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蒙、救灾、救亡、新生的多重变奏——现代黄河诗歌的嬗变特征与文学文化价值研究
1
作者 杨建军 张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现代黄河诗歌是现代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构型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表征中华民族心理与精神的现代流变。现代黄河诗歌创作呈现救灾、启蒙、救亡与新生多重主题,其发展经历了阶段性嬗变:全面抗战前的救灾哀歌,引起启蒙... 现代黄河诗歌是现代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构型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表征中华民族心理与精神的现代流变。现代黄河诗歌创作呈现救灾、启蒙、救亡与新生多重主题,其发展经历了阶段性嬗变:全面抗战前的救灾哀歌,引起启蒙怆痛与救亡焦虑;全面抗战时期的救亡战歌,振奋救灾热情并拓展启蒙内涵;解放战争时期的新生欢歌,促使救灾、启蒙与救亡话语合流。现代黄河诗歌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融通,将黄河塑造为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国运之河与希望之河。现代黄河诗歌作为提升民族自信力的文学实践,启示我们思考如何建设中国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黄河诗歌 家国同构 黄河文化 多重变奏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启蒙思想的多重变奏——鲁迅小说《长明灯》细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飞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12-118,共7页
鲁迅小说《长明灯》在其整个小说创作中,虽不及《狂人日记》《孔乙己》等篇那么著名,但在鲁迅整个小说创作历程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此篇小说意象创造富于象征意味,采用外视角的叙事模式,整体叙述显得凝练单纯,语言风格方面则表现出作... 鲁迅小说《长明灯》在其整个小说创作中,虽不及《狂人日记》《孔乙己》等篇那么著名,但在鲁迅整个小说创作历程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此篇小说意象创造富于象征意味,采用外视角的叙事模式,整体叙述显得凝练单纯,语言风格方面则表现出作者"彷徨(野草)"时期所特有的冷色调,其中均内蕴着作者丰富的艺术思考,同时也展现出鲁迅自身矛盾复杂的精神世界。此外,《呐喊》《彷徨》封面设计与扉页引诗之类副文本信息,与小说正文本一起建构、丰富着作者的艺术与精神世界,为我们解读鲁迅具体作品文本及艺术与精神世界开启了又一扇窗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长明灯 副文本 启蒙思想 多重变奏 精神世界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散文的多重变奏 被引量:1
3
作者 谢飘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3-48,共6页
近代散文在新旧文化潮流交替中经历了4次重大转变:鸦片战争前后,以龚自珍、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散文创作表现出衰世批判者的理性精神,标志着散文近代化初期的最高成就;从19世纪初起,冯桂芬、王韬等人又以改革者的开拓气概,把近代... 近代散文在新旧文化潮流交替中经历了4次重大转变:鸦片战争前后,以龚自珍、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散文创作表现出衰世批判者的理性精神,标志着散文近代化初期的最高成就;从19世纪初起,冯桂芬、王韬等人又以改革者的开拓气概,把近代散文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阶段;在与甲午风云结伴而来的近代散文变革高潮中,梁启超等维新变政者的文体创新开创了一代新文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秋瑾、邹容等民主革命家散文的语言革新迈出了近代散文带根本性变革的步伐,对近代白话文的形成及文体拓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散文的这一创作主流与恪守传统却又起着微妙变化的散文流派汇成中国散文走向近代化的多重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化 理性精神 文体创新 多重变奏 语言革新
下载PDF
四十年代小说创作的多重变奏
4
作者 郭仁怀 《滁州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8,共8页
1997年底,我接受高教出版社邀约,参加编写全国师专通编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并承担了部分章节的写作任务。编写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守正出新”的原则,就很难把握。再加上我手头资料缺乏,写起来十分吃力,质量不敢自信。... 1997年底,我接受高教出版社邀约,参加编写全国师专通编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并承担了部分章节的写作任务。编写教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守正出新”的原则,就很难把握。再加上我手头资料缺乏,写起来十分吃力,质量不敢自信。现借我校学报,将其中一章发表出来,敬请有识之士给予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变奏 “七月派”小说 四十年代 樊家 小说创作 啼笑因缘 张爱玲 路翎 沈凤喜 张恨水
下载PDF
新时代哈萨克牧民生活的多重变奏--读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长篇小说《白水台》
5
作者 吴道毅(苗族)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6-208,共3页
或许,对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来说,长篇小说《白水台》称得上是她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的作品。这种标志性意义,主要在于她用长篇小说的宏伟构架,女性作家温婉、细腻的情感,与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以新牧区建设为聚焦点,... 或许,对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来说,长篇小说《白水台》称得上是她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的作品。这种标志性意义,主要在于她用长篇小说的宏伟构架,女性作家温婉、细腻的情感,与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以新牧区建设为聚焦点,在现实与历史的交汇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哈萨克牧民生活进行了颇具厚度、深度与新意的民族志叙述,从而为繁荣我国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与哈萨克族文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牧民生活 哈萨克族文学 新牧区建设 现实与历史 多重变奏 白水台 民族志
原文传递
气质·风度·美及其他──论欧阳山《一代风流》的周炳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天平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7-43,共7页
气质·风度·美及其他──论欧阳山《一代风流》的周炳李天平(一)周炳,是欧阳山五卷本长篇小说《一代风流》的主人公。从第一卷《三家巷》于1959年出版问世以来,他一直被争论不休。虽然八十年代之后比较一致的认为他是... 气质·风度·美及其他──论欧阳山《一代风流》的周炳李天平(一)周炳,是欧阳山五卷本长篇小说《一代风流》的主人公。从第一卷《三家巷》于1959年出版问世以来,他一直被争论不休。虽然八十年代之后比较一致的认为他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风流 欧阳山 人物性格 多重变奏 矛盾冲突 现实主义 主导性 典型人物 典型理论 动象
原文传递
(评论)无处可还乡——南翔《回乡》还乡模式与叙事策略
7
作者 陈佳佳 《作品》 2020年第8期191-197,共7页
现代文学进程中,"还乡"是一个重要主题,创作者与其笔下的形象在多重映照的想象中一次次回到原乡。潜藏在中国传统"诗骚"文化中的乡土情怀和心理蕴结不时悄然拂动"王孙"的离情,春草已绿,归期无定;而近现... 现代文学进程中,"还乡"是一个重要主题,创作者与其笔下的形象在多重映照的想象中一次次回到原乡。潜藏在中国传统"诗骚"文化中的乡土情怀和心理蕴结不时悄然拂动"王孙"的离情,春草已绿,归期无定;而近现代社会的剧烈变动、历史革新的多重变奏则痛击在每一个敏感者的心灵,远行是载满希望的舟楫,故乡却在渐行渐远的波影里迷离,遥望就成了现代人荒原里站立的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情怀 渐行渐远 原乡 近现代社会 敏感者 诗骚 还乡 多重变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