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多重耐药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春梅 何启盖 操继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5-467,共13页
细菌主要通过药物代谢酶将药物失活、靶向改造药物作用部位、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和通过耐药泵主动将胞内药物泵出胞外4种方式抵抗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毒性作用,其中细菌通过耐药泵将药物排出胞外是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尤其是多重耐药泵... 细菌主要通过药物代谢酶将药物失活、靶向改造药物作用部位、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和通过耐药泵主动将胞内药物泵出胞外4种方式抵抗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毒性作用,其中细菌通过耐药泵将药物排出胞外是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尤其是多重耐药泵,可以外排结构迥异的多种药物或对细菌有毒的代谢产物。由于细胞膜结构的不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所具有的耐药泵种类和结构也有所不同。革兰氏阴性菌中,目前发现的细菌耐药泵种类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超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family,ABC)、耐药节结化细胞分化(resistancenodulation division,RND)家族、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小多重耐药(small multi-drug resistance,SMR)家族和多药及毒性化合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compound extrusion family,MA-TE)。革兰氏阳性菌中,目前发现的细菌耐药泵种类主要包括ABC、MFS、SMR和MATE家族。近年来,诸多学者开展了细菌耐药泵的结构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并且已有新药研发团队以绿脓杆菌耐药泵MexAB-OprM的结构为作用靶点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天然化合物和常规药物中也存在能够抑制耐药泵活性的化合物。作者主要针对耐药泵的分类、不同细菌中耐药泵的特征及耐药泵作为新药作用靶点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多重耐药泵 抑制剂
下载PDF
多重耐药泵抑制剂提高肠球菌对氟喹诺酮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玉宝 宋诗铎 +1 位作者 魏殿军 祁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药物耐药的主动泵出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肠球菌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多重耐药泵抑制剂利舍平或维拉帕米应用前后 ,菌株对氟喹诺酮药物 MIC的变化。结果 利舍...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药物耐药的主动泵出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肠球菌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多重耐药泵抑制剂利舍平或维拉帕米应用前后 ,菌株对氟喹诺酮药物 MIC的变化。结果 利舍平使所有被检测的 2 9株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增加 (MIC下降至原值的 1/ 2或以下 ) ,使 2 3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增加 ,但仅能增加 3株肠球菌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应用利舍平以后 ,12株耐诺氟沙星粪肠球菌对诺氟沙星 MIC值均下降 ,11株耐环丙沙星粪肠球菌有7株对环丙沙星 MIC值下降。维拉帕米的抑制效果和利舍平相比略有差异。结论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普遍存在于临床分离肠球菌 ,并且是粪肠球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临床分离 氟喹诺酮 多重耐药泵
下载PDF
肠球菌GyrA基因突变和多重耐药泵与氟喹诺酮耐药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闫东辉 许淑珍 苏建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究肠球菌GyrA基因突变和多重耐药泵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全部试验菌株使用VITEK 2-Compact仪器和GPI卡进行鉴定。通过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检测对左氧氟沙星(Levo)与环丙沙星(Cip)耐药的30株粪肠球菌和10株... 目的探究肠球菌GyrA基因突变和多重耐药泵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全部试验菌株使用VITEK 2-Compact仪器和GPI卡进行鉴定。通过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检测对左氧氟沙星(Levo)与环丙沙星(Cip)耐药的30株粪肠球菌和10株屎肠球菌GyrA基因有无碱基发生突变,并通过基因测序确定其突变类型。检测了30株粪肠球菌在M-H琼脂中加入终浓度为20μg/mL利血平后Cip MIC值的改变。结果 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40株对Levo和Cip同时耐药肠球菌均扩增出GyrA基因,其中有24株粪肠球菌和4株屎肠球菌的单链泳动带与粪肠球菌ATCC 29212和敏感菌株的单链泳动带相比较出现异常。其中粪肠球菌在第87位上有密码子改变:GAA变为GGA;屎肠球菌在第83位有密码子改变:AGT变为TAT,这些突变均可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在M-H琼脂中加入利血平可以提高部分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结论用PCR-SSCP法检测40株肠球菌的GyrA基因并通过测序分析,显示有70%(28株)肠球菌碱基发生了突变,说明GyrA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是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药物泵出等耐药机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氟喹诺酮 GYRA基因 多重耐药泵 单链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多重耐药泵及其调控蛋白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中的作用
4
作者 刘莹 《生物化工》 2016年第3期29-30,共2页
为探讨多重耐药泵及其调控蛋白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中的作用,选取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噬菌体等,开展体外诱导鉴定、检测诱导菌中多种耐药泵表达水平,同时分析调控蛋白在... 为探讨多重耐药泵及其调控蛋白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中的作用,选取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以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噬菌体等,开展体外诱导鉴定、检测诱导菌中多种耐药泵表达水平,同时分析调控蛋白在多重耐药菌中的作用,并且探讨RamA对不同药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主要是在MdtK与AcrAB协同作用下实现的;外排氟喹诺酮类多重耐药泵的主要调控体系为RamR-RamA;细菌受新Gyr B靶位点的影响,而使其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有所下降;同时RamA对环丙沙星突变株有一定的影响,促进了其突变株产生。由此得出,多重耐药泵及其调控蛋白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泵 鼠伤寒沙门氏菌 氟喹诺酮类
下载PDF
沙门菌传代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筛选株药敏性及相关基因突变和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牛沁雅 李珂婷 +5 位作者 曹晨阳 盛焕精 李伟 崔生辉 李凤琴 杨保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4-492,共9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浓度(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条件下,沙门菌在传代时得到的筛选株中与耐药性相关部分基因的变异和表达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耐药性间的关联性。方法使用含有一定浓度(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肉汤培养基对沙门菌进行培养,在含有... 目的研究在不同浓度(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条件下,沙门菌在传代时得到的筛选株中与耐药性相关部分基因的变异和表达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耐药性间的关联性。方法使用含有一定浓度(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肉汤培养基对沙门菌进行培养,在含有相同浓度同类抗生素的平板上划线筛选突变株,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筛选株的药敏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DNA测序确定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基因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法检测外排泵AcrAB-TolC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沙门菌(ATCC 14028s)在含有不同代、不同浓度(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培养、筛选后,筛选株对抗生素耐受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萘啶酮酸第5~7代筛选株gyrA突变,发生Asp87Tyr变异;环丙沙星第4~7代筛选株gyrA突变,发生Asp87Asn变异;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德拉沙星第1~7代筛选株gyrA中均未检出核苷酸突变。随着抗生素浓度增加,各抗生素相应筛选株中外排泵AcrAB-TolC编码基因表达水平较原始菌株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代菌株acrAB-tolC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不同代筛选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其对沙门菌(ATCC 14028s)的MIC值比值、gyrA突变、acrAB-tolC表达水平与抗生素作用浓度和筛选代数间呈正相关。结论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下,沙门菌可通过QRDR基因突变及增加acrAB-tolC表达适应抗生素胁迫环境;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作用于沙门菌时,菌株QRDR靶位点突变概率降低;多次重复作用后,菌株acrAB-tolC表达量虽然增加,但表达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避免了因突变导致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敏性 喹诺酮决定区 多重耐药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