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更新世全球最大冰期与中国沙漠扩张 被引量:19
1
作者 邬光剑 潘保田 +1 位作者 管清玉 高红山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4-549,共6页
位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交界带的沙沟黄土剖面 ,详细记录了 0 8MaBP以来东亚季风系统和沙漠演化的历史 .L6黄土层中 ,中值粒径和砂粒含量表明当时冬季风极端强盛 ,沙漠大规模扩张 ,其范围仅次于末次冰期最盛期 .在 0 6~ 0 7MaBP以... 位于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交界带的沙沟黄土剖面 ,详细记录了 0 8MaBP以来东亚季风系统和沙漠演化的历史 .L6黄土层中 ,中值粒径和砂粒含量表明当时冬季风极端强盛 ,沙漠大规模扩张 ,其范围仅次于末次冰期最盛期 .在 0 6~ 0 7MaBP以前 (即深海氧同位素MIS16阶段 ) ,北半球高纬度大陆冰盖大规模扩展 ,全球冰量达到最大 ,并且西伯利亚冰盖的扩展 ,还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增强 ;同时 ,青藏高原上也发育了最大规模的冰川 ,从而强化了西风和东亚冬季风 .其结果造成了中国季风边缘区的沙漠扩张 .虽然全球冰量和青藏高原是影响沙漠演化的重要因素 ,但在不同的时段其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也不能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冰期 黄土 沙漠演化 大陆冰盖 粒度
下载PDF
大冰期成因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树庄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2-254,294,共4页
大冰期的形成不仅需要气温低,而且需要大量海水转移到大陆上形成冰川。元古代晚期全球规模白云岩建造形成之后,火山作用在洋壳和陆壳上的表现大不相同:洋壳型火山作用是岩浆静静涌出,大量蒸发海水;陆壳型火山作用是猛烈爆发,烘烤碳酸盐... 大冰期的形成不仅需要气温低,而且需要大量海水转移到大陆上形成冰川。元古代晚期全球规模白云岩建造形成之后,火山作用在洋壳和陆壳上的表现大不相同:洋壳型火山作用是岩浆静静涌出,大量蒸发海水;陆壳型火山作用是猛烈爆发,烘烤碳酸盐岩层产生二氧化碳喷发形成“干冰制冷机制”,使大气降温。洋壳型火山与陆壳型火山共同作用形成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后开始了显生宙。大冰期与生物的演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冰期 成因 洋壳型与陆壳型 火山作用 干冰制冷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南华大冰期气候岩石地层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卢定彪 张德明 +2 位作者 吴开彬 跃连红 黄文俊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0-1067,共8页
针对"南华系"自提出并在2001年正式使用以来,至今仍不能指定其标准剖面和底界层型这一问题,以湘黔桂交界区连续完整的黎家坡南华系剖面为基础、以南华大冰期各气候波动阶段所留下的沉积记录—特殊的气候岩石地层组合为标准,... 针对"南华系"自提出并在2001年正式使用以来,至今仍不能指定其标准剖面和底界层型这一问题,以湘黔桂交界区连续完整的黎家坡南华系剖面为基础、以南华大冰期各气候波动阶段所留下的沉积记录—特殊的气候岩石地层组合为标准,建立了南华大冰期气候岩石地层对比标志。将湘黔桂交界区的南华系与黔东北、湘西北、峡东等地区的南华系进行气候岩石地层对比,证明了湘黔桂交界区的黎家坡南华系剖面是华南最完整的南华系剖面。以黎家坡南华系剖面为基础,开展南华系标准剖面建立和底界层型研究,将有可能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对比 气候岩石地层 黎家坡南华系剖面 南华大冰期 华南
下载PDF
大冰期成因新见——“陆壳型火山与洋壳型火山爆发交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树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5,209,共2页
1 大冰期的8个特征 与"地球只形成一次"不同,大冰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且仅在最近约600Ma才出现.大冰期的成因得不到解决,应当反省研究思路.前人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大冰期现象.只有认识地质现象,理解地质作用,才能解释... 1 大冰期的8个特征 与"地球只形成一次"不同,大冰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且仅在最近约600Ma才出现.大冰期的成因得不到解决,应当反省研究思路.前人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大冰期现象.只有认识地质现象,理解地质作用,才能解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冰期 成因 地质作用 陆壳型火山 洋壳型火山爆发
下载PDF
孢粉及其他标记重建和PMIP模拟末次大冰期年均温—协调资料—模型比较法尝试
5
作者 A.V.Kisloy P.E.Tarasov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9-545,共7页
气象资料检测证明了气候模型模拟现代温度比用更复杂的湿度平衡模型好得多,而根据地质资料在山区和沿海地区重建和模型模拟的可信度要低一些,所以在比较地质资料和过去气候模拟时要考虑这个实际情况,在当前研究中我们进行末次大冰期... 气象资料检测证明了气候模型模拟现代温度比用更复杂的湿度平衡模型好得多,而根据地质资料在山区和沿海地区重建和模型模拟的可信度要低一些,所以在比较地质资料和过去气候模拟时要考虑这个实际情况,在当前研究中我们进行末次大冰期资料一模型比较时以年均温为例,在使用所有点的资料时出现了模拟和重建之间的不一致,相反,当去掉那些模棱两可的地点后结果变得意外的好,在少数情况下结果不同时,边界条件不确定或者资料太少是模型和资料不一致的主要原因,通过使用模拟和资料的区域性平均值,我们证明了PMIP能够正确地模拟出地球陆地上区域性的年均温,在区域性研究中因经常使用未经选择的资料作为模型确认值,因而很难获得这一重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PMIP模拟 末次大冰期 年均温 协调 资料-模型比较法 古温度重建
下载PDF
三大冰期与生物进化
6
作者 张德华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44-46,共3页
冰期到来时,地球上气候剧变.严酷而多变的气候条件,是诱发生物变异的重要因素,并促使有害变异的迅速淘汰及有利变异的选留和积累——从而,加速了生物进化的过程.
关键词 生物进化 大冰期 生物变异 气候剧变 冰湖 气候条件 晚古生代 植物界 现代地质 植物类群
下载PDF
全球最早一次大冰期的见证
7
作者 陈文光 叶梦(图) 《国土资源导刊》 2009年第10期90-91,共2页
在安化县西部,群峰绵延,山高谷深,资江从东南向西北切入雪峰山脉,然后折向东北,奔流不息注入洞庭,资江在这里形成一个向西突出的弧形大拐弯,这就是雪峰湖地质公园所在的地区。
关键词 大冰期 地质公园 安化县 雪峰 资江 弧形
下载PDF
猛犸象时代与地球大冰期
8
作者 张景华 《科技潮》 2000年第9期40-41,共2页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在北京宣武区下斜街的一处工地上,出土了两块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臼齿化石,经专家认定可能是未经搬运的原地埋藏。果真如此的话,就意味着北京在1万年前曾是个天寒地冻的环境。这一发现在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北京地...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在北京宣武区下斜街的一处工地上,出土了两块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臼齿化石,经专家认定可能是未经搬运的原地埋藏。果真如此的话,就意味着北京在1万年前曾是个天寒地冻的环境。这一发现在研究地球发展历史和北京地貌气候变迁方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长鼻子大象是我们大家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巨大的哺乳动物。现代象有2种,即生活在亚洲的亚洲象和生活在非洲的非洲象。令人痛心的是,象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犸象 大冰期时代 古动物 演化
下载PDF
大冰期的窥视
9
作者 陈壮叔 《飞碟探索》 1999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大冰期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过程 温室气体排放 海平面升高 地球 冰期 椭圆轨道 将升高
下载PDF
南大西洋深水渐新世初大冰期事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志飞 拓守廷 +2 位作者 赵泉鸿 成鑫荣 黄维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793-1800,共8页
新生代地球表面从两极无冰的“温室地球”变为现今两极终年有冰的“冰室地球”,最重大的降温事件是发生在距今约33.7Ma始新世/渐新世界线附近的渐新世初大冰期事件(EOGM),南大西洋深水大洋钻探计划(ODP)第208航次1262站和1265站35-3... 新生代地球表面从两极无冰的“温室地球”变为现今两极终年有冰的“冰室地球”,最重大的降温事件是发生在距今约33.7Ma始新世/渐新世界线附近的渐新世初大冰期事件(EOGM),南大西洋深水大洋钻探计划(ODP)第208航次1262站和1265站35-30Ma期间的浮游和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碳酸钙和粗组分含量,结合颜色反射率和磁化率的高分辨率记录,揭示出表层和深水都发生了这一全球降温事件.分析表明,氧同位素在渐新世初33.5~33.1Ma记录的EOGM事件代表了南极东部冰盖的规模,表示当时世界海水的表层和深部水温大幅度降低.碳同位素δ^13C在EOGM事件期间发生很大的正偏移,说明全球碳储库发生重要转型,可能反映有机碳埋藏速率突然增加或生产力的分布发生时空变化.同时,岩性组成、碳酸钙含量、颜色反射率和粗组分在始新世/渐新世界线附近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反映当时碳酸盐补偿深度(CCD)突然快速变深,由颜色反射率揭示出的碳酸钙含量变化具有100和400ka的地球轨道偏心率长周期,进一步显示早渐新世全球气候变化的轨道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反射率 渐新世 降温事件 大冰期 碳同位素 始新世 大西洋 发生 温室 埋藏
原文传递
对地球大冰期成因的新看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汤懋苍 董文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723-725,共3页
地球在其4.6Ga的演化史中,共出现过7次大冰期.关于其成因,李四光曾提出过解释,文献对各种学说进行过概括,其共同点是:大冰期形成的最终原因乃地球上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之故.这些学说均无法解释距今2.2~1.0Ga间无大冰期出现的事实.本... 地球在其4.6Ga的演化史中,共出现过7次大冰期.关于其成因,李四光曾提出过解释,文献对各种学说进行过概括,其共同点是:大冰期形成的最终原因乃地球上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之故.这些学说均无法解释距今2.2~1.0Ga间无大冰期出现的事实.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看法,认为大冰期的成因不是太阳辐射的减少,而是银河系旋臂磁场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河系旋臂 地磁极性 大冰期 成因 地球
原文传递
大冰期成因的大气热机效率变化说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汤懋苍 郭维栋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8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在地球史上 ,大冰期总与强造山运动相连 .由此提出了一种解释 ,其作用链如下 :强造山运动→地表大起大伏→大地形隆起达到一定的临界尺度 ,形成高效大气环流系统 (高原季风 )→全球热机效率增大→大气动能增加→行星西风增强 (以大地形... 在地球史上 ,大冰期总与强造山运动相连 .由此提出了一种解释 ,其作用链如下 :强造山运动→地表大起大伏→大地形隆起达到一定的临界尺度 ,形成高效大气环流系统 (高原季风 )→全球热机效率增大→大气动能增加→行星西风增强 (以大地形呈准东西向为前提 )→极赤温差加大 (热成风原理约束 )→极地和高纬大降温→形成大冰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冰期 大气热机效率 强造山运动 成因 冰期
原文传递
亚洲季风演化、北半球大冰期的发展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 被引量:7
13
作者 安芷生 《中国基础科学》 2001年第8期9-11,共3页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综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对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及其气候效应、北半球大冰期形成的可能原因和对亚洲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并指出,高原的隆升可以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也就是10...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综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对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及其气候效应、北半球大冰期形成的可能原因和对亚洲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讨论。并指出,高原的隆升可以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也就是10—9百万年的有意义隆升,亚洲季风开始形成;3.6—2.6百万年,高原加速隆升,亚洲冬、夏季风同时加强;2.6百万年以来,高原持续隆升,亚洲季风冬夏季风变率加大,冬季风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亚洲季风气候 北半球大冰期 喜马拉雅山 高原降升现象 气候效应
原文传递
关于冰期演变三个问题的讨论
14
作者 汤懋苍 柳艳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施雅风和李吉均(1994)在总结8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学研究的新进展中,提出了3个有待深化和争论的问题:1)不同地区最大冰期出现先后差别的原因尚不清楚;对是否存在一种与季风区相反的模式,即冰期与雨期同步;3)在冰期变化中"... 施雅风和李吉均(1994)在总结80年代以来中国冰川学研究的新进展中,提出了3个有待深化和争论的问题:1)不同地区最大冰期出现先后差别的原因尚不清楚;对是否存在一种与季风区相反的模式,即冰期与雨期同步;3)在冰期变化中"气候因素与构造因素何者为主".这3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本世纪冰川学研究留给下世纪的3个问题.它的解决只有冰川学、气候学和地球动力学等的结合才有可能文章拟对此3个问题提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冰期 季风区 冰期演变 古气候
下载PDF
论《大冰期》中的房地产市场与想象共同体
15
作者 盛丽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66,共7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全民参与的房地产自由市场被撒切尔政府表意为进取时代精神下旨在实现共同财富的民众公意。然而,这种表面上超阶级的民主机制实际上却加剧了阶级区隔。本文以迈克尔·哈特的房地产想象共同体理论为切入点,探...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全民参与的房地产自由市场被撒切尔政府表意为进取时代精神下旨在实现共同财富的民众公意。然而,这种表面上超阶级的民主机制实际上却加剧了阶级区隔。本文以迈克尔·哈特的房地产想象共同体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所创《大冰期》中的房地产市场背后经济权力的两种并行运行机制: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建构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幻象以自然公正之名诱使小地产商投身纳入性排除的资本游戏;另一方面,以帝国复兴为宏大目标的房地产重建大规模拆迁棚户区、削减福利住房公共支出导致广大底层人民个体民主的合法性剥夺。本文指出房地产市场共同体背后的剥削性生产关系再生产实质,最后阐明德拉布尔政治诗学中"出走"的市场逃逸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大冰期 房地产市场 想象共同体 出走
原文传递
《大冰期》中的自由市场与共同性争夺
16
作者 盛丽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141,160,共11页
英国20世纪70年代末,全民参与自由市场被表意为撒切尔进取时代精神下的新型共同民主形式。本文运用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的自主马克思主义共同性批评理论,揭示德拉布尔作品《大冰期》中房地产市场物质资本对"自... 英国20世纪70年代末,全民参与自由市场被表意为撒切尔进取时代精神下的新型共同民主形式。本文运用迈克尔·哈特和安东尼奥·奈格里的自主马克思主义共同性批评理论,揭示德拉布尔作品《大冰期》中房地产市场物质资本对"自然共同性"的侵占,分析从属阶级试图通过另类喜剧实现普遍民主、却必被文化资本生产的"人工共同性"反噬的深层原因,最后阐明穷人诸众争夺共同性这一根本性替代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大冰期 自由市场 共同性 诸众
原文传递
安徽巢湖凤凰山晚古生代大冰期沉积特征与碳同位素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文莉 仲钰天 +4 位作者 辛浩 郑全锋 祁玉平 王玥 陈吉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8,共11页
地史中海相碳酸盐岩记录的无机碳同位素的波动经常与全球气候事件相互关联,但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不仅与全球碳循环相关,也受控于区域水循环和成岩作用。晚古生代大冰期在石炭纪末—早二叠世达到最高峰,南方冈瓦纳大陆高纬度地区冰川的... 地史中海相碳酸盐岩记录的无机碳同位素的波动经常与全球气候事件相互关联,但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不仅与全球碳循环相关,也受控于区域水循环和成岩作用。晚古生代大冰期在石炭纪末—早二叠世达到最高峰,南方冈瓦纳大陆高纬度地区冰川的进退引起低纬度地区旋回性的海平面变化,并发育显著的沉积间断,在华南表现为喀斯特岩溶角砾岩等。本文选取安徽巢湖凤凰山剖面,对宾夕法尼亚亚系—乌拉尔统18m厚的碳酸盐岩地层(黄龙组和船山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与碳同位素对比研究,以探索碳同位素变化的控制因素。本文共识别出厚层灰泥灰岩、厚层粒泥灰岩、中至厚层泥粒灰岩、厚层泥球颗粒灰岩、薄层鲕粒颗粒灰岩、厚至巨厚层生物碎屑颗粒灰岩、厚层核形石颗粒灰岩、薄至中层灰砾岩和炉渣状灰岩等9种沉积岩相,指示了多次暴露的碳酸盐台地环境。这些暴露特征与同时期贵州罗甸斜坡相碳酸盐岩序列(约194 m)对比,表明凤凰山剖面存在严重的地层缺失。揭示了研究层段11 m和14 m附近的碳同位素两次显著负漂(幅度约为6‰和7‰)与古喀斯特层对应,是由碳酸盐台地暴露引起的区域成岩改造导致的,而非源于引起气候变化的全球碳循环波动。因此,地层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是深入揭示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规律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碳同位素 晚古生代大冰期 石炭系 二叠系 古喀斯特
原文传递
北半球大冰期(约2.73 Ma)前后北太平洋风尘沉积突变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文防 李高军 陈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534,共10页
距今约2.73 Ma,北半球高纬地区冰盖急剧发展,北半球大冰期来临,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北半球大冰期成因已有诸多解释,其中之一是大陆干旱化加剧,输入到大洋的粉尘增多引起海洋铁肥效应增强和生物量增多,吸收了更多大气CO2,使得地球变... 距今约2.73 Ma,北半球高纬地区冰盖急剧发展,北半球大冰期来临,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北半球大冰期成因已有诸多解释,其中之一是大陆干旱化加剧,输入到大洋的粉尘增多引起海洋铁肥效应增强和生物量增多,吸收了更多大气CO2,使得地球变冷和冰盖增加。作为全球第二大粉尘释放中心,亚洲内陆干旱区释放的粉尘是北太平洋沉积物中主要陆源组分之一。开展北半球大冰期前后西北太平洋沉积物记录的亚洲粉尘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风尘铁肥效应对北半球大冰期形成的可能贡献。文章依据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简称ODP)198航次西北太平洋1208钻孔(共钻取沉积物392.3 m;本研究深度121.3 m至130.1 m,时间段为2.62 Ma至2.85 Ma)北半球大冰期前后的高分辨率(约2500年)样品,提取了沉积物中的"风尘组分",计算了风尘通量,研究了风尘通量变化和海洋生产力之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约2.73 Ma以来,1208钻孔风尘通量快速增加,已发表的该孔的海洋生产力也表现出快速增加,海水表面温度也快速降低,说明粉尘对海洋的铁肥效应可能是触发北半球大冰期形成的重要因素。文章还测试了"风尘组分"的Nd和Sr同位素,研究了粉尘物源变动。结果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北半球大冰期前后1208钻孔粉尘的主要物源,其中2.73 Ma至2.85 Ma期间Nd和Sr同位素波动较大,推测与火山灰含量较多和戈壁粉尘沉积有关,位置偏北的西风可能是部分戈壁粉尘长距离运输至北太平洋的主要营力。2.73 Ma以来,北极冰盖大量发育,西风位置南移,主要运输塔克拉玛干沙漠粉尘至北太平洋,使得Nd和Sr同位素波动较小,但其中2.72 Ma至2.70 Ma期间出现的Nd同位素偏正、Sr同位素变小很可能是火山灰的突然大量沉积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粉尘 北半球大冰期 西北太平洋 1208钻孔
原文传递
在天地大系统中考察地表冰期的综合成因机制
19
作者 刘波 江呁 《自然杂志》 1989年第11期836-839,共4页
地表冰期及其成因问题是中外地学家们辩论最久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现今天地生交叉科学探索中正在深入揭示的大自然奥秘之一。从本世纪20年代我国卓越科学家李四光教授在中国大地首先发现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以来。
关键词 成因机制 第四纪冰川 挽近 大冰期 地球表层系统 火山尘 地质旋回 近银心点 成因模式 太阳活动
下载PDF
从天而降的大冰期
20
作者 Helene gelot 黄雅琴(编译) 《新发现》 2020年第4期76-85,共10页
大约4.6亿年前,地球经历了次大冰期——巧合的是,次前所未有的生命大灭绝同时在海洋中上演。近来有研究显示,那个漫漫长冬可能是小行星相撞连锁反应的产物。大碰撞嘭!4.66亿年前,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上,有两顺小行星发生了碰撞。
关键词 小行星带 连锁反应 大冰期 碰撞 海洋 木星 火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