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喉雉鹑繁殖季的夜栖行为与夜栖地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许路 赵联军 +5 位作者 张塔星 白俊 罗春平 曹亚珍 郑勇 冉江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9,共10页
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是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其繁殖季的夜栖地选择,能丰富该物种的基础资料,理解其生存策略,为该物种的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和2022年的3~7月,采用跟踪观察和系统搜索法... 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是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其繁殖季的夜栖地选择,能丰富该物种的基础资料,理解其生存策略,为该物种的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和2022年的3~7月,采用跟踪观察和系统搜索法,对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期红喉雉鹑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选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夜栖地样方34个。采用卡方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红喉雉鹑主要夜栖于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等针叶树,常见1只单独夜栖或2只共同夜栖,未见有集群夜栖;夜栖树通常位于上坡位,距离林缘和最近乔木较近,具有较大的胸径和郁闭度,栖枝距离地面高度6.6 m左右,栖枝长度约1.66 m;夜栖地具有较大的坡度和落叶盖度,而灌木盖度较小。安全因素(夜栖树胸径、坡度)和食物因素(落叶盖度)是红喉雉鹑选择夜栖地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喉雉鹑 繁殖季 夜栖地选择 雉科鸟类 濒危物种
原文传递
鸟类夜栖地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原宝东 蒋爱伍 +1 位作者 李晓东 鲁长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45-2151,共7页
夜栖地可以为鸟类提供安全、舒适、温暖的夜间栖息场所。昼行性鸟类夜间视觉能力较差,对夜栖环境中潜在的威胁感知程度较低,导致其夜栖时常常处于被动和危险的环境中。鸟类通过选择适宜的夜栖地,进而达到充分利用夜栖地空间资源的目的... 夜栖地可以为鸟类提供安全、舒适、温暖的夜间栖息场所。昼行性鸟类夜间视觉能力较差,对夜栖环境中潜在的威胁感知程度较低,导致其夜栖时常常处于被动和危险的环境中。鸟类通过选择适宜的夜栖地,进而达到充分利用夜栖地空间资源的目的。本文从鸟类夜栖地选择的行为适应性以及保温性、食物因子和安全性(隐蔽性)等3个影响因素,对国内外鸟类夜栖地选择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栖地 夜栖地选择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大中山两种同域雉类春季夜栖地特征比较(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宁 周伟 +2 位作者 李伟 张庆 王学荣 《Chinese Birds》 2010年第2期132-140,共9页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中国云南的大中山呈同域分布。我们于2004年2月至4月在研究区调查这两种雉类的夜栖特征,并采用多重统计、生境套娃和栖息地分类树等方法分析它们对夜栖地的选择倾向。栖息地...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中国云南的大中山呈同域分布。我们于2004年2月至4月在研究区调查这两种雉类的夜栖特征,并采用多重统计、生境套娃和栖息地分类树等方法分析它们对夜栖地的选择倾向。栖息地分类树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从宏生境到微生境它们的栖树有着多项分离。两种雉类对至关重要的夜栖生态因子的需求和选择基本相同,这使它们能生活在相同的宏生境中。而空间要素,如栖树和地形特征的分离又避免了黑颈长尾雉和白鹇之间的竞争。就安全需求策略而言,黑颈长尾雉采用了'栖境隐蔽–易于逃逸型'的基本方法;而白鹇夜栖采用了'栖境隐蔽型'的方法。对于保温策略来说,黑颈长尾雉主要选择'适合植被环境–地形辅助型'方式,而白鹇选择了独特的'适合植被环境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同域分布 夜栖地选择
下载PDF
三门峡越冬大天鹅栖息地选择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浩 于海龙 +5 位作者 李云峰 茹文东 高如意 张超 张有强 洪剑明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8年第3期50-53,共4页
2016年12月-2017年2月,对黄河三门峡库区大天鹅越冬期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野生环境与人工环境下共记录到大天鹅夜栖地样方31处,觅食地样方23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 Whitney U检验比较了大天鹅夜栖地与对照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2016年12月-2017年2月,对黄河三门峡库区大天鹅越冬期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野生环境与人工环境下共记录到大天鹅夜栖地样方31处,觅食地样方23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 Whitney U检验比较了大天鹅夜栖地与对照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植被高度、水深和距干扰源距离在夜栖地样方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3个因子是影响大天鹅夜栖地选择的主要因子。大天鹅觅食地样方与对照组的比较发现,植被盖度、距食源地距离和植被高度在觅食地样方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这3个因子是影响大天鹅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子。31处夜栖地和23处觅食地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安全因素是影响大天鹅夜栖地和觅食地选择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天鹅 夜栖地选择 觅食地选择 三门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