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者夜间血压下降率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史君英 侯善荣 +1 位作者 吴克香 王秀梅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通过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RHV)分析,探讨EH患者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及EH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受检者进行昼夜24h动态血压(ABPM)及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根据ABPM监测结... 目的 通过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RHV)分析,探讨EH患者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及EH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受检者进行昼夜24h动态血压(ABPM)及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根据ABPM监测结果将EH患者分为勺型组和非勺型组,从DCG监测结果中检出夜间(23:00~06:00)心率及心率变异(HRV)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86例EH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及HR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EH高度危险组夜间心率高于低、中度危险组,前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及HRV均低于后者(P均<<0.01)。低、中度危险组HR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非勺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HRV比48例勺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勺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及/靶器官的损害对HRV降低的影响有叠加作用;EH病患者的夜间自主神经活动状态,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的受损。自主神经功能对夜间血压下降率起着一定作用,调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可能更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夜间血压下降率 变异性 EH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糖尿病夜间血压下降率与脑血栓形成关系探讨
2
作者 凌浩平 《血栓与止血学》 1996年第2期63-64,97,共3页
本研究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对8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按其夜间血压下降率是否正常,将受试者分为两组,统计对比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表明:NIDDM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 本研究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对8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按其夜间血压下降率是否正常,将受试者分为两组,统计对比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表明:NIDDM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消失)时,脑血栓形成的发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NIDDM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可能是器官缺血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出现与脑血栓形成发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夜间血压下降率 脑血栓形成
下载PDF
时间药理学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的影响
3
作者 孔羽 李全 +2 位作者 杜鹃 潘晓冬 马会娟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药理学降压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门诊中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的PCI术后患者85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传统方法服...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药理学降压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门诊中合并轻、中度高血压的PCI术后患者85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传统方法服药组和时间药理学服药组,分别是43例和42例。传统方法服药组[晨起6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时间药理学服药组(晨起6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晚间5时服用ACEI)共治疗4周。在基线和治疗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结果:入选患者年龄43~78岁,4周规范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0%,分别在在血压达标和未达标患者中进行比较,时间药理学服药组24h平均血压水平和夜间血压下降率方面均较传统方法服药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PCI术后患者夜间血压升高,依据降压药物时间药理学原则给予治疗能更有效控制患者夜间血压,恢复正常心血管生理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冠状动脉介入术 时间药理学 夜间血压下降率
下载PDF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血压昼夜节律与MACE的相关性
4
作者 薛蒙 金元超 +3 位作者 王琮翰 长孙彦玲 林奔腾 谢芳元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56-660,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2例,根据PCI术后第...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西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2例,根据PCI术后第一天夜间血压下降率(NBPDR)将患者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反杓型组,平均随访1.5年,运用单因素Kaplan-Meier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比较四组的基线资料与再发MACE的相关性。结果 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P<0.05)和反杓型组(P<0.01)发生MACE的风险较高。女性患者中非杓型组,>65岁患者中反杓型组和<65岁患者中超杓型组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P<0.05),而重度冠脉病变亚组中反杓型组发生MACE风险高(P<0.05)。RCS曲线显示当NBPDR=17.05%时再发MACE风险最低。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与STEMI患者PCI术后再发MACE的风险密切相关,NBPDR是STEMI患者PCI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压昼夜节律 夜间血压下降率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对24 h动态血压结果的影响
5
作者 潘玲玲 李晓东 杜晨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 分析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22:00~6:00)所得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有时间差的患者147例,进行ABPM后,根据时间差大小将患者分成三组,全体组(147例,时间... 目的 分析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22:00~6:00)所得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有时间差的患者147例,进行ABPM后,根据时间差大小将患者分成三组,全体组(147例,时间差>0h);2h组(70例,时间差≥2h);3h组(33例,时间差≥3h).分别获取三组患者实际作息及固定作息的白天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分析不同患者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对所得24h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者所得动态血压参数比较,白天血压平均值和夜间血压下降率在三组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组夜间血压平均值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患者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存在时间差,尤其是时间差>3h的患者在监测后提供个体化的数据分析,可能对重视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夜间血压下降率 实际作息 固定作息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型脑钠肽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38
6
作者 寇惠娟 汪鑫 +3 位作者 高登峰 董新 魏瑾 马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521,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型脑钠肽(BNP)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纳入3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4例有LVH,275例无LV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夜间血压下降率、24 h动脉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型脑钠肽(BNP)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纳入34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4例有LVH,275例无LVH)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夜间血压下降率、24 h动脉脉压(24 h PP)及动态脉压指数(PPI)。根据昼夜血压变异性将研究对象分为超杓型组(n=7)、杓型组(n=77)、非杓型组(n=173)及反杓型组(n=92)。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空腹血样,测定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血尿酸及BNP水平。结果 LVH高血压的3级高血压所占比例(85.1%比46.9%;χ~2=34.428,P<0.001)、24 h平均收缩压(134 mm Hg比129 mm Hg;t=3.175,P=0.002)(1 mm Hg=0.133 k Pa)、白天平均收缩压(134 mm Hg比130 mm Hg;t=2.197,P=0.029)、夜间平均收缩压(132 mm Hg比121 mm Hg;t=4.763,P<0.001)、24 h PP(57 mm Hg比52 mm Hg;t=4.120,P<0.001)及PPI(0.43比0.41;t=3.335,P=0.001)均显著高于非LVH高血压患者,而夜间血压下降率[(1.30±8.02)%比(5.68±7.25)%;t=-4.510,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LVH高血压患者BNP(87.8 pg/ml比28.8 pg/ml;t=2.170,P=0.034)和LVMI(135.1 g/m^2比88.7 g/m^2;t=15.285,P<0.001)均显著高于非LVH患者。超杓型组、杓型组、非杓型组及反杓型组高血压患者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而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反杓型组患者的LVMI显著高于杓型组(100.3 g/m^2比86.3 g/m^2;t=4.335,P<0.001)和非杓型组(100.3 g/m^2比93.7 g/m^2;t=1.987,P=0.048),非杓型组患者的LVMI显著高于杓型组(93.7 g/m^2比86.3 g/m^2;t=2.693,P=0.008)。多因素线性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和高血压分级水平与LVMI相关。结论高血压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血压分级水平密切相关,并伴随血浆BNP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夜间血压下降率 B型脑钠肽 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重量指数
下载PDF
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之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皮林 华琦 +1 位作者 刘荣坤 杨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 比较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不同。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组 ,对 3 88例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结果 非杓型组 2 4hSBP、2 4hDBP、nSBP、nDBP均... 目的 比较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不同。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组 ,对 3 88例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结果 非杓型组 2 4hSBP、2 4hDBP、nSBP、nDBP均显著高于杓型组 ,IVS、PW、LVM、LVMI、LAD、A、ATVI、A/E显著增加 ,而FS、ESV显著降低。结论 非杓型组夜间血压显著高于杓型组 ,左室肥厚 (LVH)及舒张功能减退 (LVDF)比杓型组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 心脏结构 杓型原发性高血压 夜间血压下降率 动态血压 超声心动图 EH
下载PDF
合并靶器官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征
8
作者 张戈 李易 +1 位作者 光雪峰 徐章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1期59-60,共2页
原发性高血压(EH)靶器官损害(TOD)是指在EH持续过程中出现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改变,是临床进行EH分期的主要依据。我们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共观察207例EH住院患者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关键词 靶器官损害 动态血压参数 舒张压 原发性高血压 收缩压 夜间血压下降率 EH患者 ABPM 峰谷差 监侧
下载PDF
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荣 余振球 王玉红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7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夜间下降率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未治疗的EH患者96例和正常血压者50例进行心脏超声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分析LVH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夜间下降率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未治疗的EH患者96例和正常血压者50例进行心脏超声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分析LVH组、非LVH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和夜间血压下降率等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非LVH组比较,LVH组24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及夜间的平均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收缩压负荷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非LVH组和LVH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降低和夜间心率升高,但只有LVH组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负荷和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加是LVH的预测因素。24小时收缩压负荷大于50%和(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均小于10%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左心室肥厚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左室肥厚 血压负荷 血压变异性 血压夜间下降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娜 魏日胞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血压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正常人的血压从清晨6时左右开始上升,约上午8时~9时达白昼高峰,以后渐趋下降至平稳状态,中午12时~下午2时降至白昼最低点,至下午5时~下午6时出现白... 血压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正常人的血压从清晨6时左右开始上升,约上午8时~9时达白昼高峰,以后渐趋下降至平稳状态,中午12时~下午2时降至白昼最低点,至下午5时~下午6时出现白昼第2个高峰,夜间0时~凌晨2时左右为最低点,出现一个夜间低谷,以后血压渐趋平稳。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血压24h内呈“双峰一谷”长柄勺形周期性节律变化,目前多采用夜间血压下降率来判断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即(白昼平均值一夜间平均值)/白昼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 慢性肾脏疾病 临床意义 夜间血压下降率 患者 生理状态 平均值 生理现象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3例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波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2期1768-1771,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对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ABPM,观察其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对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ABPM,观察其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 21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00例为杓型血压,78例为非杓型血压,35例为反杓型血压。随年龄增长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其中老年组(≥60岁)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60岁)高,而老年组患者杓型血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男性高,但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时血压波动情况通过24 h ABPM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提示增龄可明确影响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血压测定 昼夜节律 动态血压 夜间血压下降率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凡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8期117-118,共2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所致,与不健康的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正常人的血压表现为夜低昼高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起夜次数多,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在我院长期治疗的老年性高...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所致,与不健康的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正常人的血压表现为夜低昼高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起夜次数多,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在我院长期治疗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在医疗常识、治疗意识、自我监测上存在很多的误区,我院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栏,讲解血压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夜间血压下降率 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 长期治疗 健康教育 遗传背景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晨峰现象及血压下降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桢明 谢慧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晨峰现象及血压下降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3-5期合并高血压患者130例,根据中医证...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晨峰现象及血压下降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3-5期合并高血压患者130例,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脾肾气虚组67例和脾肾阳虚组63例。比较2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结果及相关辅助检查指标,分析2组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杓型血压发生率(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是否在10%~20%分为杓型和非杓型)、血压晨峰水平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的差异。【结果】(1)血压方面:在CKD 3-5期合并高血压的住院患者中,脾肾阳虚组患者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较脾肾气虚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患者的血压晨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脂水平方面:脾肾阳虚组患者的TC及LDL-C水平均较脾肾气虚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2组患者的TG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Hcy水平方面:脾肾阳虚组患者的Hcy水平较脾肾气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脾肾阳虚组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更大,且具有更高的TC、LDL-C、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压 血压夜间下降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中医证型 脾肾气虚证 脾肾阳虚证
原文传递
白大衣效应和夜间钝化杓型血压的关系
14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53-1053,共1页
关键词 非杓型血压 白大衣效应 夜间血压下降率 血压病史 钝化 线性回归分析 白大衣高血压 家庭相关
原文传递
血压变异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隋世华 辛华 +3 位作者 顾凤彩 董丽华 江秀丽 郑加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脑卒中患者203例。根据CT/MRI扫描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125例和出血性脑卒中7...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与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的脑卒中患者203例。根据CT/MRI扫描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125例和出血性脑卒中78例,并同期入选在该院查体的健康人群66例。对所有受试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所有数据并比较3组受试者夜间血压下降率(BPF)、血压晨峰(MBPS)、标准差(SD)、加权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参数,明确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出血性脑卒中组收缩压(SBP)晨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缺血性脑卒中组SBP晨峰低于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出血性脑卒中组SBP加权标准差、变异系数及BP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舒张压变异系数及BP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SBP加权标准差、SBP变异系数是缺血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吸烟、nSBP、SBP加权标准差、MBPS、SBP变异系数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结论短时血压变异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压变异 晨峰 标准差 夜间血压下降率
原文传递
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放华 陈青梅 周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433-1434,共2页
本文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卡维地洛治疗后对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对248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8例),≥10%... 本文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及卡维地洛治疗后对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对248例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8例),≥10%为杓型组(140例)进行观察,并于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进行复查比较。结果表明,EH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较杓型血压节律更易导致左室肥大,卡维地洛有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肥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昼夜节律 左心室肥厚 动态血压监测 卡维地洛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血压昼夜节律 左室肥厚 夜间血压下降率 昼夜血压节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