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马相如《大人赋》献疑 被引量:5
1
作者 万光治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69,共7页
  司马相如《大人赋》之题,“大人”并非专指帝王,而是指得道之人。今观《大人赋》内容,可知其叙写的是大人由求仙而至得道的精神历程。再结合《史记》所述司马相如的一生的政治遭际对其心理的影响,可以认为《大人赋》是一篇从传统的...   司马相如《大人赋》之题,“大人”并非专指帝王,而是指得道之人。今观《大人赋》内容,可知其叙写的是大人由求仙而至得道的精神历程。再结合《史记》所述司马相如的一生的政治遭际对其心理的影响,可以认为《大人赋》是一篇从传统的“悲士不遇”的主题中游离出来的游仙兼思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大人赋 游仙 主题
下载PDF
司马相如《上林赋》、《大人赋》作年考辨 被引量:11
2
作者 龙文玲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1,共4页
关于司马相如《上林赋》与《大人赋》的作年,学术界众说纷纭。通过对《史记》、《汉书》及司马相如赋作等文本进行考辨,认为《上林赋》作于建元六年五月到元光元年五月之间,《大人赋》作于元狩五年武帝因“病鼎湖”而沉迷神仙方术之后... 关于司马相如《上林赋》与《大人赋》的作年,学术界众说纷纭。通过对《史记》、《汉书》及司马相如赋作等文本进行考辨,认为《上林赋》作于建元六年五月到元光元年五月之间,《大人赋》作于元狩五年武帝因“病鼎湖”而沉迷神仙方术之后、相如病免家居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上林》《大人赋》作年
下载PDF
太一信仰与《大人赋》关系考论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晓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4-201,共8页
《大人赋》与《远游》俱在追求"太一之境(神)",以北极为皈依。但就《离骚》言之,以西极为圣地,而《东皇太一》又将"太一神"立在东方,因此《远游》与屈原作品之追求扞格不通,绝非屈原作。《大人赋》的产生正与武帝... 《大人赋》与《远游》俱在追求"太一之境(神)",以北极为皈依。但就《离骚》言之,以西极为圣地,而《东皇太一》又将"太一神"立在东方,因此《远游》与屈原作品之追求扞格不通,绝非屈原作。《大人赋》的产生正与武帝时代的信仰变革相关,符合"太一"以北斗为车舆即"斗为帝车"的运行模式,而《远游》不合,因此《大人赋》早于《远游》产生,为司马相如原创。作者为劝说武帝放弃对"太一神"的痴狂与迷信,以"北斗拱极"图式构建《大人赋》的文本结构,让"大人"按照"太一"巡天模式环游太空,逼真展示太一之境的枯寂与荒诞。然在方士鼓吹之下已然放弃人伦的汉武帝不以为忤,甚至愈加向往,于是本"欲讽"而"反劝"。《大人赋》分前后两稿,初稿是抒发自己的愤懑与抱负,表达对"太一之道"的向往;经修改献给武帝的文本转而对"太一之神"加以贬斥,结合其临终前所作之《封禅文》来看,寄寓了作者要求驱逐方士,以儒家之道治世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人赋 太一信仰 《远游》
下载PDF
《楚辞·远游》与《大人赋》中的“游仙”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竹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2-15,共4页
《楚辞·远游》是我国古代游仙文学的源头,开中国游仙文学之先河并对后世游仙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汉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继承了《远游》中的"游仙"模式,与其有着相似的"游仙"结构和"游仙"路... 《楚辞·远游》是我国古代游仙文学的源头,开中国游仙文学之先河并对后世游仙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汉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继承了《远游》中的"游仙"模式,与其有着相似的"游仙"结构和"游仙"路线。但深究其本质,两篇文章在"游仙"性质和内涵上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大人赋》只是单纯的模仿了《远游》的形式,在内涵上却远远不及《远游》深刻,但是《大人赋》在仙境的描写与开拓上又对《远游》有一定的发展与创新,这主要与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以及汉代文学艺术的演进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远游》 大人赋 “游仙” 异同
下载PDF
《大人赋》所见太阳循环与巫风传统蕴涵发微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秀强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司马相如《大人赋》历来多被看作游仙之作。其实,该篇所呈现出游仙色彩的表层特征与古代太阳循环文化与巫风传统存在紧密联系。《大人赋》"北东南西"的叙述框架实际上是模仿太阳圆周循环运动,并且赋作内容又多巫风色彩。司马... 司马相如《大人赋》历来多被看作游仙之作。其实,该篇所呈现出游仙色彩的表层特征与古代太阳循环文化与巫风传统存在紧密联系。《大人赋》"北东南西"的叙述框架实际上是模仿太阳圆周循环运动,并且赋作内容又多巫风色彩。司马相如作此赋,不仅是为迎合汉武帝求仙问道的夙愿,更重要的是通过以太阳循环比拟大人巡游,凸显武帝至高无上的皇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人赋 太阳循环 巫风传统 汉武帝
下载PDF
辨伪与论证——《远游》与《大人赋》的关系考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1-37,共7页
《远游》与《大人赋》存在语言、结构和思想方面的相似性。陆侃如认为《远游》有抄袭《大人赋》的嫌疑,郭沫若则认为《远游》可能是《大人赋》的初稿,其中郭沫若的看法影响深远。此后《远游》的作者归属众说纷纭,《远游》被排除在屈赋之... 《远游》与《大人赋》存在语言、结构和思想方面的相似性。陆侃如认为《远游》有抄袭《大人赋》的嫌疑,郭沫若则认为《远游》可能是《大人赋》的初稿,其中郭沫若的看法影响深远。此后《远游》的作者归属众说纷纭,《远游》被排除在屈赋之外,经典性大打折扣。实际上,从逻辑学角度来说,陆、郭二位从两者的相似关系推导出模仿关系,从思想成分证明《远游》非屈原所作,实乃循环论证,结论无法成立。通过爬梳和整理司马相如的生平、《史记·封禅书》的相关描述、《大人赋》的具体文本和楚文化的习俗,论证《大人赋》其实是司马相如为了保全家人而对汉武帝的献媚之作,而《远游》则是楚文化的产物;后者并非前者初稿,而尽管词句不同,但司马相如的遗札无论从主题、意图还是功能均与《大人赋》相似,因此可以推断,《大人赋》的"初稿"有可能是遗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游》 大人赋 相似 模仿 辨伪
下载PDF
《大人赋》所见汉代“四方五位”图式浅说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子珍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2-37,共6页
司马相如借"四方五位"图式创作《大人赋》。该图式不仅为赋作构建了以中央为原点,巡游东西南北四方的记述框架,还为各方定下情感基调,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成多元化审美效果。此外,《大人赋》所见"四方五位"图式是... 司马相如借"四方五位"图式创作《大人赋》。该图式不仅为赋作构建了以中央为原点,巡游东西南北四方的记述框架,还为各方定下情感基调,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成多元化审美效果。此外,《大人赋》所见"四方五位"图式是原始宗教与政治文明交织的产物,这恰是为迎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人赋 四方五位 思想渊源 中央集权
下载PDF
从《册魏公九锡文》《大人赋》看刘勰的“风骨” 被引量:1
8
作者 费习宽 《镇江高专学报》 2018年第3期5-8,12,共5页
关于刘勰"风"和"骨"的内涵历来有诸多争论,学界多从理论术语的角度辨析其义。从刘勰《风骨》中两篇例文探求"风""骨"的内涵,"风"是感化人心的力量,"骨"是典雅精练的措辞... 关于刘勰"风"和"骨"的内涵历来有诸多争论,学界多从理论术语的角度辨析其义。从刘勰《风骨》中两篇例文探求"风""骨"的内涵,"风"是感化人心的力量,"骨"是典雅精练的措辞风格、严密的文章布局。究其选文的原因:一是强烈的宗经意识,二是对近代文风的一种规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册魏公九锡文》 大人赋 “风骨”
下载PDF
论《大人赋》的主题
9
作者 周桃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7期8-9,共2页
笔者认为,《大人赋》是司马相如仕进与退隐,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流露。从司马迁以来,人们持有的“为讽反劝”之说,值得商榷。本文试从《大人赋》文本、司马相如的人生遭遇、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来探讨。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大人赋 仕进与退隐
下载PDF
从汉赋的历史层面看知识分子与皇朝政治的关系
10
作者 王继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赋虽是汉皇朝蔚为大国的文学形式 ,但是 ,赋从产生之日起 ,就始终与大汉帝国政治的兴衰及知识分子紧密相连。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皇朝政治 历史 题材 《七发》 司马相如 大人赋 权乘
下载PDF
赤日经天 光耀寰宇——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新探
11
作者 顾绍炯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51-60,共10页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成都人。汉武帝时被任为郎,曾奉命出使西南夷,沟通汉与少数民族关系,对巩固西南边疆起过积极作用。他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他的赋流传到今天的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成都人。汉武帝时被任为郎,曾奉命出使西南夷,沟通汉与少数民族关系,对巩固西南边疆起过积极作用。他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他的赋流传到今天的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等篇。其中以《子虚》、《上林》赋为最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 哀二世 子虚 《上林 大人赋 成都人 乌有先生 艺术形象 西南夷
下载PDF
陶行知赋
12
作者 李一林 《重庆陶研文史》 2011年第4期80-80,共1页
陶行知赋昔有《大人赋》,乃虚幻想象之作。今尊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党外布尔什维克,万世师表,足赞其历史现实的创造。陶白话生活教育特点是:外行办的一一非专家学者所为,乃人民教育;穷办法一一穷国家办法;丘八作风一一教育为... 陶行知赋昔有《大人赋》,乃虚幻想象之作。今尊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党外布尔什维克,万世师表,足赞其历史现实的创造。陶白话生活教育特点是:外行办的一一非专家学者所为,乃人民教育;穷办法一一穷国家办法;丘八作风一一教育为教人求解放的武器;工人的手段(理论与实践之统一的创造);科学的头脑(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现集陶平生言行,为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 科学思想 大人赋 布尔什维克 理论与实践 历史现实 专家学者
下载PDF
由读者回归作者:“凌云”说的文学史意义
13
作者 许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5,206,207,共13页
自司马相如献《大人赋》,汉武帝读后“飘飘有凌云之气”,“凌云”已成历史上人生际遇与文章才气的代词。考察相如献赋本事,兼括武帝耽方士之术与相如居官清冷的不遇情怀,而后世以“凌云气”或“凌云笔”拟写人生与文才,形成了该说由读... 自司马相如献《大人赋》,汉武帝读后“飘飘有凌云之气”,“凌云”已成历史上人生际遇与文章才气的代词。考察相如献赋本事,兼括武帝耽方士之术与相如居官清冷的不遇情怀,而后世以“凌云气”或“凌云笔”拟写人生与文才,形成了该说由读者到作者、由仙气到文气的变迁。回归历史,从制度来看,相如赋之所以能惊动汉主,既与武帝好赋有关,也与当时的献赋制关联;从文人情怀来看,其中“奴颜”与“风骨”隐含着历代士大夫的无限甘苦。回归赋体,以相如赋为代表的“凌云气”与以徐寅赋为代表的“锦绣堆”,又呈现出汉大赋与唐律赋创作的不同审美,从而成就了一段文学史的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人赋 凌云说 读者与作者 仙气与文气
下载PDF
《远游》是屈原晚年之作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光熹 《职大学报》 2017年第1期10-11,48,共3页
从《远游》的内容看,诗人是在绝望的心情下寻求精神解脱所为,"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即超越无为清静的境界,与天地元气结伴为邻,让自己的生命回归到宇宙原初。这是诗人结束生命之前的哲学思考,当系作者晚年的作品。
关键词 《远游》 屈原 大人赋 司马相如
下载PDF
《远游》结构的内在矛盾、作者及文学影响
15
作者 张树国 梁爱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35-242,共8页
《远游》以“重曰”为界分为原作和拟作两部分,原作为淮南王刘安的绝命辞;拟作实即《广骚》,为扬雄模拟《离骚》、《大人赋》而成的集句式的百衲体;刘歆将其附益在《远游》之下。两者分别对中国诗歌的游仙诗与玄言诗产生很大影响。司马... 《远游》以“重曰”为界分为原作和拟作两部分,原作为淮南王刘安的绝命辞;拟作实即《广骚》,为扬雄模拟《离骚》、《大人赋》而成的集句式的百衲体;刘歆将其附益在《远游》之下。两者分别对中国诗歌的游仙诗与玄言诗产生很大影响。司马相如《大人赋》借鉴了《远游》原作的首、次韵而自铸伟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远游》 淮南王刘安 大人赋 扬雄
下载PDF
扬雄的著述活动与著作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开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4-67,59,共5页
西汉著名学者扬雄一生的著述活动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扬雄从开始著述生涯起,到入京后几年的时间止,内容多以文学为主。扬雄早年敬慕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成都人,写赋极尽夸张富丽,《汉书·司马相... 西汉著名学者扬雄一生的著述活动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扬雄从开始著述生涯起,到入京后几年的时间止,内容多以文学为主。扬雄早年敬慕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成都人,写赋极尽夸张富丽,《汉书·司马相如传》载:相如进《大人赋》,武帝“飘飘有陵云气游天地之间意”。扬雄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全汉文》卷52)早年的扬雄刻意模仿司马相如,写下了《县邸铭》、《玉佴颂》、《阶闼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间 大人赋 反离骚 法言义疏 成都人 经籍志 训纂 甘泉 注本 畔牢愁
下载PDF
略谈司马相如和他的作品
17
作者 韩桓德 《远程教育杂志》 1984年第5期27-28,共2页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7年)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以作赋著称于世,散文也写得很有特色。相传他有二十九篇赋传世,但大部分已亡佚,今存《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关键词 司马相如 作品 《子虚 《上林 大人赋 《长门 《美人 文学家
下载PDF
论司马迁为司马相如立传的原因
18
作者 李尚静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34-38,46,共6页
司马迁为司马相如立传秉持了“实录”的原则,至于诸家从中得出或臧或否的不同结论,不是因为司马迁持肯定或否定的一家之见,而是传主作为个体的复杂性使然。司马迁为司马相如立传的原因是:司马相如用文学的方式多方面推动了汉武帝的政策... 司马迁为司马相如立传秉持了“实录”的原则,至于诸家从中得出或臧或否的不同结论,不是因为司马迁持肯定或否定的一家之见,而是传主作为个体的复杂性使然。司马迁为司马相如立传的原因是:司马相如用文学的方式多方面推动了汉武帝的政策、司马相如的事功、司马相如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录文标准,即“故删取其要,归正道而论之”“采其尤著公卿者云”“余采其语可论者著于篇”,表现出对作品的现实作用、讽谏作用、教化作用以及政治影响力的重视。司马迁将《难蜀父老》的主旨归为“风”和“宣”,将《大人赋》的主旨归为“风谏”和“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实录” 立传原因 录文标准 《难蜀父老》 大人赋
下载PDF
从成都驷马桥说起——有关司马相如几个问题的探讨
19
作者 王增辉 《巴蜀史志》 2012年第4期41-44,共4页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人.鲁迅先生曾对其高度评价:“武帝时代,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相如之辞赋,“不师故辄,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鲁迅《汉文学史纲》第54页)。武帝读相如的《子虚赋》后说:“朕独不得与...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人.鲁迅先生曾对其高度评价:“武帝时代,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相如之辞赋,“不师故辄,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鲁迅《汉文学史纲》第54页)。武帝读相如的《子虚赋》后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遗憾之至;后读《大人赋》后,“飘飘然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耀文上京”(《华阳国志》语)是成都有史以来。以卓绝天下的文采显贵于京师的第一人。故成都人也以司马相如为骄傲,是成都引以为自豪的一张名片。其传说故事纷纷芸芸,近乎于神,而问题亦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成都人 《华阳国志》 《子虚 大人赋 传说故事 奠基人 司马迁
下载PDF
立意新颖浅谈
20
作者 黄鹏先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62-63,共2页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一定的思想,借用文学理论的说法,叫做主题或主题思想。也有叫做主旨、要旨的。在古代大多简称为一个“意”字。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是...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包含一定的思想,借用文学理论的说法,叫做主题或主题思想。也有叫做主旨、要旨的。在古代大多简称为一个“意”字。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这说明了写文章首要立意的重要性。文学上有这样的典型例子:汉代司马相如写了篇《大人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意新颖 大人赋 文学理论 辞句 以文 感受能力 刺玫瑰 中说 天地之间 求异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