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增能: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专业反思 被引量:5
1
作者 伍娟 姜萍 《怀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0-22,共3页
社会转型产生的乡村治理困境近些年成为各学术研究的热点且居高不下,中央文件屡次将乡村振兴战略置于“三农”改革的重中之重,但仍然产生了诸如治理主体缺位、共同体解构、乡村空心和核心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社会工作能助推乡村振兴战... 社会转型产生的乡村治理困境近些年成为各学术研究的热点且居高不下,中央文件屡次将乡村振兴战略置于“三农”改革的重中之重,但仍然产生了诸如治理主体缺位、共同体解构、乡村空心和核心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社会工作能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在于其专业价值和服务方法等具有亲民属性;因此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实务路径应该紧密围绕乡村中的“人”,从政策、文化技术等角度促进人的主体性、自信心和本土认同,并形成互助网络,使其更有“能力”从而实现真正“自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增能 农村社会工作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多重增能的内涵与路径
2
作者 刘春怡 《乡村科技》 2022年第24期18-21,共4页
促进农民多重增能,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基于农民多重增能的内涵,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培育乡村精英和创新教育培训内容等推进农民多重增能的路径,使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关键词 农民 多重增能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石长波 梁昌谋 +2 位作者 王鹏宇 姜承泽 赵钜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阐述了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食品掺假、食源性致病菌和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技术 过敏原 食源性病原菌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的食品中六重过敏原成分检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鸣秋 刘艳 +5 位作者 李诗瑶 董婉婷 张涛 林津 朱必婷 张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0-305,共6页
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建立了一种六重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可实现食品中大豆、芝麻、花生、杏仁、榛子和核桃6种成分的同时检测。选取多拷贝ITS基因为靶标基因,设计并合成6... 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建立了一种六重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可实现食品中大豆、芝麻、花生、杏仁、榛子和核桃6种成分的同时检测。选取多拷贝ITS基因为靶标基因,设计并合成6组特异性杂交探针。探针经杂交、连接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得到扩增片段,经毛细管电泳分析扩增片段大小可明确区分6种过敏原成分。该体系经20余种相关植物、动物及微生物DNA验证显示其特异性良好,经模拟参考样品验证其检出限为5 mg/kg。30份不同种类市售食品MLPA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满足实际样品的过敏原的多重检测。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基于MLPA技术的六重过敏原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为食品过敏原评估、标识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 食品过敏原 多重检测 检出限
下载PDF
基于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加工食品中过敏原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艳 王鸣秋 +6 位作者 李诗瑶 张涛 何名扬 朱必婷 林津 徐芬 张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0-297,共8页
该研究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同时检测开心果、巴西坚果、芹菜、麸质、夏威夷果、芝麻、榛子、大豆、花生、葵花籽、核桃、腰果、杏仁、芥末等14种植物源性的过敏原成分,针... 该研究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同时检测开心果、巴西坚果、芹菜、麸质、夏威夷果、芝麻、榛子、大豆、花生、葵花籽、核桃、腰果、杏仁、芥末等14种植物源性的过敏原成分,针对ITS序列设计特异性杂交探针,样本核酸经95℃变性后,与探针进行特异性结合,经连接和PCR扩增反应得到不同大小的目标片段,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目标片段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含有待测过敏原成分。利用混合探针体系检测单一模板只能扩增出单一扩增峰,表明探针具有高特异性,检测限结果表明,MLPA扩增最低可检出的DNA质量浓度为1ng/μL。通过20份实际样本的检测,证明该研究基于MLPA建立的加工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探针扩技术 过敏原 特异性 灵敏度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鉴别半夏及其常见混伪品
6
作者 莫静 王文斌 +3 位作者 程华春 李小芳 刘红 汪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8,共7页
目的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建立一种中药材半夏与其常见伪品虎掌、滴水珠的分子鉴定方法,为半夏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半夏属核基因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利用MEGA 6.05版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依据半... 目的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建立一种中药材半夏与其常见伪品虎掌、滴水珠的分子鉴定方法,为半夏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半夏属核基因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利用MEGA 6.05版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依据半夏、虎掌及滴水珠ITS序列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设计物种特异性MLPA探针,MLPA反应后采用熔解曲线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半夏、虎掌和滴水珠样品DNA与物种特异性MLPA探针可分别产生位于84.84,82.76及80.14℃的单一熔解峰,表明探针具有良好特异性;构建的探针体系可对0.1 ng模板DNA进行检测,并可有效检出半夏中掺混1%的虎掌或滴水珠样品。对市场收集样品进行检测,鉴别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方法可准确鉴别半夏和虎掌、滴水珠,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为半夏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虎掌 滴水珠 多重连接探针扩技术 中药材鉴定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高分辨熔解法鉴别鸡血藤及其常见混伪品
7
作者 王咏懿 莫静 +3 位作者 王文斌 程华春 李小芳 汪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鸡血藤及其常见3种混伪品。方法根据4个物种核基因组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探针,结合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与高分辨熔解(HRM)曲线技术,根据特异性探针熔解温度(T m)差异鉴别鸡血...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鸡血藤及其常见3种混伪品。方法根据4个物种核基因组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探针,结合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与高分辨熔解(HRM)曲线技术,根据特异性探针熔解温度(T m)差异鉴别鸡血藤及其常见混伪品大血藤、白花油麻藤、香花鸡血藤。结果4个物种特异性探针T m值分别为:鸡血藤(87.0±0.2)℃、大血藤(82.8±0.2)℃、白花油麻藤(85.4±0.2)℃、香花鸡血藤(80.1±0.2)℃。探针特异性考察中,交叉反应与空白组均未产生熔解峰,表明探针具有良好特异性。构建的方法可用于1.0 ng模板DNA的检测,并可有效检出鸡血藤中掺混5%大血藤、白花油麻藤或香花鸡血藤。结论基于MLPA-HRM技术建立的鸡血藤及其混伪品鉴别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可有效解决市场上鸡血藤药材植物来源复杂、混伪品难以鉴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混伪品 多重连接探针扩技术 高分辨熔解曲线 鉴别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方法在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谦 金春莲 +3 位作者 林长坤 崔婉婷 麻宏伟 武盈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0-604,共5页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由于DMD基因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建立一种既可以对携带者进行检测又可以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文章联合应用多重连...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是一种由于DMD基因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建立一种既可以对携带者进行检测又可以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文章联合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为遗传标记连锁分析的方法对26例有高风险再生育患儿的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孕妇通过羊水穿刺进行产前基因诊断。26例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羊水标本中有7例诊断为男性患儿,4例诊断为女性携带者。MLPA可以作为筛查DMD基因缺失和重复突变的首选方法。联合应用MLPA和STR连锁分析,可以提高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的产前基因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9
作者 林文慧 邹秉杰 +1 位作者 宋沁馨 周国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9-910,共12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因其扩增速度快、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诊断领域。为充分利用LAMP技术优势、提高诊断检测的效率与可靠性、扩展其应用范围,同时节约...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因其扩增速度快、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核酸诊断领域。为充分利用LAMP技术优势、提高诊断检测的效率与可靠性、扩展其应用范围,同时节约试剂成本,近年来多重LAMP技术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常规的LAMP扩增产物检测方法多数以聚合反应的双链DNA产物或其副产物为基础,只能判断有无扩增反应发生,而难以识别多重扩增产物的靶标来源及其特异性。为实现多重扩增产物的高特异检测,各国学者通过对该技术巧妙的改进或与其他技术相偶联,发展了一系列多重LAMP扩增检测技术。然而上述狭义的多重LAMP技术依然存在因引物间相互干扰、扩增效率存在差异而引发歧视性扩增的局限,限制了多重扩增的重数。近年研究活跃的微型扩增技术以其实现多个平行、互不干扰的小体积单重扩增的技术优势打破了这一局限,由此产生了新型的广义多重LAMP扩增技术。这些技术还具有试剂消耗少、自动化程度较高、交叉污染风险更小以及更适合对较多靶标进行现场快速检测等优势。本文分别从狭义多重LAMP的方法原理及其扩增反应体系优化、广义多重LAMP的方法原理以及多重LAMP技术在诊断检测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多重LAMP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 特异扩产物检测 微型扩技术 微流控芯片
下载PDF
在β地中海贫血着床前遗传学诊断中应用多重置换扩增进行预处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静 徐艳文 +3 位作者 曾艳红 丁晨晖 徐建 周灿权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53-657,共5页
目的分析应用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的预处理是否影响β地中海贫血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的准确效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 目的分析应用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的预处理是否影响β地中海贫血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的准确效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因双方均为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而行PGD治疗的周期资料,其中34个周期采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单细胞进行诊断,另有38个周期行MDA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的预处理后,再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诊断。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获卵数等实验室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MDA组未检出(扩增失败)率为9.79%,低于行巢式PCR组的15.24%,而杂合子率46.33%则略高,但两种方法在诊断结果上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MDA技术进行全基因组的预扩增可有效增加检测模板,实现多位点及多种疾病的诊断,而且不影响β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多重置换扩 Β地中海贫血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自然流产样本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敏娟 段程颖 +5 位作者 王玮 阚慧娟 孙健 王挺 李红 陈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评价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MLPA产前非整倍体筛查试剂盒对12例胚停后行清宫术的绒毛组织... 目的评价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MLPA产前非整倍体筛查试剂盒对12例胚停后行清宫术的绒毛组织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核型分析12例绒毛样本仅11例得到结果,而MLPA成功分析12例样本。两种方法均成功分析的样本中,7例为非整倍体,1例为结构异常。结构异常的样本核型分析无法定位,由MLPA法检测明确拷贝数异常的区间。1例非整倍体样本核型分析无法明确多余的染色体来源,MLPA检测明确了其来源。结论 MLPA技术在流产病因检测上可以作为核型分析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技术(MLPA) 自然流产 非整倍体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及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孤独症患者SHANK3及UBE3A等热点基因拷贝数变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维强 陈晓林 +4 位作者 何文智 张慧敏 钟鑫琪 黎青 孙筱放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SHANK3,UBE3A等热点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与孤独症的相关性。方法对75名孤独症患儿及112名健康父母和30名正常对照进行研究,利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及全基因组芯片重点对22q13区域(SHANK3基因)、15q11—13(UBE3A,G... 目的研究SHANK3,UBE3A等热点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与孤独症的相关性。方法对75名孤独症患儿及112名健康父母和30名正常对照进行研究,利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及全基因组芯片重点对22q13区域(SHANK3基因)、15q11—13(UBE3A,GABRB3基因)、15q13微缺失区域及CHRNA7基因、16p11微缺失区域等区域进行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①MLPA分析显示,75名孤独症患儿有6-1;存在22q13区域的SHANK3基因第15外显子杂合缺失(8.0%,6/75),正常纽缺失率为1.4%(2/142),两组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6名SHANK3杂舍缺失的患儿及6名正常对照进行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显示,孤独症患儿CNV变异总数和所涉及的染色体长度都远远高于对照组,在第1,9,15,16,21,22号染色体CNV变化较大。结论高通量全基因拷贝数变异研究有助于孤独症研究,22q13及SHANK3基因可作为孤独症热,点区域重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 孤独症 多重连接探针扩 芯片 SHANK3基因
下载PDF
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在一例抗Di^a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姬艳丽 莫春妍 +6 位作者 魏玲 周秀珍 张润青 赵阳 骆宏 王贞 罗广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运用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辅助诊断一例罕见的由抗Di^a导致的严重核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方法运用传统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相... 目的运用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辅助诊断一例罕见的由抗Di^a导致的严重核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方法运用传统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相关红细胞血型抗体进行鉴定,运用MLPA对患儿及其父母的超过40种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基因分型,对鉴定的抗体进行效价分析。结果血型血清学检测表明患儿体内含有针对某种低频抗原的抗体,MLPA基因分析结果提示母婴红细胞MNS血型系统及Diego血型系统抗原不匹配,可能存在抗N或抗Di^a,经进一步的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母亲及患儿血清中存在抗Di^a,并且其母亲血清抗Di^a效价为1:32。结论抗Di^a可引起包括核黄疸在内的严重新生儿溶血病;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的MLPA技术能够协助并有效解决临床疑难样本稀有血型鉴定;针对国人的Di^a阳性的试剂红细胞应该常规应用于日常的抗体筛查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Diego血型系统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核黄疸 抗Di^a
下载PDF
多重置换扩增在病理切片DNA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越 陈阳 +2 位作者 杨元立 李继周 李朝品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技术应用于法医学组织病理切片DNA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重复拉丁方设计实验,按保存时间、组织类型、尸源年龄3个因素分7个水平进行随机分组,共制作98例病理切片。硅珠... 目的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技术应用于法医学组织病理切片DNA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重复拉丁方设计实验,按保存时间、组织类型、尸源年龄3个因素分7个水平进行随机分组,共制作98例病理切片。硅珠法制备DNA模板,对照组直接采用AmpFlSTR IdentifilerTM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实验组进行MDA后再进行扩增。以新鲜尸体组织的分型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切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座检出数与检出率。结果各保存时间切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切片保存时间为360 d以内,实验组的16个基因座检出率均可达到95%以上。各组织类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尸源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DA可提高病理切片模板基因组量,相对降低PCR扩增抑制物浓度,减少等位基因脱扣现象,有效提高基因座检出率,MDA在法医切片DNA分型中具有运用价值,但应注意切片保存时间与组织类型等因素对分型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冷冻切片 多重置换扩
下载PDF
多重置换扩增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兆锋 孙莹璞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DA)是基于环状滚动扩增的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具有高扩增效率和高保真性等特点。尽管用于单细胞扩增时存在某些缺陷,但其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仍取得巨大进展。MDA联合常规PCR技术已成功用... 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DA)是基于环状滚动扩增的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具有高扩增效率和高保真性等特点。尽管用于单细胞扩增时存在某些缺陷,但其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仍取得巨大进展。MDA联合常规PCR技术已成功用于PGD的临床诊断,实现了单次胚胎活检、单个胚胎细胞的性别、部分单基因病的同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全基因组扩 多重置换扩
下载PDF
采用多重置换扩增进行软骨发育不全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晓婷 郭奕斌 +5 位作者 徐艳文 钟依平 曾艳红 王静 丁晨晖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目的】采用多重置换扩增建立一种可靠、准确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可应用于软骨发育不全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对软骨发育不全高危家系采用8个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紧密连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进行... 【目的】采用多重置换扩增建立一种可靠、准确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可应用于软骨发育不全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法】对软骨发育不全高危家系采用8个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紧密连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进行软骨发育与不全(ACH)的单体型分析。采用多重置换扩增(MDA)对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对其产物采用在家系分析中具有多态性的STR位点及PCR-限制性酶切法检测FGFR3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对家系分析中,共有5个STR位点具有多态性。共进行了10个单淋巴细胞及11个单卵裂球的MDA,MDA扩增效率为100%(21/21),单个淋巴细胞MDA产物的PCR结果与其外周血结果比较,平均PCR扩增率为96.8%(122/126,变化范围95.4%~100%),平均ADO率为8.5%(7/82,变化范围0~12.6%),综合诊断效率为100%,其中一个单淋巴细胞的MDA产物在经过酶切后未能检测出两个条带,出现了异常等位基因的脱扣,在11个单卵裂球的MDA产物中进行致病基因的检测,经酶切后均只产生一条条带。【结论】本研究采用限制性酶切法直接检测FGFR3基因及单体型分析在单细胞水平对ACH进行检测,两者相结合可避免污染、等位基因脱扣等导致的误诊,可提高软骨发育不全的PGD诊断效率,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发育不全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多重置换扩 单体型分析
下载PDF
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及甲基化特异性PCR诊断Prader-Willi综合征方法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薇 魏珉 +3 位作者 宋红梅 邱正庆 施惠萍 赵时敏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69-375,共7页
目的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CR)和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ethylation-specific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S-MLPA)方法对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 目的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CR)和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ethylation-specific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S-MLPA)方法对Prader-Will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进行诊断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0月至2014年2月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患儿及正常对照共102例,男57例,女45例。其中正常对照16例;荧光原位杂交或高分辨染色体确诊PWS阳性对照2例;临床疑似PWS患儿84例。提取受试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分别应用MS-PCR及MS-MLPA方法进行基因分析,对疑似患儿进行确诊和遗传类型分型,并计算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度,应用卡方检验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MSPCR结果示正常对照及阳性对照与其表型全部相符,84例疑似患儿中有39例提示为PWS,45例提示正常。MS-MLPA结果示除正常对照外的86例受试者中,29例提示为父源缺失型PWS;9例提示为母源二体型PWS;47例提示为正常;1例因DNA过于陈旧未检出有效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2例MS-PCR结果显示为PWS,但MS-MLPA结果显示为正常,通过增加DNA用量重新进行MS-PCR检测后,除外PWS。结合临床表现,受试者中明确诊断PWS的患儿39例,非PWS者63例。MS-PCR方法共出现2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3.17%(2/63)。MS-PCR方法敏感性100%,特异性96.83%,准确度98.03%;MS-MLPA方法敏感性97.43%,特异性100%,准确度99.02%。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PCR及MS-MLPA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皆佳,均可用于PWS诊断,MS-MLPA可区分父源缺失型及母源二体型。MS-PCR应保证DNA用量充足以避免假阳性出现。MS-MLPA应使用新鲜提取的DNA,且实验条件要求更为严格。建议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检测以获得准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der-Will综合征 甲基化特异性PCR 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
下载PDF
多重置换扩增——一种新的全基因组扩增技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维瑜 金春莲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MDA)用于扩增大量的DNA以满足遗传检测的需要。在高通量的遗传分型中,处理有限的临床样本的基因组DNA,一直是个瓶颈问题。一种新方法——多重置换扩增,能高度忠实的复制整个基因组DNA,扩增出10~100kb大小的片...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MDA)用于扩增大量的DNA以满足遗传检测的需要。在高通量的遗传分型中,处理有限的临床样本的基因组DNA,一直是个瓶颈问题。一种新方法——多重置换扩增,能高度忠实的复制整个基因组DNA,扩增出10~100kb大小的片段,能提供大量均一完整的全基因组序列。MDA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非常适用于遗传研究、法医学和临床诊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扩 多重置换扩 phi29 DNA聚合酶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检测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宏 盛剑秋 +3 位作者 耿洪刚 韩英 李世荣 李爱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7-839,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17个HNPCC家系先证者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大片段缺失。结果 在3个家系...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17个HNPCC家系先证者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大片段缺失。结果 在3个家系中分别发现hMSH2基因第8外显子、1~6外显子和1~7外显子3种大片段缺失类型,未发现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大片段缺失占hMSH2和hMLH1基因总种系病理性突变的19%。结论 中国人HNPCC错配修复(MMR)基因大片段缺失发生率较高,hMSH2基因缺失可能更为常见。在分子遗传学检测中有必要开展MMR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大片段缺失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
下载PDF
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喜菊 郝俊虎 +5 位作者 柏亚铎 马贵平 乔彩霞 刘全国 李炎鑫 李冰玲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11期66-68,71,共4页
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是将核酸杂交和PCR链式扩增相结合的一项高通量检测技术。该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以实现多达50个靶分子的同步检测。自2002年被报道以来,该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检测、肿瘤预后... 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是将核酸杂交和PCR链式扩增相结合的一项高通量检测技术。该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以实现多达50个靶分子的同步检测。自2002年被报道以来,该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广泛用于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检测、肿瘤预后及传染病高通量检测领域。本文就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链接探针扩技术 原理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