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像山石窟匾额探析
1
作者 苟金菊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8期28-30,共3页
匾额是古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也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精髓,其承载着文化传承、开宗明义等显著功能。匾额被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是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了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大像山石窟为... 匾额是古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也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精髓,其承载着文化传承、开宗明义等显著功能。匾额被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是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了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大像山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至今,历经一千多年的营建发展,代代传承与守护,留下了众多价值较高的珍贵文物,形成了古丝绸之路上集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匾额是大像山石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存匾额数量较多,既有各级书法名家的珍贵墨宝,也有内涵丰富的赞颂与褒扬的经典名辞,内容丰富,寓意非凡,令人拍案叫绝。本文选取大像山石窟部分匾额分类作一浅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像山石窟 匾额 探析
下载PDF
阆中大像山石窟的形制、题材与时代 被引量:1
2
作者 符永利 蒋晓春 张帆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111,共17页
位于四川省阆中市的大像山石窟,主要开凿于中晚唐和宋代,明清时期也有少量开凿。现有37龛,以方形龛、外方内圆拱形龛及圆拱形龛为主,方形龛最为多见。龛楣大多无装饰,雕刻简单。题材主要有弥勒佛、七佛、千佛、观音、天王、力士、经幢... 位于四川省阆中市的大像山石窟,主要开凿于中晚唐和宋代,明清时期也有少量开凿。现有37龛,以方形龛、外方内圆拱形龛及圆拱形龛为主,方形龛最为多见。龛楣大多无装饰,雕刻简单。题材主要有弥勒佛、七佛、千佛、观音、天王、力士、经幢及舍利塔等。造像组合较少,以单身造像为多。阆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像山石窟兼具广元、巴中两地石窟的特点,其丰富的内容为巴蜀佛教石窟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像山石窟 形制 题材 时代
下载PDF
浅谈大像山石窟地质灾害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怡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3期70-71,共2页
甘谷县大像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附存山体为第四纪沉积岩,由半胶结红砂岩、砂砾岩组成,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斜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准确... 甘谷县大像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附存山体为第四纪沉积岩,由半胶结红砂岩、砂砾岩组成,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斜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准确认识大像山石窟附存山体的地质特征,科学分析存在的地质灾害种类和诱发因素,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大像山石窟这一重要的文化遗存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像山石窟 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种类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浅析甘谷县大像山石窟价值体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丽桂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9期26-28,共3页
甘谷大像山石窟地处渭河流域,以位于山体中部的6号窟大佛造像闻名遐迩。该石窟有全国罕见的禅窟群和丰富多样的古建筑,是一处融石窟、古建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遗存,也是渭河中上游历史、艺术、文化、思想的载体,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甘谷 大像山石窟 价值体现
下载PDF
浅谈大像山石窟迦陵频伽的艺术特征
5
作者 巩兰兰 《丝绸之路》 202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甘谷大像山石窟6号窟内的迦陵频伽,数量不多,仅有两尊,但其外形独特,色彩艳丽,圆雕悬塑的塑造手法,在丝绸之路河西地区的石窟中并不多见,对于这种独特性的形成,既有空间因素,又受佛教思想东传过程中的影响;可以说是佛教思想和理念被不... 甘谷大像山石窟6号窟内的迦陵频伽,数量不多,仅有两尊,但其外形独特,色彩艳丽,圆雕悬塑的塑造手法,在丝绸之路河西地区的石窟中并不多见,对于这种独特性的形成,既有空间因素,又受佛教思想东传过程中的影响;可以说是佛教思想和理念被不同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交融改进后的产物。迦陵频伽做为佛教造像符号,不论是起源于印度和希腊罗马神话传说,还是形成于本土,都是以能歌善舞的形象出现。而大像山石窟中的两尊迦陵频伽手中无乐器,手托贡品供养佛,两尊塑像嘴微张,呈唱歌状,一尊附身向下呈飞翔的姿态,另一尊呈奋力向上飞翔的姿态。除了表现迦陵频伽"妙音"和"善舞"的特质外,则重点表达其鸣声可传递佛菩萨讲经说法,象征"法音喧流"的佛国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甘谷 大像山石窟 6号窟 迦陵频伽 艺术
下载PDF
从“冀城余俗河西旧风”到“凉州模式”——甘谷县大像山石窟艺术映带初探
6
作者 牛勃 谢耀虎 张明贤 《档案》 2024年第S01期38-40,共3页
北周文学家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中“冀城余俗河西旧风”是大像山开凿于北魏的最早旁证。“凉州模式”不仅影响了麦积山石窟、大像山石窟开凿及造像风格,而且,大像山也以“冀城余俗”影响了麦积山。它们之间的映带关系,对于... 北周文学家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中“冀城余俗河西旧风”是大像山开凿于北魏的最早旁证。“凉州模式”不仅影响了麦积山石窟、大像山石窟开凿及造像风格,而且,大像山也以“冀城余俗”影响了麦积山。它们之间的映带关系,对于研究佛教艺术东渐和各地艺术之间的互相关连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模式 麦积 大像山石窟
原文传递
大像山石窟
7
《中文信息(行游数码)》 2008年第5期118-118,共1页
大像山石窟位于甘肃甘谷城南1里。大像山原有大小石窟二十个,塑像二百九十尊,殿宇十一座,多数已毁,现仅存大佛,高约38米,胸间10.4米,石胎泥塑,佛龛高42米,有三层楼阁式窟檐。佛袒赤足,面貌丰润,高楫,体躯宏伟淳朴,
关键词 大像山石窟 甘肃 景区介绍 历史文化
原文传递
甘谷大像山大佛窟窟檐建筑原状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叶明晖 孟祥武 赵春晓 《新建筑》 2014年第6期118-120,共3页
天水市甘谷县位于甘肃东部,是古代西域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石窟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境内的大像山大佛窟是其地标名片。该窟之大佛像坐落于高约200m的崖壁间,为国内第二大石胎泥塑大佛。在历经上千年风雨洗礼后,佛窟亟待进... 天水市甘谷县位于甘肃东部,是古代西域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石窟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境内的大像山大佛窟是其地标名片。该窟之大佛像坐落于高约200m的崖壁间,为国内第二大石胎泥塑大佛。在历经上千年风雨洗礼后,佛窟亟待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保护。基于"甘谷大像山木构窟檐营造技术研究"的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对大佛窟历史文献、孔洞痕迹、形态演变、图片论证等方面的分析,业已完成大佛窟窟檐建筑原状的复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像山石窟 窟檐 建筑原状
下载PDF
甘谷县大像山大佛窟木楼考
9
作者 魏亚芳 《丝绸之路》 2017年第22期25-26,共2页
大像山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谷大佛为国内巨佛之一。大佛窟原有木构建筑,从重楼七层到全部毁去,是历史的见证。研究大像山石窟寺的演变,对认识中国石窟寺的演变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大像山石窟 木楼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天水,人文景观知多少
10
《丝绸之路》 2004年第10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天水市 大地湾遗址 仰韶文化 大像山石窟 麦积石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