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多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邵纯红 周百斌 徐学勤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2-67,共6页
综述了稀土多酸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苯酚羟化、乙苯选择氧化、甲醇转化制烃、过氧化氢分解、烯烃的环氧化、醇的酮化等方面催化作用的近期研究成果;并对此类配合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多酸配合物 合成 催化
下载PDF
多酸配合物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文昭 董传万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6-70,共5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多酸配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酸配合物 地质学 矿床 成因
下载PDF
双重原位转化的多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桐 李云辉 +1 位作者 马思佳 王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8-22,共5页
以3,5-双[1,2,4]三唑-1-基-苯甲腈(L1)为初始有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多酸基配合物[(H_(4)L_(2))(VW_(12)O_(4)0)]·2H_(2)O(L_(2)=3,5-双[1,2,4]三唑-1-基-苯甲酸)。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主要晶体学参数为:a=11.28... 以3,5-双[1,2,4]三唑-1-基-苯甲腈(L1)为初始有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多酸基配合物[(H_(4)L_(2))(VW_(12)O_(4)0)]·2H_(2)O(L_(2)=3,5-双[1,2,4]三唑-1-基-苯甲酸)。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主要晶体学参数为:a=11.286(5),b=11.504(5),c=12.748(5),α=97.932(5)°,β=116.242(5)°,γ=105.166(5)°,V=1369.9(10)A^(3)。结构分析发现,在反应过程中氰基配体L1原位转化成含有羧基的配体L2;与此同时,[PW12O40]^(3-)多酸也原位转化成为[VW_(12)O_(4)0]^(4-)阴离子,实现了配体和多酸的双重原位转化。在配合物的超分子结构中,配体L2和游离水分子,借助氢键作用形成了一种二聚的超分子环;[VW_(12)O_(4)0]^(4-)多酸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将这些超分子环连接成为一维的链和二维的层状结构,最终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另外,光催化性质研究发现,配合物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和龙胆紫(CV)的降解,表现出一定的光催化作用,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循环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酸配合 原位转化 超分子结构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铜-有机多酸配合物[CuI(2,2'-bipy)_2]{[CuII(2,2'-bipy)_2]_2(BW_(12)O_(40))}·4H_2O的原位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赵胜能 邵学义 +2 位作者 王志花 靳素荣 孟祥高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206-2210,共5页
在水热条件下,K5BW12O4·nH2O,CuSO4·5H2O,2,2'-联吡啶-3,3'-二羧酸在水溶液中进行原位反应,得到一维链状化合物[CuI(2,2'-bipy)2]{[CuII(2,2'-bipy)2]2(BW12O40)}·4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TG,CV... 在水热条件下,K5BW12O4·nH2O,CuSO4·5H2O,2,2'-联吡啶-3,3'-二羧酸在水溶液中进行原位反应,得到一维链状化合物[CuI(2,2'-bipy)2]{[CuII(2,2'-bipy)2]2(BW12O40)}·4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TG,CV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88365(14)nm,b=2.04178(15)nm,c=2.16724(16)nm,α=90°,β=96.6720(10)°,γ=90°,V=8.2786(11)nm3,Z=4,Dc=3.255g/cm3,R1=0.0575,wR2=0.1073.化合物分子结构单元由1个铜-有机多酸阴离子{[CuII(2,2'-bipy)2]2(BW12O40)}-,1个配位阳离子[CuI(2,2'-bipy)2]+,4个结晶水分子构成.化合物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体系.电化学研究表明,化合物存在三步氧化还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有机多酸配合物 多金属氧 原位合成 晶体结构
原文传递
新型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
作者 林珊 王世铭 王琼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以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为电子受体,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2.1H3PW12O40·10.6H2O(配合物Ⅰ)和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1.3H4SiW12O40... 以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为电子受体,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2.1H3PW12O40·10.6H2O(配合物Ⅰ)和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1.3H4SiW12O40·8.3H2O(配合物Ⅱ)。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表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产物形貌及其聚集形态。结果表明有机给体与杂多酸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光致变色后,配合物中有机阳离子和杂多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导致杂多阴离子中WⅥ还原为WⅤ,同时有机阳离子被氧化,且该配合物有很高的耐溶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 合成方法 性质表征 光致变色 耐溶剂性
下载PDF
一个Anderson型多酸基钴配合物的原位合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马思佳 张桐 +2 位作者 李云辉 林琳 王祥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合成了一个基于Anderdon型多酸[CrMo6(OH)6O18)]4-的钴配合物,{Co2(H2O)2(HL2)2[CrMo6(OH)6O18)]}·4H2O.3,5-di-[1,2,4]triazol-1-yl-benzonitrile(L1)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水解,原位生成了3,5-di-[1,2,4]triazol-1-yl-benzoic acid(... 合成了一个基于Anderdon型多酸[CrMo6(OH)6O18)]4-的钴配合物,{Co2(H2O)2(HL2)2[CrMo6(OH)6O18)]}·4H2O.3,5-di-[1,2,4]triazol-1-yl-benzonitrile(L1)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水解,原位生成了3,5-di-[1,2,4]triazol-1-yl-benzoic acid(L2).配合物是一个2D层结构,主要是一个以[CrMo6(OH)6O18)]4-多酸和Co2+离子构成的2D网状结构为基础,配体HL2利用自己的两个三唑N原子,与层上的Co(II)原子共价配位,悬挂在这个层的上下两侧.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多酸[CrMo6(OH)6O18)]4-的氧化还原性,在配合物的最后结构中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酸配合 配体原位转化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原子簇化学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的研发和应用
7
作者 鲁晓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S1期84-86,共3页
本课件以Authorware和3D-Max为制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行了原子簇多酸配合物的多面体结构、球棍结构以及文本制作等内容的三维多媒体动画制作.通过三维动画,生动直观地展现出了原子簇典型化合物的结构、键和以及配位几何构... 本课件以Authorware和3D-Max为制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行了原子簇多酸配合物的多面体结构、球棍结构以及文本制作等内容的三维多媒体动画制作.通过三维动画,生动直观地展现出了原子簇典型化合物的结构、键和以及配位几何构型,使原子簇化学基础知识的教与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多酸配合物 AUTHORWARE 3D MAX
下载PDF
新型饱和Dawson结构杂多阴离子担载的钇(Ⅲ)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敬平 魏梅林 牛景杨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2123-2126,共4页
以α-H6P2Mo18O62·nH2O,Y2O3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制得了新型饱和Dawson结构杂多阴离子[P2Mo18O62]6-担载的钇(Ⅲ)配合物[Y(NMP)5(H2O)2][Y(NMP)4(H2O)2(P2-Mo18O62)]·NMP·5.5 H2O.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 以α-H6P2Mo18O62·nH2O,Y2O3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制得了新型饱和Dawson结构杂多阴离子[P2Mo18O62]6-担载的钇(Ⅲ)配合物[Y(NMP)5(H2O)2][Y(NMP)4(H2O)2(P2-Mo18O62)]·NMP·5.5 H2O.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由钇配离子[Y(NMP)4(H2O)2]3+与[P2Mo18O62]6-阴离子赤道位的端氧配位成键而形成的具有孤立簇结构的新型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多金属氧阴离子 多酸配合 晶体结构 DAWSON结构 Ⅳ-甲基吡咯烷酮(NMP) 无机簇合 配合
原文传递
Catalytic effects of [Ag(H_2O)(H_3PW_(11)O_(39))]^(3-)on a TiO_2 anode for water oxidation 被引量:1
9
作者 Jiansheng Li Lei Wang +3 位作者 Wansheng You Meiying Liu Lancui Zhang Xiaojing S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4-541,共8页
A[H3AgI(H2O)PW11O39]3?‐TiO2/ITO electrode was fabricated by immobilizing a molecular polyoxometalate‐based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H3AgI(H2O)PW11O39]3?(AgPW11),on a TiO2electrode.The resulting electrode was charac... A[H3AgI(H2O)PW11O39]3?‐TiO2/ITO electrode was fabricated by immobilizing a molecular polyoxometalate‐based water oxidation catalyst,[H3AgI(H2O)PW11O39]3?(AgPW11),on a TiO2electrode.The resulting electrod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Linear sweep voltammetry,chronoamperometry,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queous Na2SO4solution(0.1molL?1).We found that a higher applied voltage led to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by AgPW11.The AgPW11‐TiO2/ITO electrode gave currents respectively10and2.5times as high as those of the TiO2/ITO and AgNO3‐TiO2/ITO electrodes at an applied voltage of1.5V vs Ag/AgCl.This result was attributed to the lower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at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the AgPW11‐TiO2/ITO electrode.Under illumination,the photocurrent was not obviously enhanced although the total anode current increased.The AgPW11‐TiO2/ITO electrode was relatively stable.Cyclic voltammetry of AgPW11was performed in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0.1mol L?1).We found that oxidation of AgPW11was a quasi‐reversible process related to one‐electron and one‐proton transfer.We deduced that disproportionation of the oxidized[H2AgII(H2O)PW11O39]3?might have occurred and the resulting[H3AgIIIOPW11O39]3?oxidized water to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oxidation ELECTROCATALYSIS PHOTOELECTROCHEMISTRY TIO2 POLYOXOMETALATE Ag+ complex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