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可达性提升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283个城市DMSP/OLS夜间卫星灯光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振华 李萌萌 江金启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97,共14页
交通可达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城市DMSP/OLS夜间卫星灯光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SARAR模型考察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交通可达性提升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经济存在显著的... 交通可达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城市DMSP/OLS夜间卫星灯光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SARAR模型考察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交通可达性提升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体现为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的交通可达性在不断提升,并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从影响的机制看,交通可达性主要是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提升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集聚来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本文以城市高等学校数量为工具变量进行的重新估计结果表明上述结论是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DMSP/OLS夜间卫星灯光数据 产业结构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流通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基于夜间灯光卫星数据的解释 被引量:3
2
作者 闫明 陈恋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共4页
城市空间结构是经济布局和产业联络模式的反映,流通业发展则进一步加速跨地区要素流转和经济关联,进而引致城市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化。基于流通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在关联机制,本文采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夜间灯光卫星数据所构建的中心... 城市空间结构是经济布局和产业联络模式的反映,流通业发展则进一步加速跨地区要素流转和经济关联,进而引致城市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化。基于流通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在关联机制,本文采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夜间灯光卫星数据所构建的中心度指数对城市空间结构予以表征,进而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流通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性进行考察,同时将其空间溢出效应纳入考量;进一步地,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重点考察经济集聚对流通业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流通业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具有倒U型非线性特征,流通业发展初期会提高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度,而超过一定阈值后则会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朝向多中心结构转变;流通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异质特征,东部地区具有稳健的倒U型曲线特征,而中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则长期提升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度;经济集聚在流通业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过程中中介效应显著,且这一中介效应同样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本文据此提出应优化流通产业布局,发挥其在空间经济布局和城市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构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生态”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业 城市空间结构 经济集聚 夜间卫星灯光
下载PDF
超时加班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卫星夜间灯光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3
作者 宣扬 武凯文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7-240,共24页
超时加班是当前常见的劳动现象。超时加班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这方面的经验证据有助于理解中国劳动收入分配现状。然而,超时加班的指标构建存在瓶颈,限制了大样本证据的获取。本文基于日度频率的卫星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企业超时加班... 超时加班是当前常见的劳动现象。超时加班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这方面的经验证据有助于理解中国劳动收入分配现状。然而,超时加班的指标构建存在瓶颈,限制了大样本证据的获取。本文基于日度频率的卫星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企业超时加班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超时加班程度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收入份额与超时加班的倒挂关系主要出现在竞争程度较低的行业、法制环境较差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此外,劳动力流动性、媒体关注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助于改善超时加班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倒挂关系。本文立足于中国当前时代背景拓展了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研究,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时加班 劳动收入份额 卫星夜间灯光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视角下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莫长炜 林月萍 王燕武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40,共20页
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十分迅速。但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显露无遗。既有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是造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利用夜间卫星灯光和人口密度数据,本文构建了2005—2013年中... 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十分迅速。但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显露无遗。既有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是造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利用夜间卫星灯光和人口密度数据,本文构建了2005—2013年中国285个城市的空间扩张质量指数,并从产业集聚视角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土地财政是否导致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下降取决于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时,土地财政将引致城市空间低质量扩张;(2)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要素集聚能力较弱、依靠大面积土地出让的城市较为显著。政府尤其要警惕和重视这些地区的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低质量扩张问题。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要素集聚能力较强的城市,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高质量扩张并不矛盾。应理性看待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产业集聚 城市空间扩张质量指数 夜间卫星灯光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减排效应: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秋芳 王劲草 王杰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7-96,共10页
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演化与环境质量的内在关联,采用夜间灯光卫星数据构建单中心指数,表征城市空间结构,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考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PTM)从地理区划、城市规模维度分析城市空... 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动态演化与环境质量的内在关联,采用夜间灯光卫星数据构建单中心指数,表征城市空间结构,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考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门槛模型(PTM)从地理区划、城市规模维度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减排效应的异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交通运输在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单中心指数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碳排放抑制效应。在城市规模尺度上,城市空间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具有非线性门槛特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减排效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异质特征,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能够通过铁路营运里程降低和私人交通需求降低等交通运输机制实现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夜间灯光卫星数据 单中心指数 SDM PT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