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大中型油田形成条件与勘探策略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建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寻求现实有效的勘探部署策略,以尽快实现选区油气突破和油田(藏)发现,通过对其石油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和勘探开发实践的思考总结,认为鄂南中生界油气既具有大面积生成、分布、富集并连片成藏...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寻求现实有效的勘探部署策略,以尽快实现选区油气突破和油田(藏)发现,通过对其石油地质条件的系统分析和勘探开发实践的思考总结,认为鄂南中生界油气既具有大面积生成、分布、富集并连片成藏的特点,又在不同层位和空间上聚散不一,呈现出复杂的变化格局;油藏类型以隐蔽性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及岩性油藏为主,大型有利沉积相带与低幅度局部构造及其集中分布、组合发育的大规模低幅度构造背景是控制油气大面积聚集成藏的主要因素,也是大中型油田发育的基本条件。结论:在鄂南中生界这样一个具备大中型油田发育条件但勘探手段颇受限制的地区,应该兼顾上下油层,以钻井为主要手段,实行规模化勘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中生界 油气分布 隐蔽性油藏 大中型油田 规模化勘探策略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成藏模式和规律 被引量:63
2
作者 薛永安 韦阿娟 +2 位作者 彭靖淞 祝春荣 王粤川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9,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已发现大中型油田31个,且有9个是亿吨级油田。结合前人认识,总结这31个大中型油田的成藏模式和规律,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的持续发现,确保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具有凸起披覆型、...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已发现大中型油田31个,且有9个是亿吨级油田。结合前人认识,总结这31个大中型油田的成藏模式和规律,对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的持续发现,确保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表明,渤海海域大中型油田具有凸起披覆型、走滑反转型、凹中隆披覆型、陡坡断块型和缓坡断鼻型等5种主要成藏模式,且具有独特的成藏规律:紧邻(潜在)富烃凹陷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必要条件;优越储盖组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保障;活动断裂带特别是郯庐断裂带是大中型油田形成的有利聚集区带;晚期成藏中"时-空-源"成藏条件的耦合是形成大中型油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油田 成藏模式 郯庐断裂 晚期成藏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大中型油田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43
3
作者 张向涛 汪旭东 +4 位作者 舒誉 张素芳 阙晓铭 佘清华 王艳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80-2990,共11页
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A-1大中型油田为例,通过剖析其成藏要素和作用,探讨文昌组大中型油田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油气主要分布在文昌组下段,为构造—地层型油气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 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A-1大中型油田为例,通过剖析其成藏要素和作用,探讨文昌组大中型油田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油气主要分布在文昌组下段,为构造—地层型油气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物性总体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原油为轻质油、油品好,成熟度Ro适中(Ro=0.73%);深层文昌组油水关系复杂,总体处于正常温压系统;断陷盆地斜坡区的构造背景控制了大面积储盖组合的形成,长期继承性的隆起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良好的生烃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中型油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广泛分布的"甜点"优质储层与断裂结合形成大面积构造-地层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场所;稳定的区域盖层保证油气在圈闭范围内大规模成藏,并在后期构造活动中不被破坏,有利于大面积原生轻质油藏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油田 辫状河三角洲 油源 文昌组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南海东部海域油田开发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17
4
作者 闫正和 罗东红 许庆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7,共6页
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储量规模、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对南海东部海域20多年来陆续实施的大中型油田独立开发、油田群联合开发和小型油田依托开发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概括出了"水下井口+单体船"独立开发、"... 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储量规模、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对南海东部海域20多年来陆续实施的大中型油田独立开发、油田群联合开发和小型油田依托开发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概括出了"水下井口+单体船"独立开发、"水下井口+浮式生产平台+油轮"独立开发、水下井口依托开发、大位移井依托开发和无人简易平台依托开发等创新模式的海洋工程应对策略,为其他海域开发边际油田和小型卫星油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 大中型油田独立开发模式 油田群联合开发模式 小型油田依托开发模式
下载PDF
渤海走滑转换带及其对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1
5
作者 徐长贵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48-1560,共13页
渤海海域郯庐走滑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但是长期以来,该带对大中型油气田控制作用不明确.利用覆盖渤海郯庐断裂带的三维地震资料和400多口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与大中型油田形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新... 渤海海域郯庐走滑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但是长期以来,该带对大中型油气田控制作用不明确.利用覆盖渤海郯庐断裂带的三维地震资料和400多口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特征及其与大中型油田形成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渤海海域发育了多类型、多成因、多级次、多期次的走滑转换带;根据转换带在走滑断裂带中发育的位置,可以将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划分为断边转换带、断间转换、断梢转换带三大类,进一步根据断层的相互作用以及转换带的形态,可以将渤海海域转换带分为S型转换带、叠覆型转换带、双重型转换带、帚状转换带、叠瓦扇型转换带、共轭转换带以及复合转换带7种类型;根据局部应力状态可以分为增压型转换带和释压型转换带;根据转换带的规模,渤海海域走滑转换带可以分为一级转换带、二级转换带和三级转换带;增压型转换带控制了大型有效圈闭的发育、运移条件通畅等大中型油田基本成藏要素,进而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增压型转换带 释压型转换带 大中型油田 渤海海域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正确对待渤海两种类型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
6
作者 陈国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渤海存在两种类型油(气)田,一类为大中型重质油油田,另一类是中小型轻质油油(气)田,两类油(气)田的石油地质特征不同。文中提出了两类油(气)田的勘探方针、油藏评价方法和开发技术政策。
关键词 渤海 类型 油藏评价 方针 政策 大中型重质油油田 中小型轻质油油田 油气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