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9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法的含多部位损伤(MSD)板剩余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今 黄其青 +1 位作者 殷之平 屠少威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8-903,共6页
文章采用非线性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多裂纹结构剩余强度分析,提出了通过选择结构的载荷响应从线性段到非线性段转折点来预测剩余强度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多部位损伤2524-T3铝合金平板结构进行了剩余强度的试验研究及预测,并与已有的表... 文章采用非线性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多裂纹结构剩余强度分析,提出了通过选择结构的载荷响应从线性段到非线性段转折点来预测剩余强度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多部位损伤2524-T3铝合金平板结构进行了剩余强度的试验研究及预测,并与已有的表观断裂韧度Kapp准则、净截面屈服准则、韧带屈服准则等失效准则预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方法思路清晰,容易实现,适用于多种形式的含裂纹结构,并且预测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位损伤 剩余强度 失效准则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基于细胞间线粒体转运机制探索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
2
作者 胡鑫 莫云秋 +3 位作者 梁柳观 王宗玉 郑景辉 莫少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2-1857,共6页
目的 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通过细胞间线粒体转运机制修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并探索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 Ton... 目的 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通过细胞间线粒体转运机制修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并探索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 Tongmai Formula, apr-YTF)的作用机制,以期找到其更深层面的药用靶点。方法 采用安宁包缺氧体系进行氧糖剥夺4 h并及时复糖-复氧24 h制备MIRI细胞模型,无菌条件下从大鼠股骨、胫骨中提取BMSCs进行培养,取第四代建立BMSCs-MIRI模型细胞共培养体系,并用apr-YTF含药血清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MIRI模型细胞间TNTs生成,并量化分析线粒体置换浓度;鉴定体系中微囊泡(Microvesicles, MVs)的生成,对比各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转运相关蛋白KIF5B、MIRO1、Cx43以及线粒体内膜蛋白mitofilin的表达。结果 经安宁包缺氧体系复制MIRI模型细胞凋亡增高,线粒体膜电位及mitofilin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共培养组可生成TNTs, KIF5B、MIRO1、Cx43、mitofilin蛋白表达与线粒体膜电位增高,MVs生成增多,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r-YTF组管内线粒体数量增加,KIF5B、MIRO1、Cx43、mitofilin蛋白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及MVs生成都有所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下降。结论 BMSCs可通过TNTs、GJs与MVs细胞通讯方式挽救MIRI模型细胞线粒体功能,修复受损心肌细胞。apr-YTF可进一步上调BMSCs转运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微囊泡的分泌,提高BMSCs修复MIRI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转运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林小弟 王亚亮 杜辉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6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福清市医院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216例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去骨...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福清市医院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216例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研究组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预后、意识状态、术后并发症、创伤应激反应。结果:研究组预后良好率和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7 d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均小于对照组,术后7 d颅内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7 d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联合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治疗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清除患者脑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中线移位和创伤应激,还可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 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 对冲性重症颅脑损伤 创伤应激 颅内压
下载PDF
滑板运动中碰撞速度对头部不同部位损伤风险的差异研究
4
作者 包涵 李汪勇 朱晓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4-474,共1页
目的滑板运动中头部损伤(14%~50%)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线性加速度峰值(PLA)是评估头部损伤风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碰撞速度下头部不同部位的力学响应,为后续头部损伤研究和头盔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研究采用THMUS... 目的滑板运动中头部损伤(14%~50%)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线性加速度峰值(PLA)是评估头部损伤风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碰撞速度下头部不同部位的力学响应,为后续头部损伤研究和头盔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研究采用THMUS的头部有限元模型(HFEM),对其设置4、5、6、7、8 m/s 5种速度进行仿真碰撞计算,得到前部、后部与侧部的PLA。应用SPSS Statistic 26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碰撞部位和速度对PLA的影响,统计学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碰撞速度(P<0.01)对PLA产生显著性影响,而碰撞部位无显著性影响。同一部位碰撞时,速度越大,PLA越大,该部位损伤风险越高。不同碰撞速度下侧部的PLA始终最大,8 m/s时达到110.20 g。前部PLA在4 m/s到6 m/s时小于后部,而在7、8 m/s时大于后部。当以7 m/s碰撞地面时,前部和后部PLA分别为84.59、80.31 g,前部是后部的1.05倍,当以8 m/s碰撞地面时,前部和后部PLA分别为109.18、96.94 g,前部是后部的1.13倍。结论不同碰撞速度对头部不同部位的力学影响不同。碰撞速度与损伤风险呈正相关,4~8 m/s时滑板运动员头侧部相对于其他部位的损伤风险最大,当碰撞速度较大时,前部损伤风险高于后部。滑板运动头盔需要加强侧部的缓冲性能,提升装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板运动 碰撞速度 头部损伤 部位损伤 单因素方差分析 头部有限元模型 加速度峰值 损伤风险
下载PDF
意识障碍患者医院外带入罕见部位压力性损伤1例护理
5
作者 刘淑益 段海梅 夏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7期3055-3058,共4页
2023年3月22日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收治1例药物中毒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在医院外因意识障碍,双手指、双足交叉卧床约11 h,双手指关节及双足(足背、足外踝)长时间处于受压状态,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双手指关节及双足均出现2期压力性损... 2023年3月22日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收治1例药物中毒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在医院外因意识障碍,双手指、双足交叉卧床约11 h,双手指关节及双足(足背、足外踝)长时间处于受压状态,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双手指关节及双足均出现2期压力性损伤。主要护理方法为医护协作联合伤口造口小组成员采用评估-管理-治疗干预方案模式,全面评估患者疾病及皮肤损伤情况,运用湿性愈合理念联合使用水胶体敷料、生长因子、体位管理等方法积极处理。经过8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双手指关节及双足(足背、足外踝)伤口创面明显好转,治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罕见部位 压力性损伤 护理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塔式起重机塔身钢结构不同损伤部位特征分析
6
作者 黄元维 佘雄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009-0012,共4页
本文分析了塔式起重机塔身钢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其中密度聚类诊断法、小波分析法、基于小波包的故障识别方法以及利用神经网络的故障识别方法等均是塔式起重机塔身钢结构损失状态判别时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均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提出以... 本文分析了塔式起重机塔身钢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其中密度聚类诊断法、小波分析法、基于小波包的故障识别方法以及利用神经网络的故障识别方法等均是塔式起重机塔身钢结构损失状态判别时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均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提出以KNN算法为基础,利用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夹角差值到原点的最近距离完成对塔式起重机不同肢体损伤状态进行识别与判断的方法。掌握与明确塔身钢结构不同损伤部位特征,以提升塔机塔身不同部位损伤状态判别精准性,准确分类不同损伤部位,为后期高效开展塔式起重机检修与维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起重机 塔身钢结构 损伤部位 损伤特征
下载PDF
黄芩不同药用部位水煎液对急性肝损伤小鼠保肝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耿广琴 杨志军 +1 位作者 杨秀娟 李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53-2755,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芩水煎液对CCl4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细胞DNA及肝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黄芩茎叶保肝作用的效果。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对照组、7月份黄芩茎叶组、10月份黄芩茎叶组、黄芩根组。正常对照组、模型... 目的研究黄芩水煎液对CCl4致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细胞DNA及肝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黄芩茎叶保肝作用的效果。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对照组、7月份黄芩茎叶组、10月份黄芩茎叶组、黄芩根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每只给予0.2 m L/10 g的生理盐水,联苯双酯对照组每日每只给予联苯双酯150 mg/kg,黄芩各组每日每只按相当于生药量6 g/kg剂量给小鼠灌服黄芩水煎液,连续灌胃7 d。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0.1%CCl4橄榄油溶液0.1 m L/10 g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橄榄油。18 h后,剖取肝组织,检测肝细胞DNA损伤,观察肝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给予黄芩水煎液后,小鼠肝细胞DNA尾长、尾矩、Olive尾矩均有所减少,其中黄芩根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茎叶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黄芩根组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黄芩茎叶组肝细胞胞质内细胞器肿胀,部分线粒体空泡变性,对肝超微结构的损伤缓解作用不显著。结论黄芩根水煎液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与黄芩根相比,黄芩茎叶的作用较弱,黄芩茎叶的药用功效尚需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不同部位 损伤模型 DNA损伤 超微结构变化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单小英 石秋艳 +3 位作者 孙惠芳 林述凯 张国志 单铁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脑损伤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病变的关系,探讨PSD的现况以及对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09月~2011年09月期间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300例,通过颅脑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的脑损伤部位与脑卒中后抑郁病变的关系,探讨PSD的现况以及对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09月~2011年09月期间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300例,通过颅脑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卒中患者在发病14±2d及90±7d进行抑郁及程度的评价。对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如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0例脑卒中患者合并PSD,总发生率为46.67%,其中轻中度抑郁占46.00%,重度抑郁占0.67%;多发性、左侧半球、额颞叶、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PSD发生率高。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其患抑郁的程度也就越高。PSD发生与卒中类型无关,而与卒中部位、卒中残疾程度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损伤部位 抑郁量表
下载PDF
柴胡黄芩配伍不同提取部位对扑热息痛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宪龄 张丽萍 +2 位作者 李连珍 宋宁 刘斌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探索柴胡、黄芩配伍对扑热息痛所致小鼠肝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用70%乙醇对原药材进行回流提取,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对柴胡、黄芩的醇浸膏进行萃取,用500mg/kg的扑热息痛(AP)灌胃造模,以血清丙氨... 目的:探索柴胡、黄芩配伍对扑热息痛所致小鼠肝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用70%乙醇对原药材进行回流提取,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对柴胡、黄芩的醇浸膏进行萃取,用500mg/kg的扑热息痛(AP)灌胃造模,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肝匀浆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为指标,观察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水及水饱和正丁醇部位对升高的ALT、AST含量有降低作用,对降低的GSH含量有升高作用,乙酸乙酯部位能显著升高肝匀浆GSH含量。结论:柴胡黄芩配伍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于水及水饱和正丁醇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黄芩 活性部位 保肝作用 扑热息痛 急性肝损伤 小鼠肝损伤 保护作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提取部位
下载PDF
老年伤害住院患者损伤部位及预后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娜 白亚娜 +5 位作者 李海燕 苏辉 赵辉 王梓江 李军 陈日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818-3819,共2页
目的了解某职工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的损伤部位分布及预后特征。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某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病历,对不同损伤类型分布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伤害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43∶1。跌倒/坠落、交通事故、机械性损伤为主要伤... 目的了解某职工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的损伤部位分布及预后特征。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某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病历,对不同损伤类型分布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伤害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43∶1。跌倒/坠落、交通事故、机械性损伤为主要伤害类型。老年人伤害损伤部位主要是下肢、头部、腰腹、脊椎和盆骨。机械性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腰腹、脊柱、盆骨;交通事故主要损伤部位为头部;跌倒/坠落主要损伤部位为下肢。头部病死率最高,为6.79%。结论老年伤害人群在伤害类型、损伤部位较其他年龄组人群具有特殊性,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损伤部位 预后
下载PDF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的损伤部位与伤残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玲莉 陈晓瑞 +1 位作者 赵小红 胡俊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损伤部位、伤残率、伤残程度之间关系。收集 1997年~ 1999年间武汉地区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35 47例 ,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1792例损伤被评残 ( 5 0 5 2 % ) ,伤残评定率最高的部位为周围神...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损伤部位、伤残率、伤残程度之间关系。收集 1997年~ 1999年间武汉地区道路交通事故中活体损伤案例 35 47例 ,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1792例损伤被评残 ( 5 0 5 2 % ) ,伤残评定率最高的部位为周围神经损伤和耳外伤 ,分别为 90 0 0 % ,83 30 %。最低为躯干及四肢软组织损伤 ( 17 5 2 % )。伤残程度评定中Ⅸ~Ⅹ级和Ⅰ~Ⅴ级伤残评定率分别为 78 74%和 4 41%。伤残评定率与损伤部位的发生并不一致 ,伤后治疗效果直接影响伤残评定。伤残程度以Ⅸ~Ⅹ级最多 ,各部位损伤均可见 ,Ⅰ~Ⅴ级伤残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损伤部位 伤残评定 法医
下载PDF
醋制降低京大戟细胞毒性部位对小鼠肝脏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曹雨诞 陈海鹰 +1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296,共2页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其性寒,味苦,有毒。由于其生品毒性较大,故采用醋制法降低京大戟的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2]。... 京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峻下逐水药。其性寒,味苦,有毒。由于其生品毒性较大,故采用醋制法降低京大戟的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2]。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京大戟的细胞毒性部位为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3],但有关醋制降低京大戟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缺乏明确的揭示。因此,本实验拟采用整体动物模型,通过多次给予小鼠京大戟生品和醋品细胞毒性部位提取物,比较醋制前后对小鼠的肝组织形态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醋制降低京大戟对小鼠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京大戟醋制减毒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醋制 细胞毒性部位 肝毒性 氧化损伤 减毒
下载PDF
党参及其有效成分抗胃粘膜损伤作用与机制研究 Ⅱ、党参部位提取物抗胃粘膜损伤作用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良 王建华 +2 位作者 胡燕 侯宁 陈嘉文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1-14,共4页
本文报告了党参抗胃粘膜损伤作用的有效部位的初步研究结果。从党参酒提取物中分离的水溶性部分(部位Ⅶ)对无水乙醇、0.6NHCl和0.2NNaOH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酯溶性部分未见上述作用。故认为部位Ⅶ可能是党参抗胃粘... 本文报告了党参抗胃粘膜损伤作用的有效部位的初步研究结果。从党参酒提取物中分离的水溶性部分(部位Ⅶ)对无水乙醇、0.6NHCl和0.2NNaOH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酯溶性部分未见上述作用。故认为部位Ⅶ可能是党参抗胃粘膜损伤的主要有效部位。其抗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胃粘膜内PG合成和或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部位 党参部位 胃粘膜损伤 溃疡指数
下载PDF
四逆汤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慧兰 吴伟康 +1 位作者 罗汉川 梁天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 考察四逆汤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汤组、四逆汤有效部位组。大鼠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通过控制灌流液流量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药组在灌流液中加入相... 目的 考察四逆汤有效部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汤组、四逆汤有效部位组。大鼠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通过控制灌流液流量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药组在灌流液中加入相应药液,测定再灌注后50rain的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力和再灌注1min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小鼠ig给药3d后ip垂体后叶素(20U/kg)造模,记录0~8min的心电图,并取心肌测SOD活性、MDA及LA水平。结果 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收缩力恢复率、降低再灌注1min心律失常发生率,四逆汤有效部位对心肌收缩力的恢复作用较好,四逆汤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抑制较好;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均可明显地降低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心电图J点抬高,明显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和LA水平,四逆汤和四逆汤有效部位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 四逆汤有效部位可以显著地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和抑制无氧酵解,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有效部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损伤部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罗智勇 侯斌 方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100,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以我国124名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泳姿(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为研究视角分析易损伤部位特征,提出合理的损伤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易损伤部位主要是肩颈部、腰背部...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以我国124名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泳姿(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为研究视角分析易损伤部位特征,提出合理的损伤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易损伤部位主要是肩颈部、腰背部、膝部。不同泳姿的游泳项目中,易损伤部位存在差异性。自由泳主要易损伤部位是肩颈部,蛙泳主要是膝部,蝶泳主要是肩颈部和腰背部,仰泳运动员踝部损伤人数多于其他泳姿游泳运动员。男女游泳运动员易损伤部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游泳运动员 损伤部位 游泳泳姿
下载PDF
兰州地区伤害患者损伤部位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亚娜 胡晓斌 +4 位作者 屈燕 赵迟 裴泓波 马娟 周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29,共3页
关键词 兰州市 伤害 损伤部位 预后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与损伤部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云霞 王尚臣 +2 位作者 孟庆春 何林 马爱芬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1期3292-329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进行MRI检查,对MRI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进行精神检查,抑郁症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并进...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脑损伤部位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进行MRI检查,对MRI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进行精神检查,抑郁症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评定。结果 136例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59例占43.38%;其中轻度抑郁症状33例占24.26%,病程(9.0±6.2)个月;中度抑郁症状15例占11.03%,病程(2.0±3.2)个月;重度抑郁症状11例占8.09%,病程(16.0±4.3)个月;在多因素水平筛选PSD危险部位,其中额叶、颞叶、胼胝体病灶回归系数(B)分别为1.364、1.417、2.231;优势比(OR)值分别为2.212、3.451、1.985(OR>1,P<0.05)。结论额叶、颞叶、胼胝体部位与脑卒中抑郁症的发生显著相关,是PSD发生的危险因素;病变部位与抑郁程度和病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损伤部位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鸿安 张冬艳 +4 位作者 郝永红 李阔 林巧茂 徐文玉 穆德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80-1382,共3页
目前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越来越多,但目前临床药物治疗的手段仍很单一,近年来仅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得到商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且获得很好的疗效,它也是首个被发现... 目前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越来越多,但目前临床药物治疗的手段仍很单一,近年来仅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得到商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且获得很好的疗效,它也是首个被发现,研究最清楚的一个神经营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运动神经元 坐骨神经损伤 部位 周围神经损伤 保护 注射 大鼠
下载PDF
首发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损伤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31
19
作者 贾艳滨 肖计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 62例单一首发病灶的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四合一简式 ,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1 前部卒...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 62例单一首发病灶的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四合一简式 ,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1 前部卒中病人FIQ (总智商 ) ,VIQ (语言智商 )和V (词汇 )分显著低于后部 (P <0 0 5or 0 0 1) ;2 抑郁组智力各分非常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非抑郁组PIQ (操作智商 ) ,PA (图排 )和PC (填图 )分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5or 0 0 1,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智力比较未发现差异 (P >0 0 5 ) ;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智力与抑郁 ,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有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 脑卒中 损伤部位
下载PDF
藏药渣驯正丁醇部位对刀豆蛋白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文倩 叶翠萍 +3 位作者 曾勇 钟世红 古锐 让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46-2849,共4页
目的:研究藏药渣驯正丁醇部位对刀豆蛋白A(Con 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ALT、AST、TNF-α、IFN-γ及肝组织SOD、MDA、Caspase-3、Caspase-8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 目的:研究藏药渣驯正丁醇部位对刀豆蛋白A(Con 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ALT、AST、TNF-α、IFN-γ及肝组织SOD、MDA、Caspase-3、Caspase-8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渣驯正丁醇部位能显著降低Con A所致的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TNF-α、IFN-γ及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肝组织Caspase-3、Caspase-8活化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结论:藏药渣驯正丁醇部位对Con A致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抗氧化活性、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驯正丁醇部位 刀豆蛋白A 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