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菌种制曲在酱油发酵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宪斌 冯霞 +3 位作者 刘义 张蓓蓓 王柱 朱英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6年第3期60-64,共5页
介绍了用于酱油制曲的菌种及多菌种制曲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多菌种制曲能有效改变大曲中酶的比例、提高酶活,提升原料利用率。并且多菌种制曲能够提高酱油中总氮、氨基酸态氮和风味物质的含量,丰富酱油味型,改善酱油色泽,提升酱油品质。
关键词 多菌种制曲
下载PDF
多菌种制曲及龙牌酱油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淑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11,共2页
本试验报告了以米曲霉(3.042)、黑曲霉(3.324),采用不同接种比例,按常规混合制曲、55℃保温发酵。结果多菌种混合制曲比单一菌种制曲分解的氨基酸增长17.5%,还原糖增高10.87%。且酱油的色、香、味均好于单一菌种的旧工艺。
关键词 酱油 酿造技术 龙牌酱油 多菌种制曲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制备高效酱油曲条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方春玉 周健 +4 位作者 吴华昌 赵兴秀 李晓霞 谢继州 梁红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83,共3页
以红曲霉、黑曲霉、米曲霉为菌种,采用固态发酵法来制备高效酱油酿造曲,以成曲中蛋白酶活为指标,考察了单菌种制曲工艺和多菌种组合制曲工艺的影响因素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润水量和无机盐等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并优化了多菌种混合制... 以红曲霉、黑曲霉、米曲霉为菌种,采用固态发酵法来制备高效酱油酿造曲,以成曲中蛋白酶活为指标,考察了单菌种制曲工艺和多菌种组合制曲工艺的影响因素如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润水量和无机盐等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并优化了多菌种混合制曲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多菌种制曲所得曲块质量比单菌种制曲的质量好。当红曲霉、黑曲霉和米曲霉混合制曲时,所得的曲块中蛋白酶酶活为633.42U/g,此曲块制备的优化条件是:培养时间为72h,培养温度为32℃,原料加水量为120%,硫酸锰添加量为0.05%,硫酸锌添加量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多菌种制曲 蛋白酶活力 条件优化
下载PDF
酱油制曲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承佳 庄琪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0,共4页
制曲是酱油生产中的关键步骤,对成品酱油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论述了酱油制曲的研究进展,包括制曲原料、菌种和工艺等,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酱油 添加剂 多菌种制曲
下载PDF
论低盐固态酿制酱油生产工艺的改革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秉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低盐固态酿制酱油生产工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改变原料配比,增大C/N比例,多用小麦,少用或不用麸皮;采用多菌种制曲,将黑曲霉和米曲霉混合制曲或分别制曲后混用,使成曲中各种蛋白酶比例趋于合理;采用固稀淋浇发酵工艺,前期为低盐... 低盐固态酿制酱油生产工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改变原料配比,增大C/N比例,多用小麦,少用或不用麸皮;采用多菌种制曲,将黑曲霉和米曲霉混合制曲或分别制曲后混用,使成曲中各种蛋白酶比例趋于合理;采用固稀淋浇发酵工艺,前期为低盐固态发酵,品温控制在45℃左右,发酵10d,后期采用高盐稀醪发酵,品温控制在30℃左右,添加乳酸菌及酵母培养液,发酵2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固态 高盐稀醪 酱油 原料配比 多菌种制曲
下载PDF
青豆酱罐头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芝丰 涂宗财 杨子健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4-26,共3页
以新鲜的青毛豆为主要原料,采用护色、多菌种制曲、低盐快速发酵等新技术,研制成色泽鲜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佐餐罐头食品。
关键词 青豆 多菌种制曲 低盐快速发酵 青豆酱 罐头
下载PDF
香味豆豉制作方法?
7
作者 张雪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豆豉 多菌种制曲 香味 发酵周期 气候条件 单一菌种 厌氧发酵
下载PDF
怎样制作香味豆豉
8
作者 张雪松 《农村百事通》 2007年第B07期31-31,共1页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的豆豉风味欠佳。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由传统的1年以上缩短到两三个月。
关键词 豆豉 多菌种制曲 香味 发酵周期 气候条件 单一菌种 厌氧发酵
下载PDF
香味豆豉制作方法
9
作者 张雪松 《农家科技》 2007年第4期37-37,共1页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鼓虽然出缸味丰满.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最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豉风味欠丰满.还易发臭。青神县翠微酿造厂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南传统...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鼓虽然出缸味丰满.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最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豉风味欠丰满.还易发臭。青神县翠微酿造厂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南传统的1年以上缩到2~3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鼓 多菌种制曲 香味 发酵周期 气候条件 单一菌种 除臭技术
下载PDF
采用多菌种发酵生产多味豆豉的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缪杰 马惠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5,共2页
该文介绍了采用多菌种发酵生产多味豆豉的加工工艺:豆豉醅的制备,麻辣豆瓣肉酱的制备,多味豆豉的调配与生产;成品的理化检测结果及产品特点。指出多味豆豉是一种在传统工艺上进行加工的新型调味品。
关键词 豆豉 多菌种制曲 发酵调味品
下载PDF
糖化增香曲在黄豆酱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德柱 王海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8-121,共4页
以2种原料配比为基础,比较研究了黄豆酱生产中的多菌种制曲与单菌种制曲对成品酱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种的糖化增香曲在黄豆酱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能产生高活性的酸性蛋白酶,还可产生糖化酶和酯化酶,整体酶系更丰富,酶系之间相互协同;成... 以2种原料配比为基础,比较研究了黄豆酱生产中的多菌种制曲与单菌种制曲对成品酱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种的糖化增香曲在黄豆酱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能产生高活性的酸性蛋白酶,还可产生糖化酶和酯化酶,整体酶系更丰富,酶系之间相互协同;成曲蛋白酶活提高15.2%;成品酱的氨基酸态氮提高11.25%,还原糖提高19.07%,红色指数提高20.15%。产品体态表现为红润,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酱 多菌种制曲 糖化增香 氨基酸态氮 还原糖 红色指数
下载PDF
糖化增香曲在黄豆酱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孔德柱 王海鹰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117,共4页
以两种原料配比为基础,比较研究了黄豆酱生产中的多菌种制曲与单菌种制曲对成品酱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种的糖化增香曲在黄豆酱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能产生高活性的酸性蛋白酶,还可产生糖化酶和酯化酶,整体酶系更丰富,酶系之间相互协同;... 以两种原料配比为基础,比较研究了黄豆酱生产中的多菌种制曲与单菌种制曲对成品酱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种的糖化增香曲在黄豆酱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能产生高活性的酸性蛋白酶,还可产生糖化酶和酯化酶,整体酶系更丰富,酶系之间相互协同;成曲蛋白酶活提高15.2%;成品酱的氨基酸态氮提高11.25%,还原糖提高19.07%,红色指数提高20.15%。产品体态表现为红润,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酱 多菌种制曲 糖化增香 氨基酸态氮 还原糖 红色指数
下载PDF
提高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风味的实用技术(下)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大锦 王汝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30,共6页
关键词 低盐固态发酵法 强化酱油 实用技术 氨基酸生成率 多菌种制曲 酸性蛋白酶 全氮利用率 谷氨酸含量 风味 比例混合
下载PDF
酿造酱油生产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来胜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3年第4期1-3,共3页
酿造酱油生产过程中应注重原料配比、应用复合多菌种制曲发酵、调控微生物发酵代谢过程、二次加工开发酱油新产品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酿造酱油 原料配比 复合多菌种制曲 发酵代谢调控 二次加工
下载PDF
香味豆豉的加工
15
作者 果丁 《农家之友》 2012年第8期54-54,共1页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鼓风味欠佳,还易发臭。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气味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由传统的1年以上缩短到...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鼓风味欠佳,还易发臭。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气味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由传统的1年以上缩短到两三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 豆鼓 多菌种制曲 香味 发酵周期 气候条件 单一菌种 厌氧发酵
下载PDF
快速发酵香味豆豉的关键技术
16
作者 刘露 《农村百事通》 2011年第14期22-23,共2页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豉风味欠佳,容易发臭。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其发酵周期由传统的一年以上缩短到两...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豉风味欠佳,容易发臭。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其发酵周期由传统的一年以上缩短到两三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臭技术 豆豉 快速发酵 多菌种制曲 香味 发酵周期 气候条件 单一菌种
下载PDF
怎样制作香味豆豉
17
《科技创业月刊(创富指南)》 2012年第2期71-71,共1页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豉风味欠佳,还易发臭。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气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由传统的1年以上缩短到两... 传统制曲加工的豆豉虽然出缸味道鲜美,但受气候条件制约,发酵周期长、产量低;而单一菌种加工豆豉风味欠佳,还易发臭。采用多菌种制曲、用厌氧发酵、生物降解除臭技术,所产豆豉气浓郁、味道鲜美。发酵周期由传统的1年以上缩短到两三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多菌种制曲 香味 发酵周期 气候条件 单一菌种 厌氧发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