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黄大仙信俗在广东的复兴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明智 韦秋圆 《文化遗产》 2023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黄大仙信俗肇始于浙江金华,清末民初在广东复兴。起先活跃在番禺菩山普济坛一群儒生的扶乩遣兴中,后因社会动荡、灾害频发,普济坛通过扶乩为信众提供问事、求药之便,使信众日广。其扶乩而成的《惊迷梦》一书,提出了“普济劝善”的总理念... 黄大仙信俗肇始于浙江金华,清末民初在广东复兴。起先活跃在番禺菩山普济坛一群儒生的扶乩遣兴中,后因社会动荡、灾害频发,普济坛通过扶乩为信众提供问事、求药之便,使信众日广。其扶乩而成的《惊迷梦》一书,提出了“普济劝善”的总理念,成为往后岭南黄大仙祠共同践行的信条。随着水运条件的改善、工商业的兴盛和人流量的日益集中,广州花地的黄仙祠应运而生。随后在佛山稔岗兴建的黄大仙祠直接继承了普济坛“普济劝善”传统,不仅继续发扬赠医施药的善举,还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架构,黄仙祠已具备了组织性和制度性。黄大仙信俗在广东的复兴,既与时局紧密相连,又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肩负着修道度人的入世情怀。它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较好地将传统与现代、个人修养和社会服务、信俗与慈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彰显出与金华黄大仙信俗迥然而异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普济坛 普化坛 大仙 大仙信俗
下载PDF
浙江金华赤松黄大仙宫课诵科仪音乐调查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芳 罗集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4-93,共10页
浙江金华赤松黄大仙宫为金华市规模最大、香火最旺、道乐活动最频繁的全真道重点宫观。通过黄大仙宫早晚课诵仪式音乐研究,可发现其程序结构完整、规范,旋律的音乐风格为全真正韵十方韵体系。
关键词 赤松黄大仙 道乐 课诵科仪 音乐形态 音乐风格
下载PDF
从港澳朱大仙信俗来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源与传播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炜明 罗慧 孙沁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18,共18页
朱大仙信仰在港澳部分渔民之间虽然已流传了80多年,但并不为大众所熟悉。文章从历史学与文献学角度对港澳朱大仙信仰的来源做了研究,重新深入讨论了香港大澳龙岩寺与朱大仙信仰的关系,包括"朱大仙是朱明皇朝后裔""大禹化... 朱大仙信仰在港澳部分渔民之间虽然已流传了80多年,但并不为大众所熟悉。文章从历史学与文献学角度对港澳朱大仙信仰的来源做了研究,重新深入讨论了香港大澳龙岩寺与朱大仙信仰的关系,包括"朱大仙是朱明皇朝后裔""大禹化身"和"朱大仙即朱立仙"等说法。由于民间信仰会随着不同地域和社会、不同信仰社群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故而在深入了解、探究乃至在将其"文化遗产化"时必须尽量回溯到最初时刻,从源头梳理其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 大仙 非遗探源
下载PDF
传说、祠庙与信仰的互动——黄大仙信仰的岭南阶段及其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阎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4-17,22,共5页
中国的民间道教俗信——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更是不断与当地地域文化发生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 中国的民间道教俗信——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更是不断与当地地域文化发生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仙 信仰 岭南 传说 互动
下载PDF
论典籍、诗文与传说的交错互动——以浙江金华的黄大仙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华文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5期41-47,共7页
有关黄大仙记载材料最早出自于葛洪的《神仙传》,之后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有关于黄大仙的故事或诗文在叙述他的事迹,并对地方文化产生影响。20世纪以来,随着黄大仙远播港澳和海外,这种影响还在持续发展并不断升温。本文就黄大仙的这种文人... 有关黄大仙记载材料最早出自于葛洪的《神仙传》,之后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有关于黄大仙的故事或诗文在叙述他的事迹,并对地方文化产生影响。20世纪以来,随着黄大仙远播港澳和海外,这种影响还在持续发展并不断升温。本文就黄大仙的这种文人记载与传说互动的关系进行较系统而全面的探讨,以期对民间传说与记载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普遍性问题的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仙 传说 记载 互动
下载PDF
《道藏》九大仙草及其现代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晓生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9期124-126,共3页
"九大仙草"出自唐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道家养生非常推崇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肉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在现代养生保健中依然使用,其作用不断地得到临床和实验... "九大仙草"出自唐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道家养生非常推崇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肉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在现代养生保健中依然使用,其作用不断地得到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藏 道教 大仙 现代研究
下载PDF
黄大仙民间传说与庙宇的考察——以粤港为背景 被引量:3
7
作者 阎江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5期160-165,共6页
中国的民间道教信仰——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不断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与粤港地域文化所发生的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 中国的民间道教信仰——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不断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与粤港地域文化所发生的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仙 传说 庙宇 粤港
下载PDF
香港黄大仙信仰的认同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明智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6期96-101,共6页
黄大仙起源于金华而成名于香港,它是广府族群在港英政府长达150余年殖民统治语境里谋求身份认同,抗拒西方文明入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重要符号。香港黄大仙信仰植根于岭南的历史土壤,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普济劝善”的信条,并将该教... 黄大仙起源于金华而成名于香港,它是广府族群在港英政府长达150余年殖民统治语境里谋求身份认同,抗拒西方文明入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重要符号。香港黄大仙信仰植根于岭南的历史土壤,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普济劝善”的信条,并将该教义和免费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助学敬老的实践相结合,不仅在港英政府的长期管辖中获得了合法性,也在复杂的环境中争得更大的认同空间。改革开放以后,香港、金华和广东三地通过黄大仙文化景观再造和仪式共享,强化了地方认同和文化亲缘关系,并自觉把黄大仙信仰纳入港澳青年一代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国家认同之中,这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啬色园 大仙信仰 神仙道教 认同
下载PDF
黄大仙传说与道教神仙观念的统一与偏离 被引量:3
9
作者 钱兴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9-101,共3页
黄大仙(黄初平)是道教众多神仙之一,在其出生地金华、兰溪一带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传说。以前的论者都未曾述及传说内容与道教理论的关系,本文则通过分析诸多传说的内容,认为黄大仙传说与道教神仙观念是一种主体上统一、细节上偏离的关系。
关键词 大仙传说 道教 神仙观念 道德观 法术
下载PDF
地方道教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实证研究——以浙江金华黄大仙道教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彩屏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00-101,共2页
"行医问药、济世行善"为精髓的金华黄大仙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在旅游产业背景下,如何挖掘地方道教文化中之精髓,开发地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传承文化与表达文化。本文试图从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促进资源整合,完善... "行医问药、济世行善"为精髓的金华黄大仙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在旅游产业背景下,如何挖掘地方道教文化中之精髓,开发地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传承文化与表达文化。本文试图从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知名度;促进资源整合,完善品牌形象;培育产业龙头,提升品牌运作;推进多元发展,拓展品牌外延;积极回报社会,强化品牌形象等角度进行金华黄大仙文化品牌的建设,实现旅游产业背景下金华黄大仙文化的现实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品牌建设 大仙文化 金华
下载PDF
澳门朱大仙水面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玉兰 《博物馆研究》 2009年第2期57-61,共5页
朱大仙信仰及水面醮是澳门渔民的一种民间信俗。朱大仙信仰只在船上进行膜拜,打醮活动具浓厚宗教礼仪祭祀色彩,只限渔民参加,外人无从得知活动过程,气氛神秘。朱大仙水面醮包含了仪式和节庆的内涵,代表了民族文化多样性中,澳门渔民群体... 朱大仙信仰及水面醮是澳门渔民的一种民间信俗。朱大仙信仰只在船上进行膜拜,打醮活动具浓厚宗教礼仪祭祀色彩,只限渔民参加,外人无从得知活动过程,气氛神秘。朱大仙水面醮包含了仪式和节庆的内涵,代表了民族文化多样性中,澳门渔民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是澳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论述该海神信仰活动及澳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仙 水面醮 祭祀 澳门渔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澳门朱大仙水面醮实录(下)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玉兰 《博物馆研究》 2010年第1期66-75,共10页
朱大仙信仰及水面醮是澳门渔民的一种民间信俗。朱大仙信仰只在船上进行膜拜,打醮活动具浓厚宗教礼仪祭祀色彩,并包含了仪式和节庆的内涵,代表了民族民化多样性中,澳门和香港渔民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是澳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大仙信仰及水面醮是澳门渔民的一种民间信俗。朱大仙信仰只在船上进行膜拜,打醮活动具浓厚宗教礼仪祭祀色彩,并包含了仪式和节庆的内涵,代表了民族民化多样性中,澳门和香港渔民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是澳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年6月笔者在本刋发表的《澳门朱大仙水面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文的姊妹篇,本文为朱大仙水面醮活动各环节过程的详尽纪录及人物访谈,是民俗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仙 水面醮 祭祀 澳门渔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澳门朱大仙水面醮实录(上)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玉兰 《博物馆研究》 2009年第4期59-67,共9页
朱大仙信仰及水面醮是澳门渔民的一种民间信俗。朱大仙信仰只在船上进行膜拜,打醮活动具浓厚宗教礼仪祭祀色彩,并包含了仪式和节庆的内涵,代表了民族文化多样性中,澳门和香港渔民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是澳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大仙信仰及水面醮是澳门渔民的一种民间信俗。朱大仙信仰只在船上进行膜拜,打醮活动具浓厚宗教礼仪祭祀色彩,并包含了仪式和节庆的内涵,代表了民族文化多样性中,澳门和香港渔民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是澳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本年6月笔者在本刊发表的《澳门朱大仙水面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文的姊妹篇,本文为朱大仙水面醮活动各环节过程的详尽纪录及人物访谈,是民俗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仙 水面醮 祭祀 澳门渔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浙江金华黄大仙道乐调查报告
14
作者 姜华敏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99,共3页
本文通过实地个别访谈、参与法事仪式等工作,对金华黄大仙道乐进行了调查和全面的总结,并分析她与其它道乐的不同地方特点。
关键词 大仙道乐 曲目 旋律 表现方式
下载PDF
传说的力量:黄大仙信仰的生成与盛行
15
作者 邹明华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6期55-62,共8页
黄大仙是在浙江、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普遍信奉的神仙。黄大仙祠是香港地区影响最大的庙宇之一,"黄大仙信俗"作为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我国国家级保护的名录。黄大仙的事迹首见于东晋葛洪的《神仙传》,黄大... 黄大仙是在浙江、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普遍信奉的神仙。黄大仙祠是香港地区影响最大的庙宇之一,"黄大仙信俗"作为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我国国家级保护的名录。黄大仙的事迹首见于东晋葛洪的《神仙传》,黄大仙从一则成仙传说演变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信仰,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索。各种类型的传说,是促使黄大仙信仰生成及其盛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仙 传说 信仰
下载PDF
和谐化的景区运营模式研究——以金华市黄大仙景区为例
16
作者 施丽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年第2期97-98,共2页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金华市黄大仙景区运营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该景区和谐化运营模式的概念,同时分析了该景区在运营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 和谐 运营模式 大仙景区
下载PDF
古岳禅师与宋画影响下的大仙院庭园营造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诗逸 邱雯婉 鲍沁星 《风景园林》 2019年第3期25-30,共6页
基于中国宋代山水画对日本造园产生深刻影响的普遍认识,以具有代表性的京都大德寺大仙院中山水画式枯山水庭院为研究重点,挖掘山水画在日本的传播融合与造园者的生平经历。通过文献考证、现场调研,结合流传画作与绘画理论,在总结前人研... 基于中国宋代山水画对日本造园产生深刻影响的普遍认识,以具有代表性的京都大德寺大仙院中山水画式枯山水庭院为研究重点,挖掘山水画在日本的传播融合与造园者的生平经历。通过文献考证、现场调研,结合流传画作与绘画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测分析宋代山水画对日本大仙院枯山水营造的影响,以期探索一种从"画意造园"视角研究日本传统园林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宋画 日本园林 大仙 枯山水
下载PDF
传说与集体记忆的建构——以浙江金华黄大仙传说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9-22,共4页
集体记忆是特定群体共同分享、传承的历史和文化,它以物质或者非物质的承载物作为文化符号,通过民众的社会生活实践被建构起来。传说就是其中重要的建构符号之一。金华一带黄大仙信仰积淀深厚,至今仍流传一批情节丰富、生动的传说。这... 集体记忆是特定群体共同分享、传承的历史和文化,它以物质或者非物质的承载物作为文化符号,通过民众的社会生活实践被建构起来。传说就是其中重要的建构符号之一。金华一带黄大仙信仰积淀深厚,至今仍流传一批情节丰富、生动的传说。这些传说有着新奇有趣、时空交错、虚构迷幻的文学色彩,但特有的历史性、解释性、事实性又使其成为特殊的历史记忆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仙传说 集体记忆 文化建构
下载PDF
攀附与重构——东莞企石黄大仙研究
19
作者 阎江 黄映葵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4-16,共3页
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不断被地方化,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与岭南地域文化发生的互动更使地方化得到加强。东莞企石黄大仙的攀附与重构表明了这样一种倾向:处于边缘地位的地方黄大仙传说不断攀附被认为作为中心的香港黄大仙,并力图与之... 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不断被地方化,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与岭南地域文化发生的互动更使地方化得到加强。东莞企石黄大仙的攀附与重构表明了这样一种倾向:处于边缘地位的地方黄大仙传说不断攀附被认为作为中心的香港黄大仙,并力图与之建立关系,扩大自身影响以吸引信众,攀附成为某种正统性的要求。由于文化与历史资源尚浅,经济弱势的企石黄大仙古庙必须借用外界的文化资源来建构自身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仙 东莞 民间传说 攀附 集体记忆
下载PDF
浅论道教科仪的宗教与社会功能——以香港黄大仙祠科仪为个案研究
20
作者 于大海 《荆楚学刊》 2017年第5期80-83,共4页
道教科仪是对道教道场法事的统称,是道教宗教实践的主要形式。其不仅具备程序性的外在表演系统,更重要的是集中而又艺术化地体现了道教理念。道教科仪自东汉时期形成以来,一直都是道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长期的演变、发展之中不断... 道教科仪是对道教道场法事的统称,是道教宗教实践的主要形式。其不仅具备程序性的外在表演系统,更重要的是集中而又艺术化地体现了道教理念。道教科仪自东汉时期形成以来,一直都是道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长期的演变、发展之中不断吸收民俗,在其显著的宗教功能外,也发挥着其他多种多样的社会性功能,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采用历史学、民俗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从香港黄大仙祠的科仪个案研究入手,尝试探究道教科仪的宗教功能与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科仪 大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