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国《大公报》关于徐诵明新闻报道的初步研究 |
张显锋
|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寻求最大公约数 画好最大同心圆 |
贺新元
|
《新湘评论》
|
2024 |
0 |
|
3
|
“二战”期间英国九大公学的公众形象——基于《泰晤士报》(1939-1945年)的分析 |
邹昌跃
田汉族
|
《教育评论》
|
2024 |
0 |
|
4
|
议题设置与国族共同体构建:淞沪会战时期《大公报·临时晚刊》的难民报道研究 |
薛平
龙其林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桂林版《大公报》抗战舆论宣传特色及其影响 |
张雷
靖鸣
|
《新闻爱好者》
|
2024 |
0 |
|
6
|
1931年淮河水灾背景下民间报刊评论文章研究——以《申报》《大公报》为例 |
周娅
殷明明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流离与失序:解放战争时期流亡学生的状况——以《大公报》和《中央日报》的报道为中心 |
张铉禹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8
|
沪版《大公报》所刊现代作家手迹考释 |
方玲
金星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9
|
近代《大公报》嬗变研究——以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为视角 |
黄斐
|
《今传媒》
|
2024 |
0 |
|
10
|
东大公路(浦东段)改建工程总体方案研究 |
舒家琪
|
《城市道桥与防洪》
|
2024 |
0 |
|
11
|
从当涂大公圩看江南圩田“六生”发展 |
陈麦池
|
《当代县域经济》
|
2024 |
0 |
|
12
|
找到服务骑手的“最大公约数” |
马梦婕
|
《中国工人》
|
2024 |
0 |
|
13
|
"文史"的肇始与通行——从胡适创办《大公报·文史周刊》说起 |
肖伊绯
|
《江淮文史》
|
2024 |
0 |
|
14
|
从“文案”到“大公共文本”:广告创作的商业进化论 |
马晓波
姚俊
潘洪亮
|
《现代广告》
|
2024 |
0 |
|
15
|
《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再评 |
吴婧暄
|
《新闻文化建设》
|
2024 |
0 |
|
16
|
在人防建设与景观维护间寻找最大公约数——探访广富林湖底人防工程 |
陈曦
|
《生命与灾害》
|
2024 |
0 |
|
17
|
浅析王郅隆时期《大公报》的银行广告 |
雷晓鑫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8
|
冲突与协调:新记《大公报》视野下的民营报人角色探析 |
毛正豪
|
《武汉广播影视》
|
2024 |
0 |
|
19
|
照相馆:新记《大公报》的重要新闻生产者 |
李秀云
韩洪影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20
|
1930年代《大公报》对国民党法西斯化的认知与引导 |
张文涛
|
《近代中国》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