超 刘春 +2 位作者 张玉发 蒋盛旦 蒋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7-355,共9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Zero-P VA)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在我科行ACDF治疗的55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Zero-P VA治疗27例(Zero-P组),应用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治疗28例(钛板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和颈椎Cobb角。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Bazaz吞咽困难评分及植骨融合率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3.17±4.75个月。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NDI指数和JOA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ero-P组手术时间3节段为95.47±5.24min,4节段为115.12±7.53min,较钛板组手术时间(3节段130.85±6.97min和4节段155.69±9.28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颈椎Cobb角在术后3个月时为16.71°±1.28°,末次随访时为15.69°±0.26°,均优于术前(10.5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颈椎Cobb角术后3个月时为16.95°±2.64°,末次随访时为16.01°±1.71°,优于术前(10.67°±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各时间点颈椎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例(3.70%)发生椎前异物感,术后1个月完全消失,无吞咽困难发生,未见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钛板组术后4例(14.29%)发生椎前异物感,于术后2~4个月逐渐消失;术后3例(10.71%)发生吞咽困难,其中轻度1例(3.57%),中度2例(7.14%),3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逐渐好转,1例(3.57%)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2年取出钛板,患者声音嘶哑无明显改善;2例(7.14%)患者出现相邻节段(C2/3)退变加速,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予以保守观察。两组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Zero-P组植骨融合率为88.89%,钛板组植骨融合率为92.86%,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到有效植骨融合,但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食管损伤、神经根损伤、椎前血肿、伤口感染、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在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零切迹融合器能够达到与传统融合器+钛板固定一致的临床疗效,和重塑颈椎曲度并恢复颈椎间隙高度的作用,并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椎病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零切迹椎间融合 钛板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
7
作者 陆宣宇 袁硕 +3 位作者 藏磊 梅语奇 范宁 杜鹏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了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45例改良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了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45例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ASDi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BP)和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LP)以及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12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的临床结果。根据改良MacNab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的VAS-BP、VAS-LP及OD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1),88.89%(40/45)的患者在最终随访时的改良MacNab评分为优或良。患者在术后即刻观察到临床症状改善,临床评分在术后随访期间保持稳定。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TED是治疗邻近节段病变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 邻近退变 椎间盘突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宋奇 郭卫春 +1 位作者 代国 邱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DCI)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 目的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DCI)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DCI组(24例)和ACDF组(36例)。临床评价指标主要如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术前、术后3,12个月颈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N)和上肢疼痛评分(VAS-A),颈部疼痛与残疾量表(NPAD),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影像学结果包括: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ROM)、颈椎整体角度(C_(2~7)Cobb角)结果。结果 DCI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CDF组(P<0.05)。DCI组和ACDF组术后临床疗效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VAS-N、VAS-A、NPAD评分和EQ-5D评分:两组术后3、12个月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ACDF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DCI组术后12个月较ACDF组减小(P<0.05)。ACDF组术后3个月C_(2~7)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与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在中短期随访中临床效果满意。DCI能有效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与ACDF相比,能更好地保护脊柱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 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 邻近病变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绩 江伟 +1 位作者 韩玉建 赵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CS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记录两组围术期情况,统计手术并发症,观察治疗前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测定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颈椎活动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轴性疼痛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颈椎曲度、颈椎总活动度(ROM)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多节段CSM患者中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肯定,且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颈肩疼痛程度低,颈椎活动度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多节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况钟 王勇平 +2 位作者 周永强 陈晓 王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90例双节段CSM患者,其中48例行ACDF术治疗(观察组),42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90例双节段CSM患者,其中48例行ACDF术治疗(观察组),42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临床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节段融合率均为100%,术后1、6月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增高(P<0.05),融合节段Cobb's角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6月颈椎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CSM均可取得较好疗效,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和疼痛情况,且并发症发生较少,ACDF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更小,更有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间盘切除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植骨融合 脊髓型椎病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永强 吴玉鹏 +2 位作者 李晓华 郝志朋 范金鹏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48例、5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颈前路椎...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48例、5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下降,而JOA评分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与对照组8.33%(4/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辅助 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椎病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微创经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明生 吴方前 曾荇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77-81,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微创经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fusion,MIS-T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微创经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fusion,MIS-TLIF)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MIS-TLIF治疗,观察组行PEL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命质量、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简明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旋转活动度、屈伸活动度及对照组侧屈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F-MPQ评分及腰椎旋转活动度、侧屈活动度、屈伸活动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单节段LDH患者时,PELD与MIS-TLIF术后均不会出现过多并发症,但PELD术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均比MIS-TLIF术更佳,能有效改善LDH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 微创经间孔入路腰椎融合 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引流及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苑妮 吴永生 +1 位作者 胡杏平 林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对比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DF)术后负压引流与常压引流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26例行ACDF手术的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例。2组患者术后基础处理相同。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负压引流,研究组行常压引流。... 目的对比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ACDF)术后负压引流与常压引流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26例行ACDF手术的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例。2组患者术后基础处理相同。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负压引流,研究组行常压引流。观察拔出引流管前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引流量、换药次数、护理总次数等。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颈部血肿、气管压迫、神经或脊髓损害的并发症表现。术后引流量研究组(12. 20±7. 20) mL,小于对照组的(21. 10±8. 6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术后至拔管时换药次数研究组(2. 20±0. 40)次,对照组(2. 50±0. 50)次,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次数对照组多于研究组(P <0. 05)。结论单节段ACDF术后常压引流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护理工作量,是一种可供临床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负压引流 引流管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日高 樊效鸿 余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90-991,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采用该法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采用该法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系统及Odom临床效果分级评定临床结果。结果:本组患者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2月,平均18.4个月。术前JOA评分(7.35±1.18)分,术后(14.04±1.02)分,末次随访时(15.34±0.97)分。根据Odom临床效果分级,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次全切 椎间盘切除 多节脊髓型椎病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雅普 侯秀伟 +1 位作者 吴广良 夏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4期6541-6548,共8页
背景:通过前期的临床随访研究发现,前路颈椎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速度要快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相较于前路颈椎融合可以保持良好的置换节段活动度,是否置换后邻近椎间盘的应力情况与融合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进一步研... 背景:通过前期的临床随访研究发现,前路颈椎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速度要快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相较于前路颈椎融合可以保持良好的置换节段活动度,是否置换后邻近椎间盘的应力情况与融合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对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择1名30岁健康男性志愿者,人工颈椎间盘和颈椎前路钢板实物进行薄层CT扫描,通过Mimics 10.01及Geomagic Studio.v11软件重建出三维图像,将以上三维数据导入Abaqus 6.9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赋值、应力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模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及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1)在相同的预载荷条件下,前屈、后伸、侧屈等运动状态时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明显大于正常人相应节段椎间盘应力;而人工椎间盘植入后与正常人相比,在前屈、后伸、侧屈等运动状态时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组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相比较,融合组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较置换组增大10.3%-51.6%;(3)有限元分析方法发现,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大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相较于传统前路减压融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可能将更好地发挥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应力 物理 有限元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人工椎间盘置换 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邻近应力
下载PDF
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剑军 熊建卫 +1 位作者 鄢义云 刘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ACCF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颈椎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及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JOA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16.95%(P<0.05)。结论:与ACCF术比较,显微镜下ACDF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颈椎疼痛,调节颈椎曲度,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椎病 显微镜下 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并自体骨移植钛板固定术对多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伯明 杨操 +2 位作者 杨述华 刘克斌 何小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移植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 28例患者接受了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骨移植钛板固定手术。临床结果评估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和Odom标准,并对融合率...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移植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 28例患者接受了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骨移植钛板固定手术。临床结果评估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和Odom标准,并对融合率、颈椎曲度和手术并发症进行了评估。结果 28例均获随访,平均24个月(9~36个月)JOA评分,术前(7.54±0.78),术后3d(10.82±0.93),术后6个月(14.14±0.74),终访时(13.86±1.22),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椎影像资料显示牢固融合25例(89.3%),平均融合时间5.9个月。颈椎曲率为术前(14.96±1.90)°,术后3d(26.89±3.78)°,术后6个月(25.86±3.67)°,终访时(24.89±3.69)°,术后各时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多节段颈椎退变病中应用颈椎间盘切除自体骨融合钛板固定术取得了有效减压和稳定脊柱等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多节段颈椎间盘切除融合 自体骨 动态钛板
下载PDF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18
作者 王峰 戴腾 《大医生》 2024年第19期71-73,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患者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和术后脊髓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NDI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手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NDI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MCSM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 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脊髓型椎病 脊髓功能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置入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修复颈椎病:20例远期随访
19
作者 陈晓明 马华松 +4 位作者 谭荣 田天 刘涛 崔凯 张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8期7745-7750,共6页
背景: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是椎体间融合,该法用于颈椎则是由Robinson和Smith在1955年从颈椎前方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摘除,并予以椎体间植骨。随后又提出在椎体间放置内容物促进脊柱融合的设想。此后,脊柱椎体间植骨融合有了较大的发展,并... 背景: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是椎体间融合,该法用于颈椎则是由Robinson和Smith在1955年从颈椎前方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摘除,并予以椎体间植骨。随后又提出在椎体间放置内容物促进脊柱融合的设想。此后,脊柱椎体间植骨融合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变的标准方法之一。目的:分析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修复颈椎病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了20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男15例,女5例;年龄48-65岁,平均56.4岁;病变节段:12例C4-7,8例C3-6。比较治疗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评价其改善率;记录治疗后Odom分级。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节段融合和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顺利完成融合治疗,无神经系统及与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0-132个月。治疗前JOA评分(9.85±0.81)分,末次随访(14.40±0.9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平均改善率为81%。末次随访时Odom分级:优14例,良4例,一般2例。未观察到邻近节段病变,有2例出现Cage沉降,颈椎生理弯曲保持良好,在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率为100%。治疗后1年、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Cobb角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修复三节段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病 前路减压 椎间盘切除 椎间融合 JOA评分 Odom分级 Cobb角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实施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0
作者 孙启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病症状严重程度[以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神经功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量表评估]、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CASCS量表中主观症状、症状体征、工作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用于MCSM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能有效提高其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脊髓型椎病 椎间盘切除 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