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成效——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为个案 被引量:4
1
作者 郑若玲 刘盾 谭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3,共8页
近年来,我国逐渐兴起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试验,大中学衔接培养是主要形式之一。此研究选取厦大附属科中作为"麻雀",详解其以创新班为核心的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试验模式,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其试验成效。科中已探索... 近年来,我国逐渐兴起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试验,大中学衔接培养是主要形式之一。此研究选取厦大附属科中作为"麻雀",详解其以创新班为核心的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试验模式,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其试验成效。科中已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目标、富有特色的"三创"理念与"三微"形式。运用《中学生创造力评价量表》施测,发现高一、高二、高三创新班学生的创造力均值依次递增,且都高于普通班学生。创新班推动了学生多元的发展与进步,并带给教师、家长、学校多样的心得与收获。从实实在在的高考业绩,也可明显看出创新班的培养成效。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遭遇种种挑战,只要中学与大学齐心协力、政府与社会共同借力、政策与观念配合跟进,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定能走上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大中学衔接 高中创新
下载PDF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若玲 谭蔚 万圆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70-75,共6页
调研发现,大学与中学的合作程度、师资力量以及高校招生政策是制约成效的三个关键因素。目前,这三个方面的实施情况均不理想,表现为大中学的合作不够深入、创新人才的培养师资存在困难、高考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拦路虎"。为... 调研发现,大学与中学的合作程度、师资力量以及高校招生政策是制约成效的三个关键因素。目前,这三个方面的实施情况均不理想,表现为大中学的合作不够深入、创新人才的培养师资存在困难、高考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拦路虎"。为使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取得成效,需联动大学、立足中学,推动大中学的深度合作;中学需借助大学力量培养自身的创新型师资队伍;高校招生政策需给予支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大中学贯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 大中学合作
原文传递
政策协同视角下的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价值意蕴、协同困境与突破策略
3
作者 王春鑫 刘桂芝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4,共10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政策协同涵融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命题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当前,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但...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政策协同涵融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命题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当前,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但依然面临着政策协同困境,集中体现在宏观层面的法律政策保障问题、中观层面的政策主体协同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协同机制建设问题。未来需要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通过营造政策文化环境并从政策制定和执行两个层面加强政策主体统筹协同,通过优化结构性机制、程序性机制和配套性机制来进一步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的一体化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衔接培养 政策协同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探析——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启瑞班”为个案
4
作者 郑若玲 刘盾 谭蔚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6年第1期67-79,共13页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考量。在各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大中学合作举办高中创新班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的高中创新班'启...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考量。在各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大中学合作举办高中创新班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的高中创新班'启瑞班'为案例,详解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校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招生方式,探索出十分新颖的'三创'理念与'三微'形式,实施以'变易理论'、课堂观察为代表的教学改革以及导师制、家校联合培养、学分制、走班制、小班化教学等教学管理制度。这些项目推动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多元发展,并带给教师、家长多样的心得与收获。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遭遇种种挑战,只要中学与大学齐心协力,政府与社会共同借力,政策与观念配合跟进,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改革定能走上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大中学衔接 高中创新 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启瑞班”
原文传递
美、英、日三国大中学衔接培养人才的经验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乔连全 辛丽清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9-43,共5页
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大学与中学如何衔接进而推动人才培养的有序对接,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教育领域的关注。放眼国外,美、英、日等国对大中学衔接培养人才关注较早,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大中学衔接培养人才的机制体制。在衔接教育... 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阶段,大学与中学如何衔接进而推动人才培养的有序对接,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教育领域的关注。放眼国外,美、英、日等国对大中学衔接培养人才关注较早,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大中学衔接培养人才的机制体制。在衔接教育制度方面,美、英、日政府和教育部门颁布和贯彻落实了诸多教育法规及政策,为大中学衔接保驾护航;在课程编制和实施方面,中学和大学均是衔接教育的主体;课程开展的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有关大学基础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修读;课程认定机制通畅;升学选拔方面,形式灵活多样,考察内容多元化,高校也享有较大的招生自主权,可根据自身标准选拔和录取生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学 衔接 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的五个着力点
6
作者 王烽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2-33,共2页
如何实现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面临的新课题。直观理解,它是按照“早发现、早培养”的思路,将在高校实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向中学延伸。其背后的意义在于,通过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中衔接”,探索培养、评... 如何实现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面临的新课题。直观理解,它是按照“早发现、早培养”的思路,将在高校实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向中学延伸。其背后的意义在于,通过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中衔接”,探索培养、评价、选拔一体化的模式和机制,为建立让每个人都成才、让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积累经验,推动我国教育实现“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高质量教育 教育强国 直观理解 一体化培养 五个着力点 探索培养 大中衔接
下载PDF
高中与大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反思——以J中学与N大学的“准博士培养站”为个案 被引量:4
7
作者 余秀兰 张红霞 +2 位作者 龚雪 孙杨 李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70,共7页
J中学与N大学共同策划的"准博士培养站"使高中生能有机会进大学实验室体验科学研究,并且在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但该项目在选拔方法、高中与... J中学与N大学共同策划的"准博士培养站"使高中生能有机会进大学实验室体验科学研究,并且在自主学习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但该项目在选拔方法、高中与大学衔接的知识准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更重要的是,整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了学生参与该项目的积极性,而应试教育本身也对培养创新人才产生负面作用。为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注重各阶段教育的衔接,同时在培养对象、选拔机制、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与大学 衔接培养 系统培养 创新人才
下载PDF
推动贯通教育,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8
作者 张执南 《教育家》 2024年第19期1-1,共1页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我国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构建学段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结合创造性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创新人才培...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我国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构建学段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体系。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结合创造性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成长规律 学段衔接 有效衔接 基础教育阶段 培养体系 高等教育阶段 我国教育改革
下载PDF
以“双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9
作者 卢忠林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0期5-7,共3页
科学教育的“加法”实际上是要做系统工程。在将科学教育做成一个系统方面,“大中衔接”是关键环节,即要探索如何利用大学的优质资源,从基础教育做起,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及早着力。“双进”,即科学家、专家进中学;中学生进科技场馆、... 科学教育的“加法”实际上是要做系统工程。在将科学教育做成一个系统方面,“大中衔接”是关键环节,即要探索如何利用大学的优质资源,从基础教育做起,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及早着力。“双进”,即科学家、专家进中学;中学生进科技场馆、进科研单位。以“双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论述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如何认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战略”;二是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介绍对中学生和中学教师开展的系列活动,展示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所做的一些工作;三是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拔尖创新 人才培养 大中衔接
下载PDF
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策略选择——以苏州中学为案例
10
作者 周川 孔晓明 《现代教育论丛》 2015年第2期8-13,共6页
高中阶段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期,但我国现行的重在追求标准答案的高考模式却与此相悖。苏州中学通过与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实施"伟长计划",通过高中与大学的免试直通,有效地开展了高中与... 高中阶段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期,但我国现行的重在追求标准答案的高考模式却与此相悖。苏州中学通过与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实施"伟长计划",通过高中与大学的免试直通,有效地开展了高中与大学衔接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高中大学衔接 免试直升
下载PDF
基于生涯规划的大、中学校衔接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洁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7年第5期69-70,共2页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与中学衔接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文章从构建大学与高中衔接课程、搭建生涯规划教育平台和生涯规划人力资源建设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学校自身实践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衔接模式
下载PDF
中美创新人才培养衔接比较研究——以四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罗丹 李峻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40,共6页
文章通过比较中美四所研究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发现,中美两国案例院校本、硕、博课程衔接分别呈现出"反复加深专门化"和"由博而专"的特点。美国案例院校通过本科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潜能",与硕... 文章通过比较中美四所研究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发现,中美两国案例院校本、硕、博课程衔接分别呈现出"反复加深专门化"和"由博而专"的特点。美国案例院校通过本科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潜能",与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和学习构成"放射状",本科教育是原点;我国案例院校本科教育重在知识掌握,与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和学习构成"尖塔状",本科教育是基层。要提高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加深对本科阶段人才培养地位与任务的认识,进一步落实"宽口径、厚基础"培养,使之成为一种创新能力教育,并在此基础上相应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增强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高等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本、硕、博衔接
下载PDF
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才成 丁敬敏 李东升 《当代职业教育》 2017年第1期81-85,共5页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在国内多所重点普通高校开展相关实践,就高职院校而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应着眼于技术能手型、创新创业型和两者的复合型。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中高职衔接贯通"立交桥"的搭建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在国内多所重点普通高校开展相关实践,就高职院校而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应着眼于技术能手型、创新创业型和两者的复合型。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中高职衔接贯通"立交桥"的搭建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础保障和时间保障。在此前提下,构建由培养工作组与考核工作组构成的培养组织架构,规范学生遴选标准和程序,校企协同配备高水平师资,设计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并且科学制订激励和退出机制是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贯通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
下载PDF
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创新——兼评高级工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衔接方案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著名 卢双盈 张端喜 《职业教育研究》 2005年第2期19-20,共2页
高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描述了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分析了国家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改变高技能人才短缺现状的努力,介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的重大突破——高级工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 高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描述了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分析了国家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改变高技能人才短缺现状的努力,介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的重大突破——高级工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衔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界 衔接 体制创新 重大 文章 短缺 制度创新 国家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本硕衔接教育的价值意蕴、内容定位和实施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翔 朱显峰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开展本硕衔接教育有助于改善硕士生生源质量、提升硕士教育适应能力、增强硕士教育专业认同和促进学生个体专业发展。本硕衔接教育不同于硕士教育,是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开展本硕衔接教育有助于改善硕士生生源质量、提升硕士教育适应能力、增强硕士教育专业认同和促进学生个体专业发展。本硕衔接教育不同于硕士教育,是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开展的硕士教育专业认同、学习方法、学习执行力和专业知识基础等方面的体验教育。高校应在学生遴选、学业导师配备、课程内容调整和教学模式创新等环节统筹设计、科学实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本硕衔接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 本硕衔接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专业认同 适应教育
下载PDF
中职学校促进人才培养改革的举措
16
作者 吴秋平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第6期150-151,共2页
中职学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新时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持续深入,让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有了全新方案。中职学校积极探索教育供给端与社会需求端的有机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训实习基地... 中职学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新时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持续深入,让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有了全新方案。中职学校积极探索教育供给端与社会需求端的有机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与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具有更强综合能力的人才;也能够解决教育供给端和社会需求端“两张皮”的问题,实现教育与生产在社会分工中的不同功能与资源上的集成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实训实习基地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改革 有机衔接 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加强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 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17
《现代教育科学》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肇基于1950年,首任校长为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元晖先生。学校坚定不移地走“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学术型中学”的发展之路,以实验性、研究型办学特色跻身于全国知名中学行列,为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社会各...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肇基于1950年,首任校长为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元晖先生。学校坚定不移地走“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学术型中学”的发展之路,以实验性、研究型办学特色跻身于全国知名中学行列,为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社会各界输送了近十万名优秀人才,被誉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教育学家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衔接 知名高校 教育家办学 创新人才培养 基础教育 研究型
下载PDF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慧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5-28,共4页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尚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依托会计职教联盟协同创新平台,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入手,探索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实践证...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尚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依托会计职教联盟协同创新平台,从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入手,探索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实践证明,该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提高中高职衔接质量,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专业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 人才培养机制 协同创新
下载PDF
数字化战略下的大中衔接创新人才培养
19
作者 程艳霞 龚春燕 《教育家》 2022年第43期21-22,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举措,如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数字化转型 现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衔接机制 区块链 大数据 培育计划
下载PDF
职业教育的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优化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慧琴 《文教资料》 2023年第7期133-136,共4页
当前,福建省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课程多设定为目标性的单向教学,虽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针对性不强、教学范围受限,导致教学质量逐年下降。为此,本文对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优化进行分析,简述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 当前,福建省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课程多设定为目标性的单向教学,虽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针对性不强、教学范围受限,导致教学质量逐年下降。为此,本文对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优化进行分析,简述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现状,从培养形式僵化固定、社会支撑不稳定以及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不清晰三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随后,以真实的教学衔接为背景,提出先加强社会支撑,再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中高本衔接课程定向化教学,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教师团队,同时搭建协同育人教学平台,根据人才培养成效进一步拓宽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渠道的优化策略,为职业教学后续人才培养形式的优化与完善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本衔接 教学结构优化 人才培养模式 质量优化 教学形式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