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安门形象的多重话语分析:基于纪录片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忠波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5期31-36,共6页
在官方话语体系中,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阅兵和节日庆典本身是证明新中国合法性和先进性的纪念仪式,能够实现传播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形象自我塑造的形式。随着中国当代纪录片话语方式和价值诉求的不断变化... 在官方话语体系中,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阅兵和节日庆典本身是证明新中国合法性和先进性的纪念仪式,能够实现传播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形象自我塑造的形式。随着中国当代纪录片话语方式和价值诉求的不断变化,单一主体性的天安门形象发生了变动和分化,天安门形象的内涵和意义在不同纪录片中获得了更新和重新阐释的机会。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隐喻的天安门,是权力符号和政治象征,很多关于中国的域外纪录片都会拍摄天安门,这一中国象征物的镜头,往往并不遵循官方权力话语的美学方式。本文试图考察官方、民间和西方多重话语空间中的天安门形象的生产过程以及传播状况,并分析不同的权力话语对天安门形象不断争夺与重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天安门形象 多重话语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