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智能模糊分散协调控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汉雄 刘天琪 刘群英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2,29,共5页
为了解决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系统中诸控制元件之间协调的问题,根据模糊逻辑推理方法与最优分散协调算法,设计了智能模糊分散协调控制器(FODC),从而使整个交直流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用 NETOMAC 仿真软件仿真了一三机双直流系统。仿真结果... 为了解决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系统中诸控制元件之间协调的问题,根据模糊逻辑推理方法与最优分散协调算法,设计了智能模糊分散协调控制器(FODC),从而使整个交直流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用 NETOMAC 仿真软件仿真了一三机双直流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 FODC 确实能提高整个交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且优于常规的无分散协调控制(NDC)和有分散协调控制(ODC),在不同扰动下亦能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系统 直流输电系统 数学模型 模糊智能控制 分散协调控制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系统的相互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妍 游雨琛 周雷 《宁夏电力》 2017年第1期22-28,共7页
在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因为多条直流线路落点于同一交流电网、各换流站间电气联系紧密、无功消耗大,交、直流系统间常以换流母线为纽带发生非常复杂的交互影响。本文围绕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相互影响,概述了换相失败、功角/电压... 在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因为多条直流线路落点于同一交流电网、各换流站间电气联系紧密、无功消耗大,交、直流系统间常以换流母线为纽带发生非常复杂的交互影响。本文围绕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相互影响,概述了换相失败、功角/电压稳定性、扰动后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恢复等问题,分析了现有控制和恢复策略的特点及不足,为今后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 换相失败 功角/电压稳定 直流系统协调恢复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接入交流或交直流混合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境彪 希望.阿不都瓦依提 +4 位作者 晁勤 王一波 任娟 殷志敏 石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3-29,共7页
目前,风电并入交直流混合系统低频振荡模态研究未见文献报道。在PSASP中搭建了CEPRI36节点系统中含双馈风电场的纯交流系统和交直流混合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详细模型。对计及了风力机传动链、双馈发电机、变换器和直流输电动态模... 目前,风电并入交直流混合系统低频振荡模态研究未见文献报道。在PSASP中搭建了CEPRI36节点系统中含双馈风电场的纯交流系统和交直流混合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详细模型。对计及了风力机传动链、双馈发电机、变换器和直流输电动态模型及其控制策略,且直流系统运行在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单极大地回线、单极金属回线、单极双导线并联大地回线四种不同接线方式下的小信号稳定性进行了仿真。从双馈风电场接入交流或交直流混合系统并参与有功或无功调度两种运行方式角度,采用模态分析法进行了电网区间和局部区域低频振荡模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馈风电场接入交直流混合系统的低频振荡特性不仅与直流线路运行接线方式存在关联,而且受接入的风电场运行方式影响。与接入交流系统比较,接入交直流混合系统区间振荡的恶化程度变大、稳定裕度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系统 风力发电机 模态分析 低频振荡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129
4
作者 邵瑶 汤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4-30,共7页
在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由于交直流输电线路并列运行且多个直流换流站间电气距离较近,交直流系统间、直流子系统间相互影响,对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策略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概述了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换... 在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由于交直流输电线路并列运行且多个直流换流站间电气距离较近,交直流系统间、直流子系统间相互影响,对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策略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概述了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中换相失败、直流系统故障后的恢复、电力系统功角/电压的稳定性、谐波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控制和保护策略的特点及不足,可为今后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 换相失败 故障后恢复 功角稳定 电压稳定 谐波的相互作用
下载PDF
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中长期电压分级协调控制 被引量:9
5
作者 弓帅 张文 谢季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4-61,共8页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接入同一或电气距离较近交流母线,形成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为充分发挥柔性直流功率解耦及快速调节特性,减小常规直流换相失败概率,并保持交直流混联系统电压安全稳定,文中提出了一种...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接入同一或电气距离较近交流母线,形成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为充分发挥柔性直流功率解耦及快速调节特性,减小常规直流换相失败概率,并保持交直流混联系统电压安全稳定,文中提出了一种混合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中长期电压分级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对混合多馈入交直流系统进行建模,并分析柔性直流不同控制方式下控制量对交流母线电压灵敏度的求解方法。其次,构建两级协调电压控制,系统级控制以交流系统最低节点电压轨迹偏差和控制成本最小为目标;换流站级控制以保证常规直流馈入母线电压和换相裕度为目标。根据发电机无功裕度设计不同的控制方案,针对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熄弧角和有功功率,避免其发生控制冲突,设计两级协调策略。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明显提高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中长期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混联系统 分级控制 电压稳定 模型预测控制 直流调制
下载PDF
计及并联电容器补偿的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改进有效短路比指标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青 廖诗武 +3 位作者 姚伟 刘明松 文劲宇 张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5,共9页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能够同时反映交流系统强弱和直流系统间相互作用,是进行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出现了指标计算结果与系统实际电压稳定不相符的情况。在推导并联电容器补偿对短路电流影响的数学...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能够同时反映交流系统强弱和直流系统间相互作用,是进行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出现了指标计算结果与系统实际电压稳定不相符的情况。在推导并联电容器补偿对短路电流影响的数学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现有的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指标由于未考虑并联电容器补偿时存在不足而具有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计及并联电容器补偿的改进多馈入有效短路比指标,该指标通过将系统并联电容器容量折算到直流落点处来进一步计及其给系统电压稳定带来的影响,并给出所提改进短路比指标的计算公式。以修改的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为例,研究了并联电容器补偿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现有多馈入短路比和所提改进指标与并联电容器补偿的容量和补偿位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改进有效短路比指标比现有多馈入有效短路指标更能够准确地反映交流系统的强弱程度。最后通过浙江电网仿真验证了所提改进有效短路比在描述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强度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系统 多馈有效短路比 短路电流 多馈交互因子 并联电容器补偿 改进多馈有效短路比
下载PDF
基于PMU的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分散协调控制 被引量:17
7
作者 颜泉 李兴源 +2 位作者 王路 刘红超 陈树恒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26-30,共5页
针对广域多馈入交直流系统,为充分利用直流线路的快速调节能力以改善系统稳定性,提出一种分层分散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案。基于相角测量装置(PMU)测量单元,协调控制器在线确定并传送故障后动态平衡点到直流线路控制器,直流线路控制器以此... 针对广域多馈入交直流系统,为充分利用直流线路的快速调节能力以改善系统稳定性,提出一种分层分散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案。基于相角测量装置(PMU)测量单元,协调控制器在线确定并传送故障后动态平衡点到直流线路控制器,直流线路控制器以此故障后动态平衡点为控制目标。采用非线性递推方法推导了基于PMU的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分散协调控制规律,并设计了以动态平衡点和PMU实时测量的发电机功角信号为输入的直流线路附加功率控制器。最后通过3机2条直流的测试系统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系统 相角测量装置 鲁棒自适应分散控制器 递推方法 分层控制
下载PDF
多回特高压直流分层馈入模式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稳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腾 张焰 +3 位作者 叶冠豪 张璨 卫茹 朱晨曦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7-164,共8页
针对多回特高压直流单层接入特高压交流电网、单层接入超高压交流电网及分层接入特高压和超高压交流电网这3种模式,从多馈入短路比、交流系统稳态电压以及直流极限传输功率3个角度分析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稳态特性,并提出基于自组织临界慢... 针对多回特高压直流单层接入特高压交流电网、单层接入超高压交流电网及分层接入特高压和超高压交流电网这3种模式,从多馈入短路比、交流系统稳态电压以及直流极限传输功率3个角度分析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稳态特性,并提出基于自组织临界慢过程的直流极限传输功率分析方法。通过对两回特高压直流馈入的某区域电网进行仿真计算,验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分层馈入模式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多馈入短路比,增强交流系统对特高压直流的电压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 直流输电 分层 交直流混联系统 多馈短路比 稳态电压 极限传输功率 自组织临界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66
9
作者 杨卫东 徐政 韩祯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3-17,共5页
介绍了大扰动下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如换相失败后直流输电系统的恢复、交直流电力系统的功角及电压稳定性、直流控制器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及直流功率调制等。回顾了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电力系统 电压稳定性 功角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关联测量分散协调控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颜泉 李兴源 +1 位作者 刘红超 许秀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2-46,52,共6页
介绍了关联测量分散控制基本原理,针对多馈入交直流系统,采用关联测量的分散协调控制原理推导直流线路的附加控制策略,提出基于关联测量矢量直流系统附加控制的分散协调控制策略。该方法只需要当地信号,控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算例结... 介绍了关联测量分散控制基本原理,针对多馈入交直流系统,采用关联测量的分散协调控制原理推导直流线路的附加控制策略,提出基于关联测量矢量直流系统附加控制的分散协调控制策略。该方法只需要当地信号,控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HVDC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多条直流线路的分散协调控制、功率支援和电压保持,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并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系统 关联测量 分散协调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
下载PDF
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因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肖俊 李兴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探讨了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影响关系的求解方法。以此为基础,进步深入研究了相互作用因子(multi-infeed interaction factor,MIIF)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得MIIF表达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MIIF表... 探讨了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影响关系的求解方法。以此为基础,进步深入研究了相互作用因子(multi-infeed interaction factor,MIIF)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得MIIF表达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MIIF表达式,详细分析了交流系统负荷特性、交流系统等值阻抗和耦合阻抗、换流站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以及直流系统等因素对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得到了些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系统 多端交直流系统 电压相互影 相互作用因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研究综述
12
作者 毛俊华 《机电信息》 2014年第30期27-27,29,共2页
基于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其控制和保护策略提出新要求,使其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系统故障,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 应用现状 措施 谐波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广义短路比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程 汪炜将 +3 位作者 王佳 代祥 杨金成 刘扬帆 《电力学报》 2017年第3期200-205,247,共7页
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已经在我国南方电网和华东电网中普遍形成,多馈入广义短路比作为一种新型的指标能有效的评估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受端的强弱,是多馈入直流系统规划中的一种重要的参考指标,研究基于多馈入广义短路比的定义分析了直流落点... 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已经在我国南方电网和华东电网中普遍形成,多馈入广义短路比作为一种新型的指标能有效的评估多馈入交直流系统受端的强弱,是多馈入直流系统规划中的一种重要的参考指标,研究基于多馈入广义短路比的定义分析了直流落点间的联络阻抗、受端交流系统的等值自阻抗、直流功率等因素对多馈入广义短路比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所得的结论对于多馈入交流系统的规划及运行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最后通过以在CIGRE标准测试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得到的两馈入系统为例,验证了理论推导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系统 多馈交直流系统 广义短路比 因素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基于正规形理论的多馈入交直流输电系统非线性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秀 徐光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0,共5页
传统的特征根分析法不能揭示电力系统的非线性相关作用。正规形理论将非线性系统通过坐标变换,使得原系统与一个线性系统二阶或更高阶等价。将该方法应用到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中,既保留了小信号法的优点,又考虑了不同振荡模式间的非线性作... 传统的特征根分析法不能揭示电力系统的非线性相关作用。正规形理论将非线性系统通过坐标变换,使得原系统与一个线性系统二阶或更高阶等价。将该方法应用到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中,既保留了小信号法的优点,又考虑了不同振荡模式间的非线性作用,适用于系统大扰动后的低频振荡特性分析。在对一双馈入交直流并联系统建立动态方程的基础上,运用正规形理论,分析了多馈入交直流系统低频振荡模式的非线性相关作用。结果显示,系统中各种模式是相互影响的,不同运行方式下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当系统重载且直流带调制方式下时,区间振荡模式与直流调制模式间的非线性作用最强。时域仿真验证了这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输电系统 正规形 低频振荡 非线性相关作用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研究综述
15
作者 冯开锋 《电力系统装备》 2018年第11期49-50,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发展的需要,都对电力系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有着许多不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应得到大力宣传和推广。这种电力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业发展的需要,都对电力系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有着许多不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应得到大力宣传和推广。这种电力系统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工业生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该系统能够更好地得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 交直流 电力系统
下载PDF
直流控制方式对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8
16
作者 陈修宇 韩民晓 刘崇茹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3,共6页
基于降阶雅可比矩阵的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的解析计算方法,分析了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对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机理,指出换流站功率对电压的灵敏度是影响电压相互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出了逆变站在不同控制方... 基于降阶雅可比矩阵的多馈入相互作用因子的解析计算方法,分析了直流系统控制方式对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换流母线间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机理,指出换流站功率对电压的灵敏度是影响电压相互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出了逆变站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功率对电压的灵敏度计算公式,通过算例研究了控制方式对逆变站间电压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系统 直流控制 多馈相互作用因子 多馈有效短路比
下载PDF
多馈入交直流混联系统小干扰稳定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洪波 阎禹同 +2 位作者 王曦 石鹏 孙黎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565-575,共11页
我国电源与负荷的分布特点使多直流馈入交流系统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显著特征。多回大容量直流输电增强了电网传输能力,也使小干扰稳定问题具有新特点。随着电网复杂程度提高,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面临的小干扰稳定问题更加严峻,亟待进... 我国电源与负荷的分布特点使多直流馈入交流系统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显著特征。多回大容量直流输电增强了电网传输能力,也使小干扰稳定问题具有新特点。随着电网复杂程度提高,多馈入交直流电力系统面临的小干扰稳定问题更加严峻,亟待进行具体的理论分析。介绍了多馈入交直流系统的典型结构和特点,回顾了多直流馈入交流系统动态交互作用机理及其小干扰下的稳定问题,总结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最后,对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结果可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混联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 交互作用 小干扰稳定
下载PDF
一种通用的多直流馈入系统短路比指标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宝烨 袁志昌 +3 位作者 饶宏 周保荣 李鸿鑫 聂金峰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共8页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MIESCR是评价含有多回直流馈入的交流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一种常用指标,然而其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够明确。本文将多馈入系统等效成具有相同外特性的单馈入系统,提出了通用化的多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MEESCR的定义,并证明...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MIESCR是评价含有多回直流馈入的交流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一种常用指标,然而其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够明确。本文将多馈入系统等效成具有相同外特性的单馈入系统,提出了通用化的多馈入等效有效短路比MEESCR的定义,并证明了MIESCR和有效短路比ESCR是MEESCR在某些特定工况下经近似后的特例,也从理论上说明了MIESCR和ESCR的适用范围和误差来源。理论分析和电磁暂态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MIESCR和ESCR,MEESCR这一指标能更准确的评价多馈入系统中交流电网的电压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入交直流混合系统 有效短路比 多馈有效短路比 多馈等效有效短路比
下载PDF
一种新的多馈入交直流受端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评价指标
19
作者 武倩羽 王婧 +2 位作者 祝培鑫 张恺 黄永章 《智能电网(汉斯)》 2017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多馈入受端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研究一般都是建立在多端口戴维南等值模型的基础上,各条直流馈入之间的互阻抗使得已有的多馈入交直流受端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评价指标与受端线路电压稳定的对应关系不明确。在多端口戴维南等值模型的基础上... 多馈入受端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研究一般都是建立在多端口戴维南等值模型的基础上,各条直流馈入之间的互阻抗使得已有的多馈入交直流受端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评价指标与受端线路电压稳定的对应关系不明确。在多端口戴维南等值模型的基础上对多馈入受端系统节点阻抗矩阵进行对角化,用对角线元素即节点阻抗矩阵的特征值来等效各条直流馈入相对应的交流系统的阻抗值,实现了多馈入系统的解耦,将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等效为多个单馈入系统来研究。在解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多馈入受端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评价指标。应用BPA软件进行故障仿真,对两个新评价指标计算值不同的简单三馈入系统进行故障仿真,对比两个三馈入系统故障后的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交直流系统 电压稳定 系统解耦模型 静态电压稳定评价指标 等值阻抗特征值 最大特征值
下载PDF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及稳定控制与分析 被引量:27
20
作者 蔡泽祥 朱浩骏 +1 位作者 白雪峰 倪以信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共8页
对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及稳定控制与分析进行了综述。首先讨论了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交直流系统间和直流系统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然后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对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进... 对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及稳定控制与分析进行了综述。首先讨论了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交直流系统间和直流系统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然后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对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最后对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馈直流输电系统 稳定控制 直流系统 交直流 改进意见 综述 分析 研究 相互作用 复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