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在大鼠痛情绪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振华 杨洋 +4 位作者 侯苗苗 王媛 秦霞 张策 张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通过已建立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条件位置逃避(CPA)行为模型,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学记录技术,结合行为观察研究大鼠发生CPA反应时前扣带皮层(ACC)脑区神经元的电活动。方法:电极制作,电极埋置,在体多通道技术记录清醒大鼠r ... 目的:通过已建立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条件位置逃避(CPA)行为模型,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学记录技术,结合行为观察研究大鼠发生CPA反应时前扣带皮层(ACC)脑区神经元的电活动。方法:电极制作,电极埋置,在体多通道技术记录清醒大鼠r ACC脑区神经元的电活动及其CPA行为记录。结果:1自制的多通道阵列电极可成功记录到ACC神经元的放电活动;2大鼠脚掌注射CFA前后分别与不同环境匹配后,大鼠处于"痛环境"与"非痛环境"时ACC神经元spike的发放频率分别为痛环境(0.85±1.38)imp/s,非痛环境(0.22±0.97)imp/s(P<0.05,n=26);3行为学分析痛环境适应前(303.55±61.77)s对比痛环境适应后(140.32±33.52)s(P<0.05,n=6)。上述结果显示,脚掌注射CFA的大鼠处于痛环境时诱发ACC神经元spike放电频率增强与行为上的逃避反应同步发生;脚掌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并无上述反应趋势。结论:大鼠r ACC脑区神经元电活动与疼痛所致的痛厌恶相关情绪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多通道电生理学记录 完全弗氏佐剂 条件位置回避 痛情绪 前扣带皮层
下载PDF
大鼠前扣带皮层多巴胺D1受体参与痛相关情绪调节的行为-电生理学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杜相欣 张利娜 +5 位作者 张雨彤 郝娜 郭霞 赵欣 王志华 张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的多巴胺D1受体参与痛情绪反应的调节作用。第一天大鼠适应环境并记录检测指标的基础值;第二天预先在ACC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或激动剂SKF-38393,然后大鼠左后足... 本研究旨在探索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的多巴胺D1受体参与痛情绪反应的调节作用。第一天大鼠适应环境并记录检测指标的基础值;第二天预先在ACC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或激动剂SKF-38393,然后大鼠左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CFA, 0.08 mL),与特定环境匹配后建立条件位置逃避(conditioned placeavoidance,CPA)反应;第三天同步观察大鼠在痛环境中的CPA反应与ACC脑区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随后进行旷场行为、机械痛行为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 PWL)测试;在另外一组实验中,给予大鼠足底注射生理盐水(NS),ACC脑区预先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并进行上述同样的实验观察。结果显示:(1)相比于对照组,足底注射CFA的大鼠PWL与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P <0.05);(2)注射CFA组的大鼠在“痛环境”和旷场中心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 <0.05);(3)预先在ACC注射拮抗剂SCH-23390 (10μg)可缓解CFA所致的焦虑样负性情绪反应(P <0.05),并反转CFA诱发ACC脑区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P <0.05);(4)预先在ACC注射激动剂SKF-38393 (10μg)可以引起足底注射NS大鼠产生类似CPA样的行为反应,且ACC脑区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P <0.05);(5)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多巴胺D1受体与NMDA受体共表达于同一神经元上。以上结果提示,抑制ACC脑区的多巴胺D1受体可以缓解持续性痛诱发的负性情绪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1受体 前扣带皮层 完全弗氏佐剂 痛相关情绪 多通道电生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