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公报·文艺》对《日出》主题思想的集体评论 |
李群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5
|
|
2
|
沈从文的文学观与《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定位 |
刘淑玲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4 |
6
|
|
3
|
一场关于新诗格律的试验与讨论——梁宗岱与《大公报·文艺·诗特刊》 |
张洁宇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1 |
4
|
|
4
|
《大公报·文艺》与书评 |
黄雅玲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5
|
论沈从文和萧乾的书评观——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中心 |
侯娴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11 |
2
|
|
6
|
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 |
朱丽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1
|
|
7
|
文学传媒的“媒化”运行机制研究——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 |
林晓华
邱艳萍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16 |
0 |
|
8
|
公共舆论空间是如何介入文学的——以《大公报·文艺》(1933—1937)为例 |
文学武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9
|
李影心书评研究——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中心 |
蔡益彦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0
|
最后三年的《大公报·文艺》 |
刘北汜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1
|
沈从文佚文《我如何编大公报星期文艺》 |
周航屹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萧乾的书评编辑策略与文化视野——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 |
蔡益彦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19 |
0 |
|
13
|
俞平伯《槐屋梦寻》拾零记 |
陈建军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吴宓为什么认定“沈从文”是“他的敌人”?(上) |
王锦厚
|
《郭沫若学刊》
|
2017 |
0 |
|
15
|
林徽因的笔名和佚诗 |
陈学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16
|
靳以早年的几篇佚作 |
殷之
|
《文教资料》
|
1994 |
2
|
|
17
|
论沈从文与朱光潜的文学守望 |
薛磊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18
|
萧乾:在忧郁的人生中寻找美的河流 |
杨义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8 |
0 |
|
19
|
卞之琳笔名辑注 |
|
《文教资料》
|
1994 |
0 |
|
20
|
卞之琳集外诗补目 |
|
《文教资料》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