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样平均法提高CCD多道探测器信噪比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经国 冉瑞江 +1 位作者 杜定旭 薛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12,共6页
应用取样平均法有效地提高了CCD光学多道探测器信噪比,当采样次数为m时,信噪比提高m^(1/2)倍,应用于实验得到了高信噪比的各种光谱谱图。
关键词 电荷耦合器件 信噪比 多道探测
下载PDF
新型光电多道电子能谱探测器研制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力 张强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了用于X光电子谱的多道检测系统,其中包括MCP倍增、荧光屏电光转换、光电二极管阵列光电转换等.它可将能量分析器出口处带电粒子的能量与空间信息并行地取得,再以串行的方式输出,可以得到高分辨率下最好的检测效率,而且可工作在单... 研究了用于X光电子谱的多道检测系统,其中包括MCP倍增、荧光屏电光转换、光电二极管阵列光电转换等.它可将能量分析器出口处带电粒子的能量与空间信息并行地取得,再以串行的方式输出,可以得到高分辨率下最好的检测效率,而且可工作在单粒子计数的高精度状态.介绍了该系统各环币节的分步实验、线型128象元光电二极管阵列的采样方法、模拟能谱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 多道探测 电子能谱
下载PDF
中沙海域的广角与多道地震探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黎雨晗 黄海波 +5 位作者 丘学林 杜峰 龙根元 张浩宇 陈瀚 王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3-1537,共15页
由于浅滩和暗礁广布,中沙海域(环礁区)长期以来处在南海地震探测的空白区域.为了揭示该区域的地壳结构及地层-构造特征,进而全面刻画南海陆缘新生代伸展过程,我们首次在中沙及其邻近海域完成了1条广角地震测线OBS2017-2和4条多道地震测... 由于浅滩和暗礁广布,中沙海域(环礁区)长期以来处在南海地震探测的空白区域.为了揭示该区域的地壳结构及地层-构造特征,进而全面刻画南海陆缘新生代伸展过程,我们首次在中沙及其邻近海域完成了1条广角地震测线OBS2017-2和4条多道地震测线的数据采集.对得到的海底地震仪(OBS)数据进行了格式转换、位置校正等初步处理,识别了来自地壳深部的震相并对中沙环礁地壳结构进行了正演模拟;对穿过中沙环礁的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地层-构造解释,共划分出6套地层.OBS2017-2测线处理结果显示,其数据质量良好,深部震相清晰,且位于环礁内的台站震相延伸较长,可达100km以上.中沙环礁地壳性质为轻微减薄的坚硬大陆块体,厚度约为25km左右.多道地震剖面显示,环礁之上沉积层厚度较薄,除环礁西南部存在一条基底断裂--"排洪-美溪断裂"外,基本不存在其他构造-岩浆活动.而在环礁坡脚周缘,有广泛的岩浆侵入和喷出体的存在.中沙环礁上较薄的上地壳厚度和沉积特征指示了该区域可能在古新世时期经历的强烈暴露剥蚀作用.中沙海域最新开展的广角和多道地震探测填补了南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空白,为解读该区的构造-沉积演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中沙海域 广角地震探测 多道地震探测 海底地震仪 环礁 沉积地层
下载PDF
单电子脉冲的多道快速检测
4
作者 丁力 王红江 +1 位作者 张勇 张强基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MCP、光子学传输、计算机控制光电二极管阵列构成了可用于电子谱的多道检测系统。与一般光谱探测器不同,该系统在单电子脉冲计数方式下工作,与计算机适配性好,并有极低的检测下限。曾设计了放大、采样保持、阈值辨别以及移位寄... 采用MCP、光子学传输、计算机控制光电二极管阵列构成了可用于电子谱的多道检测系统。与一般光谱探测器不同,该系统在单电子脉冲计数方式下工作,与计算机适配性好,并有极低的检测下限。曾设计了放大、采样保持、阈值辨别以及移位寄存等硬件电路和以并行采集、真伪判别为主的软件程序。软件划分64像素为16道,以1000~7140次/s的频率扫描,饱和计数率可高达105次/s。同时给出该系统初步的实验结果,对此探测器在实际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中应用的优越性作了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二极管阵列 能谱 多道探测 电子脉冲
下载PDF
多道能量分析器电子轨迹分析
5
作者 漆其鸿 丁力 张强基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1995年第1期53-58,共6页
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多道探测XPS的半球形能量分析器的性质,得到边缘场的电位分布和电子轨迹。作为计算模型的EA-11型分析器,被证明适合于多道探测的应用。
关键词 电子轨迹 半球形能量分析器 X光电子谱 多道探测
下载PDF
放射性液态流出物连续监测系统设计
6
作者 沈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2-385,共4页
针对核设施中液态流出物^(60)Co、^(137)Cs的测量,构建了基于Nal探测器的核索识别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监测系统。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具有核素识别能力,实现^(60)Co、^(137)Cs的探测限小于0.111 Bq/L。该仪器可用于流出物关键... 针对核设施中液态流出物^(60)Co、^(137)Cs的测量,构建了基于Nal探测器的核索识别型放射性液态流出物监测系统。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具有核素识别能力,实现^(60)Co、^(137)Cs的探测限小于0.111 Bq/L。该仪器可用于流出物关键γ核素监测,还可用于饮用水关键核素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监测仪 多道探测 排放
下载PDF
考虑道间时差相位的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磊 周富彪 +5 位作者 孙进忠 李高 祁生文 何华 陈祥 田小甫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1-341,共11页
囿于波动问题空间采样率观念的限制,现有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采用小道间距、多道检波器排列方式观测同一次激发的瞬态瑞雷波,虽然解决了同时观测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问题,但一个排列的多道检波器只能得到一条瑞雷波相速度-探测深度曲... 囿于波动问题空间采样率观念的限制,现有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采用小道间距、多道检波器排列方式观测同一次激发的瞬态瑞雷波,虽然解决了同时观测不同频率成分波动的问题,但一个排列的多道检波器只能得到一条瑞雷波相速度-探测深度曲线,工作效率和横向分辨力受到极大限制,同时,所能够提取的最高频率波动成分也受到了检波器排列最小道间距的限制.经分析发现,忽略两个测点之间瞬态瑞雷波到时差对不同频率波动道间相位差的影响是上述问题的根源.针对现有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的弱点,本文阐明了道间时差相位(TDP)的概念和意义,提出了考虑道间时差相位的测点对间相位差分析技术,形成了一套新的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TDP法. TDP法摆脱了最小道间距的羁绊,只用两道检波器的瞬态瑞雷波记录即可提取多种频率成分波动的相速度,完成现有方法一个多道检波器排列才能完成的工作,探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根据场地岩土体的横向变化适当调整检波器布置的测点间距,在一条测线上布置多个测点,相邻测点对两两组合获得的多条瑞雷波相速度-深度曲线可以反映岩土体横向变化,这使得探测方法的横向分辨力显著提高;另外,由于引进道间时差相位,高频成分的提取不再受道间距的控制,从而探测方法的高频分辨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原则上,激发和测试系统能够产生和记录到的高频成分新方法都可以提取到,事实上,这套方法已经成功地拓展到了超声频段的探测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瑞雷波 间时差相位(TDP) 相速度 有效探测深度 多道探测方法 TDP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