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丽江地区大具盆地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0
1
作者 赵希涛 张永双 +1 位作者 胡道功 曲永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81-1386,共6页
报道了云南大具盆地北部金沙江下渡口西岸的2层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它们分别位于盆地底部的冲、洪积砾石层的底部。该砾石层的砾石分选与磨圆很好,局部被钙质胶结,成分复杂,大部分为本地所无,表明其应为金沙江长距离搬运而来。该砾石... 报道了云南大具盆地北部金沙江下渡口西岸的2层早更新世金沙江砾石层,它们分别位于盆地底部的冲、洪积砾石层的底部。该砾石层的砾石分选与磨圆很好,局部被钙质胶结,成分复杂,大部分为本地所无,表明其应为金沙江长距离搬运而来。该砾石层的钙质胶结物和钙质砂层2个样品的ESR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1950±230kaBP和1770±160kaBP,属早更新世。对比其上游四川德格含下更新统汪布顶组哺乳动物群的金沙江第五级阶地砾石层和下游四川攀枝花金沙江沿岸伏于中、晚上新世湖相沉积昔格达组之下的分选与磨圆良好、成分复杂的河流相砾石层,表明在早更新世甚至上新世时期,金沙江已经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具盆地 早更新世 金沙江砾石层 ESR年龄测定 金沙江河谷发育
下载PDF
金沙江大具盆地中的巨大洪水沉积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庆龙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金沙江虎跳峡下游的大具盆地填充着一套以棱角、次棱角状灰岩、大理岩碎屑为主的沉积,其最大厚度可达100~200 m.这套碎屑堆积的粒度、分选性、层理等特征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变化.过去的研究者将它们看作是冰碛物、冰水沉积甚至湖泊沉积.然... 金沙江虎跳峡下游的大具盆地填充着一套以棱角、次棱角状灰岩、大理岩碎屑为主的沉积,其最大厚度可达100~200 m.这套碎屑堆积的粒度、分选性、层理等特征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变化.过去的研究者将它们看作是冰碛物、冰水沉积甚至湖泊沉积.然而,大具盆地周围的山岳冰川在第四纪冰期并不能下降至海拔仅1 500~1 700 m的大具盆地,而冰水和湖泊的水动力条件也无法形成这样的碎屑沉积.中国文明起源时期黄河积石峡溃决大洪水沉积证据的发现和确认为理解大具盆地这套特殊碎屑的成因提供了新思路.沉积特征的比较分析表明,大具盆地中的碎屑堆积与黄河积石峡溃决大洪水沉积在特征上非常相似,且均分布于深切峡谷的下游,可推断它是虎跳峡滑坡堰塞湖巨大溃决洪水的沉积物.这说明金沙江在史前时代发生过我们未曾想象过的灾变性巨大洪水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大具盆地 特殊碎屑堆积 溃决洪水 巨大洪水 虎跳峡
下载PDF
金沙江大具盆地碎屑堆积体的土壤碳酸盐铀系测年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晓 游洋 +2 位作者 焦亚诺 邵庆丰 孔兴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7-1296,共10页
金沙江大具盆地中堆积着巨厚的碎屑沉积物,覆盖于6级阶地之上,拔河高度可达300 m以上,其成因和年代都是我国地貌学的研究热点。由于大具盆地的碎屑堆积体岩性简单、分选性差,缺乏合适的测年材料(如炭屑、火山灰、动物化石等),此前仅有... 金沙江大具盆地中堆积着巨厚的碎屑沉积物,覆盖于6级阶地之上,拔河高度可达300 m以上,其成因和年代都是我国地貌学的研究热点。由于大具盆地的碎屑堆积体岩性简单、分选性差,缺乏合适的测年材料(如炭屑、火山灰、动物化石等),此前仅有宇生核素^(10)Be和^(26)Al暴露测年和光释光测年获得绝对测年数据。野外调查发现大具盆地碎屑堆积体中广泛发育着土壤碳酸盐,而且其质地纯净致密,适合于铀系测年,可约束堆积体形成的最小年龄。为此,采集了海拔高度分别在1859 m、 1809 m、 1738 m和1721 m的4处堆积体(DJ1、 DJ2、 DJ3和DJ4)中的34个土壤碳酸盐样品进行铀系测年。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铀系测年结果显示这4处堆积体中土壤碳酸盐的最大年代分别为14.72±1.08 ka、 11.30±0.17 ka、 15.08±0.70 ka和16.34±1.22 ka都对应于末次冰消期。因此,推测大具盆地中巨厚的碎屑沉积事件可能发生于末次冰消期或稍早时段,最小年龄为16.34±1.22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具盆地 碎屑堆积体 土壤碳酸盐 铀系测年
原文传递
1996年丽江7.0级地震地裂缝新发现
4
作者 程理 魏传义 +2 位作者 苏刚 尹功明 李光涛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7-640,共4页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后考察发现了广泛的地表破坏现象,主要包括地裂缝、崩塌、滑坡、地面陷落、田坎位错及地表跳石等,基本集中分布在Ⅸ度极震区范围内,但有关地震地裂缝的描述较少。近期,在进行大具盆地野外地质... 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后考察发现了广泛的地表破坏现象,主要包括地裂缝、崩塌、滑坡、地面陷落、田坎位错及地表跳石等,基本集中分布在Ⅸ度极震区范围内,但有关地震地裂缝的描述较少。近期,在进行大具盆地野外地质调查时发现1处新的地裂缝,位于云南丽江7.0级地震微观震中附近,具体位置为大具盆地南部峨嵋子村西北、将台河二级阶地上,长约35 m,总体走向350°左右,最窄处宽约0.3 m,最宽处表现为凹陷坑,宽约2.2 m。经当地村民确认,新发现的地表地裂缝是1996年丽江地震形成的,该地裂缝在震后考察时未提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7.0级地震 大具盆地 地裂缝 阶地 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