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椎旁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距离的MRI测量及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洋 武汉 +2 位作者 张子言 孙翊夫 李文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测量国人腰椎各节段(L1~S1)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探讨该距离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腰腿痛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在MRI上测量每位患者L... 目的:测量国人腰椎各节段(L1~S1)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探讨该距离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腰腿痛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在MRI上测量每位患者L1~S1各节段在椎间盘水平多裂肌外缘最凸出一点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采用频数分析、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节段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性别与该距离的相关性。结果:L1/2、 L2/3、L3/4、L4/5、L5/S1椎间盘水平椎旁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均呈现正态分布,相同节段男女间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距离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L1/2~L5/S1椎间盘水平椎旁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6.17±1.87mm、19.91±2.38mm、24.97±2.96mm、29.85±3.45mm、33.56±3.97mm,各节段平均距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人腰椎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距离随着节段的升高逐渐缩小,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术前MRI测量可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切口的精确定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与最间隙 椎旁间隙入路 MRI
下载PDF
Wiltse入路椎旁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距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晓川 林斌 +3 位作者 刘晖 周亮 何永志 黄砖枝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测量国人腰椎椎间盘(L_(1、2)~L_5S_1)MRI T2像横断面上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01—2015-01行腰椎MRI检查的正常人,排除腰椎畸形及腰椎手术史。在腰椎MRI T2像横断面,测量L_(1、2)~... 目的测量国人腰椎椎间盘(L_(1、2)~L_5S_1)MRI T2像横断面上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01—2015-01行腰椎MRI检查的正常人,排除腰椎畸形及腰椎手术史。在腰椎MRI T2像横断面,测量L_(1、2)~L_5S_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弧形最凸点到棘突正中线距离,比较性别之间的差异。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各节段距离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年龄的相关性。结果男性和女性在同一椎间盘水平多裂肌弧形最凸点到棘突正中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_(1、2)~L_5S_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弧形最凸点到棘突正中线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年龄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椎旁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距离不受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年龄的影响。采用Wiltse入路手术之前测量MRI T2像横断面上多裂肌弧形最凸点到棘突正中线距离有利于术者对患者个体差异作出判断,从而减少医源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Wihse入路 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 棘突正中线 MRI
原文传递
两种入路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脊柱相关参数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雷 拓源 +1 位作者 郝定均 贾帅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4期1-3,8,共4页
目的对比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后正中入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6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开展TLIF,观察组... 目的对比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后正中入路的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6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开展TLIF,观察组采取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取经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评分、功能恢复情况及腰椎滑脱相关参数。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及术后3、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ODI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1 d显著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LL丢失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TLIF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可减轻术后腰背疼痛,改善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 脊柱参数
下载PDF
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微创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厚庆 霍雷 +1 位作者 石瑄 薛绍刚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微创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3D—Viewer撑开系统建立工作通道,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行极外侧突出的椎间盘切除,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微创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3D—Viewer撑开系统建立工作通道,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行极外侧突出的椎间盘切除,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00min,中位时间60min,出血量20~60ml,中位数30mJ,住院时间3—7d,中位时间5d,全组无1例并发症,按Macnab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全部达优良水平。结论运用3D—Viewer撑开系统行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在直视下操作手术视野清楚的优势,是微创治疗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一种新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Viewer撑开系统 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 腰椎间盘突出症 极外侧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