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吴忠—灵武M_(L)3.6震群重新定位及震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许英才 曾宪伟 罗国富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6期251-262,共12页
2021年7月18日—8月7日,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发生M_(L)3.6显著震群活动。本文利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根据gCAP方法反演了2021年7月20日灵武M_(L)3.6地震的震源机制及震源矩心深度,采用Snoke方法计算了震群中3次ML3.... 2021年7月18日—8月7日,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发生M_(L)3.6显著震群活动。本文利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根据gCAP方法反演了2021年7月20日灵武M_(L)3.6地震的震源机制及震源矩心深度,采用Snoke方法计算了震群中3次ML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测定了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的中心解。结果表明,该震群中最大的地震即7月20日02时40分M_(L)3.6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走向289°,倾角72°,滑动角-22°,节面Ⅱ走向26°,倾角69°,滑动角-161°,震源矩心深度为12 km,初始破裂深度为12.5 km;7月20日03时15分ML3.2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走向290°,倾角82°,滑动角-2°,节面Ⅱ走向20°,倾角88°,滑动角-172°,初始破裂深度为11.9 km;7月21日04时55分ML3.1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走向285°,倾角53°,滑动角2°,节面Ⅱ走向194°,倾角88°,滑动角143°,初始破裂深度为11.6 km,这些地震震源机制的主压应力轴主要为NE向。该震群序列的震源深度主要相对集中在7—15 km之间,其中ML3.0以上地震的震源深度主要介于11—13 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震群相对集中的区域由深到浅大体呈现近似于陡立的展布。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应力场在灵武M_(L)3.6地震震源机制NNE向节面产生的相对剪应力为0.393,而在NWW向节面产生的相对剪应力为0.945。结合地质构造和已有断层资料初步分析认为,若NNE向的崇兴隐伏断裂为灵武M_(L)3.6地震的发震断层,则表明崇兴断裂可能是一条断裂薄弱带,地震破裂方式主要为右旋走滑;若NWW向的未知隐伏断裂为发震断层,则表明NWW向断裂可能为该地震在区域应力场下的剪应力相对最大释放节面,其破裂方式为左旋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年吴忠—灵武M_(L)3.6震群 多阶段定位 震源机制 相对剪应力
下载PDF
2018年12月16日兴文5.7级地震序列定位
2
作者 宫悦 赵敏 +1 位作者 龙锋 傅莺 《四川地震》 2019年第3期1-4,12,共5页
利用“多阶段定位”法对2018年12月16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发生的M5.7地震序列进行定位,结果显示,序列不是由简单的一次性破裂形成,发震构造较为复杂;深度统计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发生于上地壳浅层的破裂事件。
关键词 多阶段定位 深度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19年碌曲震群精定位分析
3
作者 窦喜英 王恩利 +2 位作者 张丽琼 梁永平 李敏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58-61,共4页
1研究背景震群是地震序列的一种形式,其发震构造历来是地震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而双差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震群序列的分析研究中。甘肃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各种强度的地震发生频度较高,震群发生概率也相对偏高。
关键词 碌曲震群 地震精确定位 多阶段定位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伽师6.4级地震发震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金 蒋海昆 +1 位作者 魏芸芸 孙昭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7-376,共20页
文中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20年1月19日伽师M_(S)6.4主震、前震和部分M_(S)≥3.6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本次伽师6.4级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伽师6.4级... 文中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20年1月19日伽师M_(S)6.4主震、前震和部分M_(S)≥3.6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本次伽师6.4级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伽师6.4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面特征,探讨可能的发震构造。初步结果显示,利用CAP方法得到6.4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190°,倾角32°,滑动角31°;节面Ⅱ,走向74°,倾角73°,滑动角118°,震源深度为12.1km,表明其为一次逆冲型地震事件。而5.4级前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事件,震源深度为17.1km,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83°,倾角78°,滑动角173°;节面Ⅱ,走向174°,倾角83°,滑动角12°。根据重新定位结果,结合震源区附近构造地质背景推断,5.4级前震的发震构造为NNW向高倾角走滑断裂L 0,其可能为1997—1998年伽师震群NNW向发震构造体系的分支断裂。由于绝大多数余震分布在L 0断裂东侧,判断L 0及相关断层对余震分布可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根据主震的位置和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震源区断裂的产状特征推测,伽师6.4级主震的发震构造为SN向的缓倾角破裂,其滑动可能主要集中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滑脱面附近的区域,但伽师6.4级地震可能引起了柯坪塔格推覆构造多条断裂同时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6.4级地震 震源位置 震源机制解 多阶段定位方法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空段的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芮雪莲 龙锋 赵敏 《四川地震》 2020年第2期15-18,47,共5页
地震空段是中—长期地震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为研究汶川8.0级与芦山7.0级地震的余震区之间长约40 km的地震破裂空段的地震活动特点,采用多阶段定位法对此空段内2005年以来的M L1.0以上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显示:空段NE侧地震分布密集... 地震空段是中—长期地震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为研究汶川8.0级与芦山7.0级地震的余震区之间长约40 km的地震破裂空段的地震活动特点,采用多阶段定位法对此空段内2005年以来的M L1.0以上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显示:空段NE侧地震分布密集而SW侧稀疏,结合其在纵深方向的分布特点,由此认为空段内主要发震构造为大川—双石断裂和大邑断裂;此外,空段内地震时间分布特征说明该区域地震活动受附近强震触发和震后应力调整作用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空段 多阶段定位 发震构造 时间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