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所罗门之歌》看多重压迫下黑人女性觉醒的困境
1
作者 余映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1-74,共4页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对黑人女性角色的刻画深刻反映了黑人女性群体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这些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互相交织,共同塑造了被压抑的女性体验。《所罗门之歌》展现了觉醒过程中的...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对黑人女性角色的刻画深刻反映了黑人女性群体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这些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互相交织,共同塑造了被压抑的女性体验。《所罗门之歌》展现了觉醒过程中的重重困境——不稳定的“姐妹情谊”、不彻底的觉醒,以及黑人传统文化传承的代际断层,莫里森传达出了对黑人女性觉醒之路的关切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多重压迫 黑人女性 觉醒困境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小妾面临的多重压迫
2
作者 魏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年第19期83-83,共1页
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小妾们还要精心处理这么多方面的人际社会关系,步步为营,稍有闪失便无处藏身,甚至丧失性命,不能不说这是不可避免的悲剧。而多方面的人际关系背后,便是重重的压迫与战争。
关键词 《红楼梦》 小妾 多重压迫
下载PDF
压迫阴影下的本性回归——以《桃花扇》为引的社会性精神分析试索
3
作者 陈一凡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因其具有直指人类意识本源的普适性和深刻性,伴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浪潮,在文艺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成长于以个人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环境中,中国自古以集体意识和更为森严的等级观念作为...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因其具有直指人类意识本源的普适性和深刻性,伴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浪潮,在文艺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成长于以个人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环境中,中国自古以集体意识和更为森严的等级观念作为社会的核心,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其社会性一面的探求,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运用心理史学的方法,形成典型范式。激变环境下,可以凸显作品中人物精神的复杂,《桃花扇》描绘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动荡,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感情为线索,即是社会演变的画卷,也是精神激烈变化的悲歌,具有典型性。以《桃花扇》为引,通过分析集体与等级下,官场造成的心理阴影和压力的转移,以及归隐情结,或许能够为精神分析在明清文学分析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精神分析 桃花扇 多重压迫 本性回归 心理史学
下载PDF
“女性主义”行动策略下的黑人女性主体性建构——解读艾丽丝·沃克的三部长篇小说
4
作者 李韶丽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6-79,共4页
黑人女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还在政治上、文化上都处于权力的边缘地位,沦为失去自主性的非人存在。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创作实践中依托黑人女性的特殊经验,坚持"女性主义"的行动策略,将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置于文... 黑人女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还在政治上、文化上都处于权力的边缘地位,沦为失去自主性的非人存在。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创作实践中依托黑人女性的特殊经验,坚持"女性主义"的行动策略,将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置于文本的中心主体位置。其作品深刻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所遭受的多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性霸权社会中建构自我的艰难历程,彰显了黑人女性鲜明的女性自我主体意识和对平等的两性关系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主体意识 多重压迫 男性霸权 自我建构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5
作者 王玫 马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7-38,共2页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着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和身份危机。在黑人女性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该文对莫里森的首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了解读,并指出处于白人世界边缘状态的黑人...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着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和身份危机。在黑人女性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该文对莫里森的首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了解读,并指出处于白人世界边缘状态的黑人女性一直以来受到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多重压迫,尽管她们努力地去迎合着白人的种种价值观,却始终被白人蔑视和忽略,从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黑人女性主义 多重压迫 身份危机
下载PDF
压抑的符码 权力的文本——美国黑人妇女刻板形象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新云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70,共10页
本文探讨美国黑人妇女最常见的四个刻板形象(保姆、荡妇、福利母亲、母老虎)形成的历史背景,所包含的多重压迫因素,对黑人妇女的身心影响,说明美国社会的变迁和各种社会话语与权力的互动作用。
关键词 美国黑人妇女 刻板形象 多重压迫
原文传递
《宠儿》中人物的自我定义
7
作者 于闽青 《作家》 2015年第5X期63-64,共2页
在《宠儿》中,莫里森描写了黑人在奴隶制下的苦难生活,塑造了不一样的黑人人物,通过分析代表人物追寻各自的自我定义的历程,来说明黑人的自我定义对自身的处境非常重要。自我定义是自我改变,是黑人个体壮大的过程,它有利黑人种族的壮大... 在《宠儿》中,莫里森描写了黑人在奴隶制下的苦难生活,塑造了不一样的黑人人物,通过分析代表人物追寻各自的自我定义的历程,来说明黑人的自我定义对自身的处境非常重要。自我定义是自我改变,是黑人个体壮大的过程,它有利黑人种族的壮大。同时,莫里森通过自己以及小说中黑人的自我定义激励着这些受压迫群体为真正的平等和自由而战,暗示了一些可供黑人民族尤其是黑人女性参考和运用的走出过去阴影、追求自我定义的方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黑人女性主义 多重压迫 自我定义 赋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