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初期报告文学的经验与难题——以骆宾基《大上海的一日》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路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4期12-22,共11页
在全面抗战初期报告文学的写作热潮中,骆宾基的报告文学集《大上海的一日》在观察战争的视角与经验形态上,呈现出即景与全景、实践与旁观、深度介入与总体观察之间的悖论。以骆宾基为代表,这些业余作者出身的文学青年的写作往往与战斗... 在全面抗战初期报告文学的写作热潮中,骆宾基的报告文学集《大上海的一日》在观察战争的视角与经验形态上,呈现出即景与全景、实践与旁观、深度介入与总体观察之间的悖论。以骆宾基为代表,这些业余作者出身的文学青年的写作往往与战斗、服务等具体实践高度纠缠在一起,不仅构成了作家个人在实践路径和写作位置上遭遇的难题,也是内在于抗战初期报告文学写作的整体性问题。从参加青年防护团救护伤兵到加入别动队的前线战斗,再到浙东农村的基层救亡工作,骆宾基不断转换自身的实践路径,逐渐生成了一种从战争的现实和总体出发进行剖析和反思的文学视野。文学个体在战争中这一曲折、复杂的自我调试也折射出战时文艺调动写作者主体的位置与能力介入现实与历史的内在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宾基 大上海的一日》 报告文学 战时实践 写作位置
下载PDF
抗战时期广播媒介与抗战歌曲在上海的大众化传播
2
作者 林媛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3年第2期53-63,141,共12页
20世纪30年代,上海先后创办的数十家广播电台承载着巨大的音乐传播信息流。九一八事变后,广播电台这一良好的音乐传播“基础设施”使上海成为中国抗战音乐文化的传播中心,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表的抗战歌曲通过广播实现了大众化传播... 20世纪30年代,上海先后创办的数十家广播电台承载着巨大的音乐传播信息流。九一八事变后,广播电台这一良好的音乐传播“基础设施”使上海成为中国抗战音乐文化的传播中心,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表的抗战歌曲通过广播实现了大众化传播。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广播电台里的《募寒衣》《保卫大上海》等抗战歌曲迅速传播,广播电台已成为抗战宣传和慈善义演的舞台;“孤岛”与沦陷时期,上海的广播音乐呈现出对月抒怀、借景抒情、以“老调”平复战争创伤的特点,在有限的空间里与“愚民”“娱民”的音乐形成对峙。整个抗战时期,不同题材的抗战歌曲在上海广播电台里从未缺席,构成了一条连贯清晰的抗战音乐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上海 广播 抗战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 《保卫大上海
下载PDF
城市纪录片《大上海》的空间生产研究
3
作者 胡燕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23期143-147,共5页
城市作为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包括物质实体空间,同时又被赋予了一种抽象空间含义。城市纪录片是城市空间的影像话语实践,能够再现城市物质空间,建构城市社会空间和城市文化空间等抽象空间。本研究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 城市作为一种空间性的存在,包括物质实体空间,同时又被赋予了一种抽象空间含义。城市纪录片是城市空间的影像话语实践,能够再现城市物质空间,建构城市社会空间和城市文化空间等抽象空间。本研究以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为视角展开研究,分别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三个层面分析城市纪录片《大上海》中的空间生产,探究纪录影像对城市空间生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海 城市纪录片 空间生产 三元辩证法
下载PDF
大上海旅游圈旅游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贾铁飞 张振国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通过对大上海旅游圈中旅游资源结构、旅游客源结构、旅游行为结构的分析 ,提出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公路交通网络为框架和追求旅游效益最大化的旅游资源配置原则。对大上海旅游圈在 3个圈层上进行了旅游资源的配置 ,形成以上海为中心 0— ... 通过对大上海旅游圈中旅游资源结构、旅游客源结构、旅游行为结构的分析 ,提出了以上海为中心、以公路交通网络为框架和追求旅游效益最大化的旅游资源配置原则。对大上海旅游圈在 3个圈层上进行了旅游资源的配置 ,形成以上海为中心 0— 5 0公里范围内的都市风情旅游圈、 5 0— 15 0公里范围内的江南水乡风情与城市园林景观旅游圈、 15 0— 30 0公里范围内的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圈 ,并认为构建大上海旅游圈、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大上海旅游圈 旅游资源配置 区域旅游发展
下载PDF
《大上海都市计划1946-1949》——近代中国大都市的现代化愿景与规划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侯丽 王宜兵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23,共8页
以1946-1949年间大上海都市计划的编制实践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国家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及制度的历史宏观发展背景之中,从科技史和人物史的角度,综述了大上海都市计划在短短4年间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战后全面接管及重建、国... 以1946-1949年间大上海都市计划的编制实践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国家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及制度的历史宏观发展背景之中,从科技史和人物史的角度,综述了大上海都市计划在短短4年间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战后全面接管及重建、国共内战、金融和社会秩序混乱直至上海解放的整体工作过程和主要成果,以及其核心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对上海未来现代化愿景的描绘和执着追求——这一以海归为主的新兴的专业技术精英团体在1940年代中后期对都市计划的性质、作用及其对城市发展作用方式的认识,在现实的约束下对现代规划技术方法、理念进行的选择与调整,对重大城市发展问题的论争。该事件对于当代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则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海都市计划 近代中国 规划史 上海
下载PDF
论黄震遐《大上海的毁灭》的民族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剑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7-174,共8页
《大上海的毁灭》是中国现代作家黄震遐的代表作,它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真实地再现了“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将士英勇不屈的顽强意志,深刻地揭示了上海市民在民族危亡面前苟且偷生的人格表现。作者在腥风血雨的战火硝烟中,理... 《大上海的毁灭》是中国现代作家黄震遐的代表作,它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真实地再现了“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将士英勇不屈的顽强意志,深刻地揭示了上海市民在民族危亡面前苟且偷生的人格表现。作者在腥风血雨的战火硝烟中,理性思考了五四以后兴起于中国的个人主义思潮,正在吞噬着中华民族所形成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而“大上海”则象征着“民族性”的严重退化,“毁灭”则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凤凰涅槃”。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十九路军和少数市民的悲壮抗战,去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作品不仅打响了中国文坛抗战的第一枪,同时也开启了新文学从“思想启蒙”到“民族复兴”的叙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震遐 大上海的毁灭》 民族意识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土地征收与“大上海计划”之铁路改造规划的中止 被引量:1
7
作者 岳钦韬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192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为减少铁路对城市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而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规划,并将其作为实现"大上海计划"的两项关键工程之一。但国民政府铁道部采纳了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局长陈兴汉违背"大上海计划"理念... 1920年代末上海市政府为减少铁路对城市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而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规划,并将其作为实现"大上海计划"的两项关键工程之一。但国民政府铁道部采纳了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局长陈兴汉违背"大上海计划"理念的规划方案,剥夺了市政府的规划实施权。铁路土地行政管理与市政权力的矛盾以及两者间的制度性障碍难以从根本上化解,成为近代上海铁路改造规划推进缓慢且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大上海计划"的流产与铁路改造规划的中辍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海计划” 铁路改造规划 土地征收 铁道部 上海市政府 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
下载PDF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以上海杨浦区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玎 王越 《园林》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可以提升市民和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品质。本文在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框架下,将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总结为三个层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建设引导性体验线路、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可以提升市民和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品质。本文在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框架下,将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总结为三个层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建设引导性体验线路、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同时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文提议以杨浦图书馆新馆和江湾体育场为源空间,绿瓦大楼等为拓展空间,形成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并由道路和滨水带组成环形体验线路,旨在为上海杨浦区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 城市特色文化空间 方法 大上海计划
下载PDF
融入长三角 调优调强调大调新嘉兴产业结构——融入大上海经济圈,发展嘉兴经济对策建议之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才庚 《嘉兴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7-21,共5页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调优调强调大调新嘉兴三次产业结构 ,对于打造“实力嘉兴”,以实力融入长三角 ,促进嘉兴经济与社会大发展意义重大。该文结合嘉兴市的实际情况 ,就如何调优第一产业 ,调强第二产业 ,调大调新第...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调优调强调大调新嘉兴三次产业结构 ,对于打造“实力嘉兴”,以实力融入长三角 ,促进嘉兴经济与社会大发展意义重大。该文结合嘉兴市的实际情况 ,就如何调优第一产业 ,调强第二产业 ,调大调新第三产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入 长三角 大上海经济圈 嘉兴
下载PDF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选择
10
作者 蒋逸民 范炘 《经济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57,共2页
作为国家战略,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共识。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金融格局正在面临调整,今年初国务院又提出了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上海耍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的创新作用,加速推进上海国际金... 作为国家战略,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共识。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金融格局正在面临调整,今年初国务院又提出了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上海耍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的创新作用,加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大上海经济区” 国际金融人才
下载PDF
国外成熟都市圈和大上海都市圈的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8X期57-59,共3页
都市圈理论是区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都市圈经济理论的借鉴,将国外成熟都市圈的形成,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等,与大上海都市圈进行类比。并通过各种经济数据,将国外都市圈和大上海都市圈作了一个比较。
关键词 都市图理论 大上海都市图 中心城市
下载PDF
大上海都市计划:从规划理想到实践追求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玉鑫 熊鲁霞 +1 位作者 杨秋惠 乐晓风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3期14-20,共7页
作为二次大战后中国大城市编制的第一部现代城市总体规划,"大上海都市计划"对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也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规划导向、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组织与决策、实施... 作为二次大战后中国大城市编制的第一部现代城市总体规划,"大上海都市计划"对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也对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以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规划导向、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组织与决策、实施与支撑角度具体阐述了其影响以及对当今规划特别是上海新一轮总规编制的启示作用。"大上海都市计划"作为众多先辈垒砌的基石,将启发我们如何思考与规划"上海的2040",将支撑我们不懈地脚踏现实,面对未来,追求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海都市计划 规划导向 规划理念 规划方法 规划组织与决策 实施与支撑
下载PDF
商港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型 从上海工业用地规划与工业建筑建设讨论(1945-1960年)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凌洲 彭怒 张俊杰 《时代建筑》 2020年第6期160-167,共8页
随着1949年政权更迭,上海从综合性商港城市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建设为主导的生产型城市。若从1949年前后上海的工业用地规划、工业区建设和工业建筑的设计建造三个具体层面展开研究,能够有效揭示这一时期上海的城市转型。文章首先梳理大上... 随着1949年政权更迭,上海从综合性商港城市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建设为主导的生产型城市。若从1949年前后上海的工业用地规划、工业区建设和工业建筑的设计建造三个具体层面展开研究,能够有效揭示这一时期上海的城市转型。文章首先梳理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工业用地规划构想,并比对20世纪50年代的三次城市规划,探寻上海工业用地在规划层面的变迁;其次,基于各类地方志、产业志与工业企业建设档案中的50年代工业建设资料,力图呈现这一时期规划引导下的工业区建设状况;随后,通过实地调查与档案图纸查阅,从工业建筑总平面布局、结构、形式等角度,揭示从自发建设到统筹建设模式转变中,工业建筑设计与建造的变化。文章最后指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以及国家工业化战略对上海的定位,彻底改变了上海的城市建设,既导致了1953—1957年上海在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型中实现工业区位的空间调整,也促成了1958年后大规模的工业用地扩张和郊区工业区、工业卫星城的建设,推动上海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型。上海的城市空间结构也从以原租界为核心的单中心转变为以工业区为核心的多中心结构;工业建筑多采用苏联标准和规范、总平面分区明确,大量建造的超大跨度巨型厂房成为这一时期上海重工业建设的标志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城市转型 工业用地规划 工业建设 工业建筑设计与建造 商港 生产性城市 大上海都市计划 超大跨度巨型厂房
下载PDF
城市化与基层政区的归属——以近代上海七宝、莘庄两镇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乐锋 《历史地理》 CSSCI 2016年第1期222-237,共16页
1843年开埠以后的上海,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在租界扩张的带动下,城市空间因工商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而向外拓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化的重要结果,周边地区逐渐被纳入上海城市的发展之中,与城区关系日益密切。与此同时,随着上... 1843年开埠以后的上海,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在租界扩张的带动下,城市空间因工商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而向外拓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化的重要结果,周边地区逐渐被纳入上海城市的发展之中,与城区关系日益密切。与此同时,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城区范围日渐突破原有的上海县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镇 上海市区 近代上海 城区范围 人口增长 横沥 城郊农业 犬牙相错 大上海计划 交界地带
下载PDF
“大上海计划”中的公共体育设施及其影响
15
作者 徐泽民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39,共2页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预备实施一项名为"大上海计划"的城市工程。在这一计划中,公共体育设施被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关键词 大上海计划 公共体育 体育设施
下载PDF
教育统制思想论述——以《大上海教育月刊教育统制专号》为中心的考察
16
作者 童亮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6-60,共5页
教育统制思想的兴起与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内思想发展的脉络相关,更是直接针对当时的教育放任所带来的弊端而来。支持教育统制者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的领导和管理,实现教育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科学化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振兴,... 教育统制思想的兴起与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内思想发展的脉络相关,更是直接针对当时的教育放任所带来的弊端而来。支持教育统制者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的领导和管理,实现教育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科学化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振兴,为国家的复兴奠定基础。这种以国家为主导的教育统制,是20世纪30年代国进民退高潮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此后教育统制逐渐从思想走向行动,对其后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统制 国进民退 大上海教育月刊》
下载PDF
《大上海台商传奇》序
17
作者 张铭清 《统一论坛》 2003年第6期53-53,共1页
葛凤章先生的《大上海台商传奇》即将付梓。他嘱我写几句话以为序。自忖我不具备作序的资格,于是推辞再三,老葛却相求再四。恭敬不如从命。况且与老葛是对台工作的同事,再却也不恭,于是勉为其难。
关键词 大上海台商传奇》 葛凤章 文学作品 台商 文学评论 对台工作
下载PDF
大上海沉没
18
作者 谢博识 《新知客》 2009年第9期42-45,共4页
城市平均标高才4米,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再继续沉陷2米,上海立刻就会陷入汪洋。"最宽处可以伸进一只拳头,除了墙壁上这些裂缝,楼体看起来也歪了。"钱先生至今仍记得当年公寓里那些可怕的裂缝。他所居住的凯华公寓是... 城市平均标高才4米,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再继续沉陷2米,上海立刻就会陷入汪洋。"最宽处可以伸进一只拳头,除了墙壁上这些裂缝,楼体看起来也歪了。"钱先生至今仍记得当年公寓里那些可怕的裂缝。他所居住的凯华公寓是一座7层的商住两用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上海沉没 地下水开采 凯旋路 钱先生 上海市区 地下水人工回灌 超采地下水 上海市徐汇区 东方之珠
下载PDF
“大上海国际花园”走俏申城的启示
19
作者 马幼梅 《上海商业》 1998年第9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上海 房地产业 大上海国际花园
下载PDF
黄震遐与崔万秋抗战长篇小说简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思广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9-13,共5页
黄震遐的《陇海线上》是一部在中国现代军事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中篇小说。《大上海的毁灭》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抗战文学的先声之作,是一部不折不扣地讴歌中国军民不屈不挠地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小说,鲁迅抱着对"民族主... 黄震遐的《陇海线上》是一部在中国现代军事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中篇小说。《大上海的毁灭》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抗战文学的先声之作,是一部不折不扣地讴歌中国军民不屈不挠地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小说,鲁迅抱着对"民族主义文学"论者的偏见批判黄震遐及其《大上海的毁灭》,显然曲解并误读了作者的本意。崔万秋的《新路》同样是一部高举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的优秀作品,小说历史观、战争观清晰,民族观、国家观强烈,难能可贵,其主题的别致与题材的独特将使它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年代》虽然纪事有余而灵动不足,但作者的爱国热忱还是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震遐 崔万秋 战争小说 《陇海线上》 大上海的毁灭》 《新路》 《第二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