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初探
1
作者 尹光华 覃忠义 +12 位作者 罗文富 卢立雄 李函 高文俊 徐萍 李乾恩 尹存全 李根会 张志强 李育武 刘东 蒋学龙 李学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为了解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情况,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保护区内按照1 km×1 km网格布设了153台红外相机,开展系统调查与监测,累积59623个相机工作日,收集到野生动物独立有... 为了解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情况,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保护区内按照1 km×1 km网格布设了153台红外相机,开展系统调查与监测,累积59623个相机工作日,收集到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数9309张,记录到大中型兽类动物5目14科23种,雉类1目1科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在监测到的物种中,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5种动物分别是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RAI=7.52)、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2.43)、野猪(Sus scrofa,RAI=2.39)、猕猴(Macaca mulatta,RAI=2.26)和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RAI=2.16)。种-多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赤麂、野猪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云南哀牢山楚雄州片区多度秩排序前三位,累积相对多度占所有物种相对多度的65%。此外,还在保护区内拍摄到大量放牧等人类活动,显示保护区内存在一定的人为活动干扰。本次系统调查与监测结果完善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范围内大中型兽类和雉类本底信息,填补了区内大中型兽类和雉类的研究空白,为保护区后续的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栖大中型兽类 雉类 红外相机监测 相对多度指数
下载PDF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片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的红外相机初步调查
2
作者 谭又源 魏永 +3 位作者 陈红 李艳红 胡杰 袁玉龙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2019—2021年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法对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片区进行了大中型兽类监测。共布设相机90台(正常工作71台),累计完成14495个相机工作日,获得大中型兽类独立有效照片1926张。共记录到大中型兽类4目12科20种;包括国家... 2019—2021年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法对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片区进行了大中型兽类监测。共布设相机90台(正常工作71台),累计完成14495个相机工作日,获得大中型兽类独立有效照片1926张。共记录到大中型兽类4目12科20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以及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外,在该地区首次记录到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相对多度指数(RAI)居前3的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8.058)、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RAI=1.352)和岩羊Pseudois nayaur(RAI=1.338)。共有33台相机记录到以放牧和采集为主的人为活动,表明该地区人为干扰较为严重。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大中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编目及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中型兽类 红外相机 相对多度指数 人为干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格局
3
作者 李生强 李叶 +4 位作者 向阳 周丽 王红 白玛德西 登沙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8-62,共15页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县为主要研究区域,系统收集了2013年以来该区域已发表的红外相机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并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开展了红外相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新龙县至少分布有5目14科36种野生兽类,包括7种猫科动物以及7种国家Ⅰ级和1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有2种、易危(VU)7种、近危(NT)6种。历年监测研究中,食肉目和鲸偶蹄目物种均较为丰富,7种猫科动物在间隔近3个年度仍被记录。豹(Panthera pardus)的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GO)位于前10位。7种猫科动物的RAI以及GO的大小关系为:豹>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猞猁(Lynx lynx)>雪豹(Panthera uncia)>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荒漠猫(Felis bieti)=兔狲(Felis manul)。研究发现不同季节下不同生境和不同海拔段均有多种猫科动物与多种主要猎物分布,除了荒漠猫和兔狲外的5种猫科动物与主要猎物和干扰因子在不同季节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关系。结果反映出青藏高原东部新龙县猫科动物整体种群现状良好,食物资源较丰富,整个生态系统呈现出健康的状态,但后续需进一步加强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区干扰因子的科学管控。同时还指出了新龙县以猫科动物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后续的保护工作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新龙县 红外相机技术 大中型兽类 猫科动物 多样性 分布格局
下载PDF
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调查
4
作者 魏懿鑫 马驰 +1 位作者 茶志强 杨家伟 《南方农业》 202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了解一个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和分布模式能使管理者明确兽类保护需要针对的重点类群和重点区域,是有效保护当地野生兽类资源的基础工作。然而该类群大多行踪隐秘,短期调查很难全面揭示其多样性水平,导致很多地区的兽类多样性调查... 了解一个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和分布模式能使管理者明确兽类保护需要针对的重点类群和重点区域,是有效保护当地野生兽类资源的基础工作。然而该类群大多行踪隐秘,短期调查很难全面揭示其多样性水平,导致很多地区的兽类多样性调查还缺乏系统性。利用红外相机技术于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在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中型野生兽类多样性调查,自动相机累计工作日为22714个,共记录到大中型兽类5目10科1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猕猴(Macaca mulatt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占本次监测兽类物种总数的45%。对比前期的调查资料显示,保护区新增监测到的大中型兽类有猕猴、亚洲黑熊和马来豪猪。研究还发现,地形条件影响着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的分布模式,山脚的兽类多样性指数和拍摄率普遍高于山坡和山脊,而海拔和干扰因素不影响当地兽类分布。研究结果为保护区指明了兽类资源保护的物种目标,也为重点监测区域的设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监测 大中型兽类 物种分布 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空间分布模式
5
作者 刘正才 何可 +1 位作者 何廷美 杨志松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为深入了解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栖息地与丰富度分布现状,以实现更好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本研究基于物种分布模型与空间叠加法分析了保护区大中型兽类栖息地与丰富度空间分布模式。结果显示:(1)大中型兽类中,偶蹄目Artiod... 为深入了解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栖息地与丰富度分布现状,以实现更好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本研究基于物种分布模型与空间叠加法分析了保护区大中型兽类栖息地与丰富度空间分布模式。结果显示:(1)大中型兽类中,偶蹄目Artiodactyla具有较高的优势,适宜栖息地面积排名前5的物种均隶属于偶蹄目,其次为食肉目Carnivora和灵长目Primates。(2)根据24种大中型兽类的适宜栖息地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的结果,利用四分位法,按阈值4、9和13将丰富度分为了丰富度低、较低、较高、高4个等级;其中,物种丰富度高与较高的区域共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6%,分布于保护区中部、西南部、东北部、东南部靠近河流且海拔<4000 m的针叶林、灌丛以及针阔混交林。(3)物种丰富度低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8.29%,主要包括保护区西北部、西部、南部的高海拔区域,保护区海拔>4000 m的区域物种丰富度均为低或较低。本研究揭示了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的栖息地与丰富度分布现状,保护区未来可针对研究结果中的关键区域开展相应保护管理工作(如长期监测),有利于最佳地分配利用有限保护资源,这对维持保护区生态稳定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中型兽类 物种分布模型 栖息地 丰富度
下载PDF
应用红外相机技术监测长白山区公路对大中型兽类出现率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云 关磊 +1 位作者 朴正吉 孔亚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3-600,共8页
为探索长白山区公路对路域近距离范围(500 m)大中型兽类出现率的影响,选择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和长白山北坡景区公路为研究区域,于2010—2011年和2013—2015年的5—10月,通过布设30台红外相机持续监测公路对大中型兽类出现率的影响范围... 为探索长白山区公路对路域近距离范围(500 m)大中型兽类出现率的影响,选择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和长白山北坡景区公路为研究区域,于2010—2011年和2013—2015年的5—10月,通过布设30台红外相机持续监测公路对大中型兽类出现率的影响范围与程度。结果显示:路域500 m范围内有8种大中型兽类活动,其中3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物种;大中型兽类出现率排序为:野猪Sus scrofa 65.45%、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 14.79%、松鼠Sciurus vulgaris 8.49%、狗獾Meles leucurus 4.10%、紫貂Martes zibellina 3.37%、梅花鹿Cervus nippon 2.93%、黄鼬Mustela sibirica和熊(黑熊或棕熊)均为0.44%;公路对多数大中型兽类出现率影响不显著,只有松鼠回避路域300 m内的生境和梅花鹿集中于路侧50~150 m活动;野猪、紫貂的月出现率与交通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8种兽类昼夜活动特征与之前研究基本一致,紫貂、梅花鹿、西伯利亚狍和狗獾表现出夜行性特征,而野猪和松鼠是昼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大中型兽类 红外相机 监测 出现率 活动节律
下载PDF
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治宇 刘少英 +4 位作者 刘洋 赵杰 徐明友 倪刚 杨执衡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4-279,共6页
Two surveys of the diversity of large and medium sized mammal species of the Haizishan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China were conducted in 2003-2004.Thirty-four mammal species and 475 trails or individuals were do... Two surveys of the diversity of large and medium sized mammal species of the Haizishan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China were conducted in 2003-2004.Thirty-four mammal species and 475 trails or individuals were documented along 70 routes.Mammals were most abundant in alpine shrub habitat.At higher elevations,we noted a trend toward a gradually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Palearctic mammal species and a decreasing proportion of Oriental mammal species;this change occured between 3 800-4 400 m.Between 4 400-4 700 m,62% of the mammal fauna is of Palearctic origin;above 4 700 m the fauna is exclusively Palearctic.Among the 34 mammal species,the Wapti,Serow,Goral and Blue sheep have the broadest elevational ranges an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area.During these surveys,the Roan musk deer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common species in th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 大中型兽类 多样性
下载PDF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治宇 刘少英 +3 位作者 刘洋 赵杰 雷开明 朱宗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2-855,858,共5页
2002~2003年,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调查。共调查大中型动物样线82条,实际调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20种,样线上遇见各种大中型兽类痕迹或实体总计223次,均用GPS进行精确定位。统计表明,针叶林生境... 2002~2003年,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调查。共调查大中型动物样线82条,实际调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20种,样线上遇见各种大中型兽类痕迹或实体总计223次,均用GPS进行精确定位。统计表明,针叶林生境中物种最丰富;随海拔增高,总的趋势是古北界种类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但在海拔3600~4000m之间,东洋界种类所占比例仍然较大(50%),动物区系呈现广泛的过渡性;随着海拔升高古北界种类样线的遇见率明显增加,3200m以上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在记录到的20种大中型兽类中,豹猫(Felisbengalensi)分布的海拔跨度最大,为保护区的广布种;牛羚(Budorcas taxicolor)的遇见次数最多,是保护区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中型兽类 多样性
下载PDF
贵州梵净山和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大中型兽类空间占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万雅琼 李佳琦 +3 位作者 徐海根 李晟 张明明 刘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09-1615,共7页
占域模型可用于大中型兽类的红外相机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某个物种占据研究区域或适宜栖息地的比例、空间分布,同时可以评估环境因素对物种占域状态的影响。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占域模型可用于大中型兽类的红外相机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某个物种占据研究区域或适宜栖息地的比例、空间分布,同时可以评估环境因素对物种占域状态的影响。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布设红外相机40台,其中梵净山拍摄到4目12科22种兽类,赤水拍摄到4目10科19种兽类。2个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物种均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猪(Sus scrofa)、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对以上4个物种进行占域模型分析,了解物种占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藏酋猴、野猪、小麂和毛冠鹿占域率分别为0.67、0.53、0.37、0.58,探测率分别为0.20、0.21、0.31、0.27。藏酋猴的占域受海拔和坡度的负向影响,受灌木盖度的正向影响;野猪的占域与灌木盖度和坡度呈负相关,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小麂的占域与海拔和灌木盖度呈负相关,其中海拔影响较小,坡度对其占域有一定正向影响;毛冠鹿的占域与灌木盖度呈正相关,与坡度呈负相关。最后笔者进一步总结了占域模型的应用范围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将该方法应用于更广泛的研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兽类 红外相机 占域模型 占域率 探测率 生境使用
下载PDF
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的红外相机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红 吉晟男 +3 位作者 张勘 王大勇 胡杰 李艳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监测和评估是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的重要基础。为评估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以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红外相机... 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监测和评估是制定保护和管理策略的重要基础。为评估小相岭山系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以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冶勒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红外相机公里网格陷阱法进行了调查(n=86台)。累计完成19982个相机工作日,获得大中型兽类独立有效照片3304张,共记录大中型野生兽类18种,隶属于4目12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水鹿(Rusa unicolor)等10种,且水鹿为该区域的新分布记录。相对多度指数排名前五的种类分别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野猪(Sus scrof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由于面积大小、海拔范围的不同,两个保护区在大中型兽类组成和相对多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放牧是小相岭山系两个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人为干扰。本调查为小相岭山系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及人为活动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助于保护区后续的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相岭山系 大中型兽类 相对多度指数 相机陷阱 人为干扰
下载PDF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冬玲 何可 杨志松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5-21,共7页
2014—2016年利用样线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中型兽类展开了调查,运用G-F指数对该区域大中型兽类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保护区内各生境的大中型兽类进行对... 2014—2016年利用样线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中型兽类展开了调查,运用G-F指数对该区域大中型兽类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对保护区内各生境的大中型兽类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调查记录到保护区内共有大中型兽类30种,分属4目12科。其中东洋界的物种有17种,古北界7种,广布种6种。属于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分别有6、12种。D_G指数为3.106 5,D_F指数为6.026 1,D_(G-F)指数为0.484 5。保护区各生境中,高山灌丛生境中大中型兽类物种分布最均匀,多样性指数为3.29、均匀度指数为0.68、优势度指数为0.87。海拔2 500~3 000 m分布的大中型兽类物种最多,共记录到21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护区内低海拔区域大中型兽类物种分布较贫乏,生物多样性较低。因此,保护区还需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体系,加强对大中型野生动物的监督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兽类 多样性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 海拔
下载PDF
西安市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大中型兽类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桥周 任建勇 +3 位作者 刘森 刘创峰 吴晓民 张洪峰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7-10,共4页
作者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西安市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大中型兽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场分布有16种大中型兽类,分别是羚牛、林麝、金丝猴、鬣羚、斑羚、狍、小麂、毛冠鹿、野猪、青鼬、豹猫、豪猪、果子狸、猪獾、金钱豹、黑熊... 作者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西安市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大中型兽类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场分布有16种大中型兽类,分别是羚牛、林麝、金丝猴、鬣羚、斑羚、狍、小麂、毛冠鹿、野猪、青鼬、豹猫、豪猪、果子狸、猪獾、金钱豹、黑熊;相对丰富度指数野猪最高,为34.91%,金钱豹最少,为0.09%,其他兽类介于二者之间;不同海拔区间兽类物种多样性不同,中山地带最高(13种),低海拔区次之(10种),高海拔区最少(7种);不同类型植被中的兽类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数针阔混交林(13种)>阔叶林(11种)>针叶林(8种)>灌丛与草甸(4种),物种丰富度指数阔叶林中(37.65%)>针阔混交林(30.49%)>针叶林(20.38%)>灌丛与草甸(14.25%)。大中型野生动物的分布差异是海拔因素与植被类型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小王涧林场的光头山、干沟、高西沟、南叉河、户菜路等区域是大中型兽类分布集中区域,应实施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兽类 分布特征 红外相机 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
下载PDF
成兰铁路建设前期敏感区域环境噪声背景值及大中型兽类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瑶 张卫卫 +3 位作者 袁施彬 洪明生 戎战磊 张泽钧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07-212,共6页
为了揭示成兰铁路建设前后铁路周边敏感区域噪声值的变化,以及对该区域内大熊猫生态习性及其栖息地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探讨铁路建设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和保护管理措施,我们于2013年11-12月对成兰铁路穿越千佛山和宝顶沟两个自然保... 为了揭示成兰铁路建设前后铁路周边敏感区域噪声值的变化,以及对该区域内大熊猫生态习性及其栖息地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探讨铁路建设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和保护管理措施,我们于2013年11-12月对成兰铁路穿越千佛山和宝顶沟两个自然保护区的路段开展施工前期噪声背景值测量与同域分布大中型兽类调查.结果发现:1、两个自然保护区各有近75%样线区域噪声值大小与距离铁路规划线的远近无相关性;2、两个保护区在距铁路规划线的不同距离上的噪声值都出现了差异,其中除了距离200 m和500 m处的噪声差异不显著以外,其余均呈显著差异;3、铁路规划线所穿越的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同域大中型兽类种类和数量显著多于宝顶沟自然保护区.最后,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就所得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大熊猫 噪声值 大中型兽类
下载PDF
大金川切割山地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及其干扰因素调查
14
作者 张优琪 王玉君 +3 位作者 李玉杰 白文科 张晋东 周材权 《防护林科技》 2019年第6期36-39,共4页
通过采用样线法对大金川切割山地兽类多样性及人类干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5目12科2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物种分别有2... 通过采用样线法对大金川切割山地兽类多样性及人类干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5目12科2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物种分别有2、9、6种。物种多样性指数以牛科(D=1.62、H=2.12)最高,均匀度指数以松鼠科(J=2.06)最高;不同生境类型兽类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以灌丛最高;不同海拔区间多样性指数以3700~4200m区间最高,均匀度指数以2200~2700m区间最高。该区域兽类受干扰类型主要为放牧干扰,建议控制放牧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保护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兽类 物种多样性 干扰因素 大金川切割山地
下载PDF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及雉类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希明 刘伟 何佰锁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给保护区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陷阱调查技术,并以300 m海拔为间隔,调查研究了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食肉目动物和偶蹄目动物)和雉类(鸡形目动物... 为给保护区制定科学、合理、经济的保护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陷阱调查技术,并以300 m海拔为间隔,调查研究了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食肉目动物和偶蹄目动物)和雉类(鸡形目动物)的种类及其多度和分布,结果为在共调查的393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和14431个有效相机工作日中,记录到本保护区有大中型兽类16种、雉类4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别有5种和10种;优势动物食肉目是大熊猫、黑熊,偶蹄目是羚牛、中华斑羚、野猪,鸡形目是红腹角雉;海拔1500~2500 m范围,物种相对多度更大,保护地位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兽类 雉类 垂直分布 多度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与雉类的编目清查与评估 被引量:55
16
作者 肖治术 陈立军 +3 位作者 宋相金 束祖飞 肖荣高 黄小群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7-242,共6页
近年来,红外相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自然保护地内地栖鸟兽的物种编目和动态评估。本文以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如何进行保护区全境大中型兽类和雉鸡类的物种编目清查与评估。通过对车八岭保护区全... 近年来,红外相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自然保护地内地栖鸟兽的物种编目和动态评估。本文以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如何进行保护区全境大中型兽类和雉鸡类的物种编目清查与评估。通过对车八岭保护区全境为期1年的调查,共记录兽类和雉鸡类18种,其中兽类15种,鸡形目鸟类3种。基于物种累计曲线,采用全年数据所需的最小调查网格数、最少调查相机日均要少于雨季或旱季,而旱季调查需要的最小调查网格数和最少调查相机日比雨季更少。通过红外相机图像数据获得了车八岭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和地栖雉鸡类物种名录、物种丰富度、每个物种的相对多度、分布图和凭证标本等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物种编目评估 大中型兽类与雉类
原文传递
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估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月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00-1717,共18页
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的估算是动物生态学中重要的基本问题,受到研究者、管理者和公众的共同关注。国际上从20世纪中期开始研究该问题,已出现了多种研究方法和相应案例,且还在快速发展,但世界各地仍有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尚未知晓。在我国,... 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的估算是动物生态学中重要的基本问题,受到研究者、管理者和公众的共同关注。国际上从20世纪中期开始研究该问题,已出现了多种研究方法和相应案例,且还在快速发展,但世界各地仍有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尚未知晓。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调查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取得了重要进展,也还有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归纳国际上种群数量估算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国内研究的现状、优势和趋势,供研究者参考。本文首先选择估算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的原理、数据来源和模型这3个要素归纳出简明的研究框架,将现有的多种方法置于其中予以阐述。在该框架下,根据估算原理分为4大类方法,为距离取样法、标志重捕法、基于遇见率法和遥感影像直接计数法。针对每一大类方法,论述其基本原理模型和模型假设,说明能实现该原理的相应数据来源(视觉观测、红外相机拍摄、DNA微卫星识别、卫星定位跟踪、声音监测或遥感影像)的特点及如何实现该原理,评价其适用性及优缺点,并选择其中具有可比性的方法予以比较评价。其次,参照该研究框架,总结我国的研究现状,分析未来发展的优势和趋势:我国的红外相机数据积累充分,可以发展以此为数据源的距离取样法、标志重捕法和基于遇见率法;发展以粪便样品为数据来源的距离取样法和粪便DNA标志重捕法;相比地面调查数据,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更容易,尽量以此估算符合适用条件的大中型兽类的种群数量。最后,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大中型兽类种群数量的估算方法的选择流程,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大中型兽类 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 基于遇见率法 遥感影像直接计数法
原文传递
沿纬度梯度的3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监测
18
作者 张兰 和雪莲 +6 位作者 Supparat Tongkok 袁盛东 刘峰 Anuttara Nathalang Warren YBrockelman 闫兴富 林露湘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5期131-138,共8页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红外相机监测 大中型兽类 地栖鸟类 生物多样性 热带森林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对广东连南大鲵保护区林下鸟兽多样性监测
19
作者 林泽花 周志恩 +3 位作者 何向阳 唐剑华 郑寿松 张礼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6期62-73,共12页
林下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的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通过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域及其周边共设置43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保护区内及周边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开展物种多样性监测,并分析保护区... 林下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的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通过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域及其周边共设置43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保护区内及周边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开展物种多样性监测,并分析保护区内外物种多样性的差异。2022年4月—2023年4月,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时长13765个相机日,拍摄独立有效照片共计1502份,其中兽类687份、鸟类815份。共鉴定43种野生动物,隶属于2纲11目23科,其中兽类16种、鸟类27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其中兽类4种,鸟类6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前三的兽类依次为野猪Sus scrofa、鼬獾Melogale moschata、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网格占有率排前三的兽类依次为野猪、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鼬獾,鸟类依次为白鹇、虎斑地鸫、紫啸鸫。研究结果初步掌握了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种类组成、相对多度及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大鲵保护区 大中型兽类 地栖型鸟类
下载PDF
西南纵向岭谷区兽类及雉类红外相机监测平台:方案、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学友 胡文强 +5 位作者 普昌哲 李权 于秋鹏 胡哲畅 William V.Bleisch 蒋学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0-1096,共7页
纵向岭谷区地处我国西南部,是以南北走向为主的山系河谷区。纵向山系、河谷的特殊环境格局的"通道–阻隔"作用及其关联效应使其成为动物南来北往的重要生态走廊和东西扩散的阻隔,孕育着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滇... 纵向岭谷区地处我国西南部,是以南北走向为主的山系河谷区。纵向山系、河谷的特殊环境格局的"通道–阻隔"作用及其关联效应使其成为动物南来北往的重要生态走廊和东西扩散的阻隔,孕育着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怒江金丝猴(R.strykeri)、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等珍稀濒危哺乳动物。西南纵向岭谷区兽类及雉类红外相机监测平台始建于2011年,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监测区主要覆盖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地区、高黎贡山、芒市、铜壁关、碧罗雪山、白马雪山、普达措、无量山、哀牢山、澜沧勐矿、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和黄连山。目前已建立35个监测样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非保护地等多种类型。截至2019年12月,共完成803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的调查和监测。有效相机工作日约37.92万天,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6.99万张。共识别出7目20科60种大中型野生哺乳动物和15种雉类,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IUCN受威胁物种24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41种。建议今后加强对孟加拉虎、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等旗舰动物的监测,服务国家公园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对大中型哺乳动物群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西南山地 大中型兽类 雉类 人类活动 多样性监测 红外相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