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8例多血质貌新生儿高血粘滞度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万胜明 谭庆瑜 彭运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3期51-52,共2页
目的 :探讨多血质貌新生儿高血粘滞度出现的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对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6月收入儿科日龄 3~ 6d,平均生理性体重下降 8.18% ,有临床症状的 48例多血质貌新生儿 (排除有慢性缺氧史患儿 ) ,行微量血气分... 目的 :探讨多血质貌新生儿高血粘滞度出现的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对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6月收入儿科日龄 3~ 6d,平均生理性体重下降 8.18% ,有临床症状的 48例多血质貌新生儿 (排除有慢性缺氧史患儿 ) ,行微量血气分析 ,血色素 (Hb) ,血球压积 (Hct)和血液流变学检验。经治疗后于 72~ 84h复查。结果 :48例患儿 Hb>2 0 0 g/ L ,Hct>0 .6,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各值明显高于参考值。治疗前后对照 Hb、 Hct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0 1) ,血液流变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0 1) ,无 1例出现低血容量性贫血。结论 :多血质貌新生儿虽然 Hb、 Hct值不符合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但全血粘滞度明显增高 ,其增高程度与生理性体重降低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多血质貌 粘滞度 生理性体重降低
下载PDF
多血质貌新生儿血黏度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运生 万胜明 +3 位作者 陈群蓉 蔡朝民 曹建华 李万旺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6期264-265,269,共3页
目的研究多血质貌新生儿血黏度的变化,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检测项目与检测的理想时间进行探讨。方法对有临床症状的69例多血质貌新生儿(排除有慢性缺氧史患儿)进行微量血气分析:血红蛋白(Hb)、血球比积(Hct)和血液流变学检测... 目的研究多血质貌新生儿血黏度的变化,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检测项目与检测的理想时间进行探讨。方法对有临床症状的69例多血质貌新生儿(排除有慢性缺氧史患儿)进行微量血气分析:血红蛋白(Hb)、血球比积(Hct)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等。治疗36~72h后复查。结果69例新生患儿Hb〉200g/L;Hct〉0.6;血液流变学显示:血黏滞度各项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治疗前后Hb、Hct、血液流变学的差异呈显著性(P〈0.001)。结论多血质貌新生患儿虽Hb、Hct值未达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但血液黏稠度明显增高,需及时进行相关调整和治疗。新生儿出生3~4d后,为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较为理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多血质貌 黏度检测
下载PDF
多血质貌新生儿凝血功能的调查研究
3
作者 吴小文 刘健 +2 位作者 李成德 陈雄毅 莫燕芳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多血质貌新生儿凝血功能的特点。方法根据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把110例新生患儿分为红细胞增多症组和多血质貌组,并检测两组新生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rothrombin ... 目的调查研究多血质貌新生儿凝血功能的特点。方法根据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把110例新生患儿分为红细胞增多症组和多血质貌组,并检测两组新生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rothrombin tim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Fhrombin time,TT)水平。选择32例同期健康的足月儿作对照组,比较三组之间凝血水平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的PT、PT-INR、APTT、FIB、TT水平与多血质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增多症组的PT、PT-INR、APTT水平和多血质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血质貌新生儿的凝血功能与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相似,同样存在易凝易栓的危险因素,极易导致血栓性疾病发生,临床工作者应当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血质貌 新生儿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