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融合光谱阈值与图像技术的静止卫星夜间云检测方法
1
作者
文刚
周仿荣
+6 位作者
马仪
王一帆
王国芳
马御棠
朱龙昌
李春明
吴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针对夜间云检测问题,本文基于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影像数据,分析了云像元光谱特征与图像特征,提出了融合光谱阈值与图像技术的静止卫星夜间云检测方法,实现了静止卫星夜间云的快速、准确检测。利用MODIS云产品和CALIPSO雷达数据,对...
针对夜间云检测问题,本文基于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影像数据,分析了云像元光谱特征与图像特征,提出了融合光谱阈值与图像技术的静止卫星夜间云检测方法,实现了静止卫星夜间云的快速、准确检测。利用MODIS云产品和CALIPSO雷达数据,对云检测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验证。结果表明:①云检测结果与MODIS的云产品MYD06分布基本一致;②算法夜间平均云检测精度达到80.3%;③不同季节夜间的云检测精度随季节变化较明显,夏季最高达到83.3%,可以区分不同季节夜间的云与非云区域。因此,融合光谱阈值与图像技术的静止卫星夜间云检测方法能有效实现夜间云检测,为夜间云检测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云
检测
静止卫星
光谱特征
图像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MODIS影像的夜间云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侯岳
刘培洵
+1 位作者
陈顺云
刘少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以往云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利用MOD IS传感器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建立一套针对MOD IS夜间影像的,以单、多时相组合方法为基础的夜间云检测算法。通过对我国南北地震构造带(南北带)影像进行云检测试验证实,该算法对MOD IS夜间影...
在以往云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利用MOD IS传感器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建立一套针对MOD IS夜间影像的,以单、多时相组合方法为基础的夜间云检测算法。通过对我国南北地震构造带(南北带)影像进行云检测试验证实,该算法对MOD IS夜间影像上的各种云类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云
检测
热红外
MODIS
南北地震构造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葵花影像中国地区夜间云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安妮
尚华哲
+2 位作者
胡斯勒图
海全胜
包玉海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6期5-12,共8页
目的实现适用于中国地区的夜间云识别。方法根据红外波段云与非云的亮温差异,采用亮温阈值法研究适用于中国地区的夜间云识别算法。中国地形高程差异明显,其地表辐射能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云检测结果精度,因而提出基于三个高程阶梯的...
目的实现适用于中国地区的夜间云识别。方法根据红外波段云与非云的亮温差异,采用亮温阈值法研究适用于中国地区的夜间云识别算法。中国地形高程差异明显,其地表辐射能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云检测结果精度,因而提出基于三个高程阶梯的云识别方法。由于云检测结果验证缺少可见光波段,使用MODIS云数据产品和雷达数据CALIPSO分别做定性和定量验证。结果云检测区域与MODIS的MYD06云产品基本一致,CALIPSO雷达数据四个月的平均验证结果为:非云区域的提取精度约77.86%,云区域的提取精度为79.67%,将有云区域错提为非云的误差率为2.76%,而将非云区域误提取为有云区域的错误率为12.31%。结论利用日本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影像数据,根据阈值法提出的基于三个高程阶梯的云检测算法,较好地实现了适用于中国地区的夜间云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云
识别
葵花影像
阈值法
CALIPSO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云观测辅助方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孟术
郑丽英
+3 位作者
杨梅
罗利民
赵静
袁小林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5-658,共4页
在夜间灯光很弱或者没有灯光、星光、月光的情况下,云的目测是比较困难的。常规夜间观测云的方法是,根据视觉,结合星光疏密、空气清晰程度、云体的颜色、移动速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和实测云高,参照傍晚时云的状况来判别云状。为了能够...
在夜间灯光很弱或者没有灯光、星光、月光的情况下,云的目测是比较困难的。常规夜间观测云的方法是,根据视觉,结合星光疏密、空气清晰程度、云体的颜色、移动速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和实测云高,参照傍晚时云的状况来判别云状。为了能够在夜间快速准确地识别所在测站云状,以现代化探测设备为手段,对夜间云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用大气辐射、大气电场、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来辅助观云,可较好地弥补夜间目测云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大气辐射
大气电场
卫星
云
图
雷达回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云天变化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敏
黄德学
《西藏科技》
2010年第11期46-48,共3页
总结了夜间云常规观测方法中的难点,尝试依据温度曲线变化判定云量与云层变化。经过分析发现,当云量减少或云层抬升变薄时,气温下降,温度曲线明显下降;当云量增多或云层加厚时,气温升高,温度曲线上升;当云量或云层没有发生变化时,温度...
总结了夜间云常规观测方法中的难点,尝试依据温度曲线变化判定云量与云层变化。经过分析发现,当云量减少或云层抬升变薄时,气温下降,温度曲线明显下降;当云量增多或云层加厚时,气温升高,温度曲线上升;当云量或云层没有发生变化时,温度呈正常的日变化。通过这种云与温度曲线之间变化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观测人员更加准确地判断夜间云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云
温度曲线
云
量
云
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应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观测夜间云
被引量:
12
6
作者
李勇增
郑细华
《广东气象》
2008年第2期65-66,共2页
利用云状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图中的外形、结构和图像特征,归纳了若干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图像在夜间云观测中应用的一些方法。如卫星云图上积雨云常呈球形或胡萝卜形;高层云和高积云为层状;卷云为纤维状等特点。雷达图上雨层...
利用云状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图中的外形、结构和图像特征,归纳了若干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图像在夜间云观测中应用的一些方法。如卫星云图上积雨云常呈球形或胡萝卜形;高层云和高积云为层状;卷云为纤维状等特点。雷达图上雨层云为分片成片、面积大和回波在20dBz左右,积雨云为结构紧密、棱角分明、回波强度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夜间云
观测
卫星
云
图
雷达图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云观测的注意事项
被引量:
1
7
作者
崔雪
康建萍
聂醒枝
《河南科技》
2013年第11X期170-170,共1页
观测云时空分布、云的演变过程和结构特点,可以获取对未来天气有指导意义的云信息。根据云夜间的观测特点,夜间的光照条件的不足等原因给观测云工作带来了障碍。测报员通过准确、认真的对比夜间的云与白天的云基本特征,全面的了解夜间...
观测云时空分布、云的演变过程和结构特点,可以获取对未来天气有指导意义的云信息。根据云夜间的观测特点,夜间的光照条件的不足等原因给观测云工作带来了障碍。测报员通过准确、认真的对比夜间的云与白天的云基本特征,全面的了解夜间云特点,以及夜间云观测的注意事项。根据季节的天气变化特点,判断云变化特点和观测的注意事项,结合天气形势的演变,从而提高夜间云观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注意事项
水平提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夜间云观测的认识
8
作者
张丽霞
邓红
《内蒙古气象》
2004年第3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
天气过程
天气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如何提高夜间云的观测水平
被引量:
2
9
作者
秦仁艳
陈开洪
何明远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0期111-112,共2页
观测云的时空分布、结构特点以及云演变过程,能够获取对未来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云的信息。云的夜间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难点。夜间光照条件不足给测报人员观测云带来很大的困难。测报人员可以通过仔细对比夜间云和白天云的基本特征,能够了解...
观测云的时空分布、结构特点以及云演变过程,能够获取对未来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云的信息。云的夜间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难点。夜间光照条件不足给测报人员观测云带来很大的困难。测报人员可以通过仔细对比夜间云和白天云的基本特征,能够了解夜间云的基本特点;依据季节特点,可以在夜间判断一些云的变化特点;而结合天气形势演变,判断云的发生发展演变,也是提高夜间云的观测水平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水平
提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怎样掌握夜间云的观测
被引量:
2
10
作者
郑丽英
邓莉
陈志安
《四川气象》
2004年第4期56-57,共2页
通过对夜间云的观测 ,掌握夜间云的特征、演变规律及形成原因 ,对分析未来天气象的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观测
夜间云
演变规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云的观测
被引量:
1
11
作者
周丽华
赵彦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8期140-140,共1页
云的夜间观测比较困难,在观测时可结合以下经验,以提高观测重点和准确度:掌握云的生成、发展和演变规律;结合星光及光的现象进行判断;根据已出现的降水性质判断云状。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星光
降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云的观测方法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太华
杨东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3期326-326,329,共2页
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的观测相对是个难点,而夜间云的观测则更加困难。对夜间云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夜间云观测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云的特征及观测方法
被引量:
1
13
作者
孔宁宁
齐风军
+1 位作者
王建全
孔祥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1期48-48,50,共2页
介绍了夜间云的特征,根据夜间云的演变规律及形成原因分析了其观测方法,旨在提高云观测记录的内在质量。
关键词
夜间云
特征
观测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夜间云的观测
14
作者
蔡小敏
《广东气象》
2000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夜间云
地温
CM
云
量
干球温度
辐射逆温
地表温度
地面温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云观测方法的探讨
15
作者
樊静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9期482-482,共1页
云的形成是大气演变的一种物理过程,对于观测员来说,云的观测是预知未来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其观测难度也是最大的,尤其是夜间云,它外形复杂多变,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本文中,笔者将根据一些夜间云特有的变化规律来介绍几点观测...
云的形成是大气演变的一种物理过程,对于观测员来说,云的观测是预知未来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其观测难度也是最大的,尤其是夜间云,它外形复杂多变,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本文中,笔者将根据一些夜间云特有的变化规律来介绍几点观测夜间云的方法,希望能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者们提供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方法
规律
云
的形状
天气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气象夜间云的观测
16
作者
毛可丽
李丽儒
李彦峰
《湖南农机》
2007年第11期175-,174,共2页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很多项要素均已进入自动化观测或进入自动化与人工对比观测。云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且种类繁多,演变复杂,千变万化,云的变化又与天气紧密相连,对天气形势的变化有着极其奥妙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而夜间云的观...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很多项要素均已进入自动化观测或进入自动化与人工对比观测。云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且种类繁多,演变复杂,千变万化,云的变化又与天气紧密相连,对天气形势的变化有着极其奥妙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而夜间云的观测由于受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夜间云的准确观测就变成目测项目中最为困难的一个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夜间云
观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夜间云的观测
17
作者
王照刚
《科技与创新》
2020年第15期84-85,共2页
云的观测是民航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对航空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低云会影响飞机起飞和着陆,在云中飞行有时会遇到积冰、颠簸或雷击。因此,正确观测云,对了解大气的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以及保障飞行安全都十分重要。对观测...
云的观测是民航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对航空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低云会影响飞机起飞和着陆,在云中飞行有时会遇到积冰、颠簸或雷击。因此,正确观测云,对了解大气的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以及保障飞行安全都十分重要。对观测员来讲,云的观测仍是难度最大的目测项目,尤其是夜间云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云
气象观测
天气现象
气象服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夜间观云谈隅
被引量:
2
18
作者
阙秀美
《广西气象》
2003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天气现象
气象要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观测常见问题探讨
19
作者
杜桂林
《科技促进发展》
2010年第1期I0054-I0054,I0053,共2页
针对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云观测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地面观测规范》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气象学和天气学基本原理,对云状、云底高度及夜间观测等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提高地面云的观测质量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
云
状
云
底高
夜间云
观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光谱阈值与图像技术的静止卫星夜间云检测方法
1
作者
文刚
周仿荣
马仪
王一帆
王国芳
马御棠
朱龙昌
李春明
吴磊
机构
电力遥感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方电网公司云南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苏州深蓝空间遥感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基金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2202AD080010)。
文摘
针对夜间云检测问题,本文基于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影像数据,分析了云像元光谱特征与图像特征,提出了融合光谱阈值与图像技术的静止卫星夜间云检测方法,实现了静止卫星夜间云的快速、准确检测。利用MODIS云产品和CALIPSO雷达数据,对云检测结果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验证。结果表明:①云检测结果与MODIS的云产品MYD06分布基本一致;②算法夜间平均云检测精度达到80.3%;③不同季节夜间的云检测精度随季节变化较明显,夏季最高达到83.3%,可以区分不同季节夜间的云与非云区域。因此,融合光谱阈值与图像技术的静止卫星夜间云检测方法能有效实现夜间云检测,为夜间云检测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夜间云
检测
静止卫星
光谱特征
图像技术
Keywords
nighttime cloud detect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spectral features
image techniques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ODIS影像的夜间云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侯岳
刘培洵
陈顺云
刘少峰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出处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572125)
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2004DIB3J129)共同资助
文摘
在以往云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利用MOD IS传感器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建立一套针对MOD IS夜间影像的,以单、多时相组合方法为基础的夜间云检测算法。通过对我国南北地震构造带(南北带)影像进行云检测试验证实,该算法对MOD IS夜间影像上的各种云类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关键词
夜间云
检测
热红外
MODIS
南北地震构造带
Keywords
Night cloud detection
Thermal infrared
MODIS
N- S seismotectonic zone in China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葵花影像中国地区夜间云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安妮
尚华哲
胡斯勒图
海全胜
包玉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6期5-1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139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B050280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41701406)
国家海洋局海洋遥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2016006)
文摘
目的实现适用于中国地区的夜间云识别。方法根据红外波段云与非云的亮温差异,采用亮温阈值法研究适用于中国地区的夜间云识别算法。中国地形高程差异明显,其地表辐射能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云检测结果精度,因而提出基于三个高程阶梯的云识别方法。由于云检测结果验证缺少可见光波段,使用MODIS云数据产品和雷达数据CALIPSO分别做定性和定量验证。结果云检测区域与MODIS的MYD06云产品基本一致,CALIPSO雷达数据四个月的平均验证结果为:非云区域的提取精度约77.86%,云区域的提取精度为79.67%,将有云区域错提为非云的误差率为2.76%,而将非云区域误提取为有云区域的错误率为12.31%。结论利用日本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影像数据,根据阈值法提出的基于三个高程阶梯的云检测算法,较好地实现了适用于中国地区的夜间云识别。
关键词
夜间云
识别
葵花影像
阈值法
CALIPSO
Keywords
cloud detection at nighttime
Himawari-8 image
threshold method
CALIPSO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云观测辅助方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孟术
郑丽英
杨梅
罗利民
赵静
袁小林
机构
陕西省紫阳县气象局
四川省成都温江区气象局
陕西省安康市气象局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局
陕西省镇坪县气象局
出处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5-658,共4页
文摘
在夜间灯光很弱或者没有灯光、星光、月光的情况下,云的目测是比较困难的。常规夜间观测云的方法是,根据视觉,结合星光疏密、空气清晰程度、云体的颜色、移动速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和实测云高,参照傍晚时云的状况来判别云状。为了能够在夜间快速准确地识别所在测站云状,以现代化探测设备为手段,对夜间云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用大气辐射、大气电场、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来辅助观云,可较好地弥补夜间目测云的不足。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大气辐射
大气电场
卫星
云
图
雷达回波
Keywords
cloud observation at night, radiation, electric field, satellite image, radar echo
分类号
P412.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云天变化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敏
黄德学
机构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山南地区气象局
出处
《西藏科技》
2010年第11期46-48,共3页
文摘
总结了夜间云常规观测方法中的难点,尝试依据温度曲线变化判定云量与云层变化。经过分析发现,当云量减少或云层抬升变薄时,气温下降,温度曲线明显下降;当云量增多或云层加厚时,气温升高,温度曲线上升;当云量或云层没有发生变化时,温度呈正常的日变化。通过这种云与温度曲线之间变化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观测人员更加准确地判断夜间云的变化。
关键词
夜间云
温度曲线
云
量
云
层
分类号
P426.5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应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观测夜间云
被引量:
12
6
作者
李勇增
郑细华
机构
龙川县气象局
出处
《广东气象》
2008年第2期65-66,共2页
文摘
利用云状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图中的外形、结构和图像特征,归纳了若干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图像在夜间云观测中应用的一些方法。如卫星云图上积雨云常呈球形或胡萝卜形;高层云和高积云为层状;卷云为纤维状等特点。雷达图上雨层云为分片成片、面积大和回波在20dBz左右,积雨云为结构紧密、棱角分明、回波强度大等特点。
关键词
大气探测
夜间云
观测
卫星
云
图
雷达图像
分类号
P4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云观测的注意事项
被引量:
1
7
作者
崔雪
康建萍
聂醒枝
机构
兖州气象局
东营利津县气象局
出处
《河南科技》
2013年第11X期170-170,共1页
文摘
观测云时空分布、云的演变过程和结构特点,可以获取对未来天气有指导意义的云信息。根据云夜间的观测特点,夜间的光照条件的不足等原因给观测云工作带来了障碍。测报员通过准确、认真的对比夜间的云与白天的云基本特征,全面的了解夜间云特点,以及夜间云观测的注意事项。根据季节的天气变化特点,判断云变化特点和观测的注意事项,结合天气形势的演变,从而提高夜间云观测水平。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注意事项
水平提高
分类号
P412.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夜间云观测的认识
8
作者
张丽霞
邓红
机构
内蒙古气象探测资料中心
出处
《内蒙古气象》
2004年第3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
天气过程
天气变化
分类号
P426.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如何提高夜间云的观测水平
被引量:
2
9
作者
秦仁艳
陈开洪
何明远
机构
正安县气象局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0期111-112,共2页
文摘
观测云的时空分布、结构特点以及云演变过程,能够获取对未来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云的信息。云的夜间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难点。夜间光照条件不足给测报人员观测云带来很大的困难。测报人员可以通过仔细对比夜间云和白天云的基本特征,能够了解夜间云的基本特点;依据季节特点,可以在夜间判断一些云的变化特点;而结合天气形势演变,判断云的发生发展演变,也是提高夜间云的观测水平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水平
提高
分类号
P412.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怎样掌握夜间云的观测
被引量:
2
10
作者
郑丽英
邓莉
陈志安
机构
成都市气象局观象台
出处
《四川气象》
2004年第4期56-57,共2页
文摘
通过对夜间云的观测 ,掌握夜间云的特征、演变规律及形成原因 ,对分析未来天气象的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观测
夜间云
演变规律
分类号
P45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云的观测
被引量:
1
11
作者
周丽华
赵彦林
机构
齐齐哈尔分局克山农场气象站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8期140-140,共1页
文摘
云的夜间观测比较困难,在观测时可结合以下经验,以提高观测重点和准确度:掌握云的生成、发展和演变规律;结合星光及光的现象进行判断;根据已出现的降水性质判断云状。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星光
降水
分类号
P412.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云的观测方法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太华
杨东亮
机构
江苏省邳州市气象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3期326-326,329,共2页
文摘
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的观测相对是个难点,而夜间云的观测则更加困难。对夜间云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夜间云观测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方法
分类号
P412.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云的特征及观测方法
被引量:
1
13
作者
孔宁宁
齐风军
王建全
孔祥良
机构
山东省莘县气象局
临清市气象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1期48-48,50,共2页
文摘
介绍了夜间云的特征,根据夜间云的演变规律及形成原因分析了其观测方法,旨在提高云观测记录的内在质量。
关键词
夜间云
特征
观测方法
分类号
P468.0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夜间云的观测
14
作者
蔡小敏
机构
潮州市气象局
出处
《广东气象》
2000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夜间云
地温
CM
云
量
干球温度
辐射逆温
地表温度
地面温度
分类号
P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云观测方法的探讨
15
作者
樊静
机构
广元市气象局
出处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9期482-482,共1页
文摘
云的形成是大气演变的一种物理过程,对于观测员来说,云的观测是预知未来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其观测难度也是最大的,尤其是夜间云,它外形复杂多变,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本文中,笔者将根据一些夜间云特有的变化规律来介绍几点观测夜间云的方法,希望能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者们提供些帮助。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方法
规律
云
的形状
天气现象
分类号
P4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气象夜间云的观测
16
作者
毛可丽
李丽儒
李彦峰
机构
内蒙古锡林浩特观象台
出处
《湖南农机》
2007年第11期175-,174,共2页
文摘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很多项要素均已进入自动化观测或进入自动化与人工对比观测。云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且种类繁多,演变复杂,千变万化,云的变化又与天气紧密相连,对天气形势的变化有着极其奥妙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而夜间云的观测由于受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夜间云的准确观测就变成目测项目中最为困难的一个项目。
关键词
气象
夜间云
观测
Keywords
The weather, nighttime cloud, prognosticate
分类号
P4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夜间云的观测
17
作者
王照刚
机构
民航新疆空管局空管中心气象中心
出处
《科技与创新》
2020年第15期84-85,共2页
文摘
云的观测是民航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云对航空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低云会影响飞机起飞和着陆,在云中飞行有时会遇到积冰、颠簸或雷击。因此,正确观测云,对了解大气的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以及保障飞行安全都十分重要。对观测员来讲,云的观测仍是难度最大的目测项目,尤其是夜间云的观测。
关键词
夜间云
气象观测
天气现象
气象服务
分类号
P412.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间观云谈隅
被引量:
2
18
作者
阙秀美
机构
广西气象台
出处
《广西气象》
2003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夜间云
观测
天气现象
气象要素
分类号
P4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观测常见问题探讨
19
作者
杜桂林
机构
宝鸡市渭滨区气象局
出处
《科技促进发展》
2010年第1期I0054-I0054,I0053,共2页
文摘
针对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云观测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据《地面观测规范》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气象学和天气学基本原理,对云状、云底高度及夜间观测等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提高地面云的观测质量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
云
状
云
底高
夜间云
观测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融合光谱阈值与图像技术的静止卫星夜间云检测方法
文刚
周仿荣
马仪
王一帆
王国芳
马御棠
朱龙昌
李春明
吴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MODIS影像的夜间云检测算法研究
侯岳
刘培洵
陈顺云
刘少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葵花影像中国地区夜间云识别方法研究
安妮
尚华哲
胡斯勒图
海全胜
包玉海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夜间云观测辅助方法
孟术
郑丽英
杨梅
罗利民
赵静
袁小林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夜间云天变化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张敏
黄德学
《西藏科技》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如何应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观测夜间云
李勇增
郑细华
《广东气象》
2008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夜间云观测的注意事项
崔雪
康建萍
聂醒枝
《河南科技》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对夜间云观测的认识
张丽霞
邓红
《内蒙古气象》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浅谈如何提高夜间云的观测水平
秦仁艳
陈开洪
何明远
《安徽农学通报》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怎样掌握夜间云的观测
郑丽英
邓莉
陈志安
《四川气象》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夜间云的观测
周丽华
赵彦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夜间云的观测方法
王太华
杨东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夜间云的特征及观测方法
孔宁宁
齐风军
王建全
孔祥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谈谈夜间云的观测
蔡小敏
《广东气象》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夜间云观测方法的探讨
樊静
《科技信息》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浅析气象夜间云的观测
毛可丽
李丽儒
李彦峰
《湖南农机》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谈夜间云的观测
王照刚
《科技与创新》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夜间观云谈隅
阙秀美
《广西气象》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云观测常见问题探讨
杜桂林
《科技促进发展》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