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呈现与多重情感:康熙时期雷州八景诗中的海洋意象
1
作者 钱麦霞 武会园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意象”一词最早源于《周易·系辞》中“圣人立象以尽意”,其本义源于《文心雕龙·神思》中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在文学作品中,海洋意象通过对海洋的描绘和象征性使用,可表达特定的情感或内涵。
关键词 海洋意象 独照之匠 八景诗 立象以尽意 《文心雕龙·神思》 多重情感 文学作品 易·系辞
下载PDF
多重情感的巧妙交织——读刀安仁《游历记》
2
作者 刀承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89,共4页
清朝时期的云南省干崖傣族土司刀安仁,在留学日本途中写的游记诗《游历记》,通过景物的写实性再现,以爱国兴族的满腔热情为主线,把作者内心的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从欣赏异地风光的同时领略到作者发自内心的多重真情实感,成为这部诗... 清朝时期的云南省干崖傣族土司刀安仁,在留学日本途中写的游记诗《游历记》,通过景物的写实性再现,以爱国兴族的满腔热情为主线,把作者内心的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从欣赏异地风光的同时领略到作者发自内心的多重真情实感,成为这部诗作的价值之所在,也是这部诗作成为傣族传世佳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安仁 《游历记》 多重情感 交织
下载PDF
析伊恩·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的多重情感
3
作者 耿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766-768,共3页
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情感的压制是西方作家的传统创作主题,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其代表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延续了对现代工业文明下情感状态的思考。小说集包含的八个短篇小说构成了一张由孤独、荒谬和欲望其中又... 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情感的压制是西方作家的传统创作主题,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在其代表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延续了对现代工业文明下情感状态的思考。小说集包含的八个短篇小说构成了一张由孤独、荒谬和欲望其中又掺杂纯真在内的多重情感交织的网,以此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境遇。麦克尤恩的创作立足于当今英国社会现实,很好地体现了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 多重情感 社会现实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阈下“情”字的多重隐喻研究
4
作者 刘银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3期88-91,共4页
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从900卷《全唐诗》中系统搜集含"情"字的诗句,重点对比分析了"情"字指代"爱情""友情""别离之情"及"思乡之情"时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四种情感隐喻的... 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从900卷《全唐诗》中系统搜集含"情"字的诗句,重点对比分析了"情"字指代"爱情""友情""别离之情"及"思乡之情"时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四种情感隐喻的相同点在于共享特定的源域,不同点在于独特源域的存在以及源域类型数量的不等,此异同可追溯至四种情感在认知文化层面的相通与相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情” 多重情感 隐喻模式
下载PDF
从诗化本体到情感引擎——越剧《枫叶如花》叙事的两重解码
5
作者 马潇婧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64-66,共3页
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创排的越剧《枫叶如花》以革命女烈士华枫为原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华东局情报女特工、共产党员华枫奉命潜入中国台湾,为解放军传递国民党驻台湾的军事情报,后因被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剧目仍遵循了杨... 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创排的越剧《枫叶如花》以革命女烈士华枫为原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华东局情报女特工、共产党员华枫奉命潜入中国台湾,为解放军传递国民党驻台湾的军事情报,后因被叛徒出卖而壮烈牺牲的故事。剧目仍遵循了杨小青导演一贯的“诗化”叙事手法,又在叙事“引擎”中以人物的“精神超越”为基底突破了传统模式结构,将意象化的“英雄如花,驭风而舞”核心题旨贯穿剧目始终,强化了诗化叙事的独特意蕴,增添了多重情感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化 诗化叙事 多重情感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军事情报 精神超越 壮烈牺牲 中国台湾
下载PDF
辗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论废名1920年代诗歌创作
6
作者 吴长龙 燕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0-83,共4页
从儿童视角剖析了废名20年代诗歌创作中"儿童艺术世界"的特点和两重情感向度,以及诗人在两重情感向度中的矛盾和焦灼心态,总结了废名早期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
关键词 废名 儿童世界 多重情感向度
下载PDF
乐乎?忧乎?——苏轼节序词解读
7
作者 张玉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28-130,共3页
从宴游、娱乐的角度看,因欢度佳节而产生的节序词,本应是欢乐的协奏曲,但到了命运多舛的苏轼笔下,便产生了多种情感意蕴:或抒发良朋佳会之欢,或描摹伉俪绸缪之乐,或表现手足离散之苦,或抒发壮志难酬之懑,或感叹人生如梦之幻。
关键词 苏轼 节序词 多重情感
下载PDF
“局中门外汉”:晚清海外诗的身份意识
8
作者 沙红兵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52,共12页
张祖翼"局中门外汉"之自署,较为形象地表现出晚清海外诗人的身份处境与身份意识:身处异国他乡之"局中",但又始终置身"门外"而不能完全融入,诗人的身心其实是多重情感、认知拉锯冲突、理解对话的场域。晚... 张祖翼"局中门外汉"之自署,较为形象地表现出晚清海外诗人的身份处境与身份意识:身处异国他乡之"局中",但又始终置身"门外"而不能完全融入,诗人的身心其实是多重情感、认知拉锯冲突、理解对话的场域。晚清诗人第一位的身份意识自然是民族、国家意识,但同时也有自古而来并被赋予新义的"天下"、世界意识以及刚刚觉醒的个体意识、女性意识,它们既相互区分又彼此混杂。诗人的身份意识不仅是由当时所在之地实际的经线与纬线决定的,还是由个人、性别、民族、国家、世界的"经线",与不同的时间、空间、论题及诗人心态、作品等"纬线"纵横交错而成的,呈现为复杂的多维之"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意识 诗人心态 多重情感 个体意识 纬线 晚清 女性意识 经线
原文传递
书影
9
《中国老年》 2022年第2期54-54,共1页
《也是三春也是秋:我的知青岁月》留恋终生的乡亲情崔济哲,北京市老三届毕业生,1968年赴山西插队,在晋西北农村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他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实况,既有他们的青春热情、不屈不挠的成长过程,... 《也是三春也是秋:我的知青岁月》留恋终生的乡亲情崔济哲,北京市老三届毕业生,1968年赴山西插队,在晋西北农村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他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实况,既有他们的青春热情、不屈不挠的成长过程,也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苦闷、彷徨和迷茫,逐渐冷静的现实思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通过一位北京知青的亲力亲为,记录下当时的农村、农业、农民的真实情况。这是一本难得的回顾时代的书,一本对潮流和运动深刻反思的书,一本记载着知识青年复杂多重情感的书,是让人留恋终生的乡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岁月 多重情感 晋西北 亲力亲为 一本 三春 知识青年 现实思考
原文传递
《雨霖铃》里情几多
10
作者 杨敬麒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年第8期87-88,共2页
柳永在《雨霖铃》里借助典型的物象,不仅营造了凄美的意境,而且还表现了多重的情感。体验词作里分别时的思念、临别时的悲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及其主人公心中那抹淡淡的哀愁,既有利于我们理解词作的内容,又有利于我们读者把握词作的主题。
关键词 柳永 《雨霖铃》 多重情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